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腰池循环引流微泵置换脑脊液治疗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4例采用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微泵置换脑脊液技术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间断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4.81%(8/54),死亡6例(11.11%),低于对照组的32.14%(18/56),死亡11例(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5±1.33)d、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3±1.5)d、CSF-RBC2d下降(8.6±11.8)×108/L,低于对照组的(15±1.13)d、(10±2.8)d、(28±23.5)×10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微泵置换脑脊液技术治疗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孙翔宇 《右江医学》2008,36(1):38-3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双侧引流组)治疗,另外30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放液脑脊液置换术(单侧引流组)治疗。结果双侧引流组总有效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与单侧引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优于单侧引流组。结论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合于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分析评估侧脑室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双向持续引流的方法对28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例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9例(32.1%),中残12例(42.9%),重残4例(14.3%),死亡3例(10.1%)。结论:早期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尽早清除第三、四脑室血肿,及早疏通脑脊液循环,快速廓清全脑室系统血肿,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对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患者行腰池与脑室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脑外伤术后重度纵裂池增宽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15例,不做任何引流治疗;腰池引流组14例,接受腰池引流;脑室引流组16例,接受单侧脑室引流,每日CT平扫测量纵裂池的宽度,持续引流一周。结果 腰池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71±0.21)cm,(0.28±0.09)cm;脑室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7±0.23)cm,(0.32±0.11)cm;,对照组一周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3±0.19)cm,(1.48±0.18)cm;两治疗组前后数据差异及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数据差异及对照组前后差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组颅内感染1人,对照组无感染病例。结论 持续腰池或脑室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同样安全有效,但是腰池引流的安全性高于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创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54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双侧侧脑室前角微创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每日1次,直至脑室中血肿清除,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死亡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脑脊液置换术与微创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相结合用于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单纯的微创双侧侧外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并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铸型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室出血铸型23例为观察组 ,行侧脑室加腰大池外引流;收集2007年1月以前自发性脑室出血铸型,单纯行双侧脑室外引流23例为对照组 。两组均用尿激酶溶解血块引流,术后随访1~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I级4例, II级6例, III级5例, IV级 2例,V级1例,死亡5例。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I级2例, II级3例, III级5例, IV级2例,V级2例,死亡9例。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并腰大池引流能尽早消除第3、4脑室梗阻,改善脑干受压和脑脊液循环,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铸型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铸型 侧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伍海青 《海南医学》2009,20(6):59-60
目的总结脑室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治疗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行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次日行腰大池外引流,与单纯脑室外引流常规治疗20例(对照组)相比较,比较两组病人脑室内血肿消除时间、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28例随访12个月,应用GOS评估预后,良好13例(46.4%),中残8例(28.6%),重残4例(14.3%),植物生存0例,死亡3例(10.7%),脑室内血肿消除时间(5.32±2.16)d,脑积水2例(7.1%);对照组20例,良好4例(20%),中残4例(20%),重残2例(10%),植物生存1例(5%),死亡9例(45%),脑室内血肿消除时间(10.12±2.34)d,脑积水5例(25%)。结论早期脑室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能明显缩短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建军 《中外医疗》2013,(24):20-22
目的研究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单纯脑室引流组)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比较两种疗法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均与单纯脑室引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穿逆行冲洗治疗高血压性全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高血压性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0例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逆行冲洗,对照组10例单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观察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并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5.20±2.16)dvs(7.80±2.22)d,P〈0.05〕。治疗4周后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实验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21.60±12.18)vs(32.20±10.42)分,P〈0.05〕。实验组恢复良好3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2例。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逆行冲洗,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性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性全脑室铸型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2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脑室外引流术后3~5 d行腰大池引流,复查CT环池出现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继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2例,与单纯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治疗组2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定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置管外引流辅助腰大池引流序贯应用,能尽早消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患者应用全程营养管理模式对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营养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干预后2、4周末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体重指数(BMI);干预前、干预后4周末的Glagow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ALB、PA、BMI值分别是(37.41±2.41)g/L、(191.60±26.31)ng/L、(22.59±3.19)kg/m2,各项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GCS、NIHSS、ADL评分分别为(12.48±1.37)、(10.54±2.19)、(46.89±10.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全程营养管理模式规范了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可较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李春 《西部医学》2009,21(11):1880-1882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4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组,28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疗效相近,而治疗组在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1999年至2009年脑室出血(原发性或继发性)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选取侧脑室前角行侧脑室穿刺,同时联合脑脊液置换,以清除脑室系统积血,比较实验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第28dGCS、NIHSS评分,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徐廷伟 《医学综述》2014,20(21):4029-4030
目的探索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13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溶液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vs 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4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vs 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13)。对照组存活的43例患者中脑室内出血消散时间≤7 d占51.2%(22/43),治疗组存活的52例患者中脑室内出血消散时间≤7 d占71.2%(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迟发型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如体温、外周血象、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60例患者中患者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患者体温由治疗前的(38.0±0.5)℃降至(3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WBC及脑脊液WBC各比例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治疗后CNS评分为(33.46±4.20)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7.40±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后患者满意率结果:非常满意45份,基本满意10份,未见不满意者。结论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可有效地治疗患者颅内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和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 d,组间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0.01;治疗30 d,组间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21%)(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脑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清除脑内羟基基团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散配合西医治疗对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风通络散汤剂治疗,1剂/日,分2次服;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入院时和治疗第14天分别用GCS量表和NIHSS量表进行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损伤程度评估,及测定血浆E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及ET水平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GCS、NIHSS评分及ET水平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明显,NIHSS评分及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NIHSS评分及E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O.05)。结论:祛风通络散配合西医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同时更能降低血浆ET水平,这可能是其提高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尤瑞克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β、MMP-9),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L 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14d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血清MMP-9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ADL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较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且并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腰穿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昏迷程度评分(GC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观察比较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10d后GC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后5、10d时观察组GCS评分[(11.8±2.2)、(14.6±1.7)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12.4+1.6)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SO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91.1±14.8)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4.4±14.7)nU/m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MDA、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3.2±1.1)μmol/L、(3.6±1.2)分、(14.3±11.5)×10^8/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1)μmol/L、(35.8±1.3)分、(23.4±11.4)×10^8/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14d时死亡率为6.5%(3/46),显著少于对照组[19.6%(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给予醒脑静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TNF-α、IL-1、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NIHSS、MoCA以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一1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1%、9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