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琼  严俊  严有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887-888
1989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被确定为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目前,全球大约有1.7亿慢性HCV感染,本对HCV感染的筛选、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的抗病毒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轻度预后较好,重度预后较差;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结论 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1989年美国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找到了一个与本病恢复期血清起阳性反应的克隆,命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由其引起的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初步研究表明在电镜下HCV为RNA病毒,其直径为55nm,呈球形颗粒,HCV基因组总长9 416个核苷酸,为单股正链,有一个大的开放读码框架,能编码3 014个氨基酸多肽,基因组的两侧分别为5'和3'端的非编码区,编码区从5'端依次为核蛋白(C)区,包膜蛋白(E)区和非结构(NS)区.后者又分为NS1、NS2、NS6、NS4、NS5、等区,NS1又称为E2/NS1.C区基因编码核壳蛋白,E1E2/NS1编码包膜糖蛋白,两者为病毒结构蛋白,NS2、NS6、NS4、NS5区各自编码不同功能的非结构蛋白,其中NS5编码HCV基因组螺旋酶,NS5编码HCV基因组的复制酶.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传染播途径主要为输血及血液制品,也可通过血液透析、单采血浆、肾移植、性接触、静脉吸毒、母婴传播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PEG-IFN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治疗组采用肌内注射PEG-IFN联合口服利巴韦林,并增加使用苦参素治疗。疗程定为24周,定期检查两组患者肝功能,观察病患体征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患在症状、体征改善、不良反应和ALT复常率等各个方面皆明显比对照组情况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苦参素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小患者不良反应,是有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呈全世界分布。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丙肝的临床症状较轻,易转为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首个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证实和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张清泉 《吉林医学》1990,11(2):82-86
<正> 原来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NANBH)是在排出了由 HAV、HDV、CMV、EBV、感染和其他已知病因(中毒、过敏反应、休克和其他感染等)引起的肝损害之后而作出的临床诊断,由于对致病因子不明瞭,对其病因、传播、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的描述均带有推测性,因而此命名也是不确切的。最近对 NANBH 病原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添加苦参进行干扰素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复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静宁 《大家健康》2016,(3):151-152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添加苦参进行干扰素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复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有效、易耐受的新颖疗法.方法:论述重组IFNα和重组人白蛋白的基因融合蛋白、利巴韦林替代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HCV多聚酶抑制剂、丙型肝炎疫苗和中成药临床试验效果.结果:明确了抗HCV药物治疗的新方法.结论:随着人们对HCV病毒生命周期的深入认识,新治疗靶位不断增加,抗HCV药物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而抗病毒治疗是首选,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严重,为了对抗病毒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正确及时的护理指导,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45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黎 《当代医学》2010,16(16):141-14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复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PEG-IFN180μg肌肉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口服(0.3g,tid),并加用苦参素治疗。II组:PEG-IFN180μg肌肉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口服(0.3g,tid)。两组疗程均为24周。定期检查肝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I组患者在ALT复常率、症状和体征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II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复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魏明禄 《中外医疗》2014,(30):130-131
目的探讨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研究组,另外一组是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以及苦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赖春颜  伍美琳  廖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42-1242,1241
目的 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双环醇25mg口服,1d3次。对照组予维生素B、C,肝太乐等一般护肝药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3个月末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V—RNA对数值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降酶效果明显,且在人体内可能有协助抑制HCV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可统计病例17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8例(47.1%)、对照组可统计病例18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血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血清IV型胶原(IV-C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和IV-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血浆SIL-2R水平和血清IV-CL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有抑制HC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CV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曾艳丽 《肝博士》2017,(3):44-44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饮酒已逐渐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并且均被认为是全世界肝病的主要病因。两者均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当两者并存时,对慢性肝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艳丽 《肝博士》2017,(6):29-30
<正>随着乙肝疫苗在中国的普遍接种和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乙肝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已明显降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和饮酒逐渐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并且均被认为是全世界肝病的主要病因。两者均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当两者并存时,对慢性肝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丙肝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9.
1997年3月~2006年6月,笔者应用复方中药制剂珍珠虫草胶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取得明显效果.疗效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