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概括几种主要的Ⅱ型糖尿病模型来源渠道(制备方法),机制,基本特征和适用方向,综述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索模型制作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Ⅱ型)为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并受环境影响。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研究并应用动物模型:Ⅱ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包括肥胖糖尿病,影响能量代谢的动物模型以及其他与肥胖糖尿病相关的动物模型,它们为人类Ⅱ型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的主要原因。选择理想的DN动物模型对阐明DN的发病机制、更新DN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的DN动物模型主要包括手术或化学药物诱导的DN模型、自发性DN模型和转基因DN模型等。作者就当前广泛认可、比较成熟的1型和2型DN动物模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素的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因素和坏境因素密切相关,病因十分复杂。通过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来探索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近十几年来,研究者已通过手术、药物刺激、转基因等多种方式构建了以鼠、猫、猪、灵长类为代表的一系列糖尿病动物模型。本文就糖尿病中最为主要的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与需求合理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几种建立方法。方法:主要对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可分为肾阴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脾阴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肾阳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脾气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瘀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阴阳两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7种。结论:上述7种动物模型先使用高脂饲养联合STZ的方法来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化学药物、中药制剂和物理刺激等方法建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从临床表现、特异性指标和方剂反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建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指标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机理,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和保健品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资料,用高能量饲料结合低剂量链脲佐茵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给予动物,建立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对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试验组动物血糖升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造模成功。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指标测定表明,血清中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水平升高,肾脏中醛糖还原酶(AR)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下降。结论:本次实验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并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的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答:DM动物模型分为1型糖尿病(T1DM)模型和2型糖尿病(T2DM)模型,T1DM动物模型主要检测空腹血糖,而T2DM动物模型除检测空腹血糖外,同时还检测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因此,不同类型的DM模型的血糖检测时间和要求也是不同的。1、空腹血糖检测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证性Ⅱ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模型.方法 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建立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高脂乳剂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进一步建立异常黑胆质证性Ⅱ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病证结合模型组,观察各组空腹血糖、糖耐量、胰岛素及血脂等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证组相比,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和病证结合模型组的空腹血糖、糖耐量实验(OGTT)、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糖代谢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模型具有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并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等特征,具有类似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性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表明异常黑胆质证性Ⅱ型糖尿病病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小鼠、大鼠糖尿病模型对基础与临床防治研究十分重要,不同的研究目标对应不同的动物模型载体。本文就目前常用的2型糖尿病鼠类模型的构建、主要疾病特征及应用等进行评述,为研究者了解、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临床上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随之增多,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也随之增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很多,包括化学药物(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模型、催肥致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西医结合方法(高脂、高脂+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中四氧嘧啶给药致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较多。四氧嘧啶给药途径包括大鼠尾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给药方式。我们在研究四氧嘧啶皮下给药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时,发现该模型稳定性与四氧嘧啶剂量有很大关系。以往文献报道给大鼠皮下注射四氧嘧啶的剂量不一,而且有文献报道例指出四氧嘧啶给药造成的2型糖尿病模型后可自发性缓解,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发病早期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发病早期认知功能的研究,探讨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动态研究其认知功能的变化,并进行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糖尿病小鼠在发病6周时已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发病12周时认知功能障碍明显加重,游出时间、游出距离显著长于正常对照鼠(P<0.01)。光镜和电镜都观察到糖尿病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为主。发病12周时海马及颞叶神经元固缩、深染,核膜凹陷,核内染色质溶解,核糖体解聚,线粒体退变,内容物呈絮状,未观察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结论KK-Ay小鼠可以作为研究糖尿病脑病的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高血糖等代谢因素可引起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一种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早期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及胆碱能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脑病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小鼠发病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糖尿病小鼠发病6周时,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发病12周时皮质组织的ChA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了39%(P<0.05),海马组织下降了36%(P<0.05);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发病6周和12周时皮质和海马组织的胆碱毒蕈碱受体(M受体)结合于3H-QNB的活性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碱能神经递质传递异常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对糖尿病病因、发病机理及其药物治疗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糖尿病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可以分为自发性、实验性诱发模型、转基因模型等,各有其特点.对1、2型糖尿病鼠模型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致命的重要原因。但是糖尿病肾病的致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无疑可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包括诱发性、自发性和转基因等多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变化等多个方面与人类糖尿病肾病具有相似的特征。应用这些模型有助于开展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发病机理、相关药物的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临床发病的规律及与各种发病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04例NIDDM患者进行病史调查、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类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NIDDM患者中DR总发生率为40.8%,其中单纯型视网膜病变(BDR)发生率高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以及伴发高血压和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BDR和PDR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自主神经变化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方法 NIDDM患者和健康人各 30例 ,进行HRV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NIDDM组HRV各指标均明显降低 ,HRV和病程无关。结论 HRV分析是一种为临床早期发现NIDDM患者自主神经变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 基因插入/ 缺失(I/D) 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及并发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ACE基因16 内含子的1 个287bp 的Alu 序列为多态性标志,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6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 产物。结果149 例NIDDM 与100 例正常人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DD 型与D 等位基因在DR( + ) 组出现频率高,DR( + ) 组与DR( - ) 组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ACE 基因多态性与NIDDM 并发眼底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NIDDM 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5例NIDDM患者分为无慢性并发症组和并发冠心病组,每组病人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和血糖控制较差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病人HbA1c、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及其与合并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各糖尿病组患者普遍存在着脂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且以并发冠心病组最为明显。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100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降低。血糖的控制有助于上述有关指标的改善。结论NID DM患者普遍存在着脂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此为NIDDM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DM)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由于具有斑块不稳定、供血区缺血严重及治疗后再狭窄率高等特点成为导致2型DM患者死亡及截肢最常见病因。对2型DM血管并发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此类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而2型DM背景下严重的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则为研究并进一步实施2型DM血管并发症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首先对2型DM并发的严重的血管病变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对现阶段国内外建立此类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