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注射移植是将取自供区的脂肪组织注射到受区,而使受区功能改善,或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自体脂肪组织取材容易,来源丰富,无排异反应,是良好的填充材料。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某些细胞可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由于脂肪细胞易于获得,使其又成为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的理想的种子细胞,扩大了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总结国内外脂肪细胞注射移植的研究与实践,现综述如下。1脂肪组织的解剖生理学1.1脂肪组织的构成正常成人脂肪组织中50%细胞成分为脂肪细胞,体积约占96%,余为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约占4%。脂肪组织很少有知名的供应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经应用于人体软组织缺损的重建.在传统的脂肪组织移植中,平均吸收率为25%~80%.影响移植脂肪组织吸收率的因素包括:移植脂肪细胞的活性及纯度、受区的血供情况、移植脂肪组织的数量和体积等.因为脂肪细胞耐受缺氧能力差,所以在移植的初始阶段,受区血液供应(毛细血管系统)没有建立,多数脂肪细胞在最初的48 h内发生变性和坏死.近年的研究发现,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能够耐受缺氧,在缺氧条件刺激下,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和趋化作用,从而提高脂肪细胞的成活率;同时,ADSCs还可以向脂肪细胞分化.因此,应用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CAL)可以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脂肪细胞移植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脂肪细胞移植是将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移植到需要充填的部位,这样,既可达到去除多余脂肪的目的,又可以用自体游离脂肪充填治疗体表畸形,使受区达到重新塑形的效果。1893年Neuber报道使用许多小块自体游离脂肪组织填充软组织缺损获得很好的美容效果;1895年Czerny报道首例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术;1986年,Illouz脂肪抽吸术所获得的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软组织缺损的部位,把利用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理论,称为脂肪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
自体脂肪移植与血管形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自体脂肪移植是将患者自身脂肪移植到软组织缺损部位,从而使受区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1893年Nouber报道用许多小块自体游离脂肪组织填充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后来由于其效果不稳定,则很少应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发展,脂肪移植再次受到重视并取得一些进展,但移植后的脂肪存活率较低,一般为30%~60%。其关键原因在于脂肪细胞对缺血耐受力较差,移植体周边区脂肪组织由于血运恢复较快,存活较好,而中央区因不能及时得到充足血供,脂肪细胞坏死较多。故通过加快移植体内血供重建,缩短缺血期,增加移植体血供,成为脂肪移植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乐  郭杰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3):375-377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fat particle injection autotransplantation)是将抽吸所得的自体纯化颗粒脂肪注射到软组织缺损部位,从而使受区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惟一不足之处是移植后存活率低于60%,众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存活率进行了广泛、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一致结论:加速移植体的血管重建和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是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关键技术环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Franz Neuber(1893年)首先使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缺陷起,脂肪移植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11年,Lexer使用脂肪填充颧部凹陷及去除皱纹.Bruning是第一个应用注射器在皮下注射小颗粒脂肪组织行鼻成形术.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发展,将脂肪抽吸术所获得的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软组织的缺损部位,提出脂肪细胞移植理论,但移植的脂肪表现出高吸收率和低成活率,甚至出现感染和重吸收等问题.目前,临床上对于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尚无公认的规范流程,存在不同的脂肪供区、取材方法、处理方法及移植方法.自体脂肪移植主要缺点是其高吸收率,国际上关于自体脂肪移植的各种技术方法的文献有很多,这些文献报道的脂肪移植成活率千差万别,哪种技术才是最优、脂肪成活率的数据及其他临床参数都尚未得到统一.在自体脂肪移植的整个过程中,脂肪移植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移植的脂肪细胞活性及脂肪细胞在受区的成活率.而脂肪颗粒的获得、处理、移植的方式与辅助移植的技术是影响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1-4].笔者现就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Coleman方法比较,探讨轴状脂肪移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oleman方法及轴状脂肪移植方法,分别于11例拟行头面部脂肪移植患者的下腹部抽取脂肪。取3~4周龄免疫缺陷裸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8.6~12.2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以背部皮下间隙为移植受区,实验组移植0.5 mL轴状脂肪移植方法获得的人体脂肪组织,对照组移植0.5 mL Coleman方法获得的人体脂肪组织。术后大体观察实验动物背部外观,于1、2、4、8周两组随机处死6只裸鼠,取出背部皮下移植脂肪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于取出脂肪前后对裸鼠称重,计算移植脂肪重量。脂肪抽取术后即刻取脂肪组织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和脂肪细胞活性测定。2010年5月-2011年10月,临床应用面部轴状脂肪移植治疗11例局部凹陷性畸形。结果术后实验组裸鼠背部隆起样外观基本维持,对照组2周时已趋于平坦。两组植入脂肪重量相似(P>0.05);除术后2周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残余脂肪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细胞形态保持良好,血管分布均匀;对照组细胞破坏再吸收显著,血管集中分布于移植组织边缘。术后实验组完整脂肪细胞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除术后2周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毛细血管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状脂肪移植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葡萄糖转移量为(1.462±0.080)mmol/L,显著高于Coleman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1.153±0.199)mmol/L(t=3.317,Ρ=0.021);且轴状脂肪移植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细胞活性更佳。临床应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个月;随访期间受区未见明显萎缩及塌陷。结论与Coleman方法比较,轴状脂肪移植方法获得的脂肪组织可保持原结构和良好活性,移植术后能更早与受区建立血液循环,术后组织再吸收率低,形态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正>严重的烧伤[1]、创伤或正常情况下的美容手术都有进行脂肪组织移植的需求,但脂肪移植在供区[2]和受区位点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或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而自体脂肪组织作为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材料之一,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自体脂肪移植后因血供不足导致脂肪移植组织被吸收和脂肪细胞凋亡是影响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关键。以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或脂肪组织工程学为主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影响自体脂肪移植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新生血管的质量、数量和新生脂肪组织的长期存活率[3]。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可变因素,而且其依赖于所采用的技术,同时,移植组织怎样建立血管化是未知的。近来,我们通过对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而非HE染色,对存活和死亡的脂肪细胞进行观察。方法利用如下方法对人类脂肪组织中各细胞成分(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间质细胞/祖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的生存能力进行评价:①储存脂肪抽吸物;②培养细胞;③培养功能性脂肪组织。此外,将小鼠腹股沟脂肪垫(150~200mg)移植于头皮下,并在第0、1、2-,3、5、7、14天对移植物进行染色。结果体外研究显示,尽管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可以保持3d的活性,但在缺血环境条件下脂肪细胞最易受影响而死亡。体内研究证实,大多数移植脂肪细胞在第1天开始死亡,仅有少部分距离组织边缘300μm的脂肪细胞存活。增殖细胞的数量在第3天开始增多,从第7天开始活性脂肪细胞区域增大,提示坏死组织的修复重建过程开始。结论我们展示了非血管化的脂肪移植后脂肪组织最大程度有活力模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我们观察到移植组织由外围至内部分为3个区域:存活区域(脂肪细胞存活),再生区域(脂肪细胞死亡,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存活,坏死脂肪细胞由新生的脂肪细胞替换),坏死区域(脂肪细胞核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均死亡)。  相似文献   

10.
脂肪注射移植是将取自供区的脂肪组织,经处理后注射至受区,改善受区外观的一种美容整形外科常用技术.自然脂防组织取材容易、来源丰富、组织相容性好,是一种良好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1.
影响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脂肪组织工程中,前脂肪细胞是被公认的种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特异化前体细胞,其作用持续于人的一生,与脂肪移植成活率有密切关系。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对体外构建脂肪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获取足够多的组织并使获得的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是众多研究者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影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若干因素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体脂肪移植是将大腿、腹部、臀部等处的脂肪植入到有缺陷的部位, 改善受区形态的一种手术方法。脂肪组织内含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内皮细胞、壁细胞、成纤维细胞、白细胞等。其中, 脂肪干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生长因子, 可促进组织再生、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脂肪血管基质成分是脂肪组织分离得到脂肪干细胞过程中的产物, 是包含2%~10%脂肪干细胞的混合细胞群。脂肪干细胞或血管基质成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又称细胞辅助脂肪移植可增加脂肪存活率。细胞辅助脂肪移植在皮肤年轻化、瘢痕修复、硬皮病治疗、伤口愈合、毛发生长等方面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3.
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目的:探索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以肿胀法抽吸不同部位脂肪颗粒,经过分离纯化后,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多层次扇形线状注射。结果:自2003年7月以来,应用脂肪抽吸,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4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感染、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颗粒脂肪注射量、分离纯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多层次多点注射以增加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积,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脂肪移植技术的开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3年,Franz Neuberr是第一位使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缺陷.1911年,Lexer使用脂肪填充颧部凹陷及去除皱纹.Bruning是第一位应用注射器在皮下注射小颗粒脂肪组织行鼻成形术者.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发展,将该技术所获得的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软组织缺损的部位,从而提出了脂肪细胞移植理论,但移植的脂肪表现出高吸收率和成活率,甚至出现感染和重吸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脂肪瓣延迟术后瓣内脂肪细胞移植增加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探讨脂肪瓣延迟术后瓣内脂肪细胞移植成活率和成活时间。方法以兔为模型,在腹股沟处形成脂肪瓣。12h时,用Elisa法检测瓣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21d后把瓣内脂肪剪成颗粒状移植至兔的背部,移植后1、3、6、9和12个月取出移植脂肪组织,进行肉眼观察,称重和组织切片检查,用CD34染色检测血管增生情况。结果在脂肪瓣形成12h后VEGF显著增高(P〈0.05),移植后1和3个月,实验组移植脂肪血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成活率未见差异(P〉0.05),但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瓣内脂肪细胞在移植后12个月仍然存活,而对照组6个月时已基本吸收。结论脂肪瓣延迟术后移植瓣内脂肪细胞能增加成活率及成活时间,可为临床脂肪移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能力,逐渐成为损伤修复及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ADSC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炎症损伤的微环境,并抑制细胞凋亡。在脂肪移植中应用脂肪干细胞,可以明显降低移植后脂肪组织的液化吸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被认为是储存体内剩余能量的器官。自从发现脂肪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和激素后,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并把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了解到脂肪组织与免疫反应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自体脂肪颗粒腔隙内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长兵  王大为  杨松林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2-1124,I0003
目的:探讨一种腔隙式注射移植的新方法用于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来矫治面部凹陷畸形。方法:通过受区注射麻醉液预先估计填充量,在受区皮下脂肪层用细金属线锯切割使之完全分离形成袋状腔隙,以注射器抽取腰、腹部或大腿内侧脂肪颗粒并经纯化后超量30%注射游离移植于受区。随访2年观察脂肪移植后凹陷畸形的充填效果。结果:本组17例31个部位。充填术后未发现有感染、坏死、液化等症状。凹陷部位畸形消失,外观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同周围组织,未触及移植组织的界限。结论:本方法解决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以往临床应用时因采用隧道式注射而发生的“卡壳”现象,影响了移植脂肪细胞的存活率及易造成局部高低不平的情况。该术式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为自体脂肪移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皮下脂肪注射移植,探索移植脂肪对皮肤质地的改善作用。方法:取30只裸鼠,随机分成三组,所有鼠左侧皮下移植人脂肪细胞,在另一侧10只注射硅凝胶,10仅行皮下穿刺,剩下10只无任何处置,8周取皮肤组织做HE、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真皮层厚度及真皮层内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取材时,所有裸鼠上都能看到所移植的脂肪,但体积较术前有较明显缩小。肉眼看,脂肪呈正常外观,有较多新生血管生成。组织学检测,移植脂肪外周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实验侧真皮层较对照侧明显增厚,真皮内胶原含量增多。结论:移植的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种填充物,在改善轮廓的同时,还有真皮增厚、胶原含量增加等皮肤改善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上睑睑板上凹陷畸形的整形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修复上睑睑板上凹陷畸形(简称上睑凹陷)的两种手术方法,试图为此类畸形的手术修复提供更佳手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筋膜脂肪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法、眉脂肪垫翻转法两种修复手术。结果 采用眉脂肪垫翻转瓣修复4例,随访1年,脂肪无吸收,效果满意稳定。采用筋膜脂肪组织游离移植修复上睑凹陷伴上睑粘连重睑过宽畸形5例,脂肪成活良好,随访1年,脂肪有一定程度的吸收,上睑外形较满意。结论 眉脂肪垫瓣翻转法是修复上睑凹陷的新的手术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转移到受区的脂肪组织具有血供,不吸收,效果持久稳定;(2)眉下脂肪垫与眶隔脂肪解剖结构极为相似,效果更佳、更自然;(3)供区与受区邻近,眉脂肪垫瓣易于转移;(4)供区无明显术后瘢痕,可同时修改眉型或行眉上提术。筋膜脂肪组织游离移植与单纯的脂肪组织游离移植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与受区部位的组织有结构的相似性,为上睑凹陷提供了较好的解剖上的修复,也是修复上睑凹陷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