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肌肉组织中的克林霉素,并对止血带下肌肉组织中克林霉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条件为乙腈-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30∶1∶70,pH=5)为流动相;柱温:40 ℃;流速:0.8 mL·min-1;替硝唑为内标,Luna C18柱(250 mm×4.6 mm,5 μm)进行分离,检测波长为205 nm。测定静脉注射克林霉素30,60,90,120 min后上止血带分别阻断血液循环30,60,90 min实验组与未止血对照组的肌肉组织中药物含量。结果 克林霉素在10.58~264.5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RSD≤2.58%,日间RSD≤4.20%。实验组克林霉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1;相同止血时机,不同止血时间药物含量比较,P>0.05;不同止血时机(30,60,90,120 min)药物含量比较,P<0.01;给药后60 min上止血带阻断肢体血液循环,克林霉素在肌肉组织的含量最高,为39.30 µg·g-1。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重复性好;实验组克林霉素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上止血带时机是影响克林霉素组织分布的主要因素,给药后60 min止血,药物可充分分布到肌肉软组织中,提高预防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止血带压力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水平的气压止血带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再灌注损伤,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下肢手术、年龄19-65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止血带压力分别为(上肢基础血压收缩压+40)mmHg和500mmHg。分别于上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min、2min、5min及10min抽取股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作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BP和HR。术中由外科医生评价止血带止血效果。结果两种压力止血带的止血效果相当。松止血带后1min两组MAP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而HR显著增快,P〈0.05。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CK明显升高,而LDH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和5min时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pH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显著下降,P〈0.05;PCO2则在松止血带后1min显著升高,P〈0.01;PO2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亦较基础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SvO2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开始明显升高,在5min时达最高水平,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的MAP、HR、CK、LDH和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带引起肢体缺血所导致的代谢水平变化和再灌注损伤水平与有效的止血带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低压力(SBP+40mmHg)止血带能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缺血后处理时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探讨一氧化氮(NO)与一氧化氮合酶(NOS)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4组,建立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心脏灌流液中NO的含量与心肌中NOS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平衡末,4组之间冠状动脉循环液中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处理后与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动剂组再灌注后与对照组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后处理后与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组织NOS活性高于激动剂组与抑制剂组(P〈0.05)。实验组心肌组织LDH活性低于激动剂组与抑制剂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NO与NOS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90例剖宫产分娩中发生宫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5)。观察组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对照组未使用止血带止血,最后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24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给予宫体大出血患者采取止血带止血,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等。  相似文献   

5.
王松清  张岩  张成明  季加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5-17,F0003
目的探讨不同灌洗液、不同麻醉对膀胱大量灌注后家兔脑水肿的影响,为预防临床大量膀胱灌注引起的脑水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家兔20只,体重(3.5&#177;0.3)妇,随机分为4组(n=5):A组(腰麻+5%葡萄糖注射液)、B组(腰麻+5%甘露醇注射液)、C组(丙泊酚全麻+5%葡萄糖注射液)、D组(丙泊酚全麻+5%甘露醇注射液)。所有家兔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制作相应模型。所有家兔均在实验前后抽取静脉血查血糖和血清钠浓度;干一湿重法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表达。结果A组与C组灌注后血糖增加明显高于B组与D组(P〈0.05);四组灌注后血清钠浓度都明显下降(P〈0.05),四组之间血清钠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在B、C、D三组之间,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O.05),D组含量低于B组和C组(P〈O.05)。结论在大量膀胱灌注中,使用5%甘露醇注射液灌洗,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的预防渗透性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驱血带和止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驱血组60例(82条肢体)和常规组60例(76条肢体),驱血组术中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常规组则不用。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肢体肿胀情况、肢体的活动及皮肤感觉情况。结果驱血组手术时间(39±11)min较常规纽(58±16)min明显缩短(P=0.033〈0.05),失血量(52±17)ml较常规组(213±35)ml明显减少(P=0.028〈0.05),两组术后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肿胀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0.05)。结论驱血带和止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显著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失血,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骨水泥的灌注量与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62例 OVCF 患者按常规行 PKP ,术中注射骨水泥PMMA 。术后将手术椎体做 CT 平扫并分区,将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等级骨水泥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2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0.5±5.3)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 VAS 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各等级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大于5 mL 的病例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有3例、6例出现邻椎骨折。骨水泥灌注量小于3 mL 的病例术后12个月有2例出现手术椎再骨折。术后6个月、12个月骨水泥分布优差等级之间的手术椎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体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骨水泥分布不同等级间疼痛、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OVCF ,按常规操作不同灌注量与分布均有良好的超早期(3个月内)疗效,但骨水泥灌注量适中,分布越均匀、越对称,可能早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8.
归红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英  熊光仲  袁峰  朱付平 《当代医学》2009,15(12):147-149
目的探讨归红注射液对缺血一再灌注肢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及药物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药物干预组又按再灌注后不同的时间点各分为2h、4h、8h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后,检测血清SOD、MPO及TNF-a浓度,取后肢腓肠肌观察干湿重比值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血清SOD浓度较正常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SOD较缺血再灌注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后血清MPO、血清TNF-a都升高,较正常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组各时间点各观测指标数值较缺血再灌注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骨骼肌干湿重比值较缺血再灌注各组低,两者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归红注射液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PMN的游出数量,降低血清中TNF-a的浓度及减轻组织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制作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家兔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观察两组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ET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T、CGRP含量变化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96-197
目的探讨妈富隆在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问我院妇科门诊收治并确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雌激素己烯雌酚止血。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与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均湿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失败例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功能性出血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雌激素己烯雌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注射液对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例ASAI-Ⅱ级择期全麻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HSH40注射液组(n=10)、对照组(n=10),检测止血带充气前及放气后5、10、20min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与充气前对比,患者血清LDH在放气后5min下降,10、20min逐渐恢复,血清MDA在放气后5min升高,10、20min逐渐恢复,两组的LDH和MDA含量在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PK两组在松止血带前后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行下肢骨科手术时使用止血带,患者血清LDH和MDA有一定变化,松止血带后5min内影响最大,为一过性改变;和对照组比较,HSH40对MDA、LDH、CPK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患肢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IM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SOD)以及术后一周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Ⅱ级。电脑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低浓度丙泊酚组(L组)以及高浓度丙泊酚组(H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喙突下单点法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定位。L组术中丙泊酚靶控血浆效应室浓度设置为0.5μg/ml,H组术中丙泊酚靶控血浆效应室浓度设置为2.0μg/ml。分别于术前(T0),臂丛神经阻滞完成后15min(T1),使用止血带60min(T2),松止血带后10rain(L)、60rain(T4)抽取术侧肘部静脉血,测定血浆MDA、IMA、SOD的浓度。术后一周对所有患者随访,记录患者血管危象次数及再植断指成活率。结果松止血带后10min:C组及L组MDA、IMA值较术前明显增高,H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C组及L组SOD值较术前明显降低,H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松止血带后60min:C组IMA值较术前明显增高。L组及H组IM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组及L组SOD值明显低于术前,H组SOD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一周随访:H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较C组及L组明显降低。H组再植断指成活率较C组及L组明显增高。结论丙泊酚可有效减轻肢体使用止血带所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机体耐受缺血缺氧能力,且这种保护效果随着丙泊酚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同一麻醉医生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白天择期上肢手术病例,止血带应用时间60~90min,患者男女不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男20~25、女19~24,年龄18-45岁,ASA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成功后D组患者微量泵泵入负荷量右美托咪定(4μg/m1)0.8μg/(kg·15min),在手术开始前将负荷量输注完毕,然后以0.3μg/(kg·h)维持,持续输入至手术缝皮。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记录患者入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TO),并连续监测HR,RR,SpO2,每5min测量MAP。记录手术开始时(T1),止血带使用后30min(T2),止血带使用后60min(T3)的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记录术中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最高止血带部位VAS分。记录术中术后发生的SpO2〈90%、低血压(MAPG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数90例,D组45例,C组45例。二组间患者年龄,性别,BMI,入室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应用时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T0时点MAP、HR、RR、SpO2、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点MAP、HR、RRD组较c组低(P〈0.05),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P〈0.05)、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D组较C组低(P〈0.05)。二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止血带部位VAS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SpO2〈90%、低血压(MAP〈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部位的疼痛,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S40)对止血带引起的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变化。方法将20例ASAI-Ⅱ级择期全麻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即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组(n=10),对照组(n=10)。检测止血带充气前及放气后0、5、10、20 min血浆vWF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vWF含量在放止血带即刻0 min较HHS40组明显升高,对照组放止血带后10 min降到最低,放止血带后20 min逐渐恢复。HHS40组放止血带后vWF含量5 min后降至最低,放止血带后10、20 min逐渐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行下肢骨科手术止血带对患者血浆vWF有一定影响,HHS40组和对照组比较可降低vW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肺转流初期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99例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按是否存在紫绀分为非紫绀组(NC组,n=176)和紫绀组(C组,n=23),预充液(packed red blood cells,PRBC)以库血和血浆为主.比较麻醉后10 min(T0)、肝素化5 r...  相似文献   

16.
郑剑秋  冯继峰  彭伟 《广西医学》2011,33(12):1578-1580
目的 探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时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 腹腔镜下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50例,ASAⅠ级,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进行手术,根据PETCO2情况分为两组,每组25例.N组PETCO2≤6 kPa(45mmHg),H组PETCO2>6 kPa(45 mmHg),观察两组患儿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止血带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4例ASA分级I~II级、单侧下肢手术、手术时间1~1.5h及需用止血带患者随机分为3组,上止血带前注射依达拉奉组(E1组,=14)、上止血带后注射依达拉奉组(E2组,n=15)和对照组(C组,=15)。均采用L2~3的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1h(T1)、松止血带后0.5h(T2)、2 h(T3)、6 h(T4)、24 h(T5)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IL-8、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C组在T3~T5时点IL-6和IL-8浓度升高(均〈0.05),在T2~T5时点TNF-浓度和MDA浓度升高,SOD降低(均〈0.05),在T2~T4时点MPO升高(均〈0.05),在T4~T5时点cTnI浓度升高(均〈0.05)。E1组和E2组在T3~T4时点IL-6和IL-8浓度升高,但与同时点的C组相比明显减少(均〈0.05);E1组和E2组在T2~T4时点TNF-浓度升高,但与同时点的C组相比明显减少(均〈0.05);E1组和E2组在T2~T5时点MDA和SOD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均〈0.05);E1组和E2组在T2~T4时点MPO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均〈0.05);E1组和E2组在T4~T5时点cTnI浓度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均〈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下肢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及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应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上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治疗组则在相同时间内静滴乌司他丁溶液(0.6×104 U/kg)100 mL。分别于上止血带前0 h、松止血带后2 h、6 h、24 h取血测血气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氧合指数(OI)值。结果:对照组在2 h,6 h,24 h时点PA-aO2差值较0 h时点的明显增大(P〈0.01),治疗组各时点组内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6 h时点的差值增大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OI值各组变化与PA-aO2相反。而两组PaCO2值在2 h都有升高(P〈0.01),在6 h,24 h时点恢复,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能改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肺泡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分为假模型组、手术组、益气活血法组、活血法组、益气法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3、7、14d三个亚组。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3、7、14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突触素SYP、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3d,益气组、活血组SYP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组、活血组的GAP-4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7、14d,活血组和益气活血组SYP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组GAP-4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促进SYP、GAP-43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以及突触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