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易复制、又能反映增生性瘢痕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损伤日本大耳白兔耳内侧皮肤,与损伤后7天去痂;建立起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进行9个月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兔耳损伤创面在经过早期的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增生后,逐渐上皮化;在术后30天时,形成了色红质硬,突出皮面的瘢痕;并在术后6个月内持续增生,9个月时仍维持其硬度厚度和颜色.90天的瘢痕组织学显示: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微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局部有涡状及结状排列;网状纤维增多;弹力纤维缺失.术后6个月和9个月时,胶原束渐粗大,成纤维细胞数减少,炎症反应消失.结论采用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复制成功率高且能基本反应增生性瘢痕增生期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rhIFN-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因子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rhIFN-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结果 加入rhIFN-α后细胞表现为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部分细胞见空泡样及残体样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出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细胞因子rhIFN-α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提示rhIFN-α是成纤维细胞负性调节因子,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巍  郝立君  王洁  庞建华  刘莺  王辉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21-823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24只兔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他莫昔芬(140μmol/L、70μmol/L、35μmol/L)和生理盐水。HE及天狼星红染色,计算成纤维细胞密度和Ⅰ、Ⅲ型胶原的比例。结果高、中、低3组成纤维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Ⅰ、Ⅲ型胶原比例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结论局部注射他莫昔芬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4.
白黎芦醇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及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黎芦醇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用FCM法检测及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指数及兔耳瘢痕增生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①随着白黎芦醇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而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呈下降趋势。②白黎芦醇在150μmol/L、300μmol/L、400μmol/L时能明显降低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78.8%、61.2%、47.0%。结论①白黎芦醇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是其抑制瘢痕增生的途径之一,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②随着白黎芦醇浓度增大,兔耳瘢痕增生指数下降,与瘢痕的体外实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rhIFN-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因子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rhIFN-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结果加入rhIFN-a后细胞表现为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部分细胞见空泡样及残体样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出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细胞因子rhIFN-a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提示rhIFN-a是成纤维细胞负性调节因子,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于建模后第4周,右侧兔耳瘢痕组织内注射内皮抑素(实验组,n=10),左侧兔耳瘢痕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10),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于建模后第7周,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标志物CD34表达,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加入Martrigel培养体系中,观察内皮细胞在Martrigel上形成微血管管腔数目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缩小明显,紫红色逐渐减退,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胶原疏松。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内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21±0.39)%和(6.11±1.32)%(P〈0.05),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1.54)%和(5.21±1.11)%(P〈0.05)。体外实验观察发现:在未加入内皮抑素的Martrigel培养体系中,内皮细胞形成较多微血管分支,随着内皮抑素质量浓度的提高,微血管形成管腔的数目逐渐减少。结论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并促进其成熟消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微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邓云川  李世荣  丛林 《重庆医学》2003,32(5):517-518
目的 观察P物质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P物质在增生性瘢痕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建立成纤维细胞系,应用细胞计数、MTT法及电镜进行形态学对比研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P物质的反应。结果 P物质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结论 P物质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远征  刘达恩 《广西医学》2005,27(7):1038-1040
瘢痕(scar)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产物。创伤愈合包括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3个过程。从炎症期到增殖期,成纤维细胞(FB)、炎症细胞和小血管聚集并增生,同时FB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这些物质形成了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后期,细胞和ECM减少,肉芽组织逐渐成为瘢痕。当创伤修复过程异常时,以FB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以胶原为主的ECM成分大量沉积,发生真皮过度增生,出现病理性瘢痕,这就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lc scar,HS)或瘢痕  相似文献   

9.
隐丹参酮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志远  罗少军  江黎明 《广西医学》2008,30(7):1012-1013
目的观察隐丹参酮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 d时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或生理盐水,28 d时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I)的影响。结果HI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Radix astragali)对日本大耳白兔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实验组A、B、C分别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E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伤后32、43 d测量瘢痕厚度、硬度,并常规做HE染色,RT-PCR观察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中瘢痕厚度、硬度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TGF-β1mRNA和其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伤后32、43 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伤后32、43 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减少TGF-β1mRNA水平合成,减少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显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物质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人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SP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以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人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将SP(终浓度为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24h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SP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SP浓度。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瘢痕对照组除不应用SP外,余处理均相同。结果未受SP刺激时,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浓度的SP,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刺激后,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在1~3h内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而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6h内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两种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P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内SP的分泌增加,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情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内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I,Ⅲ型胶原及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GF-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论:TGF-β3具有抗瘢痕形成作用,有望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李德水  刘洪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5):342-343,356,F004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消化法建立成纤维细胞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速度。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前者细胞倍增时间约为6d,后者细胞倍增时间为3d。细胞融合后前者细胞数为后者的56%。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是两种不同基因表现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李荟元  刘建波 《医学争鸣》1998,19(6):655-657
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方法:选用大耳白兔23只的46个耳朵,产生如下伤口:兔耳腹面作6mm直径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00个;1.5cm*1.5cm方形创面12个;圆形全皮加去软骨创面12个;耳背圆形全皮缺损创面24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Ⅰ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2 1d时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ⅠA或生理盐水 ,2 8d时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 (Hy pertrophicIndex ,HI)的影响。 结果 瘢痕增生指数 (HI)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丹参酮ⅠA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傅跃先  唐开勇  朱进  邱林  田晓菲  甘立强  肖军 《医学争鸣》2009,30(18):1640-1643
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红花抑制兔耳HS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耳腹侧建立HS模型,每耳2块.建模后45 d开始对HS行注射治疗,1次/wk,连续注射4次.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低浓度红花(125 g/L)组、高浓度红花(500 g/L)组.注射后第2,4,6周分别切取8只兔耳HS及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每块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CTGF蛋白面密度及平均吸光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每块组织CTGF-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后第2,4,6周,两种浓度红花组CTGF蛋白面密度、平均吸光度及CTGF-mRNA的表达均低于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浓度红花组CTGF蛋白面密度、平均吸光度及CTGF-mRNA的表达为同时段所有HS组中最低(P<0.05).结论:高、低浓度红花均能抑制兔耳HS的CTGF的表达,高浓度红花的作用较低浓度红花强.  相似文献   

17.
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大小兔耳腹侧240个创面,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大肠杆菌污染组、绿脓杆菌污染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与增生块发生等情况。结果:人为造成兔耳腹侧创面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出现率为66.7%;4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67±1.025)d、(19.283±1.091)d、(13.967±0.948)d、(16.233±0.981)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增生块出现率分别为64%、90%、75%及80%。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增生块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增生块出现率呈正相关(r=0.169,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兔耳动物模型制作简单,模型稳定,重复性强,可作为人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与防治研究的动物模型;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可延长兔耳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块的出现率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药物紫杉醇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方法 在兔耳腹侧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紫杉醇药品配制成浓度为12 mg/L、24 mg/L、48 mg/L、96 mg/L ;18 mg/L、54 mg/L、162 mg/L、486 mg/L ;30 mg/L、150 mg/L、750 mg/L、3 750 mg/L的药液,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寻找疗效最佳的药物浓度。 结果 在48 ~ 162 mg/L 浓度范围内,兔耳瘢痕增生指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紫衫醇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微血管增生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兔14只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正常兔耳皮肤组织标本8例;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28例,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组(10例)、生理盐水组(10例)、空白对照组(8例)。术后6周予复方倍他米松(40mg/mL)分点注射于瘢痕样组织内,每处2~3点,总量0.3~0.4mL,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术后9周取材,计数成纤维细胞,并测量瘢痕的相对增生厚度,测定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①大体形态学变化:复方倍他米松部治疗3周后,瘢痕颜色接近兔耳的正常肤色,略高出皮面,表面工整,触之质软。②组织学变化:与其他三组比较,复方倍他米松组胶原纤维多为平行排列,数量减少。③成纤维细胞密度与瘢痕增生指数变化:与其他三组比较,复方倍他米松组成纤维细胞密度增高(P〈O.05),④丙二醛含量变化:与其他三组比较,复方倍他米松组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兔耳创面引起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