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0.05、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相同奈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天,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 、TNF—α含量均比单纯培养CIK细胞分泌含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但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因脐血较易获得,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排斥反应,因而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单纯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分泌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HL和NHL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淋巴瘤效应。因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单纯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分泌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HL和NHL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淋巴瘤效应。因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以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和CIK细胞,同时用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骨髓DC-CIK细胞与脾脏DC-CIK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和CD3^+CD8^+、CD3^+NK1.1^+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骨髓源性DC增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DC-CIK细胞增加抗淋巴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 、CD3 CD56 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培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30例CHB患者CIK细胞,分为DC疫苗组和无DC疫苗组,培养14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lK中CD3’CIM’、CD3’CD8’及CD3’CD56’T细胞的所占比例,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1)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结果DC疫苗组CD3^+CIM^+、CD3^+CD8^+及CD3^+CD56^+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8.27%、64.36%和20.00%,无DC疫苗组则分别为17.79%(P〉0.05)、54.69%(t=4.130,P〈0.01)和13.39%(t=5.601,P〈0.01)。DC疫苗组的CIK培养上清中IL.12、IL4及IFN-1的浓度分别为(177.82±130.06)、(31.774-9.52)、(86.99±56.30)ng/L,无DC疫苗组分别为(80.83±50.15)n∥L(t=3.811,P〈0.01)、(40.33±19.74)ng/L(t=2.141,P〈0.05)和(42.07±19.68)ng/L(t=4.125,P〈0.01)。结论CIK细胞培养中加入DC疫苗进行诱导,增强了所培养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 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 、白细胞介素12(IL-12) 的水平.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 DC-CIK细胞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显著高于CIK细胞,DC-CIK细胞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CD1a,CD83,CD86,HIA-ABC,HIA-DR,CD54)。MTT法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结果表明: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所诱导出的DC,其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1);IFN-α+GM-CSF组DC表达HLA—ABC、HLA-DR明显高于IL-4+GM-CSF培养组(P〈0.05);而IFN-α+GM-CSF4-IL-4组DC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均高于其它细胞因子组合组(P〈0.05)。干扰素耐药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及MLR水平较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有效组均明显减低(P〈0.05),但A、B、C各组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在IFN-α+GM-CSF4-IL-4因子组合条件下无明显差异。结论: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有IFN-α的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分化为具有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DC,且表达较高的Ⅰ类和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MLR,表明干扰素治疗CML的机理可能与DC有关,这一结果提示通过增强内源性DC功能可能提高CML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21对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自体AL细胞的作用,并检测CTL产生IFN-γ和TNF-α的变化。实验共分2组:实验组,在DC—CTL共培养过程中加用IL-21(200ng/ml);对照组,不加IL-21。同时对IL-21单独作用培养后成熟DC,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L产生率分别为:(56.73±10.21)%,(73.43±18.01)%(P〈0.01);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别为:(154.91±67.20)ng/L,(310.62±141.15)ng/L(p〈0.01)和(8.77±5.09)μg/L,(15.25±6.56)μg/L(p〈0.01)。在效靶比为20:1时,两组对自体AL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为(50.22±5.07)%,(75.38±9.47)%(P〈0.01);IL-21作用后的成熟DC的CD1a、CD83、CD86、CD80和HLA—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亦没有明显不同。结论:IL-21可促进DC诱导的CTL增殖、增加IFN--γ和TNF—α产生从而增强其抗白血病作用;IL-21对成熟DC表面抗原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IL-21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特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探讨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G—PB)和骨髓采集物(G—BM)免疫学特性影响的异同。用MTT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复合物(ELISA)法检测G—PB和G—BM中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4、IFN-7的分泌,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移植物的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亚群、单核细胞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结果表明:G—PB中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DC1、DC2以及单核细胞的含量,CD4/CD8的比值高于G—BM(P〈0,001)。G—PB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G—BM(P〈0.05);每微升G—PB移植物中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的量均明显高于G—BM,且G—PB中IL-4/IFN-γ比值小于G-BM(P〈0.001),DC2与T淋巴细胞的比值也低于G—BM(P〈0.01);而G-PB中CD4^+、CD8^+细胞上CD28表达的百分比和总体表达均高于G—BM(P〈0.001)。结论:rhG—CSF体内应用诱导G—PB和G—BM产生的T细胞免疫低反应性是有差异的,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G—PB和G—BM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和程度不同的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同源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共孵育后,获得的DC CIK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DC及CIK细胞.按1:5比例将DC和CIK细胞一起培养.且以单独培养的脐血CIK细胞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细胞扩增倍数用台酚蓝染色方法计算,杀伤率测定采用MTT法,细胞因子IL 12,IFN γ,TNF-α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来源于脐血CIK细胞扩增倍数低于同源DC CIK细胞(P<0.05);混合培养物DC CIK细胞中,CD3 CD8,CD3+ CD56+双阳性免疫细胞数量较单纯CIK细胞明显增高(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3天,其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 12,IFN γ及TNF-d)含量比CIK细胞上清液中高(P<0.01,<0.05,<0.05);当效靶比为2.5∶1-20∶1时,DC-CIK细胞对HL60,K562白血病细胞、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及SMMC 7721肝癌细胞杀伤率均高于CIK细胞(均P<0.05).结论 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肿瘤效应.该研究为脐血DC CI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负载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热休克方法处理胃癌MKN-28细胞株并制备肿瘤抗原用于负载DC,与CI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表型,MTS法检测CIK细胞对MKN-2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IK与DC共培养后,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增殖活性明显提高,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增多并且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效靶比为20.0∶1时,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Ag-DC-CIK)组对MKN-28的杀伤活性为(57.96±2.23)%,远大于未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组[(38.02±2.06)%]和单纯CIK组[(29.78±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3.
DC与CIK共培养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小时,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天,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SMMC-7721肝癌细胞株的活性.结果显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细胞更高.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传统方法制备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效应细胞含量和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影响并分析其差异.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分甲、乙两组,其中甲组用传统培养方法从PBMNC制备的传统CIK细胞,乙组采用PHA诱导单个核细胞制备获得的新型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每3d统计各组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活率和细胞绝对值,并在培养至第15天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免疫表型,统计CD3+ CD56+、CD3+ CD8+和CD3+ CD4+细胞占各培养体系总细胞数的比例;同时用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采用PHA诱导制备新型CIK细胞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能促进细胞增殖(P<0.05),且细胞活率都保持在90%以上.两组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都显著升高.与传统方法比,新方法的CD3+ CD8+细胞升高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CD3+ CD56+细胞提升比例不存在差异,同时CD3+ CD4+下降的比例也不存在差异.效靶比为5:1、10:1、20:1、40:1时,PHA诱导制备的新型CIK细胞比传统方法制备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更强(P<0.05),且随着效靶比的升高两种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力的差异明显性也增加.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PHA可明显提高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调高CD3+ CD8+细胞的比例,增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这为白血病及其他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来源的CIK细胞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PV-16 E7抗原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共培养Ag-DC-CIK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的杀伤效应。方法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摄取能力及其表面分子CD83、CD86和CIK细胞CD3、CD8、CD5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实验分为5组:效应细胞CIK、DC-CIK、Ag^1-DC-CIK、Ag^2-DC-CIK、Ag^M-DC-CIK,分别与靶细胞siha共培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效应细胞对siha活性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对siha的杀伤效应。结果DC成熟后,摄取能力减弱,CD86、CD83表达上调,上清液中IL-12水平增高;与DC共培养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提高,分泌IFN-γ能力增强;与CIK细胞、DC-CIK组相比,Ag^1-DC-CIK、Ag^2-DC-CIK、Ag^M-DC-CIK组均表现出对siha细胞更强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构建Ag-DC-CIK共培养体系,获得两组有效的HPV-16 E7蛋白抗原肽,为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树突细胞(DC)共培养能否增强正常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体内外抗瘤活性.方法分别按照常规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NB4白血病细胞冻融物(LCL)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LCL-DC+CIK、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分泌IFN-γ的细胞数,51Cr释放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同时用NB4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归巢情况.结果在培养第15天, LCL-DC+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 [(18.2±2.1)倍vs(11.6±2.3)倍, P<0.05],CD3+CD56+ 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 [(51.05±2.63)% vs(30.18±1.45)%, P<0.05],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86.33±5.51)/104细胞 vs(44.61±3.05)/104细胞, P<0.05],同时LCL-DC+CIK对NB4、K562、KG1a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CIK细胞相比,LCL-DC+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裸鼠的成瘤率,提高裸鼠的长期无瘤存活率(100% vs 66.7%, P<0.05),以DiI标记的LCL-DC+CIK细胞在接种后7 d内可在脾脏、淋巴结及肿瘤局部被检测到.LCL-DC+CIK与DC+CIK细胞在抗瘤效应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与DC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速率和更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脐血淋巴细胞能否在体外培养成为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性T细胞(CTL),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再吞噬凋亡白血病细胞并将其抗原呈递给相同脐血的T淋巴细胞,得到杀伤性T细胞。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CTL细胞的杀伤功能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结果表明:12份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的DC,DC的表面标志CD1a 、HLA DR 、CD86 、CD83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TL可以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效∶靶=50∶1对AM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44.76±17.42%,对AL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8.50±4.25%),对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杀伤率极低。结论: 在外体应用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可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典型的DC;负载有白血病抗原的DC可诱导同一脐血的淋巴细胞生成白血病特异的杀伤性T细胞(CTL),所得CTL可特异性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严重伤害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