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其同平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比较.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和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运用四道生理记录仪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失血性休克模型快速放血至50mmHg,维持低血压30min.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在21℃室温下观察和测定血液动力学,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浸入21℃模拟海水中(海盐浓度为2.535%),监测动物入水后10、30、60、180、300min时及平原失血性休克组相应时相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心率显著下降,从伤前时(433±40)teats/min,降至入水5h时的(120±80)teats/min,而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动物5h时的心率(288±14)teats/min,是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的2.4倍,差别非常显著(P<0.0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浸泡各时相点LVSP、±dp/dtmax均较伤前显著下降,并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更加明显,浸泡5h时LVSP降为伤前的40%、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同时相值的63%;浸泡5h时+dp/dtmax从伤前10.50±1.41降至3.20±1.24,-dp/dtmax从伤前7.53±1.42降为1.70±1.11,分别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5h时LVSP、±dp/dtmax值的56.5%、59.2%、59.4%.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入海水早期血压明显升高,30min后很快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增加下降越明显,浸泡5h时血压值仅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同时相点的57%.结论2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液动力学状态明显恶化,动物心肌电兴奋性、心肌收缩力、心肌顺应性均下降,伤情显著重于平原失血性休克动物,因此在治疗时要更加注意心功能状况和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失血性休克时线粒体损伤,损伤机理及药物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进一步探讨线粒体损伤在失血性休克发病中的作用及防治措施.一、失血性休克时线粒体损伤主要表现为(1)线粒体超微病理改变动物实验已证实,失血性休克时可使心肌、肝脏、肠、胰腺线粒体肿胀、空泡、嵴减少和消失、部分线粒体膜不完整、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2)线粒体功能障碍表现为线粒体呼吸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有关酶活性的抑制;线粒体离子调节功能的抑制;线粒体内膜脂类组成发生改变;线粒体DNA及mRNA表达的改变.线粒体发生上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最终导致ATP形成极度减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二、失血性休克致线粒体损伤的可能机理(1)溶酶体的释放是线粒体损伤原因之一,体外实验表明溶酶体酶对线粒体的呼吸、酶活性、Ca2+转运能力均具抑制作用.(2)缺氧与氧利用障碍失血性休克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除了与组织低灌流性缺氧有关,可能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电子传递活性下降致使氧利用能力降低直接有关.(3)细胞酸中毒,细胞酸中毒时会严重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尤其是对NADH呼吸链的抑制.(4)线粒体内膜损伤,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取决于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完整.而内膜损伤会丢失呼吸链的组分及酶的辅助因子,最终影响呼吸链的正常运行.(5)抑制剂或解偶联剂,机体组织内FFA、甲状腺素等能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在失血性休克或缺血缺氧等病理情况下组织内FFA明显升高,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6)钙超载失血性休克后H+-ATP酶活性的降低与线粒体内Ca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线粒体H+-ATP酶活性损伤程度与线粒体内Ca2+超载的程度有密切关系.(7)氧自由基氧衍生的自由基参与了失血性休克时的线粒体损伤.氧自由基与线粒体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主要是丙二醛),后者或直接损伤线粒体膜,使其通透性增加;或与溶酶体释放的酶蛋白相互作用,发生交联反应,降低膜流动性,损伤溶酶体,使其中的酶得以释放,激活,间接损伤线粒体.三、失血性休克诱导线粒体损伤的药物保护(1)糖皮质激素,它能直接稳定线粒体膜,或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酸性水解酶的释放而间接保护线粒体,也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而保护线粒体.(2)钙通道阻止剂如维拉帕米、硫氮卓酮具有抗失血性休克和保护线粒体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MAP,从而改善各器官组织血液供应,减少缺血损伤和通过钙通道阻滞作用,阻止失血性休克所致的钙内流,减轻细胞内Ca2+超载,避免了线粒体内Ca2+的过度积聚,从而保护线粒体的功能.(3)钙增敏剂,新型钙增敏剂哒嗪酮能延缓线粒体Ca2+超载的进程,减轻线粒体H+-ATP酶活性的损伤程度,保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线粒体.(4)莨菪类药物,这类药物中的盐酸莨菪碱、溴丁基东莨菪碱及氢溴酸樟柳碱已被报道具有抗大鼠失血性休克、保护线粒体的作用.(5)外原性SODSOD能清除自由基,直接或间接地稳定线粒体膜,改善细胞呼吸功能,增加能量供给,从而促使休克细胞走上良性循环.(6)丹参通过改善微循环,对抗氧自由基的反应性损伤,抑制钙内流,改善线粒体的氧化代谢,恢复组织细胞的能量供应而发挥其治疗作用.(7)人参皂甙可通过抗自由基和抑制Ca2+内流而保护失血性休克鼠心肌线粒体.(8)川芎嗪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线粒体膜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从而保护线粒体.总之,失血性休克对组织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是非常明显的,其损伤机理是复杂的.鉴于线粒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进一步阐明线粒体的损伤机理,探索和发现具有抗失血性休克、保护线粒体的药物,无疑在防治"不可逆”性休克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烧伤合并吸人性肺炎后心肌细胞膜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或烧伤合并感染后心肌功能损害的原因.方法制作30%Ⅲ烧伤,吸人性肺炎的动物(大白鼠)模型.分成S组(假伤)、P组(单纯肺炎)、B组(烧伤)、BP组(烧伤+肺炎)等四组.测定四组实验动物心肌细胞膜上Na+-K+-ATPase,Mg++-ATPase,Ca++-ATPase,Ca++-Mg++-ATPase4种ATP酶的活力,同时作血培养.结果B组、P组、BP组心肌细胞膜ATP酶活力较N组明显下降.同时血培养阳性率也明显增高,以BP组最高.结论烧伤后易发生感染,由于烧伤感染后心肌细胞ATP酶活力下降,导致伤后心肌功能的下降及心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1℃海水浸泡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犬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及规律.方法健康成年犬21条,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平原休克组(n=10),海水浸泡休克组(n=11).单侧后肢钢珠弹致火器贯通伤后股动脉放血至40mmHg,维持低血压1h;海水浸泡休克组动物入21℃模拟海水中.分别于伤前和入海水后1h、3h、5h抽取血标本测定各项指标,并记录各组动物存活时间及5h存活率.平原休克组除不入水外与海水浸泡休克组处理相同.结果平原休克组动物存活时间显著长于海水浸泡休克组;平原休克组动物5h存活率为70%,而海水浸泡休克组动物5h存活率仅为36%;海水浸泡休克组动物1h、3h、5h血液pH、PO2、SO2%值均显著低于伤前,Hb值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血液浓缩,并比平原休克组动物3h、5h时的pH、PO2、SO2%值显著降低,Hb值显著升高(P<0.05);平原休克组动物1h、3h、5h血液PCO2值较伤前显著下降,而海水浸泡休克组则显著升高,各时相点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平原休克组及海水浸泡休克组动物TCO2值较比伤前和海水浸泡休克组降低;平原休克组及海水浸泡休克组动物血液BE-EC、BE-B、SBC值均较伤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平原休克组及海水浸泡休克组1h、3h、5h全血粘度较伤前均显著升高,但海水浸泡休克组更显著,入水5h全血粘度较平原休克组显著升高(P<0.05);平原休克组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较伤前无大变化(P>0.05),而海水浸泡组较伤前及陆地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①21℃海水浸泡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血气、血液流变学的恶化程度显著增加,较陆地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的伤情更为严重;②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犬浸泡于21℃海水中的存活时间比陆地犬明显短,存活率也较低;③低温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的高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失血性休克后调控VSM舒缩功能的信号分子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及结果本研究分3部分.1.调控正常VSMC舒缩功能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以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实验对象,以测微网测定其长度变化为指标,在K-H液中分别观察PKC特异性激动剂PMA,特异性阻滞剂H7,CaM特异性阻滞剂W-7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为工具药,结果证明PMA可引起HVASMC收缩,H-7可明显抑制但W-7无明显影响,说明PKC活化可引起VSMC的收缩.NE引起HVASMC收缩,H-7、W-7能明显抑制NE的作用.两者伍用对NE的抑制作用更强.故说明在调控VSMC的舒缩功能存在两条转导途径,即PKC途径及Ca2+-CaM途径.2.失血性休克后VSM收缩的Ca2+-CaM途径的主要信号分子变化如同前文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离去内皮的胸主动脉,以流式细胞仪测VSMC的[Ca2+]i及CaM,进行VSM组织中CaM、CaMKII-α的Westernblot杂交,测VSM组织细胞膜及线粒体ATP酶活性,其结果为休克后VSMC胞浆[Ca2+]i显著升高,游离CaM下降及总CaMKII-α表达下降,但总CaM升高.VSM组织中Ca2+-ATPase及Na+-K+ATPase活性下降,但线粒体中上列二酶活性升高.实验结果提示休克后(1)细胞内钙超载,它可导致VSM的舒缩功能障碍;(2)VSM中总CaM升高但游离CaM下降,提示能与胞浆中结合而发挥收缩效应的CaM明显减少;(3)VSMCaMKII-α表达下降,提示其使MLCK、MLC磷酸化而导致VSM收缩的能力下降;(4)细胞膜上ATP酶活性下降更导致胞内钙超载,而线粒体ATP酶活性增强,则更进一步加重线粒体钙超载进而加重功能损伤.3.失血性休克后VSM收缩PKC途径主要信号分子变化CPKC在休克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中的表达下降而calponin-α上升.Calponin-α在各器官中的表达与分布的免疫组化检测证实,在大鼠肝、肾、心实质细胞均不表达,但器官中的动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上列结果提示,G蛋白-PKC途径、Ca2+依赖性CPKC及Ca2+非依赖性PKC-ζ两种机制都参与休克后VSM收缩系统的调控,前者下降表明磷酸化MLC及增加[Ca2+]i能力减弱,收缩力下降,后者上升证明抑制肌球蛋白的Mg2+-ATPase活性增加对VSM收缩的抑制能力加强.结论失血性休克VSM舒缩功能变化有Ca2+-CaM及G蛋白-PKC途径参与调控,后者有Ca2+依赖性CPKC及Ca2+非依赖性PKC-ζ两种机制都参与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注射后24h取离体心脏,常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实验组(E):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4h后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测定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及相关生化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HSP70含量E组明显高于C组;E组ATP含量、SOD活性方面均优于C组(P<0.01),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C组(P<0.01),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ATP]m均优于C组(P<0.01),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含量低于C组(P<0.01)。结论HSP70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缺氧大鼠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引起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通过失血性休克大鼠造成急性缺血缺氧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与失血性休克组.按Wigger法放血至平均动脉压5.33kPa,维持低血压2h,造成急性缺血缺氧,分别于失血性休克后2h、3h、5h活杀动物.(2)肠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测定活杀动物后取回肠5cm,制备肠上皮细胞悬液,并将细胞数调至1×109/L,用异腈酸胍盐酸盐法提取细胞总RNA.紫外测定RNA纯度和含量,并进行RNA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以鉴定其完整性.RT-PCR法使用宝灵曼试剂盒.上游引物5'-AAACGAATAACCCTTGAGAATC-3',下游引物5'-TGGTGGGTCATTATGTGTTATC-3',特异扩增715bp大鼠线粒体ATPase6cDNA片段.(β-actin作对照).PCR反应体系为50μL,包括10μLcDNA,2μL上游引物,2μL下游引物,5μL10×Taq酶buffer,4μLdNTP,3.6μLMgCl2,22μLDEPC水.扩增条件95℃变性40s,55℃退火30s,72℃延伸36s,30个循环后,再在72℃下延伸9min.扩增产物行电泳照像分析.PCR产物为715bp.结果大鼠肠线粒体ATPase6mRNA在急性缺血缺氧后2h表达显著减少,并随休克加重而加重.讨论能量代谢降低是线粒体损伤的重要指标.线粒体重要功能是氧化磷酸化,即底物被呼吸酶氧化,并与之相偶联的磷酸化酶系统从而释放ATP,推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ATPase6基因是编码ATP合成的F1F0-ATPase复合物的一部分,因此,研究ATPase6基因改变在能量代谢的改变中是十分重要.我们的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晚期,ATPase6基因表达减弱,与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时F1F0-ATPase早期升高,晚期降低,质子转运下降,ATP缺乏是一致的.我们在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6基因测序研究中发现缺血缺氧时存在硷基突变及编码氨基酸的改变,进而影响F1F0-ATPase蛋白的功能和ATP的合成.故失血性休克后,如何保护线粒体功能,尽早改善缺血缺氧是救治的关键.结论失血性休克后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在肠道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其产生与休克后急性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8.
丁玉琴  杨坦 《医学信息》2005,18(10):1343-1345
目的观察旱黑口服液对D-gal衰老小鼠心肌细胞膜、脑细胞膜上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旱黑口服液在延缓衰老方面的效应机制。方法以D-gal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旱黑口服液治疗,6周后测定心、脑细胞膜上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衰老组心、脑细胞膜上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经旱黑口服液治疗后心、脑细胞膜上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活性明显提高。结论旱黑口服液具有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心、脑细胞膜上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脑组织形态学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中性粒细胞、膜泵、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其机制。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MLR+SMAO:夹闭ML和SMA1h,再灌注2h。再灌注2h后,选择固定位置留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同时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乳酸(L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一氧化氮合酶(NOS)、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膜泵(ATPase)及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或活性。结果:Sham与MLR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SMAO组大鼠可见神经元有坏死、变性,偶见肿胀;MLR+SMAO组神经元损伤情况较SMAO组重。SMAO与MLR+SMAO组脑匀浆MDA、NO、LA含量、AChE、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ChAT活性与DA、NE含量显著低于MLR与sham组,且MLR+SMAO组脑匀浆MDA、NO含量、AChE、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脑匀浆SOD、Na+-K+-ATPase活性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Mg2+-ATPase活性、ATP含量显著低于MLR组;MLR+SMAO组脑匀浆的SOD、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且DA含量、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ATP含量均显著低于SMAO组。结论:MLR加重SMAO休克大鼠的脑损伤、降低脑组织DA水平、增高AChE活性,其机制可能与MLR加重或增加脑组织氧自由基损伤、NO合成与释放、中性粒细胞扣押、能量代谢障碍及降低脑组织细胞膜泵活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参与失血性休克血管钙敏感性调节的信号分子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目的:观察Rho-激酶、PKC、PKG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的调控作用。 方法: 取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用去极化状态下(120 mmol/L K+)血管环对梯度浓度Ca2+的收缩力反映钙敏感性,观察Rho-激酶激动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PKC激动剂PMA、PKC拮抗剂staurosporine、PKG激动剂8Br-cGMP和PKG拮抗剂KT-5823对失血性休克血管钙敏感性的影响。 结果: Ang-Ⅱ、PMA、KT-5823可增高失血性休克血管的钙敏感性,表现为Ca2+的量效曲线明显左移,在Ca2+(3×10-2 mol/L)水平,Emax分别为0.630 g/mg、0.595 g/mg、0.624 g/mg,均明显高于休克组的0.377 g/mg(P<0.05,P<0.01);fasudil、staurosporine、8Br-cGMP可降低失血性休克血管的钙敏感性,表现为Ca2+的量效曲线明显右移,在Ca2+(3×10-2 mol/L)水平,Emax分别为0.242 g/mg、0.230 g/mg、0.256 g/mg,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P<0.01)。 结论: Rho-激酶、PKC、PKG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有调节作用,Rho-激酶、PKC可上调钙敏感性,PKG可下调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正>目的:探讨绿茶多酚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酒精灌胃复制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酶标光度分析检测肝功能、肝组织ATP酶活力,ELISA检测胞浆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 C)。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绿茶多酚高剂量组肝指数、ALT、AST、胞浆及线粒体Cyt C水平降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明显升高。结论:绿茶多酚改善酒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在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心肌H9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心肌H9c2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trol)组,5.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HG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精胺(spermine,Sp)干预(HG+Sp)组,25 mmol/L葡萄糖和5μmol/L Sp共同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9c2细胞MCU、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H9c2细胞MCU的mRNA水平;Rhod-2 AM探针检测线粒体内Ca2+的荧光强度;吸光度法检测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的活性;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细胞裂解液ATP的浓度;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MitoSOXTM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MCU mRNA和蛋白水平、线粒体内Ca2+浓度、PDH活性、细胞ATP浓度及Δψm降低(P<0.05),而ROS水平及caspase-9和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Sp组线粒体内Ca2+浓度、PDH活性、细胞ATP浓度和Δψm增加(P<0.05),而ROS水平及caspase-9和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高糖通过降低MCU表达导致其活性下降,从而促进心肌H9c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的钙离子稳态失衡、三羧酸循环障碍和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诱导金属硫蛋白(MT)在未成熟心肌中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大白兔分为4组:对照组(C,n=9),腹腔注射蒸馏水0.3ml,按注射后时间12、24、和48 h取离体心脏,灌注KH液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 min改为工作心30 min;E12h组(n=6)、E24h组(n=6)、E48h组(n=6)各组分别按腹腔注射3.6%ZnSO4(1.5 ml/kg)后12、24和48 h取离体心脏,常规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方法同C组.以心肌细胞中MT含量、CK和LDH漏出率、ATP含量、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ATPase活性及其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ATP]m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腹腔注射ZnSO4后12 h MT开始表达,24h达高峰,48 h仍在高表达水平.MT含量在E24h、E48h组与C、E12h组比较明显增高;E24h、E485h组ATP含量优于C组和E12h组(P<0.05),CK、LDH漏出率均低于C组和E12h组(P<0.05),心肌线粒体Ca2 -ATPase活性、[ATP]m均优于C组和E12h组(P<0.01),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含量低于C组和E12h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ZnSO4可诱导心肌MT长时间表达,MT可减轻未成熟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及钙通道变化的关系及其阿片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按以前我们报导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及用急性酶分离法分离肠系膜动脉2-3级分支的血管平滑肌单个细胞,将细胞悬液滴加在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使细胞贴壁,用"全细胞”(whole-cell)膜片钳记录Ca2+通道电流.使用Fluo-3-AM为一种脂溶性钙荧光指示剂,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扫描系统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Ca2+]i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期(休克后2.5h)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Ca2+通道活动呈抑制状态,Ca2+电流密度显著减小,Ca2+内流减少,通道开放表现低水平模式.2.非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断剂naloxone及δ、κ、μ阿片受体阻断剂naltrindole,Nor-BNI,B-FNA均可以明显加强休克血管低反应期内Ca2+通道活动,使Ca2+电流密度显著增大,Ca2+内流增加.3.PKC阻断剂H7抑制PKC活性后各阿片受体阻断剂的上列作用显著减弱,甚至不出现增加钙通道活动的影响.证明阿片受体阻断剂的该作用是通过激活PKC信号分子引起的.4.naltrindole,Nor-BNI,B-FNA及NE均可增加正常大鼠血管平滑肌[Ca2+]i,部分[Ca2+]i升高也表现为钙振荡现象.5.休克后3h,给予上列药物升高血管平滑肌[Ca2+]i的作用也存在,但与正常动物相比,明显减弱.6.将naltrindole,Nor-BNI,B-FNA分别与NE伍用于失血性休克3h后的血管平滑肌,它们都能明显加强NE所致的[Ca2+]i增高,即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Ca2+通道活动抑制,从而导致Ca2+转运功能障碍,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阿片受体激动有关,即阿片受体通过抑制VSMCs中的Ca2+通道活性而介导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因而将阿片受体阻断剂与血管活性药物伍用,是减轻血管低反应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及钙通道变化的关系及其阿片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按以前我们报导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及用急性酶分离法分离肠系膜动脉2-3级分支的血管平滑肌单个细胞,将细胞悬液滴加在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使细胞贴壁,用"全细胞”(whole-cell)膜片钳记录Ca2+通道电流.使用Fluo-3-AM为一种脂溶性钙荧光指示剂,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扫描系统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Ca2+ ]i变化.结果:1. 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期(休克后2.5 h)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Ca2+通道活动呈抑制状态,Ca2+电流密度显著减小,Ca2+内流减少,通道开放表现低水平模式. 2.非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断剂naloxone及δ、κ、μ阿片受体阻断剂naltrindole,Nor-BNI ,B-FNA均可以明显加强休克血管低反应期内Ca2+通道活动,使Ca2+电流密度显著增大,Ca2+ 内流增加.3.PKC阻断剂H7抑制PKC活性后各阿片受体阻断剂的上列作用显著减弱,甚至不出现增加钙通道活动的影响.证明阿片受体阻断剂的该作用是通过激活PKC信号分子引起的.4.naltrindole,N or-BNI,B-FNA及NE均可增加正常大鼠血管平滑肌[Ca2+]i,部分[Ca2+ ]i升高也表现为钙振荡现象.5.休克后3 h,给予上列药物升高血管平滑肌[Ca2+ ]i的作用也存在,但与正常动物相比,明显减弱.6.将naltrindole,Nor-BNI,B-FNA分别与NE伍用于失血性休克 3 h后的血管平滑肌,它们都能明显加强NE所致的[Ca2+]i增高,即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Ca2+通道活动抑制,从而导致Ca2+ 转运功能障碍,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阿片受体激动有关,即阿片受体通过抑制VSMCs中的Ca2+通道活性而介导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因而将阿片受体阻断剂与血管活性药物伍用,是减轻血管低反应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三七总甙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膜离子泵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细胞膜Na -K 泵、Ca2 -Mg2 泵通过消耗ATP,调节离子转运,直接参与心肌舒缩过程的调控;红细胞膜上的Na -K 泵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之间有高度相关性,而Ca2 -Mg2 泵则与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均显著相关。本室既往研究发现大鼠在严重烧伤后心功能下降,三七总皂苷(PNS)能有效改善烧伤后心功能。为观察PNS对烫伤大鼠红细胞及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收缩功能及变化特点.方法Wistar大鼠30只,体重(280±25)g.随机分为15℃海水浸泡组、21℃海水浸泡组和31℃海水浸泡组.右侧大腿肌肉丰满处应用射钉枪造成贯通伤.左侧股动脉插管用于放血和观察股动脉平均动脉压.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接能量转换器和RM-6200四道生理记录仪.左侧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0mmHg,维持30min后放入不同温度海水中浸泡,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dp/dt/max、左室收缩压(LVSP)的变化及大鼠的存活时间.结果1.15℃海水浸泡组大鼠存活时间最短,入水后90min大鼠存活率仅为50%,显著低于21℃海水浸泡组和31℃海水浸泡组(P<0.01).31℃海水浸泡组4h存活率为40%,21℃海水浸泡组4h存活率为75%,两组间存活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2.休克后大鼠股动脉MAP显著下降(与伤前比P<0.01),入水后5-30min显著升高(与休克时比P<0.01).入水后10minMAP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在入水1h前各组间MAP无显著差别,入水1h后21℃海水浸泡组MAP显著高于15℃海水浸泡组和13℃海水浸泡组(P<0.01),同时31℃海水浸泡组MAP亦显著高于15℃海水浸泡组(P<0.05).3.休克后大鼠HR显著下降(与伤前比P<0.01),入水后有所增快,入水后10min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入水1h后15℃海水浸泡组HR显著低于21℃海水浸泡组和31℃海水浸泡组(P<0.05),入水后31℃海水浸泡组HR急剧增快,在入水后10min、30min、1h显著高于15℃海水浸泡组和21℃海水浸泡组.但在入水后2h31℃海水浸泡组HR快速下降,显著低于21℃海水浸泡组.4.入水早即刻各组±dp/dt/max显著升高(与休克时比P<0.01),入水后10minHR达到峰值.15℃海水浸泡组±dp/dt/max随即急剧下降,在入水30min以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1℃海水浸泡组±dp/dt/max在入水1h以前显著高于21℃海水浸泡组,在入水2h以后显著低于21℃海水浸泡组.5.入水即刻各组LVSP显著升高(与休克时比P<0.01).入水后10minLVSP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入水1h后15℃海水浸泡组LVSP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1℃海水浸泡组在入水3h后LVSP显著低于21℃海水浸泡组.结论不同温度海水浸泡可以极大地影响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和血液动力学,低温(15℃)海水浸泡可能与机体热量的过分散发,导致体温降低,引起心肌兴奋、传导能力的迅速下降,从而使心肌动力学下降,降低了存活时间.较高温度(31℃)的海水浸泡加重了能量的消耗,造成机体能量供给的衰竭,从而使心肌动力学指标逐渐恶化.认为21℃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存活时间影响较小.三种不同温度海水浸泡比较,说明低温和高温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损伤更为严重.21℃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比15℃的冬季海水浸泡和31℃的夏季海水浸泡损伤较轻.但21℃海水浸泡造成了机体血液动力学的下降,必须注意复温和注意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经腹心包腔内注射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在心脏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SERCA2a基因转导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经腹心包腔内注射术,分别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和携带心肌肌浆网Ca2+-ATPase(SERCA2a)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导入HF+EGFP组和HF+SERCA2a组大鼠心包腔内,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荧光显微镜下检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和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肌浆网Ca2+-ATPase 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HF+EGFP组大鼠心肌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弥漫的绿色荧光。HF+SERCA2a组大鼠心肌表达心肌肌浆网Ca2+-ATPase蛋白明显高于HF组和HF+EGFP组大鼠,因而,其心功能也较另外2组大鼠明显改善,达到正常大鼠的水平。 结论: 经腹心包腔内注射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SERCA2a基因转导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休克-再灌注大鼠肠上皮、骨骼肌、心肌细胞线粒体UCP-2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线粒体膜电位(MP)的影响,探讨休克再灌注后不同组织线粒体功能发生差异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取150-220gWistar大鼠,复制休克再灌注模型,差速离心法游离肠上皮、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用Westernblot法测量UCP-2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线粒体膜电位.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假手术)、单纯休克组(40mmHg90min)、再灌注(单纯休克+回输全部失血量及2倍失血量的晶体液)2h组、再灌注6h组、再灌注12h组、再灌注24h组.结果(1)失血性休克90min后,3种组织线粒体UCP-2均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肠上皮线粒体UCP-2在再灌注后24h内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线粒体UCP-2于再灌注后2h高于对照组,但再灌注后6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骨骼肌线粒体UCP-2于再灌注后6h高于对照组,但再灌注后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在测量MP的各组实验中,加入UCP-2抑制剂GDP后MP均高于无GDP处理组(P<0.01);(3)休克及再灌注后24h内,肠上皮细胞线粒体MP均比对照组降低,心肌线粒体MP于休克及再灌注后2h低于对照组,于再灌注后6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骨骼肌线粒体MP于休克及再灌注后2h低于对照组,于再灌注后6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再灌注后12-24h骨骼肌线粒体MP又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近来认为,UCP-2使质子泄漏引起MP降低,其结果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ATP合成效率降低,同时能够降低4态呼吸时线粒体内ROS的产生.本实验也证实,加入GDP抑制UCP-2的质子转运活性,线粒体MP增高.休克导致线粒体UCP-2表达上调,再灌注后UCP-2水平逐渐恢复,但不同组织中UCP-2的变化规律不同,心肌细胞线粒体UCP-2水平恢复较快,骨骼肌及肠上皮恢复较慢,这可能与休克时不同组织的缺血程度不同有关,其结果与MP及线粒体功能的恢复可能有关,这可能是导致休克再灌注后不同组织线粒体功能发生差异性损伤的机制之一.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UCP-2可能介导休克-再灌注后MP的调节,休克再灌注后,不同组织中线粒体UCP-2的变化规律不同,可能与休克再灌注后不同组织线粒体功能发生差异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硫化氢(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PPG)和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作用于行肠淋巴液引流的大鼠,探讨H2S在肠淋巴液引流减轻休克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休克组、休克+引流组、休克+引流+PPG组(45 mg/kg,放血前0.5 h,ip)和休克+引流+NaHS(28 μmol/kg,放血前0.5 h,ip)组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低血压1 h后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休克+引流+PPG组和休克+引流+NaHS组在输液结束后,行肠淋巴液引流至液体复苏结束后3 h。观察肝组织形态,检测血浆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H2S、CSE、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休克组大鼠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以及肝组织H2S、CSE、TLR4、IL-10、IL-12、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肠淋巴液引流显著降低了休克组大鼠血浆AST、ALT、TBA以及肝组织H2S、CSE、IL-10、IL-12、TNF-α含量;PPG使休克+引流组大鼠血浆AST、ALT、TBA以及肝组织H2S、TLR4、IL-10、IL-12、TNF-α含量进一步降低;NaHS则提高了休克+引流组大鼠血浆AST、ALT与肝组织H2S、TLR4、IL-10、IL-12、TNF-α的含量。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休克组和休克+引流+NaHS组大鼠出现了肝细胞损伤,假手术组、休克+引流组、休克+引流+PPG组大鼠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肠淋巴液引流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抑制H2S生成、减轻H2S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