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臂旁核 (PBN)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 (VPM)投射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向臂旁核投射纤维和终末的分布 ,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联系 .方法  HRP逆行追踪与生物素葡聚糖胺 (BDA)顺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 ,标记结果分别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结果 将 HRP注入 VPM后 ,在光镜下可见 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的臂旁外侧核、Kolliker-Fuse(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将 BDA注入 Vc后 ,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同侧旁外侧核、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对侧丘脑 VPM、丘脑后核和丘脑胶状质核也有 BDA顺标纤维和终末 ,…  相似文献   

3.
冯宇鹏  杨鲲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2,23(8):721-724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背角(MDH,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Ⅰ,Ⅱ层)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GABA)能和甘氨酸(Gly)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 包埋前GABA或Gl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包埋前CGRP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结果 GABA或Gly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胞体、胞突和树突内,CGRP阳性标记主要见于无髓和薄髓轴突内。约53%和51%的CGRP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GABA和Gly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其中的多数为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较少。结论 含CGRP的初级传入纤维直接与MDH浅层内的GABA能及Gly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4.
作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跨节追踪结合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方法,对三叉旁核内含P物质的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形态和突触构筑进行了观察,这类终末大多较细,主要与树突和树突棘构成突触联系,另外,作还区分了三叉旁核内不含P物质的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终末以及含P物质的非三叉神经终末,上述结果提示三叉旁核可能感受与感合经不同类型终末传入的痛与非痛性感觉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背角 (MDH)内向丘脑或臂旁核投射的Fos阳性神经元与γ 氨基丁酸 (GABA)或甘氨酸 (Gly)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结合TMR ,Fos,GABA或Gly的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GABA或Gly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延髓背角浅层 (Ⅰ ,Ⅱ层 ) ;给予面口部痛刺激后 ,Fos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浅层 ;TMR注入一侧丘脑或臂旁核 ,逆标神经元分别主要见于对侧或同侧MDH的浅层 ;部分逆标神经元呈Fos阳性 ;GABA或Gly阳性终末与Fos阳性投射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特点为核较大,核膜常有凹陷,常柒色质较多,胞浆丰富,含有较多量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的树突主要作为突触后成分与轴突或突触前树突形成轴树突触或树树突触。此外,标记树突还可以作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树突型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TN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low(NY)分别注射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测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吾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u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布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18只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于VLO微量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8h后,应用包埋前HRP组化和GABA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电镜技术观察大鼠Sm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光镜下Sm内有大量GABA纤维终末及少数阳性神经元,电镜下可见GABA纤维终末与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间构建了对称性和(或)非对称性突触。结论:形态学上证实了Sm内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发生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9.
用海人酸损毁家兔中缝大核,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顺行溃变的投射纤维终末在颈髓背角内的分布,超微结构特征及突触联系。研究表明,家兔中缝大核—脊髓背角投射纤维终末分布于背角浅层和深层。投射纤维终末多呈圆顶形,直径多在1~2μm,含有大量圆形透明小泡和少量致密核心小泡或含有多形性透明小泡及少量致密核心小泡。投射纤维终末均作为突触前成分与背角神经元形成大量的轴—树突触和少量的轴—体、轴—棘突触,此外于背角浅层内还见到有溃变终末参与构成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本文结果支持中缝大核—脊髓背角投射通路的下行抑痛效应是通过突触后抑制的作用方式实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calbindin D-28K(CB)及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与来自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5-羟色胺(5-HT)阳性终末及来自外周初级传入的P物质(SP)性终末的联系。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方法,染色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5-HT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Ⅰ层内较密集;SP阳性终末密集分布于Ⅱ层,Ⅰ层内较少;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在Ⅰ、Ⅱ、Ⅲ层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Ⅱ层,特别是Ⅱ层内侧部(Ⅱi)。在Ⅱi内,CB、CR和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与5-HT阳性终末以及SP阳性终末形成密切接触;在Ⅱ层外侧部内,也可见少量CB和CR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与5-HT性终末和SP阳性终末形成接触。结论 Vc内的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干中缝核群EP3受体阳性神经元向脊髓背角的投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脑干中缝核群前列腺素E受体EP3亚型(EP3R)阳性神经元向脊髓背角的投射。方法 荧光金(FG)逆行追踪和EP3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方法。结果 将FG注入一侧脊髓背角浅层,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脑干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α部(GiA)、延髓网状结构、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EP3R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PAG、脑干中缝核群和网状结构。FG标记并呈EP3R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主要见于脑干中缝核群和GiA。结论 脑干中缝核群和GiA向脊髓背色投射的部分神经元含EP3R,前列腺素E2可能通过EP3R对这些下行投射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和颈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延髓内重叠投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佐庆  李惠民 《医学争鸣》1995,16(4):272-274
作以HRP跨节追踪法研究了三叉神经中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在上部颈髓后角的下行投射和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行投射。结果表明: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分别向第1,2,3颈髓后角的腹外侧、中间部及背内侧投射,第2,3颈神经向脊髓后角的广泛区域投射。此外,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也能见到来自上部颈神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及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PAP 法)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NT-LI)物与核内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及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联系进行了光镜下的研究。发现注射侧孤束核内 HRP 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与NT-LI 胞体和终末重叠分布;迷走神经背核内 NT-LI 终末与 HRP 逆行标记的节前神经元也有明显重叠的现象。由此推测核内一部分 NT-LI 细胞有可能作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与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之间的中间神经元,构成一条回路参与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观察了大鼠脑子5-羟色胺(5-hydroxytryptmine,5-HT)神经元向脊髓腰6(L6)和骶1(S1)节段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在脑桥尾侧网状核、前庭神经外侧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旁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下亚核、中缝大核及中缝苍白核出现HRP-5-HT双标记细胞。提示L6和S1节段的5-HT传入纤维起源是广泛的,不仅延髓网状结构,而且脑桥网状结构和脑神经核内的5-HT能神经元也向L6和S1投射。  相似文献   

15.
豚鼠内侧膝状体背侧核SP阳性神经元向下丘投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下丘(IC)至内侧膝状体(MGB)神经纤维的投射方式,以及内侧膝状体SP阳性神经元向下丘中央核团的下行投射。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和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内侧膝状体腹,背侧核均可见S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终末。神经元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含二个或多个突起,左侧下丘中央核团注入HRP后,同侧MGB可见分布密集的标记终末。在背侧核,可见H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观察证实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定位和突触连接,以及由此证实神经示踪技术在此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实验借助示踪剂立体定位注射,并结合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超微结构技术,实验数据以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1)神经示踪剂BDA显示较好的定向运送特性,具有敏感和理想的标记效果.借助示踪剂BDA注射的逆行单标记实验结果显示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分支数量无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在免疫电镜下明显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及其所形成的兴奋性突触连接.光镜下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密集分布于纹状体,并在电镜下清晰可见这些阳性终末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2)神经示踪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显示纹状体-SNr和-GPe神经元均较少定位于Patch间区,而且均与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之间无明显定性关系,但可见中脑TH阳性纤维的密集分布.在电镜超微结构水平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分别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形成典型的兴奋性突触连接,但与两者之间,及其所属的树突和树突棘之间的突触连接百分率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5).(3)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BDA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和VGlut2抗体的免疫标记的背侧丘脑-纹状体阳性终末,在纹状体内呈现95.4%的共存率,而且后者标记更充分.同时也证实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相互之间不显示可见的共存关系.结论 BDA为高度敏感的神经示踪剂,能够较为方便和充分地标记目的 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形式无明显的差异.中脑和背侧丘脑神经元均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存在形态学联系,尤其是背侧丘脑神经元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之间形成典型的兴奋性突触连接,提示其对纹状体神经元可能具有广泛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HRP(horseradish peroxidase)逆行追踪标记技术,研究大白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periaqueductal gray)尾侧半腹外侧区的传入投射。将HRP注入PAG尾侧半的腹外侧区:①在大脑皮层内岛无颗粒层出现中等数量的标记细胞;②基底前脑内的标记细胞较多,主要分布于终纹床核、斜角带核、无名质、杏仁内侧核和腹侧苍白球,外侧隔核和伏核内也出现少量的标记细胞;③下丘脑中大量的标记细胞出现在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和下丘脑外侧区;④底丘脑和背侧丘脑的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未定带和束分核。  相似文献   

18.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荧光金逆行追踪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荧光金注入单侧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进行该部位的传入投射研究。结果发现;在脊髓后角Ⅰ层,Ⅲ-Ⅳ层,X层背侧有阳性标记细胞,中缝大核,线性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室旁核等均有较多的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用直流电电解损毁大鼠下丘脑一侧室旁核(Pa)后,电镜观察同侧孤束核内侧亚核(Sol M)中Pa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结果:Sol M中有Pa下行投射纤维终末存在,构成的突触以轴-树突触为主,轴-棘,轴-轴突触为少量,无轴-体突触,Pa终末内的突触小泡以圆形清亮囊泡为主,突触的类型主要为Gray I型,Sol M 中有少量Pa终末参与构成突触球,Pa下行投射终末溃变以电子致密型为主,有少量水样溃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尾侧亚核过渡部(Vi/Vc)与上位颈髓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将荧光金注入上位颈髓进行后对位于Vi/Vc内的标记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Vi/Vc存在向上位颈髓的后角和中间带的投射。结论Vi/Vc与上位颈髓的投射可能参与人体对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防御性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