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检测技术在结核病细菌学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具有高灵敏性、特异性和快速的特点,并能对分支杆菌进行种及种下单位和耐药基因型的鉴定,以便早期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或防治策略。而传统的细菌涂片镜检、培养及耐药试验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近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被成功地引入了结核病的诊断。本文对其中的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与进展综述如下。1 聚合酶链反应(PCR)近年来,应用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MTB)发展迅速。PCR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因排菌量少、L型MTB而被常规细菌学诊断为菌检阴性肺结核的早期…  相似文献   

2.
2007年全球死于艾滋病(AIDS)的儿童已约达33万,AIDS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主要途径,90%以上儿童是通过母亲垂直传播而感染。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在出生后两年内死亡率很高,而暴露婴儿体内携带的母亲HIV抗体需要15~18个月才能消退,故早期诊断HIV感染婴幼儿对尽早确定儿童感染状况,对艾滋病感染儿童及早治疗与预防婴幼儿其他疾病均十分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者从HIV-1暴露婴儿体内、母亲及其自身IgG消长动力学量的变化及各种检测方法原理中,寻找可用于早期诊断的HIV-1IgG抗体检测方法。此外,有关将IgE、IgA和IgM三种抗体应用于早期诊断的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测定不同样本对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核酸检测寨卡病毒临床标本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2月-10月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的血液、唾液和尿液,用于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血液、唾液和尿液寨卡核酸首次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1.5%、76.9%和76.9%;血液、唾液和尿液的核酸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1.5%、84.6%和100%;血液、唾液和尿液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平均分别为2.62、5.69和11.62天,血液没有1例阳性持续时间超过1周,唾液阳性持续时间没有1例超过10天,而尿液有11例核酸阳性超过1周(其中6例超过10天)。随着病程的发展,各样本的检出率也在下降,发病后第3天和第7天采样时,血液、唾液、尿液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5%、100%、100%和7.7%、46.2%、84.6%。少数尿液标本检测阳性有一定滞后现象。结论检测尿液中寨卡病毒核酸具有检出率高、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应作为临床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方法,但在发病早期仍然有必要采集血液、唾液和尿液进行多样本同时检测寨卡病毒核酸。  相似文献   

4.
余朝凤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84-1885
目的 探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以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62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常规组在治疗中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83.9%,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8.6±16.7)分,明显优于常规组61.3%和(54.2±15.4)分,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患者信心,改善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建立并开展流感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和核酸检测,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流感确诊依据,并获得可靠的病毒流行病学数据,用以指导防控工作。方法与结果 2006-2012年哨点医院共报告ILI 50 450例,占门诊总病例的4.35%,2009年10月~2010年曲靖市流感爆发期间,共对1 342份标本进行了核酸检测,阳性898例,总阳性率为66.92%,甲(A)H1N1亚型阳性564例,A季H1型阳性1例,A季H3型阳性19例,A未分型流感病毒阳性155例,B型流感病毒阳性159例,2009年爆发疫情以甲(A)H1N1为主。2009-2012年共分离出流感病毒36株,其中B型Yamagata 7株,B型Victoria 19株,季H1型7株,季H3型2株,新甲H1型1株,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毒株分离高峰。2010-2012年爆发疫情为B型。结论每一年流感流行的强度与病毒的分离率有关,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提示每年从10月开始应做好流感预防工作,降低流感流行带来的损失。RT-PCR需时短,操作方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流感疫情的实验室应急检测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HCV感染呈全球流行,发病隐匿。实验室检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检测方法主要为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为实现对HCV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选择最佳检测方法和诊断策略尤为重要。本文从HCV核酸检测方法,试剂的性能评价以及目前的HCV检测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上海市HIV抗体确证不确定或阴性病例中可通过HIV-1核酸检测进行诊断的感染者规模,探讨常规化开展核酸检测对增加感染者发现的价值。方法对上海市三家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在HIV抗体确证检测中发现的136例不确定和210例阴性病例的检测余样(多来源分析)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合样本来源进行分析;根据初步结果在某自愿咨询及检测点(VCT试点)开展HIV-1核酸检测工作试点,对抗体确证不确定和阴性样本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测、HIV-1 DNA定性检测,对可根据HIV-1病毒载量诊断的病例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2021年2月—2022年2月多来源样本的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36例确证不确定样本中,24例(17.7%)超过5000 CPs/ml、2例(1.5%)检出但低于5000 CPs/ml;210例确证阴性样本中,4例(1.9%)超过5000 CPs/ml。VCT来源的抗体不确定病例病毒载量高于检测限的比例(85.7%)高于此外来源。根据上述结果,在2022年1—9月某VCT开展试点:84例HIV抗体筛查有反应的样本中,70例确证阳性;14例确证不确定或阴性者中8例(57.1%)可由核酸检测诊断,占同期病例报告数的10.3%。结论目前以HIV抗体确证为主要补充试验方法的框架下,有必要对确证不确定者进行HIV-1核酸检测。HIV-1核酸检测对VCT来源的HIV感染者发现有重要贡献,且包含核酸检测的工作流程在基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在新冠疫情处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现阶段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收集新冠疫情处置中病例相关信息,结合疫情处置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如何对系统中存储的核酸检测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结果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在新冠疫情调查和处置过程中可发挥快速评估社区全员筛查比例、判定密切接触者、评估阳性感染者传染风险和为不明感染来源阳性感染者提供溯源依据等作用。但在多系统对接、系统承载力、同空间的密接判定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结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不仅为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还在疫情处置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应根据疫情处置的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核酸检测方面,旧的方法不断完善,新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涌现,并且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目前这些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31日共计33 708份献血者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HBV/HCV/HIV三联核酸定性检测。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的标本需进行鉴别试验,对鉴别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将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三项酶联免疫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酶联免疫检测单试剂不合格率为1.38%。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反应性而核酸检测无反应性的不合格标本有40份,其中HBsAg反应性12份,HCV抗体反应性28份。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有46份,经鉴别和追踪确认HBV感染献血者15例,HIV窗口期感染1例,无HCV RNA的检出。结论核酸检测对于血清学阴性的HBV感染检出效果明显;但对于感染了HBV但病毒载量极低的献血者,核酸检测存在漏检的可能;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不能代替血清学检测;慎重对待核酸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评估策略以减少献血者流失。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型生物标本口腔液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集2021年10—11月北京两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7例确诊病例的口腔液及配对的呼吸道和血液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SARS-CoV-2核酸和IgG抗体,同时采用新建的磁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可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因此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1].2021年1月,随着春节临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返乡人员需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由政府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做好隔离场所和检测能力的准备.目前核酸...  相似文献   

13.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短的寡核苷酸序列,可以折叠成三维结构与靶标分子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结合,因此在纳米尺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核酸适配体技术在环境和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为该领域其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建立PCR标准化实验室,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强化人员培训;正确选择设备设施,做好校准、维护与保养;选择合格的实验耗材;制定严格的防污措施,做好环境质控;做好检测环节质控;确保记录完整等方面,总结了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于血液HBV(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应用核酸检测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54863份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在酶联免疫法检测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法)血液标本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检测,阳性血液标本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中的性能与应用评价。方法:收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2020年2至7月的临床样本,评价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对SARS-CoV-2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抗干扰能力、精密度以及临床样本检测符合率。分析敏感度的评价通过检测浓度梯度稀释的SAR...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在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PCR技术已被用于感染早期的病原体检测,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可弥补普通PCR技术的缺点.此文就其中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PCR-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多重荧光实时PcR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在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49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并对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36例(73.5%)患儿有明确的手足口病接触史.大部分患儿具有包括口腔疱疹和发热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29例(59.2%)患儿EV71核酸检测阳性,2例(4.1%)患儿CA16核酸检测阳性,1例(2.0%)患儿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总阳性率65.3%(32/49).13例重症病例中9例EV71核酸检测阳性.应用粪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在应用利巴韦林、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及对重症病例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尤其是EV71核酸检测对于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型及诊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抚州市23 960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采用核酸检测法及ELISA检测法进行HBV筛查。计算两种检测在HBV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核酸检测在HBV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 50%、99. 97%、99. 97%,均高于ELISA检测的95. 00%、96. 13%、96.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3 960份标本中出现窗口期标本29份,检出率为0. 12%,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22. 53±4. 16) d,低于ELISA检测的(35. 87±5. 5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HBV筛查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核酸检测特异性及准确性更高,可缩短病毒窗口期,降低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20.
核酸检测及相关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能够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相继诞生。本文就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衍生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及DNA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