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29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要及时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对其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如此可使门诊输液效果明显提高,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于门诊患者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通过护理干预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分析吉木乃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患者40例输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资料。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护理干预效果有效提高。结果 40例病患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不良反应,通过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论对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减少患者的病痛,使得护理干预大幅提升,加强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出现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医护人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对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100例发生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全部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早康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陈小武  梁莉  王爱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44-145,147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根据医嘱实施对症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静脉输液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38%)(P〈0.05)。干预组静脉穿刺例次及巡视中发现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干预组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在输液室环境及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方面评分也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其护理方法 .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8月—2016年8月180例在该院急诊输液出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症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在180例急诊输液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44例,胃肠感染64例,泌尿系统感染54例,其他部位感染18例.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25例,占13.89%;头孢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86例,占47.78%;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42例,23.33%;其他类27例,占15.00%,各种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痊愈166例,占92.22%,好转14例,占7.78%.结论 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强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能够有效确保急诊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输液护理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其发生的作用. 方法 通过对小儿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其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小儿输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小儿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与药物、护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干预前后小儿输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 结论 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小儿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蔡利元 《中外医疗》2010,29(14):23-23,25
针对我院门急诊病人在输注中药制剂过程中引起的3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后采取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制剂;严把药液配置关;减少输液微粒;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与观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等有效措施对因输注中药制剂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10月门诊输液患者12 000例,按输液时间顺序将前6 000例作为对照组,后6 0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58例,发生率为9.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 328例,发生率为22.1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路霞  麦晓帆 《吉林医学》2011,(32):6941-6942
目的:探讨RA、AS患者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时的观察及护理。方法:用注射用水溶解英夫利西单抗,配制时防止泡沫产生,现配现用;输液时使用专用输液器,用专用输液器上的恒速调节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先慢后快,使用前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52例患者中,5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1例出现胸闷、气憋,1例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经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可明显减少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蔡小红  贺晓萍 《吉林医学》2011,32(23):4915-4916
目的:了解炎琥宁的药理作用及性能,通过护理干预减少炎琥宁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应用炎琥宁治疗的40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对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根据不同反应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00例患儿中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胃肠道不良反应41例,注射部位疼痛21例,胸闷、心慌10例,药物性皮疹9例,对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症状得以缓解。结论:护理人员熟知炎琥宁的药理作用及性能,并加强药物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王慧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51-3053
目的:预防和减少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确保输液安全。方法:对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36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护理。结果:36例输液不良反应均得到了及时控制。结论:输液过程中应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采取防范和护理措施,才能确保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急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输液室出现的45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急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4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与其他药物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伤、消化功能损伤以及全身性伤害等,其中皮肤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常见的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抗菌药物,患者皮肤损伤、全身性损伤等发生几率较高,故而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通过应急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13.
叶喜云 《中外医疗》2014,33(1):152-152,15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门诊输液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20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160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治疗时间、门诊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输液时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海燕 《大家健康》2016,(8):180-181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主要原因,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3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次选取的130例静脉输液患儿中出现渗漏现象者12例,静脉输液渗漏发生率为9.2%,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配合不当,共4例,占到33.3%,其次为穿刺技术不高4例(33.3%)、穿刺点固定不当2例(16.7%)、药物方面原因2例(16.7%)。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渗漏,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静脉输液渗漏事件,确保患儿可以安全完成输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 将本院急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10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0例,观察两组护患纠纷的原因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危险原因共6类计22例,占4.40%,常规护理组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危险原因共七类计61例,占12.2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4.847,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96%,常规护理组为87.27%,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x2=5.633,P<0.05),提示护理干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可能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药物、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医疗环境、医务人员等因素有关.结论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性的干预,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门急诊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黄再丽 《吉林医学》2007,28(2):275-276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为风险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实施静脉输液操作的专项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质量问题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210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4例。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细节护理的实施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300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安全管理措施等细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细节化、个性化的安全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拔针出血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保证老年输液患者输液的安全和舒适,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临床吡拉西坦氯化钠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方法 分析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通过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结果 90%病人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通过心里护理,渗漏部位及时处理,降低药物浓度,调整输液顺序,热敷或保暖等方法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