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并回顾性分析84例SLE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84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28例(33.3%),正常对照组无ANCA阳性。28例AN-CA阳性组中,狼疮活动18例(64%),56例ANCA阴性组中狼疮活动22例(39.3%),两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4例SLE患者中ANA检出58例(69.0%),正常对照组52例中2例ANA阳性,阳性率为(3.84%)。ANCA与ANA联合检测,ANCA阳性ANA阳性共70例,敏感性为83.3%,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P<0.01)。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SLE的诊断的敏感性,ANCA与狼疮活动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和德国欧蒙医学诊断有限公司(EUROIMMUN)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对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hila,LP)抗体IgM检测的等效性。 方法 采用同步盲对比试验,对360份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用IIF和ELISA进行LP-IgM检测。 结果 (1)IIF与ELIS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95.7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88.14%~98.53%],阴性符合率98.56%(95%CI:96.35%~99.44%),总符合率95.28%(95%CI:92.57%~97.03%)。一致性分析Kappa=0.869,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2)46例交叉干扰样本: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Q热立克次体、支原体等阳性样本对两种方法检测LP-IgM结果无影响。(3)33例干扰物质样本:类风湿因子阳性样本、高胆红素样本、高脂样本和溶血样本对两种试剂检测LP-IgM结果无影响。(4)IIF和ELISA联合应用时,并联试验可以使可疑结果的数量大大减少(IIF:10例;ELISA:13例;并联试验:3例),检测结果更加明确。 结论 VIRCELL公司的IIF和EUROIMMUN的ELISA对LP-IgM的检测有明显的等效性,由于IIF的高通量性(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在需要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时具有明显优势,ELISA法在需要单独检测嗜肺军团菌时针对性更强,二者联合则可使检测结果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
儿童过敏性紫癜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体中DD含量的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法(Latex agglutination)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中的DD含量.[结果]Hb、WBC、PC均正常;红系、巨核系细胞稍增多,血小板分布正常的45例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中DD阳性29例,总体阳性率64.44%;其中混合型DD阳性率较高16例占35.56%,皮肤型DD阳性9例(阳性率20.0%),腹型DD阳性2例(阳性率4.4%),肾型DD阳性2饲(阳性率4.4%).对照组30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D二聚体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诊治及预后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丽华  张浩  彭萍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73-2175
目的比较间接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两种方法学在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分别采用IIF和ELIS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89例、非SLE自身免疫患者66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抗ds-DNA抗体进行检测,并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学的性能。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结果 89例SLE患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IIF和ELISA分别为60.7%和75%,在SLE稳定期较活动期差异尤为显著,存在多例IIF检测抗ds-DNA抗体阴性而ELISA结果阳性的样本(9/4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定量检测抗ds-DNA抗体的浓度范围主要集中于〉380 IU/ml,而SLE稳定期的浓度为121~225 IU/ml之间;非SLE疾病组的抗ds-DNA抗体浓度为104~241 IU/ml。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定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溯源定量检测抗ds-DNA可辅助监测SLE患者抗体水平,掌握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164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组78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组86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37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7.44%;86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19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2.0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消化道出血"是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050~17.202,P=0.043)。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者反复腹痛持续时间长、有胃炎家族史的患儿,建议筛查是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过敏性紫癜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血浆TM含量,同样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32.55±7.4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72)μg/L](t=6.90,P<0.01);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TM水平未见显著升高[(20.29±10.15)μg/L](P>0.05);③过敏性紫癜治疗好转组血浆TM含量[(20.15±8.02)μg/L]明显下降(t=6.46,P<0.01),而无效和复发组患者血浆TM含量分别为[(33.76±8.36)μg/L]和[(34.06±10.06)μg/L]又明显上升(P>0.05),与好转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①血浆TM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上述两种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②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其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自动生化仪免疫比浊法检测1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及血清总IgG。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1.43%, 鸡蛋的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牛奶、鳕鱼、螃蟹、虾等。食物不耐受种类在不同年龄组间有差异, 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不耐受累计敏感度与血清IgG浓度无直线相关。食物不耐受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及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紫癜性肾炎患儿食物不耐受与其肾脏病理中免疫复合物沉积无相关性。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 但食物不耐受与患儿肾脏损伤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水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本区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区88例疑似麻疹患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将结果汇总分析。结果麻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71.76%,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8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阳性病例集中在0~2岁和21~40岁;本地与外地人口麻疹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时间,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可以弥补出疹早期(<3 d)麻疹Ig M抗体滴度过低导致血清ELISA法漏检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筛查对自身免疫疾病(AI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风湿病科就诊的AID确诊或疑似患者1 00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ANAs),分析ANA核型和ANAs检测结果。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共检出ANA阳性396例(39.60%),女性患者ANA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00例患者中共检出ANAs阳性302例(30.20%)。两种检测方法中共804例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0.40%。1 000例标本中有251例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法联合应用可提高AID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与ELISA法对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来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疑为MP感染的856例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和ELISA法检测患儿的MP抗体及MP-Ig M、MP-Ig G、MP-Ig A抗体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算一致性Kappa系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被动凝集法检出阳性443例,阳性率为51.75%。ELISA法检出阳性373例,阳性率为43.57%。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强(K=0.805,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816,P0.05)。ELISA法检测的MP-Ig M、MP-Ig G、MP-Ig A阳性率与被动凝集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Ig G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强(K=0.768,P0.05)。结论被动凝集法简单、快捷、敏感性较高,而ELLSA法通过MP-Ig M、MP-Ig G、MP-Ig A抗体的分型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的检出率和可靠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3种检测方法在出血热病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出血热防控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方法参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中的检测方法,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2018—2019年鞍山市国家级监测点采集的宿主动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IFA法在400份鼠肺标本中共检出30份鼠肺抗原阳性,带毒率为7.5%;用ELISA法在400份鼠血标本中共检出41份鼠血总抗体阳性,鼠感染率为10.25%;用RT-PCR法检测400份鼠肺标本,检出22株出血热阳性,4份灰区,PCR法阳性率为5.5%;3种方法两两配对卡方检验,对IFA法和ELISA法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a^2=3.70,P>0.05),将PCR法分别与IFA法和ELISA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b^2=4.08,χc^2=12.96,P<0.05);对3种方法进行筛选试验,RT-PCR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 3种方法各有特点,IFA法适合初步筛查性工作,ELISA法检测时间较短,RT-PCR方法较为精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导致胎儿流产、畸形、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方法 :对 1318例 (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妊娠 13~ 4 0周、年龄 2 2~ 38岁孕妇应用 EL ISA法及 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和胎儿脐血 ;对检出巨细胞病毒阳性患者进行 PCR检测。结果 :1318例孕妇中共检出 HCMV- Ig M阳性患者 2 9例 ,两组阳性率分别为 2 .5 6 %和 1.79%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在 2 9例阳性孕妇中有 3例自然流产 ,1例孕 2 4周死胎引产 ,1例孕 2 8周 B超提示无脑儿行引产术。在 1318例孕妇中检出 HCMV- Ig G阳性 97例 ,两组阳性率分别为 11.97%和 2 .2 8%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1)。对 HCMV- Ig M、HCVM- Ig G阳性患者进行 PCR检测 ,并追踪 HCMV- Ig M、Ig G阳性孕妇在该院分娩的胎儿 4 3例 ,抽取胎儿脐血检测 HCMV- PCR,结果 PCR阳性率分别为 17.2 4 %、 3.0 9%、 9.30 % ,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在 5例 HCMV- Ig M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中 ,有 3例畸形 (兔唇、狼咽 1例 ,腹壁缺损 1例 ,足外翻 1例 )。结论 :在优生优育门诊中 ,EL ISA法是检测孕妇宫内感染的筛选方法 ,结合 PCR技术是当前迅速、简便的早期诊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大、小三阳两组患者检出HBV-DN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微量凝集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军团菌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量凝集试验(M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嗜肺型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抗体的优缺点。方法用MAT法和ELISA法检测400份南京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血清标本中嗜肺军团菌抗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MAT法检出阳性标本51份,阳性率为12.75%,ELISA法共检出阳性标本47份,总阳性率为1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结果高度一致(k=0.930,u=32.75)。ELISA法检出LpIgM阳性标本28份,阳性率为7.00%,与MAT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P0.05);ELISA法检出Lp-IgG阳性42份,阳性率为10.50%,与MAT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05);ELISA法检出Lp-IgM和L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8,P0.05)。结论 ELISA法快速、操作简便,与MAT法检测嗜肺军团菌抗体结果高度一致,可应用于大批量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79例CHB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NA滴度,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CHB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1)79例CHB患者ANA阳性共30例,总检出率38.0%,60例健康对照ANA阳性共2例,总检出率3.3%,经X2检验两组间ANA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 (2)CHB患者ANA阳性组与ANA阴性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BV-DNA定量比较,AN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2).[结论]HBV感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患者血清中可检出ANA.HBV复制活跃期伴随有血清ANA滴度增高,提示HBV复制可能促进自身免疫反应.ANA检测在CHB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中微量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意义。方法根据尿常规结果将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过敏性紫癜(HSP)组和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尿中m Alb、α_1-MG、β_2-MG、TRf、Ig G和NAG的水平。结果 HSPN组中尿m Alb、α_1-MG、β_2-MG、TRf、NAG和Ig G的含量均明显高于HS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中尿m Alb、α_1-MG、β_2-MG、TRf和NAG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HSP组中尿中微量蛋白和NAG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8%,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尿中微量蛋白和NAG的水平可较好的反映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17.
12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三门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 2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总Ig E和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s Ig E)检测。结果 1 2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 E阳性率为86.1%,s Ig E阳性率为59.6%;吸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户尘螨(37.1%)、蟑螂(17.6%)和屋尘(13.7%);食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牛奶(8.1%)、腰果(8.0%)和芒果(7.3%);过敏原s Ig E阳性率以哮喘最高81.3%;儿童组和成人组s Ig E阳性率分别为55.5%和61.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5.1%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只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有14.5%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有20.0%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对三种及三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结论三门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腰果、芒果为主,通过过敏原筛查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湿疹与特异性Ig G抗体(s Ig G)水平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湿疹患儿166例,依照患儿是否存在过敏性疾病分为单纯湿疹组115例和过敏组5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儿保科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s Ig G水平。结果单纯湿疹组s Ig G检测阳性105例,不同食物s Ig G阳性数目不同,24例(22.9%)1种食物s Ig G检测阳性,31例(29.5%)2种食物s Ig G检测阳性,15例(14.3%)3种食物s Ig G检测阳性,35例(33.3%)4种及以上s Ig G检测阳性。单纯湿疹组食物s Ig G检测阳性率牛奶(91.4%)最高,其次为鸡蛋(78.1%)、西红柿(35.2%)等。食物s Ig G检测结果高度敏感(3+)中鸡蛋(63.8%)最高,其次为牛奶(61.9%)、西红柿(11.4%)、大豆(6.7%)等,猪肉无高度敏感。单纯湿疹组患儿s Ig G阳性率达到91.3%,过敏组患儿s Ig G检测阳性率为94.1%,两组s Ig G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湿疹组与对照组比较,过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湿疹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3%(145/166)。结论湿疹患儿体内s Ig G阳性率偏高,推测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在治疗中需要忌食不耐受食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血液病患者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情况,探讨小儿血液病与HPVB19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2例患者血清HPVB19-IgM及IgG。[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阳性率为52.2%(12/23),过敏性紫癜阳性率65%(13/20),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白血病阳性率31.4%(11/35),再生障碍性贫血阳性率33.3%(4/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中2例阳性;恶性淋巴瘤5例中2例阳性;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中1例阳性;总阳性率44.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PVB19感染是导致小儿血液病的主要病毒病原,尤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不同就诊患者中的检出率,其对应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特点。方法收集7 701例受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欧蒙印迹法(EUROLINE)平行检测ANCA及其靶抗原。分析ANCA及其靶抗原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的分布。结果在7 701份标本中,ANCA阳性率为5. 05%,其中男性为3. 29%,女性为5. 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50岁以上年龄组中,ANCA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5)。各送检科室中,肾内科ANCA阳性率最高(6. 63%)。在362例ANC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中P-ANCA阳性率最高(80. 94%),靶抗原以MPO为主(53. 04%)。在不同疾病ANCA阳性患者中,原发性血管炎所占比例最高(113例,31. 22%)。结论通过分析ANCA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其荧光模型及靶抗原的分布,进一步提高ANCA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