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 4岁 ,因突发胸痛 ,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壁心肌梗死 ,行尿激酶15 0万U静脉溶栓后 ,仍有顽固性胸痛 ,无创判断血管未通 ,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5年 ,立即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 ,当时查体血压180 /10 0mmHg( 1mmHg =0 .133kPa) ,神清 ,心界不大 ,心率 83次 /min ,律齐 ,无杂音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SCA示左主干 ,左回旋支无异常 ,左前降支近端2 0 %狭窄 ,右冠状动脉 (RCA)远段分叉前95 %限局性狭窄TIMIⅡ级 ,左心室造影示下壁不动。以 0 0 14寸钢丝通过RCA病变处达远端 ,以 2 5mm× 2 0m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预后。方法: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的病人11例为1组,未发生为2组,就两组梗死发生部位,心功能分级,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等进行对比。结果: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病人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100%),病死率(55.6%),均显大于未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梗死部位多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72.7%),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严密监测,积极治疗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 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区扩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地给予患者再次溶栓治疗可有效的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我院于1998.8~1998.12间对2例AMI梗死区扩大行再次溶栓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病例1男患者,50岁,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小时”为主诉于1998年8月30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R:22次/min,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68岁。高血压病史 10余年。心率约 10 0次 min ,心电图示 :Ⅱ、Ⅲ、aVF的ST段明显抬高 ,并与R波降支融成单向曲线 ,Ⅰ、aVL、aVR、V1 ~V6 的ST段不同程度压低 ,压低的ST段与T波升支融合成正负双相T波。心电图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加描V7~ 9(图略未见异常改变 )和V3R~ 6R ,V3R ~V6R 的ST段亦有明显抬高。心肌酶谱检查 :AST74u L ,LDH 2 5 9u L ,CK 5 85u L ,CK -MB 46.9u L。心电图最后诊断为房颤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 (见附图图 1 房颤、急性下壁心肌…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5岁。因“突发胸闷、胸痛3h”于2012年03月07日入院,既往于2006、2007年曾先后两次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右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并于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各植入支架1枚;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报道较少。这种肺栓塞心电图经常无特异性改变,当出现ST—T改变时,最容易误诊为冠心病和无Q波心肌梗死,当并发Q波心肌梗死时更易漏诊。现将Q波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二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4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全部进行心电监护后,其中133例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人被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使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的死亡率由42%下降至7%,使其抢救成功率大大的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韩立丽  栾晓嵘  杨敏 《山东医药》2005,45(20):27-27
患者男,68岁,因胸闷憋气,加重伴大汗淋漓1d入院。查体:Bp130/80mmHg,心率100次/min,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入院后给予扩冠、抗凝、降压、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第2天无明显诱因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继之室颤,行心肺复苏、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抢救成功;给予利多卡因、可达龙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于入院第12天再次发作室颤,经抢救复苏。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急症常见的抢救病例之一,具有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为此,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抢救,而抢救成功与否,护理工作是关键的一环。我院自1994—05/197—02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87例。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淑华  司翠荣 《山东医药》2002,42(10):41-41
患者女 ,65岁 ,农民 ,因寒战高热并胸骨后不适 3小时 ,突发抽风 ,大小便失禁 ,神志丧失约 3 0分钟 ,于 2 0 0 1年 9月 1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 5年 (最高达 180 /10 5 mm Hg) ,未进行正规降压治疗。发病前曾受凉及进食未清洁水果。入院后 ,T3 9.8℃ ,P12 0次 /分 ,R2 6次 /分 ,Bp60 /4 0 mm Hg。休克貌 ,躁动不安 ,劲略抵抗 ,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 ,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 12 0次 /分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音较弱。腹部平坦 ,肝脾未触及 ,腹部有无压痛不能表达 ,肠鸣音活跃 ,膝腱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未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例的心电学特征。方法 报告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果 ①急性左心衰竭发生以后,窦性频率加快,如发生窦速,频率在120-150次/min之间,提示左心功能不全;②心脏破裂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是心脏起搏点下移,直至全心停搏;③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Vf)电击复律成功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 52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30例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发生CR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无破裂者(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5);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异常患者易发生CR;3.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AMI并发C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4.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射血分数(EF)<50%者易发生CR(P<0.05);LAD严重病变尤其是开口病变及LAD合并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5.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者CR发生率明显少于无再灌注者(P<0.05)。结论:AMI合并CR预后明显欠佳。女性、高龄、前壁梗死、LAD严重病变及延迟再灌注患者易于发生。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及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可减少C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金奇周伟君  陈尔真 《胰腺病学》2006,6(5):284-284,295
患者女.52岁,以“持续性中上腹胀痛伴阵发性加剧6h”入院。近期无暴饮暴食、饮酒史。既往有高脂血症、胆囊结石病史。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体检:T38.6℃.R32次/min。P118次/min,BP114/73mmHg(1mmHg-0.133kPa)。急性痛苦病容,被动蜷曲体位.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微隆.全腹肌紧张,上腹中部及左侧后腰部、左下腹深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不伴或伴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既往6年住我院的103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比较下壁心梗不伴右室心梗(65例)和伴右室心梗(3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发生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伴右室心梗组高于下壁心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是右室心梗住院并发症高的主要因素,右室心梗是独立于左室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早期介入治疗能改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20天,加重6天入院.20天前于饮酒后发作心前区闷痛,休息能缓解,此后反复发作,未曾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共619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者4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左心室游离壁破裂距AMI发作的平均时间为(3.58±2.58)d。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组年龄[(66.9±9.8)岁比(61.7±12.5)岁,P<0.05]、女性比例[37.2%( 16/43)比18.9% (34/180),P<0.05]、就诊时间[7.00(4.00~20.00)h比5.00 (3.00 ~ 8.00)h,P<0.05]及入院时收缩压[(127.6±24.6)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2.0±17.3)mm Hg,P<0.05]、血肌酐水平[(110.6±61.1) μmol/L比(82.1±30.9)mmol/L,P<0.01]和血糖水平[(9.14±2.82) mmol/L比(6.49±2.30) mmol/L,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组急诊溶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3.95% (6/43)比2.78%(5/180),P<0.05]。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显示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组的单支病变比例高于对照组[55.0% (11/20)比37.4% (34/91),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确定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预测因素包括女性、高龄、就诊时间延迟、就诊时收缩压和血肌酐偏高(P均<0.01)。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组患者在心脏破裂前往往有提早下床活动、躁动、排便、剧烈咳嗽、呕吐等异常活动[41.9% (18/43)],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组的院内病死率达97.7%。结论 女性、高龄、就诊时间延迟、就诊时的高血压及就诊时血肌酐升高是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以及入院后积极控制血压及异常活动可减少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情况下,做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常有困难,LBBB时引起继发性改变易掩盖心肌梗死波形。现研究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蓝雷云 《心电学杂志》2011,30(3):251-253
患者男性,27岁。因胸痛7h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以胸骨中下段为著,手掌大小范围,呈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加剧,不剧烈,无放射性疼痛,伴少量出汗,恶心呕吐数次。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以后较早发生的梗死区室壁伸展(IEXP),对预后有重大影响。这一概念是Hutchins[1]在1978年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IEXP是AMI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并成为AMI后左室重构的重要原因,此时心衰、心原性休克、室壁瘤、室...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梗死和梗死延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后早期心肌再梗死(ERMI)和梗死延展(MIEXT)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与分析15年老年患AMI后ERMI和MIEXT的资料。结果:AMI前有高血压病7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1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AMI后并发急性左衰5例,心源性休克6例,心律失常10例,肺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伴随病、并发症多,是ERMI和MIEXT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老年AMI患的治疗,有效地控制伴随病、并发症,可防止或减少ERMI和MI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