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儿童清醒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腹泻患儿有71.43%出现心肌酶异常;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CK-MB、LDH升高较不合并脱水患儿更明显(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且疾病越重,心肌酶异常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血清心肌酶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61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161例拟诊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RV)阳性标本88例,阳性率54.6%,观察组(RV阳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56例,阳性率63.6%,对照组(RV阴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11例,阳性率15.1%,观察组心肌损害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肠炎具有相关性,对腹泻患儿粪便做轮状病毒抗原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早期及时发现婴幼儿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例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更为敏感.结论 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应提高对本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测定、心电图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ST—T波改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00例与同期123例非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82%,心肌酶谱异常占76%,心电图异常者占52%,非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13%,心肌酶谱异常占11.3%,心电图异常者占5.7%(P〈0.005)。经大剂量维生素C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肌酶谱很快恢复正常,但心电图恢复较慢。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便发现心肌损害,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的轮状病毒抗原,对50例抗原阳性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以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炎组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轮状病毒除了引起婴幼儿胃肠道症状外,还可造成心肌损害,高敏C反应蛋白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也明显升高,对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39-2540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7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8%(69/78),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较敏感。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结果,治疗前均有2项或2项以上高于治疗后.结论:轮状病毒腹泻除导致肠道损害外,还可致心肌损害,引起心肌酶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9例患儿的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查,将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106例设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患儿83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这5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观察组106例轮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心肌酶谱表现异常者72例,发生率达67.92%,而对照组83例患儿的心肌酶谱均处于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的CK、AST、CK-MB、α-HB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相关性,对患儿做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婴幼儿的心肌损害,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莉平  资捷  朱永娟  吕琪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8-2258,2305
目的通过对感染轮状病毒的腹泻婴幼儿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采用酶速率法检测其心肌酶(AST;LDH;CK—MB)。结果100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心肌损害有31例,达31%。结论心肌酶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它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损害及心肌损害的程度,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纽,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奠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70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8.57%,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71%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轮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82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9.02%,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75%,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的变化,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合并肝脏、心肌及神经系统等胃肠外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54例住院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和对照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及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害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患儿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几率较大,因此建议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应常规完善心肌酶及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1个月~5岁之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该院2008~2010年住院部儿科及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1813例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检查536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9.6%;其中秋季779例,检出RV阳性标本320例,占41.2%;冬季544例,检出RV阳性标本174例,占32%;年龄段在0~0.5岁婴幼儿感染率达到26.2%;0.5~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46.7%,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结论 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秋冬季为感染高发期。从粪便中检测RV抗原,对婴幼儿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的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腹泻与心肌受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婴幼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卢龙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256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和空腹血清,检测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和心肌酶活性,并检查心电图。结果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的腹泻患儿(P〈0.05)。心肌酶水平增高患儿中部分心电图可有变化,极少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两种病毒对心肌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种病理变化是否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钟朝霞 《当代医学》2012,(26):130-131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因急性腹泻入院的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检查均为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葡萄糖酸锌片,以10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的止泻时间、疗效。结果两组止泻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明显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使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能够修复肠上皮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补充营养物质,能够促进小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腹泻病患轮状病毒抗原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我院2010-08~2011-08秋、冬季276例婴幼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276例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中,阳性率为45.05%,其中0~5个月组阳性率为17.1%,6个月~2岁组阳性率为78%,2~3岁组阳性率为4.9%。结论轮状病毒抗原是导致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此抗原的检测,为临床医师进行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