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学因素,为EGC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早期胃癌的大小、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侵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等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228例EGC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31例(13.6%),其中粘膜内癌10例(7.9%),粘膜下癌21例(20.6%)。单因素分析发现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侵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于2 cm、粘膜下癌及分化程度低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肿瘤直径小于2 cm、分化程度较高的粘膜内癌并无淋巴结转移的EGC,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或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论肿瘤直径大于2 cm、粘膜下癌及分化程度低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影响了早期胃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预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以期为EGC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GC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EGC患者术前1周血液学指标并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和NLR;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术后病理信息,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预测EGC伴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分析术前NLR与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Kaplan-Meier(K-M)曲线及Log-rankχ2检验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PLR、NLR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2cm、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分化程度为低分化、NLR≥1.965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NLR截断值为2.295,术前NLR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77.5%。根据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295)90例和高NLR组(NLR≥2.295)4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显著相关(P<0.05)。术前NLR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645,P<0.001)。术前高NLR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NLR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NLR对EG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对EGC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癌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些年,在日本,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约占胃癌治疗患者的57%,而在中国,该比例却不足10%。包括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内的微创手术,对于EGC患者而言是治愈性的治疗,而且患者会获得很好的预后。对于EGC而言,规范化诊治流程非常重要。首先,内镜、超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筛选微创手术患者的关键步骤。第二,仔细评估微创手术标本可以为将来可能的外科干预提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脉管瘤栓、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此外,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管侵犯、HER2/neu、Mucin-4、VEGF C、VEGF D过表达是EGC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p16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和p16蛋白在97份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结果 97份胃腺癌组织中30例LMP-1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0.9%,EBV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p1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阳性率为63.91%,p16过度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不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EBV感染与p16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①EBV感染在胃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②胃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过度表达是频发事件,p16是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③EBV感染与p16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中是两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和10例胃腺瘤PD-L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腺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PD-L1分子,胃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42.2%;PD-L1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当肿瘤大于5cm(P<0.05)、肿瘤浸润达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生存期<2年时,PD-L1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多变量分析还显示,PD-L1分子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胃癌组织PD-L1分子的检测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和作为个体化治疗选择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其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早期宫颈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阳性、阴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4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77.50%、93.18%,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50%、86.36%,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能性。结果 TGF-β1、HIF-1α、VEGF在15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2.7%、59.3%和63.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7%、22%和13.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TGF-β1阳性的患者比其阴性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GF-β1、HIF-1α、VEGF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检测TGF-β1、HIF-1α、VEGF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进行诊治的289例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和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5岁,Ⅰ期224例(77.5%),Ⅱ期13例(4.5%),Ⅲ期45例(15.6%),Ⅳ期7例(2.4%)。289例行盆腔淋巴结切除,30例(10.4%)有盆腔淋巴结转移;96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11例(11.5%)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复发21例(7.3%),死亡11例(3.8%),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34个月。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25≥35 U/m L、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为G3、深肌层浸润、肿瘤≥2 cm、宫颈间质受累、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及阴道或宫旁受累是淋巴结转移率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25值≥35 U/m L、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阴道或宫旁受累、附件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缩短无瘤生存时间(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附件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缩短总生存时间(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转移者92.1%vs转移者65.3%,P=0.002,95%CI 0.078~0.552);虽不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总生存率有高于淋巴结转移者的趋势(未转移者96.1%vs转移者70.0%,P=0.086,95%CI 0.039~1.238)。结论本研究发现:1)肿瘤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对淋巴结转移有预测意义,能够指导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进行淋巴结切除术,为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2)淋巴结转移患者仍然有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更差的趋势,因此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减少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内镜治疗非治愈性切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E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进行病灶切除.根据ESD术后疗效差异将患者分组为非治愈性切除组和治愈性切除组.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率,分析影响EGC患者内镜治疗非治愈性切除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6例EGC患者中,符合治愈性切除的有63例,非治愈性切除的有23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26.74%.非治愈性切除组与治愈性切除组在肿瘤直径、位置、肿瘤为凹陷型、组织分化、出血、皱襞中断、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比较上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OR=2.962)、组织中分化(OR=2.869)、有淋巴结转移(OR=2.713)、浸润程度在黏膜下层(OR=2.617)均为影响EGC患者内镜治疗非治愈性切除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3 cm、组织中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在黏膜下层均为影响EGC患者内镜治疗非治愈性切除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3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女性50例(正常对照组),均检测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激素受体、癌基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显著相关(P<0.01);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 =7.464、6.470);血浆D–二聚体水平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AUC)为0.689,以0.455μg/mL为最佳诊断分界点,灵敏度为52.3%,特异度为86.2%。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及转移个数有关,其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形成指标FIB-NLR 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50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NLR 和FIB 与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将NLR 与FIB 进行联合形成一个指标(FIB-NLR)。将250 名结直肠癌患者分为3 组,患者NLR逸2.95 及FIB逸348 mg/ dl 定为FIB-NLR 2 分组,NLR逸2.95 及FIB<348 mg/ dl 或者NLR<2.95 及 FIB逸348 mg/ dl 定为1 分组,NLR<2.95 及FIB<348 mg/ dl 为0 分组,并分析3 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中是否具有差异性。并将3 组患者按生存时间做生存分析,并对3 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中晚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NLR 值明显高于分期较早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浸润深度较深、有神经浸润、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其NLR 值明显高于浸润深度较浅、无神经浸润、无远处转移患者的NLR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6、P =0.002、P =0.007)。中晚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其FIB 值明显高于早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FIB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浸润深度越深及有神经浸润的结直肠癌患者FIB 值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浅及无神经浸润患者的FIB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5、P=0.012)。NLR 与FIB 均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性别肿瘤部位无明显关联(P>0.05)。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有神经浸润的患者其FIB-NLR 评分较早期、浸润深度浅、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无神经浸润患者高,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发现,评分越高组其5 年生存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FIB-NLR 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判断结直肠癌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MTM6和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MTM6和PD-L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03例胃癌组织中CMTM6高表达70例(68.0%),低表达33例(32.0%);PD-L1高表达66例(64.1%),低表达37例(35.9%)。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TM6高表达39例(37.9%)、低表达64例(62.1%);PD-L1高表达35例(34.0%)、低表达68例(6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CMTM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PD-L1表达相关(P<0.05)。PD-L1表达与患者性别、脉管浸润、神经侵犯和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MTM6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8)。Cox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CM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podoplanin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50例ESCC中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肿瘤细胞、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表达以及两者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ESCC中,肿瘤细胞podoplanin阳性者50例,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神经侵犯均无关(P0.05)。podoplanin在间质细胞中的阳性率为54%(81/150),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神经侵犯无关(P0.05)。ESCC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共阳性者44例,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共阳性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SCC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表达可促进食管癌的发展,肿瘤细胞podoplanin表达可能诱导间质细胞表达podoplanin,两者协调促进ES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51例乳腺IMPC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检测IMP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受体(R)-3的表达并计数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乳腺IMPC病理组织学分级Ⅱ、Ⅲ级组的淋巴结转移数平均12.5个,明显高于Ⅰ级组的4.0个;(2)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27/28,96.4%)明显高于(-)和(±)组(14/23,60.9%),且其淋巴结转移数平均14.4个,也明显高于(-)和(±)组的4.6个;(3)IMPC肿瘤细胞的VEGF-C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Ⅱ、Ⅲ级组显著高于Ⅰ级组(P=0.03),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6);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P=0.009)、淋巴结转移(P=0.007)呈正相关;(4)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的多少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关系,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或以IMPC成分为主;(5)28例伴有导管原位癌的IMPC中,14例为微乳头状型导管原位癌(14/28,50%)。结论乳腺IMPC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管密度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影响IMPC淋巴结转移的关键性因素。VEGF-C和VEGFR-3表达增高是促使IMP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微乳头状型导管原位癌可能是IMPC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相关基因1 (laryngeal cancer related gene 1,LC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9例LSCC、31例喉上皮内瘤变及10例喉部息肉进行检测,观察LCRG1蛋白的表达。分析LCRG1的表达与LSCC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CRG1在LSCC中的阳性率为78.65%,低于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喉部息肉组织(P 0.05),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率明显增高(P 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LCRG1蛋白在喉癌中表达的降低可能与癌变的发生有关,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62例EC临床资料,根据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分子分型标准,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法将EC分为4种亚型,即POLE突变型、错配修复缺陷型(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MMRd)、无特异性分子谱型(no specific molecular profile, NMSP)和p53突变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OLE突变型3例(4.8%),MMRd型15例(24.2%),NSMP型36例(58.1%),p53突变型8例(12.9%)。POLE基因突变与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MMRd型患者中,FIGOⅡ+Ⅲ期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1例p53蛋白过表达,2例均完全失表达。36例NSMP型患者与组织学低级别(Grade I+Ⅱ)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8例p53突变型患者与...  相似文献   

17.
以PAP法研究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发现212例中ER(+)36例(17.0%);男性156例中ER(+)20例(12.8%),女性56例中ER(+)16例(28.6%),ER阳性率绝经后约为绝经前的3倍。肉眼分型以Borrmann Ⅲ型和Ⅳ型为最高;组织学类型以女性的未分化型为最高。本文证实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胃癌组织中存在有激素受体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直肠癌组织中HER-2与Ki-67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直肠癌组织中HER-2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78例直肠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85%(42/78)其表达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Dukes分期进展及浸润程度的加深,HER-2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Ki-67阳性表达率为61.54%(48/78),其表达与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患者年龄、性别、细胞分化程度、组织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HER-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ER-2与Ki-67的蛋白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直肠癌的肿瘤浸润、进展有关,而Ki-67高表达预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可用来判断直肠癌的恶性程度,两者均阳性表达提示直肠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乳腺浸润性导这癌神经周浸润与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5年存活率、肿瘤标志物CEA等之间关系进行探讨。方法: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常规取材制片,HE、Goden-Sweet网染,laminin、CEA、vimentinS-P法免疫标记染色法光镜观察。结果:神经周浸润与肿瘤大小、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均成正相关;与淋巴管浸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wist、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及两种蛋白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0例胃癌标本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Twist、HIF-1α、E-cad、N-cad的表达,分析Twist、HIF-1α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Twist、HIF-1α、N-cad、E-cad的阳性率分别为59.1%、61.7%、46.7%、37.5%,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3%、22.5%、10.8%、91.7%。4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之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Twist与肿瘤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HIF-1α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Twist和(或)HIF-1α阳性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的患者。Twist、HIF-1α的表达与E-cad的低表达和N-cad的反常性高表达存在密切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Twist、HIF-1α表达与肿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