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肇庆市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肇庆市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方法于2005年在肇庆市广宁和四会两县采集8月龄至15岁儿童共310份血液标本和8~12月龄儿童70人在MV免疫前后共140份血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测定。结果监测310名8月龄至15岁儿童,其中麻疹抗体检出阳性293人,阳性率为94.5%,麻疹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152,麻疹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40人,保护率为77.4%;3个年龄组中0~4岁儿童抗体阳性率(100.0%)和保护率(95.6%)最高,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测70名8~12月龄儿童,免疫前抗体阳性率(7.1%)、保护率(1.4%)与免疫后抗体阳性率(95.7%)、保护率(6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肇庆市受调查县的儿童已形成较好的麻疹免疫屏障;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程序可靠;应适时对易感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120名2000-2005年出生的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麻疹IgG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结果 麻疹lgG抗体阳性率为86.6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90,男女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随着年龄组增长而降低,5~6岁组则随年龄组增长而升高;2~6岁组复种儿童与初种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乡镇的MV复种率、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具有保护力,但免疫屏障仍然薄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儿体内麻疹抗体的水平与患麻疹的关系,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孕母及其新生儿脐血、婴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以1:800作为麻疹显性感染的保护性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孕母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滴度多在保护水平以下,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14%和19.83%,在6月龄和8月龄时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仅为16.05%和7.41%,新生儿和孕母麻疹IgG抗体阳性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可通过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婴儿抗体水平,并可将麻疹初免时间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6~7月,在黔东南州抽取锦屏县、剑河县和凯里市的390名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检测390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349人,阳性率为89.4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890.54,其中滴度≥1:800(达到保护水平)者253人,占64.87%。各年龄组血清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达到保护水平者所占比例均在59%以上。麻疹抗体阳性率,接种麻疹疫苗1针次的为84.31%,接种2针次的为92.83%(P〈O.01);男性为89.54%,女性为89.40%(P〉0.05);凯里市为87.74%,剑河县为87.50%,锦屏县为92.81%(P〉0.05);汉族为88.00%,苗族为89.15%,侗族为91.43%(P〉0.05)。结论黔东南州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78名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及其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20对新生儿及母亲、282名18-38岁育龄期妇女,观察其麻疹抗体消退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与其母亲和18。36岁育龄妇女的抗体水平相一致;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14.86%-55.71%之间,且7-8月龄阳性率显著低于5。6月龄(x^2=11.69,P〈0.01);新生儿阳性率及GMT远高于5—8月龄婴儿,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着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278名5—8月龄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其免疫成功率为84.89%,GMT平均为1:1154.8,6-8月龄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5月龄的婴儿(x^2=8.55、14、64、25.73,P〈0.01),尤其以8月龄婴儿免疫应答为好。另外,初免麻疹疫苗前IgG抗体滴度对免疫应答结果有明显的影响:180名IgG抗体≤1:200的婴儿,其免疫成功率为86,11%,19名IgG抗体滴度为≥1:800的婴儿,有10名免疫成功。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预防我市出现麻疹发病向低年龄组转化的趋势,在同时考虑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胎传麻疹抗体对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两种干预措施,第一种是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还是定为8月龄为宜,从联合免疫等方面考虑也比较科学合理,对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这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第二种是建议在麻疹流行期内,应急接种可从6月龄开始,从而可为更多的婴儿提供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7.
2006年广西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调查与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抽样检测广西儿童麻疹IgG滴度,分析麻疹IgG水平与病毒中和能力,评价目前儿童麻疹易感性。方法抽样采集各市、县儿童血清,用ELISA试验检测IgG滴度,然后用抗体中和试验(NT)抽样检测血清针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麻疹野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并与IgG滴度比较。结果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93.8%,IgG滴度≥1:800者占71.3%,麻疹IgG GMT为1:1007.0。ELISA和NT法抽样检测6个市、县血清麻疹抗体滴度均有相关性,血清GX/06/2野病毒IgG滴度均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IgG滴度(P<0.05),血清麻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野病毒NT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麻疹免疫血清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野病毒中和作用无差异,实现麻疹消除目标应继续维持并加强儿童麻疹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海珠区各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1879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1503人,总阳性率为79.99%。各年龄组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月龄儿童最低,仅为30.43%;≥35岁成人最高,为93.92%。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7%(905/1096),高于男性76.37%(598/783)(P<0.01)。8月龄至17岁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6.22%(764/794),各年龄组之间的免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以上的707人麻疹免疫史不详。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中小于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月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低;8月龄后疫苗接种率较高,抗体阳性率也高,表明麻疹疫苗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华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共送检血清标本6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5.4%,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为1 974.5。不同年龄组、不同省、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小年龄组(20~24岁)与高年龄组(≥30岁)、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GMRT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产生的麻疹抗体水平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结论流动人口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8月龄婴儿的比较,分析6月龄婴儿的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阳转率。结果免疫前IgG滴度,6月龄免前麻疹IgG滴度高于8月龄,只有6.06%的6月龄婴儿处于低保护水平;免疫后6月龄、8月龄婴儿麻疹IgG滴度平均分别为751.44mIU/ml、1076.14mIU/ml,8月龄的免后麻疹IgG滴度高于6月龄(P=0.003);6月龄、8月龄免后麻疹IgG阳转率分别为93.55%、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处于麻疹易感状态,在现有2剂(8月龄、1.5岁)麻疹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将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既能保证麻疹疫苗的高覆盖率,又能减少小年龄组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孕妇及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最佳免疫月龄,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96%,GMT 636.90。母婴配对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1.57%,GMT679.70;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2.05%,GMT 19.25,抗体滴度几乎在保护水平以下。部分母亲的抗体滴度和GMT虽然较高,但其婴儿抗体滴度都较低或者没有抗体。结论:建议将儿童麻疹基础免疫时间提前在6月龄、1岁复种及在18-22岁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8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血清学效果,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强化免疫前后1月在12个县(市)采集8月龄~6岁健康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前共检测550名儿童血标本,麻疹抗体阳性率89.27%,几何平均滴度为1:1059.60;强化免疫后共检测549名儿童血标本,麻疹抗体阳性率97.81%,几何平均滴度为1:2399.56。强化免疫前后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0.81,P0.001)。结论此次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明显;全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少儿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为控制或消灭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于2000年6月采用捕获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利用麻疹全抗原对128份少儿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所检测人群麻疹IgG抗体滴度均在1:10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14,阳性率为85.16%,其中高年龄组人群抗体GMT与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龙岩市城区少儿人群中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抗体保护水平,但其中的高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10县10个乡(镇)8个年龄组<1岁~≥20岁人群血清标本2 55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检测2 552份血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40%。8个年龄组中,<1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2.24%,其余阳性率均高于93.29%。10个县中以威宁县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79.92%,其余县阳性率均高于91.25%。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人群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在<1岁组,接种1剂次以上疫苗后,麻疹IgG阳性率高于95%,接种2剂次与3剂次麻疹类疫苗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1,P=0.728)。结论 加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的监测,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乡镇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龙岩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实施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8个年龄组(<1岁、1~2岁、3~4岁、5~6岁、7~10岁、11~14岁、15~19岁、≥20岁)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每个年龄组20~30份.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11名<8个月龄儿童,只有1人麻疹抗体阳性.431名8月龄以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8.84%,1~2岁、5~6岁、7~10岁、11~14岁、15~19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2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95.08%,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x2=11.594,P>0.05):<6岁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均值显著高于>7岁人群,抗体浓度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8,P<0.05).结论 龙岩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较高,建立了有效的麻疹免疫屏障,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强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针对薄弱地区、漏种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宝鸡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确定麻疹防控重点人群,为制定针对性麻疹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麻疹疫苗免疫策略不同阶段进行人群分组,对8个年龄组1 313人开展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定量检测。结果全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8.9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62.15 mIU/ml,达到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8.06%,以8月龄~6岁人群免疫水平最高,1~7月龄最低。8月龄~14岁儿童调查免疫率为97.80%,有1剂次、2剂次和3剂次免疫史人群免疫水平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麻疹发病率基本上呈反比。结论将小于8月龄作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可以考虑对育龄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预防性接种。接种液体疫苗和冻干疫苗的部分人群麻疹免疫力有所下降,可在生源较多的大、中专学校中开展入学新生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静安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静安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个年龄组的360份血清,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并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人群总抗体阳性率为94.7%,平均抗体滴度为1∶1 585。8月龄~2岁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最高,20~29岁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最低,不同性别、户籍人群抗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安区人群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短期内无麻疹疫情暴发威胁,但散发不可避免。可以考虑对育龄期人群进行强化免疫,减少该部分人群和新生儿感染麻疹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孕妇及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最佳免疫月龄,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96%,GMT 636.90.母婴配对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1.57%,GMT679.70;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2.05%,GMT 19.25,抗体滴度几乎在保护水平以下.部分母亲的抗体滴度和GMT虽然较高,但其婴儿抗体滴度都较低或者没有抗体.结论建议将儿童麻疹基础免疫时间提前在6月龄、1岁复种及在18~22岁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海珠区各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1879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1503人,总阳性率为79.99%。各年龄组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月龄儿童最低,仅为30.43%;≥35岁成人最高,为93.92%。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7%(905/1096),高于男性76.37%(598/783)(P〈0.01)。8月龄至17岁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6.22%(764/794),各年龄组之间的免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以上的707人麻疹免疫史不详。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中小于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月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低;8月龄后疫苗接种率较高,抗体阳性率也高,表明麻疹疫苗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郴州市2003年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麻疹疫苗 (MV)免疫后的免疫水平。方法 于 2 0 0 3年对前来郴州市 3个预防接种门诊接种MV的 8月龄儿童于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各采集血样 1次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初免前检测 88人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1 14 % ;免疫后 1个月检测 5 7人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10 0 0 0 % ,其中 5 3人 (92 90 % )抗体滴度 (≥ 1∶80 0 )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结论 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保护率高。建议麻疹的初免年龄提前至 6月龄 ,4周岁时加强免疫 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