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慧  陈胜良  李吉  杨华 《胃肠病学》2013,18(1):11-1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内胆汁反流与胃黏膜肠化生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胃液总胆汁酸(TBA)和Hp感染与肠化生指标CDX2、MUC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1例有胃内胆汁反流且无腹部手术史者和40例无胆汁反流对照者的胃液标本检测TBA浓度,于胃窦部取活检标本行HE染色、HID—AB—PAS染色肠化生分型和CDX2、MUC2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结果:胆汁反流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4例(均伴完全型肠化生),对照组40例均为CNAG。胆汁反流组胃液TBA浓度和胃黏膜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AG组显著高于CNAG组(P〈0.01)。胆汁反流组与对照组间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胆汁反流组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随TBA浓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0.01),Hp感染阳性者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TBA〉3000μmol/L者的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阳性者(91.2%对63.0%和91.2%对60.9%,P〈0.01)。结论:除Hp感染外,高浓度胆汁酸亦为引起胃黏膜肠化生和CDX2、MUC2表达的重要因素且其作用可能大于Hp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组织p16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清标本为本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CR及银染PCR-SSC癌组织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及突变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通过PCR及血清学试验确定。结果(1)43例胃癌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为69.77%,其中CagA阳性24例,阳性率为80%。(2)30例Hp阳性胃癌中,有12例发生p16基因变异,发生率为40%;13例Hp阴性胃癌中,4例p16基因发生变异,发生率为30.77%,Hp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p16基因变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30例Hp阳性胃癌中,CagA阳性与阴性组p16基因变异率分别为41.67%(10.24)及33.33%(2/6),两组变异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Hp及CagA阳性Hp感染与胃癌组织p16基因变异无显著相关性,Hp感染可能不是其改变或必须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78.24%、43.53%、62.35%、62.35%。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Ki-67、Pgp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TopoⅡ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CerbB-2、TopoⅡ呈明显正相关(r=0.176、0.355,P均〈0.05),Pgp阳性表达与TopoⅡ呈正相关(r=0.16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均有较高表达;除GST-π外,均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与C-myc基因及P5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w—s染色法观察不同胃病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不同胃病组织的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C-myc基因和P53基因的表达也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Hp感染阳性组的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激活C-myc基因,同时使P53基因失活从而诱发胃黏膜的癌变。  相似文献   

5.
GST-π在胃腺癌与癌周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π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胃腺癌与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6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别在胃腺癌组织及距癌灶边缘5cm以上癌周组织取活检4块,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GST-π阳性率在胃腺癌组(82.35%)明显高于癌周组(50%),P〈0.01;癌周组织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GST-π阳性率分别是20%、43.75%、52%和70.37%,不典型增生组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其他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ST-π在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率开始上升并在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GST-π可作为检测胃癌发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和CagA-Hp-IgG(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探讨CagA基因菌株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6例因胃肠症状在门诊、住院就诊者,男143例,女63例,年龄18岁~76岁.在内镜检查同时取胃粘膜组织4块,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距幽门1cm~2cm大弯侧,胃溃疡取溃疡边缘处,胃炎取炎症区.2块进病理检查,2块分别用尿素酶快速试验及用PCR法检测Hp,同时抽取静脉血3mL作CagA-Hp-IgG抗体检测.结果用尿素酶快速试验及PCR法检出Hp阳性者180例,男性感染率91%,女性78%,二者差异显著(P<0.005),各年龄组构成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检出CagA-Hp-IgG阳性者95例,在Hp感染组中阳性率89/180(50%),非感染组阳性率6/26(23%),二者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CagA阳性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4/55(80%),胃溃疡21/34(61%),慢性胃炎24/91(26%),三者差异明显(P<0.025).病理结果为轻、中、重度炎症CafA-Hp阳性率分别为25%,56%,70%,三者差异显著(P<0.005).结论CagA基因菌株Hp较CagA阴性菌株Hp具有更强的导致炎症的作用.CagA基因Hp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是近年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导致Runx3蛋白表达下调,进而参与胃癌的发生。目的:研究不同胃黏膜病变中Runx3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4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40例胃窦溃疡和40例胃窦癌患者。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SP法测定Runx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组、胃窦溃疡组和胃窦癌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45.0%、82.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表达呈逐步下降趋势(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0%、62.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率与Runx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Hp感染和Runx3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GST-π的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和良性肺组织具有显著差异(P〈0.05),GST-π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肺腺癌中阳性率的表达较鳞癌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低(P〈0.05),GST-π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而与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GST-π阳性表达对指导临床NSCLC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梅洁  袁耀宗  孙颖  李健  顾玮 《胃肠病学》2011,16(5):293-297
背景:胃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或继发不敏感可致肿瘤多药耐药。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xL、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13例,每例标本选取肿瘤组织、距病灶5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各1块。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的定位和表达,并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的P—gp、GST-π、Bcl-xL阳性表达率(48.7%对5.3%,P〈0.05;62馏%对25.7%,P〈0.05;83.2%对23.0%,P〈0.05)和高表达率(18.6%对0%,P〈0.05;23.9%对0%,P〈0.05;71.7%对0%,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二者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GST-π、Bcl-xL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相关,且肿瘤组织GST-π、Bcl-xL表达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ST-π基因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5例胃癌石蜡包埋的肿瘤蜡块中GST-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中两种基因均无表达。GST-π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5.3%(173/265),与肿瘤病理学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NM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ST-π的阳性率为65.3%,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细胞癌,提示应注意临床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394例患者血清中np的5种抗体(CagA、VacA、Ure、Hsp60、RdxA)水平,其中慢性胃炎120例、消化性溃疡178例、上消化道肿瘤38例以及门诊体检者58例,计算其阳性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慢性胃炎组的5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48.3%、2.5%和5.0%;消化性溃疡组则分别为47.3%、6.7%、57.3%、4.5%、和3.9%;消化道肿瘤组分别为47.4%、7.9%、57.9%、44.7%和5.3%;对照组分别为10.3%、3.4%、43.1%、1.7%和6.9%。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及上消化道肿瘤组的CagA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消化性溃疡组及上消道肿瘤组尤为显著(P〈0.001)。上消化道肿瘤组Hsp60抗体阳性率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VacA、Ure、RdxA3种抗体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抗体的存在与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Ure抗体普遍存在于人群中,CagA及Hsp60阳性Hp为上消化道疾病主要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染色及Giemsa染色检测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PC-NA蛋白的表达和Hp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伴IM)、不典型增生(Bys)及胃癌(GC)中,突变型p53、Mdm2、PCNA阳性表达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升高,突变型p53在CSG组高于GC组,GC组高于CAG伴IM组(P均〈0.05)。不同胃黏膜病变之间Mdm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同一病变中Hp阳性者突变型p53、Mdm2、PCNA阳性表达一般高于Hp阴性者,突变型p53在CAG伴IM组Hp阳性与阴性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CNA和Mdm2在Dys组Hp阳性与阴性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GC组中突变型p53、Mdm2、PCNA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突变型p53、Mdm2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Hp感染共同参与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Survivin、Fas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分别检测12例正常胃黏膜、22例浅表性胃炎、25例肠上皮化生、37例异型增生及52例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mRNA和Fas-mRNA表达,并检测患者Hp感染状况。结果Survivin-mRNA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0%、43.2%和69.2%。胃癌组明显高于肠化和异型增生组(P〈0.01;P〈0.05)。胃癌组Fas-mRNA阳性率为36.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异型增生组(P均〈0.01)。Survivin-mRNA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而且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Fas-mRNA阳性率在高、中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胃癌患者中呈现递减趋势,且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异型增生患者Survivin-mRNA表达与Hp感染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患者各病理分期中Survivin-mRNA与Fas-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和作用逐渐上调,而Fas的表达和作用逐渐下调,而且在癌前病变组织中Survivin表达和H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Fas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与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探讨Hp的致病及可能致癌机制。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94例胃黏膜标本中COX-2、iNOS的表达。结果(1)各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炎症细胞和腺细胞中COX-2阳性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以肠上皮化生与异性增生(IM+DYS)组最高;且浅表性胃炎(CSG)和IM+DYS组Hp阳性者炎症细胞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P〈0.05)。(2)各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炎症细胞中iNOS的阳性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CSG组最高,IM+DYS组次之;在CSG和IM+DYS组Hp阳性者炎症细胞中iNOS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P〈0.05)。(3)中重度CSG炎症细胞中iNOS表达高于轻度CSG(P〈0.05)。(4)各研究组胃黏膜中COX-2和iNOS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1)Hp感染可能通过诱导COX-2、iNOS的过度表达参与Hp的致病过程,并且Hp可能通过上调COX-2的过度表达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进程。(2)COX-2、iNOS的表达在Hp的致病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COPD的关系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组),35例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组、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51.9%、45.1%和18.1%。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Hp阳性患者的FEV1%pred和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白细胞水平、CRP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COP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COPD潜在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Ezrin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景 《山东医药》2009,49(25):14-16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Hp感染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及1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中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Warthin.Starry胃螺旋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Ezrin蛋白表达在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呈递减趋势,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Hp感染阳性组Ezri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Ezrin蛋白表达逐渐下调,Ezrin蛋白表达与Hp感染相关,提示Hp感染可通过影响Ezrin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并观察根治Hp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3120例Hp阳性的CHD患者和30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纳入研究,均行抗血小板治疗。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Hp根除治疗,并在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67%(7/60),高于观察组1.67%(1/60)和Hp阴性组的0(P〈0.05)。观察组行Hp根除治疗后仍有5%(3/60)为阳性,其中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95%(57/60)转为阴性,且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根除Hp治疗能使出血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因子( Caspase-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π)、耐药基因蛋白( Pg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50例,观察组)、大肠正常黏膜(50例,对照组) Caspase-3、GST-π、Pgp,并分析两指标间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aspase-3、GST-π、Pgp阳性率分别为42.00%、76.00%、80.00%,对照组分别为92.00%、48.00%、38.00%,两组比较,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ST-π、Pgp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GST-π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1),与Pgp表达亦呈负相关(r=-0.441,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降低,GST-π、Pgp表达升高,GST-π、Pgp不仅可作为一种多药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而 Caspase-3表达与 GST-π、Pgp 呈负相关,推断Caspase-3在结直肠癌的多药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全军  曹瑾  李华  谢立群 《山东医药》2010,50(12):59-60
目的探讨胃石溃疡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愈合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对内镜下发现的93例胃石症患者均钳取胃黏膜标本,并采取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清除胃石并经过4周的常规抑酸及保护胃黏膜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93例胃石患者中,Hp检测阳性57例、阴性36例;胃石合并溃疡与无溃疡并发症者Hp感染率分别为64.58%、57.78%(P〉0.05);治疗2周后,有Hp感染和无Hp感染患者愈合率分别为30%、68.75%(P〈0.05),4周后分别为96.67%、100%(P〉0.05)。结论胃石溃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但Hp感染可能影响其溃疡并发症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212例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成熟型疣状胃(VG)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6例。西药组胃镜下对疣状病变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予Hp根除治疗。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序贯服用中药治疗。发现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0%和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9.62%和8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中西药治疗合并Hp感染的成熟型V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