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1 000例,男女各半,年龄18~65岁.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有12例(1.2%),其中女性8例(66.7%)和男性4例(33.3%),包括有胸科手术患者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4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2例、妇科手术患者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莉 《吉林医学》2011,(36):7758-7758
目的:明确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阻滞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80例,术后1~3 d回访。对存在术中知晓的患者记录知晓时的感知觉、心理反应,进行回归分析对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中共有4例患者(2.2%)发生术中知晓。年龄是发生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年龄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发生无痛知晓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焦虑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分析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500例,于术后1d及4d对病人是否存在术中知晓行问卷调查,对存在术中知晓的病人记录感知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中知晓的因素。结果共10例(2.0%)病人存在术中知晓,其中1例病人对手术过程有明确的描述,另9例患者仅述及手术期间做梦,无痛觉及其他感知觉。而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中循环状态对术中知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中知晓在多种类型手术中均有发生,无确切的因素可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纯全身麻醉的564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知晓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既往手术史、术中是否出现血压波动等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知晓的高危因素。结果 564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13例,术中知晓率为2.3%。女性、ASA评分、既往手术史及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是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术中知晓呈散发状态,女性、ASA分级水平、既往手术史、术中血压波动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9例全身麻醉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突发严重低血压的成功处理经验,并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选择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食管裂孔疝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中连续监测患者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有创动脉压。记录手术期间患者发生严重低血压的时机、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  9例患者术中严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突发严重低血压,只要发现及时,快速诊断,处理正确,均可以有效纠正,保证手术安全完成。全身麻醉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妇科行下腹部正中切口手术的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胃肠功能的恢复发生改变,如患者年龄的大小、麻醉方式的选择,术后下床活动的早晚以及心理因素等,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消失,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为此,为了促进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我们采用热敷腰骶部背腧穴的方法,对40例确诊为妇科良性肿瘤,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择期予以手术的18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全身麻醉,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的详细情况,对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856例患者共15例发生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81%。术中知晓发生时期以维持期最多。占86.67%。不同科室中以妇科术中知晓发生率最高为2.03%,其次为耳鼻咽喉科为0.63%,再次为泌尿外科为0.54%。性别、年龄、是否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是否气管插管方式是影响术中知晓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否术前用药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中知晓好发于维持期,在多种择期手术者散发。为降低术巾知晓的发生率应注意女性患者,术前应充分用药,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剂、行气管捕管。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 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 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72%),术中做梦者145例(8.1%),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08例(74.5%),接受异丙酚麻醉者114例(78.6%).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而术中做梦的发生与年轻女性及异丙酚麻醉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脏切除麻醉经验。方法 2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围麻醉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晶体液200~300 ml后再开始麻醉诱导,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术中麻醉深度适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体动反应,有1例因为出血难以控制改为开腹手术,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h进行随访,无恶心呕吐、缺氧、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均无知晓,患者满意度可。结论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围麻醉期应注意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加强容量管理与调控,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鲁靖 《中外医疗》2011,30(17):18-20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例221例,A组:116例,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B组:105例,丙泊酚静脉麻醉加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不同时间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大,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不降,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介于(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增加(P〈0.05);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快于静脉全身麻醉组,术中疼痛知晓发生率最低(P〈0.01)。2组放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稳、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快,费用低,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特征,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全身麻醉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28例病例。结果: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07%;该组病例特征为:①男性的发生率大于女性;②多见于麻醉手术时间小于1h的"短小手术";③麻醉方式主要表现在静脉复合麻醉中,但均未使用苯二氮卓类药;④长期口服"安眠药"和长期饮酒的患者发生率高,且术中未实施脑功能监测;⑤术后一定时间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但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全身麻醉期间发生术中知晓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应加强术前评估和预防,特别是男性、短小手术和长期使用安眠类药物等高危患者尤其应预防性地使用苯二氮卓类药+以吸入麻醉为主的复合麻醉,术中应实施BIS等监测;重视术后回访和及时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23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8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中,术后发生肺炎31例,发生率为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炎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心功能分级、ASA分级、贫血、插胃管、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手术部位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均为影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3.
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古博  闵苏  蒋夏 《重庆医学》2002,31(4):291-293
目的:探讨手术、麻醉等因素对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回顾性分析313例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高龄患者排心脏手术中,发生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别。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非冠心病患者。泌尿系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泌尿系中以前列腺手术发病率最高;腹部手术中以阑尾手术发病率最高;骨科手术中以股骨切开复位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发病率最高。硬膜外麻醉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多于全麻,以局麻术中心血管并发症为最少。结论: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因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其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术前合并冠心病是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和减少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这对加强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wareness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In China,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was 1%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awareness between Bispectral index (BIS)-guided and routine TIVA protocol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BIS on preventing awareness.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multicenter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 Patients (≥18 years of age) undergoing TIV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IS-guided group (Group A, BIS was monitored and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between 40–60) and control group (Group B, BIS was monitored but the screen was covered). The intraoperative BIS values were downloaded and the BIS trends of confirmed awareness case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whether light anesthesia existed.
Results  Of the total 5228 patients, 2919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A and 2309 to Group B. Four cases of confirmed awareness (0.14%) were reported in the BIS-guided group and 15 (0.6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2, OR=0.21,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0.070.63). The incidence of possible awareness (0.14% vs. 0.26%, P=0.485) and dreaming (3.1% vs. 3.1%, P=0.986) was comparable between BIS-guid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mong the 19 confirmed awareness cases, intraoperative BIS trends of six cases were downloaded and identified. Five of them showed signs of light anesthesia as BIS >60 and lasted 19–106 minutes, whereas one case had a stable BIS trend and the values were within 60 during the operation. Another five awareness cases were reviewed for anesthesia procedures, of which improper light anesthesia were confirmed.
Conclusions BIS-guided TIVA (BIS wa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between 40–60) decreased the risk of awareness compared with routine TIVA. The main reason for awareness was light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率的探讨,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52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均为全身麻醉.对其术中的知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共有1.5%的患者发生术中知晓情况。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知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应用术前药物、气道管理方式、应用挥发性麻醉剂、术中血压波动。结论多种择期手术的术中知晓情况均有可能发生,患者如果出现术中知晓情况可能会发生术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饶传华  刘超  闵苏 《重庆医学》2015,(10):1340-134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入 PACU 进行全麻苏醒的择期手术患者2056例,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ASA 分级、术前合并疾病、受教育程度、术前用药、全麻方式、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PACU 恢复时间、有无尿管、尿量、有无体温异常等。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安静组和躁动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麻醉苏醒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在 PACU 的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6.18%。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的途径,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 300例行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麻醉药物用法用量,术后2次用标准化询问方式调查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为3组:无知晓、可疑知晓和术中知晓.结果:肯定术中知晓的有21例(0.91%),术中可疑知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i X  Liu XY  Wang W  W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24-2327
目的明确应用目前全身麻醉方法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术中知晓病例的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访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2025例,以准确回述记忆确定术中知晓。对存在术中知晓的患者记录知晓时的感知觉、心理反应,并于术后2周追踪有无后遗症状发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8例(1.4%)患者存在术中知晓。女性(OR=2.836;95% CI 1.181~6.810),应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OR=19.609;95%CI3.894~98.740),麻醉维持过程中一段时间或全程未应用挥发性麻醉剂(OR=3.084;95%CI1.246~7.629),术中血压波动(OR=10.430;95%CI3.918~27.763)的患者易发生术中知晓,应用术前药(OR=0.326;95%C10.110~0.965)有助于使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性下降。而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时间、术中是否复合应用阻滞麻醉、术中是否复合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对术中知晓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影响。28例术中知晓患者中,23/28(82%)术中存在听觉;7/28(25%)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10/28(36%)术中有恐惧和焦虑感;6/28(21%)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女性,应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麻醉维持过程中一段时间未用或全程未用挥发性麻醉剂,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可能危险因素,术前药物的应用对预防术中知晓有益。术中知晓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