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含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分析、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转移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MCF-7/A后的24、48 h均检测到p53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MCF-7/A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发生改变,转染后的MCF-7/A的G0%G1期DNA百分含量(76.22%)明显高于对照组(43.64%,P<0.05),凋亡率(10.76%)与对照组(1.4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引起明显的G1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作用及其对MDR1 mRNA/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实验对象,以50 MOI Ad-p53感染MCF-7/Adr细胞,CCK-8法观察Ad-p53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DR1 mRNA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50 MOI Ad-p53能使MCF-7/Adr细胞阿霉素IC50由(4.54±0.91)mg/L降到(0.26±0.11)mg/L,逆转耐药倍数为18.1倍(P《0.01);MDR1 mRNA相对表达量由1.32下降至0.85(P《0.01),P-gP蛋白表达量亦下降.结论 Ad-p53具有对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其可下调MDR1 mR-NA/P-gP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MK-2206对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CCK-8法检测阿霉素与MK-2206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与MCF-7/ADR(阿霉素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并计算各自IC50值。根据IC50结果,选择低毒浓度阿霉素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MK-2206处理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后,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K-2206对阿霉素耐药与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的影响。用MK-2206 单独作用MCF-7细胞与MCF-7/ADR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阿霉素与MK-2206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阿霉素对MCF-7/ADR的IC50值明显高于MCF-7的IC50值(P<0.05),而MK-2206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K-2206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对两种细胞IC50值,但MCF-7/ADR细胞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MCF-7细胞(P<0.05);MK-2206对阿霉素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增加MCF-7/ADR细胞的凋亡率(P<0.05)。不同浓度MK-2206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MK-2206处理后,MCF-7细胞p-(Thr308)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p-(Thr246)PRAS40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MCF-7/ADR细胞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K-2206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且乳腺癌细胞耐药可能主要与该通路的PRAS40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雌激素受体α(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dm 2的表达,并探索MDM 2-si 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克隆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1回顾性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78例(乳腺癌组)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石蜡标本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Mdm 2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中Mdm 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将MCF-7细胞分为MDM 2-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DM 2-si 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DM 2-si RNA及无效干扰si RNA,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试剂。检测3组细胞中Mdm 2的表达、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数量及凋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dm 2均呈阴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0(0/10);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dm 2阳性表达38例,阳性表达率为48.7%(38/78),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χ~2=12.357,P=0.000);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dm 2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均有关(P0.050),TNM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Mdm 2的表达阳性率越高。2MDM 2-siRNA组细胞的Mdm 2表达水平,转染后2、3及4 d时的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0),而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0),但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后1、2、3及4 d时的细胞增殖率,Mdm 2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数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中Mdm 2的表达情况是诊断乳腺癌的相对特异性标志物,靶向Mdm 2可能在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Src在乳腺癌三苯氧胺(TAM)中耐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AM治疗耐药与敏感的两种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c-Src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用c-Src阻滞剂PP2处理两种细胞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TAM敏感MCF-7细胞比较,TAM耐药MCF-7细胞c-Src的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高;PP2处理后,TAM敏感MCF-7细胞的富集指数(EF)及细胞凋亡率高于TAM耐药MCF-7细胞(均P<0.05).结论:c-Src在TAM治疗耐药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处于高表达及高活性状态,并可能参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432-5p调控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过表达或敲低miR-432-5p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水平.敲低miR-432-5p后,检测miRDB数据库在线分析的靶标的mRNA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NA是否与潜在靶标直接结合.过表达或敲低靶标后,分析乳腺癌细胞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m在灵菌红素调控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灵菌红素处理MCF-7细胞,应用MTT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im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灵菌红素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MCF-7细胞凋亡,效果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灵菌红素处理后MCF-7细胞S期显著减少、增殖指数下降,G1期显著增加(P0.05)。灵菌红素促进MCF-7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im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亦显著上升;沉默Bim能拮抗灵菌红素对MCF-7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灵菌红素通过上调Bim从而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3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调控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生素K3(VitK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VitK3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过氧化氢酶(Catalase)对VitK3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应用RT-PCR检测VitK3作用前后核转录因子RelA、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p21 CIP1/WAF1、p27KIP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VitK3对MCF-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talase能降低VitK3的生长抑制作用;(2)VitK3能够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VitK3作用后,Rcla、Bax、p21 CIP1/WAF1在mRNA水平表达增强.结论:VitK3能够诱导MCF-7细胞发生调亡,细胞周期停滞和Bax表达增加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方法、RT-PCR技术检测地塞米松干预前、后细胞中p38MAPK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作用于MCF-7细胞,作用3~5 d时,各种浓度下细胞增殖均明显受抑制,且与药物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并以作用4 d时MCF-7表现出来的增殖抑制最为明显.地塞米松作用于MCF-7细胞后,可见细胞发生凋亡形态改变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地塞米松作用3~5 d后三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10-6mol/L浓度作用4 d时凋亡率可达31.85%,与对照组的14.63%相比有明显升高,升高2倍以上,与其他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38MAPK在MCF-7胞质、胞核均有表达,通过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发现,Dex干预后,MCF-7中p38MAPK蛋白表达升高,尤以10-6 mol/L浓度作用时最为明显(P<0.05).对干预后细胞提取RNA行半定量PCR检测,见目的基因条带清晰,与Marker各条带相比与扩增长度(184 bp)较接近,经灰度分析可得,MCF-7细胞在予以Dex处理后,p38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尤以10-6mol/L浓度时最明显,与其他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38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调HDAC6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分别用HDAC6 siRNA和阴性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以未处理的MCF-7细胞为空白对照,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HDAC6与p2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CCK-8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干扰效果验证结果显示,HDAC6 siRNA转染能有效降低MCF-7细胞HDAC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而阴性siRNA无此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DAC6 siRNA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阴性siRNA组无上述改变(均P>0.05)。HDAC6 siRNA组细胞p2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siRNA组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下调HDAC6的表达能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升高p2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瘦素在体外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及其抑制MCF-7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MCF-7细胞接种于48孔板中.分组处理48 h后,ELISA测定不同浓度瘦素对不同浓度三苯氧胺引起的MCF-7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BCL-2、BAX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改变.结果 103 ng/mL和104 ng/mL瘦素可以有效抑制TAM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104 ng/mL明显上调了乳腺癌MCF-7内Survivin mRNA的表达,而BCL-2、BAX mRNA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瘦素可以有效抑制TAM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瘦素上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326)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分析MCF-7、MCF-7/ADR及MDA-MB-231中cD326表达情况;细胞计数法(CCK-8法)检测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的CD326阳性和阴性细胞亚群体外对表阿霉素、多西他赛耐药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乳腺相关耐药基因(BC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CF-7/ADR中CD326的表达(31.03%)明显高于亲本株MCF-7(27.02%),MDA-MB-231中CD326的表达(33.43%)明显高于MCF-7及MCF-7/ADR;MCF-7和MDA-MB-231中CD326阳性细胞亚群对表阿霉素及低浓度多西他赛(0.25~1.0*IC50)的体外耐受性明显高于阴性细胞亚群(P<0.01),但对高浓度多西他赛(1.5~2.0* IC50)的体外耐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26阳性与阴性细胞亚群间MDR1、BCRP基因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26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关,其诱导耐药并不是通过经典的耐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R-299-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为对照,qRT-PCR检测乳腺癌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miR-299-3p和PAX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PAX...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Src同源性2B衔接蛋白1(SH2B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中SH2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i技术将SH2B1阴性对照质粒、si-SH2B1分别转染至MCF-7细胞,分别命名为si-NC组、si-SH2B1组,未经处理的MCF-7细胞命名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SH2B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PI3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CF-7细胞中SH2B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si-NC组相比,si-SH2B1组SH2B1 mRNA及蛋白表达、S期与G_2/M期DNA量、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G_0/G_1期DNA量、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WB法显示,si-SH2B1组MCF-7细胞中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si-NC组(P0.05)。结论:SH2B1沉默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ER—α阳性和ER—α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含不同浓度TSA的培养液培养MCF-7(ER—α阳性)和MDA—MB-231细胞(ER—α阴性);采用四甲基亚噻唑蓝(MTT)法检测TSA作用后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ER—α和cyclinD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α、p21和细胞周期素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R—α阳性的MCF-7细胞对TS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ER—α阴性的MDA—MB-231细胞,TSA作用48h时前者的IC50约为40.6nmol/L,后者的IC50约为272.4nmol/L。在MCF-7细胞系中,TSA能有效抑制ER—α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并增强cyclinD1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使肿瘤细胞主要阻滞在G0/G1和G2/M期。在MDA—MB-231细胞系中,TSA对cyclinD1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作用增强,但对其mRNA转录本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TSA不仅可以通过依赖ER—α途径抑制cyclinD1 mRNA的表达,也可通过增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cyclinD1蛋白而不依赖于雌激素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复合物(TP-PEI-Cy D)对乳腺癌细胞MCF-7/Taxol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测紫杉醇和TPPEI-Cy D对MCF-7及MCF-7/Taxol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出各自的IC50值、MCF-7/Taxol的耐药倍数以及TP-PEI-Cy D对MCF-7/Taxol的低毒浓度;根据所得IC50值选择低毒浓度TP-PEI-Cy D联合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MCF-7/Taxol后,测得紫杉醇联合TP-PEI-Cy D后的IC50,并计算逆转倍数;选择低毒浓度TP-PEI-Cy D联合紫杉醇处理MCF-7/Taxol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情况;TP-PEI-Cy D和紫杉醇单独或联合分别作用于MCF-7/Taxol,用RT-PCR检测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 TP-PEICy D对MCF-7/Taxol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提高MCF-7/Taxol对紫杉醇的敏感度,MCF-7/Taxol耐药性得到逆转(F=439.36,P0.01);紫杉醇联合TP-PEI-Cy D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紫杉醇单独用药(F=17.91,P0.05)。联合使用后MRP、LRP、GST-πmRNA表达水平降低(F=27.41、33.99、20.77,均P0.01)。结论 TP-PEI-Cy D对MCF-7/Taxol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能有效逆转MCF-7/Taxo细胞的肿瘤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耐药基因LRP、MRP以及GST-πmRNA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p38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术前化疗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乳腺良恶性肿瘤中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的表达及其意义 ,以及术前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0例乳腺癌和 14例乳腺纤维瘤的肿瘤组织与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p38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1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接受了CA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加氟尿嘧啶 )或TA(泰素 ,表阿霉素 )化疗 2周期。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为正常组织的 4 73倍 (t =7 76 2 ,P <0 0 1) ;淋巴结阳性的患者p38蛋白表达高于阴性患者 (t=3 977,P <0 0 1) ;术前行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p38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下降 ,其肿瘤组织p38蛋白表达水平为正常组织的 3.5 1倍 ;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38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乳腺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82 9,P >0 0 1) ;p38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与良性纤维瘤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 (t=1.771,P <0 0 1)。结论p38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i RNA沉默p21基因表达联合表阿霉素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化学合成的针对p21的si RNA序列转染至MCF-7细胞,将MCF-7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抑制组、表阿霉素组、联合组(RNA沉默+表阿霉素)。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MCF-7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Caspase-9、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化程度。结果 p21 si RNA转染后,相对于表阿霉素单独处理组,联合组细胞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Caspase-9、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化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p21靶向RNA抑制联合表阿霉素处理显著促进了MCF-7细胞凋亡,p21可作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后选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人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和人敏感乳腺癌细胞MCF-7,MTT法检测MCF-7/ADR细胞耐药倍数,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GCS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GC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CF-7/ADR细胞耐药倍数为53倍,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细胞均有GCSmRNA表达,且MCF-7/ADR细胞GCSmRNA表达水平较MCF-7细胞有显著升高(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二者GCS蛋白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CS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GCS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GCS在耐药乳腺癌细胞的高表达证明GCS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为肿瘤耐药的逆转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癌基因DJ-1表达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ence,MDR)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DJ-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至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MDR 1 mR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DJ-1 shRNA靶向干预MCF-7/ADM细胞DJ-1表达后,DJ-1 shRNA组细胞MDR 1 mRNA和P-gp表达水平较空白与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 1);细胞内Adriamycin浓度明显增加;细胞对Adriamycin的敏感性增强2.6 8倍。结论 DJ-1shRNA可降低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MDR,为研究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