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伍冬梅  梁毅玲 《柳州医学》2006,19(4):239-24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只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酶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妇科感染、耳鼻喉科感染、败血症及各种化脓性感染等疾病。随着临床的广泛及不合理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其中过敏反应是李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为0.5%-10%。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在过敏性休克病例中,死亡率可高达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重点应在预防。  相似文献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现状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麦允怡  邓少嫦 《当代医学》2009,15(4):134-13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虽然较青霉素少得多,但从报道的病例来看,静注和口服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亡,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方法 我院长期坚持以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原药配制皮试液做皮试的方法.本文中采用的皮试液浓度为500 μg/ml,对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568例病人分别做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结果 2005年2月~4月在我院内科、外科系统科室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1704患者做皮试后的结果,27例皮试结果阳性.结论 认为用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本身配制皮试液,既可避免青霉素皮试对头孢菌素过敏判断的不准确性,也避免了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类药物的差异对皮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使用头孢菌素类是否做皮试 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时有发生。《临床用药须知》中明确规定:青霉素钠注射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内注射0.1ml,阳性反应者禁用;而并无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并同时指出: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方法我院长期坚持以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原药配制皮试液做皮试的方法。本文中采用的皮试液浓度为500μg/ml,对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568例病人分别做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结果2004年10月~11月来我科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68患者做皮试后的结果,除9例皮试结果阳性而未用药外,在给559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只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头孢唑林钠、头孢替唑钠各一例),主要表现为皮疹,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缓解,未导致不良后果。结论认为用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本身配制皮试液,既可避免青霉素皮试对头孢菌素过敏判断的不准确性,也避免了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类药物的差异对皮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虽然头孢菌素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但据有关资料报道,因输注头孢菌素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时有发生,其中不乏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的报道[1-4]。皮肤过敏试验(皮试)主要是检测机体是否对某种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其基本原理为过敏原与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后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而出现红晕、风团等,是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重要性,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行为。方法: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过敏机制及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不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以原药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皮试液用原药配制,浓度宜为0.5mg/ml,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重要性,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行为。方法: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过敏机制及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不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以原药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皮试液用原药配制,浓度宜为0.5mg/ml,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药物制定过敏试验标准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标准,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临床上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调查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存在部分交叉过敏反应。结论 头孢菌素类不宜采用青霉素G皮试液代替,以使用头孢菌素进行过敏试验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头孢茼素类药物J支试假附陛闪索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忡分析2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2020例,可疑阳性150例(似阳性120洲),阳性90例。120例假阳性患者平均年龄(29.67±14.23)岁小于全部2230例忠者的(50.67±20.83)岁(P〈0.05);炙性占65.83%及夜间皮试占28.33%,均高于全部皮试患者的49.69%和17.04%(均P〈O.05)。结论头地菌崇类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达5.38%,与受试者、皮试过程及护士心理因素有关,通过正确判断受试行反应、提高业务水平、正确进行皮试及强化护理质量教育等措施来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发试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32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规律、特点,避免和减少其发生。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中的《CNKI-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1994年-2008年7月共约14.5年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相关的医药期刊查找原文,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328例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涉及18种药物,排序前五名分别是头孢噻肟钠、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静脉给药占79.88%,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者占53.66%,有药物过敏史者占19.21%,不明者占27.13%,用药过程前30min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占71.95%,病死率8.84%,同时诱发其他疾病占5.49%。结论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以至死亡,应引起医药人员高度重视,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做皮肤过敏试验及用药后密切观察是预防严重过敏事件的重要措施,同时不能忽视过敏性休克同时诱发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2.
林霞  邓惠琳  赵质彬 《海南医学》2011,22(10):12-13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对8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按年龄将800例患者分为〈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0岁六个年龄段,分别计算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8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分别占79.8%及73.5%、狗上皮为42.0%,食物组以小虾多见,为47.3%,其余12种变应原阳性反应分别占1.3%~15.0%。结论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为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具有方便安全、操作简单、假阳性少、多种变应原可同时检测、特异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目前临床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IgE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尘螨变应原行鼻黏膜激发试验,取阳性患者60例给予皮肤点刺试验,采血检测其特异性Ig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其相关性.结果 皮肤点刺试验及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和鼻黏膜激发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能较好地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存在,可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合并肝炎的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探讨引起该类人群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过敏原分布。方法分析43例我院就诊合并肝炎、有变应性鼻炎病史及体征阳性的患者标准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阳性率最高的前三位变应原分别为艾蒿、禾木科植物及粉尘螨,阳性率分别为48.84%、41.86%、39.53%。结论合并肝炎的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原以植物为主,该类人群的变应原分布基本同未合并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500例蟑螂过敏皮肤点刺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蟑螂过敏情况,为海南省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5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用蟑螂过敏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其阳性率。然后随机选择20例蟑螂点刺阳性患者进行蜉蝣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另外随机选择无变应性疾病病史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500例皮肤点刺试验中,蟑螂阳性者占66.20%,阳性患者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00%,阴性激发率为0%。结论了解海南地区蟑螂过敏情况,可以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s such as asthma and allergic rhinitis is hig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aeroallergens are the most common allergens that cause airway inflammation. Skin prick testing (SPT) is a validated method to diagnose IgE-mediated allergic diseases. The knowledge of allergen sensitivity pattern in this part of India is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common aeroallergens prevalent in this area using a standardized SPT.MethodsWe did a cross-sectional hospital-based study. A total of 330 patients of proven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underwent SPT. We used a validated skin prick test which included 22 allergen extracts, 1 positive control, and 1 negative control.ResultsA total of 32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wo hundred seventy-one (82.27%, n = 327) patients had a positive SPT to one or more aeroallergen extract. The sensitivity of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49.85%) was seen in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ople followed by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47.70%).ConclusionsIn our study, dust mites were the most common aeroallergen seen in maximum study subjects.  相似文献   

17.
过敏原皮肤点刺法在诊断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原皮肤点刺法在诊断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将10种常见的过敏原皮试液和阴、阳性对照液滴在前臂皮肤上,用特制的点刺针刺破表皮,观察皮肤反应。结果:拟诊为变应性鼻炎400例中,362例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0.5%,344例出现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结论:过敏原皮肤点刺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辅助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不同产地屋尘螨变应原在变应性鼻炎的皮试结果。方法306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国产屋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或国际标准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国产屋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率88.69%(137/154),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点刺法试验阳性率90.79%(138/15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屋尘螨变应原IDT阳性达(++)及以上为62.34%(96/154),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SPT阳性达(++)及以上为84.87%(129/1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屋尘螨变应原和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点刺法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LK公司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76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447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8.7%。螨(粉尘螨、屋尘螨及热带螨)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检验,P〈0.01)。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哮喘患儿SP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哮喘组患儿。结论儿童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诱发,吸入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螨为首要过敏原。过敏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642例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1642例疑为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16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①2005-2010年各年度皮试阳性率最高的前2位过敏原均为屋尘螨、粉尘螨,2008-2010年来霉菌的皮试阳性率逐渐增高。②儿童组(1275例)中动物毛Ⅰ及霉菌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367例),而成人组中杂草、禾本科/谷类、大豚草、树Ⅰ、树Ⅱ、藜科、松属、艾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儿童组(P0.05)。儿童组阳性率最高的5种过敏原为屋尘螨(25.6%)、粉尘螨(25.0%)、霉菌Ⅰ(19.1%)、杂草(15.9%)、动物毛Ⅰ(14.7%)。而成人组则为杂草(27.5%)、屋尘螨(26.4%)、粉尘螨(25.9%)、艾蒿(21.3%)、藜科(19.6%)。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2005-2010年来最主要的过敏原,2008-2010年来霉菌的皮试阳性率逐渐增高,因此对霉菌过敏的防治亦应予以高度重视。儿童组与成人组对不同过敏原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