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8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颢  田建伟  李素琴  吕洪昌 《重庆医学》2006,35(23):2170-2171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彤成的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来收治的8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以溶栓为主的抗凝、抗聚综合性治疗,治愈21例(25.93%),明显好转26例(30.1%),好转26例(30.1%).总有效率90.1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往往存在高危因素,彩超检查是诊断的首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抗聚等综合性治疗。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近端,行远端浅静脉给药的方法具有明显优点。除有明显静脉性坏死(青股肿)征象需手术治疗外,保守治疗效果明显。急性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对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腹部超声特征及其与腹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扫查并确诊并发DVT(深静脉血栓),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腹部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当中,通过腹部扫查确认有腹部疾病的有40例(44.4%),其中,28例(31.1%)是直接病因,12例(13.3%)是间接病因。在40例有腹部疾病的患者当中,18例为恶性肿瘤(20%),7例为良性肿瘤(7.77%),6例(6.66%)为先天性骼静脉受压,9例(10%)为卵巢囊腺瘤漏液。通过手术等方式把腹部疾病病因祛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祛除的50例患者相对比,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扫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引发DVT的腹部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8例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治疗。方法 1985-01/2000-12我院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8例(男52,女96)例,年龄26-78(平均45)岁,对左下肢129例,右下肢14例,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 治愈55例(37%),基本治愈82例(55.4%),好转10例(6.7%),无效1例(0.7%)。结论 发病时间≤48h者手术取栓效果满意,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提供一种方法。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急性血栓16例(占50%),亚急性血栓4例(占12.5%),慢性血栓12例(占3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我院下肢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下肢手术52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4例.发生率6.48%,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水平。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结合溶栓抗凝祛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 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随诊6~10个月,全组9例病人,痊愈2例(22%),显效4例(45%),有效3例(33%),总有效率100%.9例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无移位。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溶栓、抗凝、祛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21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骨科大手术后患者210例,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发生率为7.62%;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发生率为13.3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清  邢向阳 《当代医学》2011,17(30):19-20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40例中有发病诱因者136例(56.7%),未发现明确发病诱因者104例(45.3%)。结论恶性肿瘤及各种手术尤其妇产科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住院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40例LEDV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LEDVT的发生率占妇科盆腔阴式手术的1.14%(40/3512)。40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经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或加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中药治疗,39例治愈出院。结论:重视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LEDVT并发症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25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对照组)和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观察组)各128例,观察两组LE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 LEDVT发生率分别为8.59%和0.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PT及APTT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LEDVT的形成,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每组50例,治疗后予以胃镜复查,统计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0%)和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治愈率(60.0%)和总有效率(72.0%)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铿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03-104,116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和血栓通,疗程为14d;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疗效的变化。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P0.05),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患者静滴头孢西丁钠及多西环素;另55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安宫牛黄丸。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析比较两种用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减少(74.55%),宫颈充血、水肿缓解(87.27%),宫颈举痛、宫体压痛减轻(78.18%)的比例较对照组(54.55%、69.09%、61.82%)明显偏高,其治疗显效率(65.45%)以及总有效率(96.3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1.82%、76.36%)。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抗生素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好,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徐州矿山医院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肺感染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与头孢唑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6/38)和92.1%(35/38),两组比较:u=2.27,P〈0.05;两组出现并发症分别为26.3%(10/38)、5.3%(2/38),两组比较:x^2=4.85,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并肺部感染,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与头孢唑啉,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对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3~4年。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的临床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17.1%),心肌梗死10例(15.6%),心力衰竭2例(3.0%),心源性猝死1例(1.5%),糖尿病2例(3.0%),而对照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28.1%),心肌梗死20例(31.2%),心力衰竭6例(9.3%),心源性猝死4例(6.2%),糖尿病8例(12.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张利芹  曹利萍 《海南医学》2014,(9):1279-128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变化对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诊断及预后价值,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40例我院妇科盆腔术后并发LEDVT患者(A组)及40例未并发LEDVT患者(B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健康患者40例(C组),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于术前、术后24 h、7 d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三组间PT、APTT及TT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FIB及D-dimer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PT、APTT及TT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A组FIB及D-dimer均明显增高(P〈0.05),B组及C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FIB及D-dimer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dimer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4 h比较,A组与B组FIB、D-dimer水平明显下降(P〈0.05);三组间PT、APTT、TT、FIB、D-dimer水平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术前及术后早期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尤其是FIB、D-dimer水平检测,并对检测异常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可降低其发生LEDVT的风险,同时凝血功能检查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伟  李晋平  杜滨 《河北医学》2013,19(1):40-42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胆囊手术后并发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与我院行胆囊手术后并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12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3次/d,饭前服用,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3次/d,饭前服用,并在此基础上于饭后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100mg,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所有患者临床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和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均有较好改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改善情况与治疗组相比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胆囊手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下兰索拉唑与凝血酶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开展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4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冰冻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研究组给予兰索拉唑与凝血酶联合治疗。记录2组患者在5 min、8 h和24 h内有效止血例数及再出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5 min、8 h和24 h内有效止血分别为38例(73.1%)、12例(23.1%)、2例(3.85%),而对照组分别为17例(32.7%)、12例(23.1%)、10例(19.2%),2组有效止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为6例(11.5%),对照组为17例(3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而言,给予兰索拉唑与凝血酶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有效止血率,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