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癌108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57-558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搜集2004年1月-2010年10黄山市人民医院外科诊治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效果进行分析。甲状腺患叶切除+峡部切除76例,患叶甲状腺切除+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2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4例有侧淋巴结转移的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患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全切+双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例,始息手术2例。结果术后低钙血症3例为2.7%,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为1.8%,暂时性声音嘶哑3例为2.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为7.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8例为53%,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行个体化的治疗,术中正确辨认喉返神经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对54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回顾分析。结果48例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清扫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全甲状腺切除6例,清扫双侧中央区淋巴结。13例单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4.1%),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暂时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治疗后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9.3%。结论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庄晓泉  赵勇  苏柳 《西部医学》2011,23(9):1683-168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的原因、对策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首次手术均误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7例。再次手术采用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1例,双侧腺叶全切术3例,峡部加双侧腺叶次全切除2例。再手术造成永久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各1例和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结论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方法。再手术的基本方式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后包膜是避免损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手术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喉返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甲状腺次全切除神经损伤率少一些 ;甲状腺腺叶切除 ,甲状腺再次手术 ,神经损伤率较高。目前 ,国内外绝大多数专家主张甲状腺腺瘤行患侧腺叶切除术 ,因为甲状腺手术后常发现多发性腺瘤和隐癌。甲状腺癌手术至少必须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 ,甲状腺手术以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多见 ,甲状腺腺叶切除机会越来越多 ,保护喉返神经就越来越重要。本院近 30年来共进行甲状腺手术 312例 ,术后损伤喉返神经 11例。其中近 2年来采用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进行甲状腺腺叶切…  相似文献   

5.
李磊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57-558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搜集2004年1月-2010年10黄山市人民医院外科诊治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效果进行分析。甲状腺患叶切除+峡部切除76例,患叶甲状腺切除+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2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4例有侧淋巴结转移的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患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全切+双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例,姑息手术2例。结果术后低钙血症3例为2.7%,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为1.8%,暂时性声音嘶哑3例为2.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为7.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8例为53%,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行个体化的治疗,术中正确辨认喉返神经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附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兴海  马成权 《安徽医学》2010,31(6):598-60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9例确诊颈淋巴结转移及10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方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加行对侧大部(次全)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使用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入94例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中低血钙抽搐、喉返神经麻痹、术中出血、喉上神经麻痹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式对于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减少临床上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和术式。方法:收集1996-2000年间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单发结节154例。进行临床表现、B超、同位素扫描诊断。结果:B超检查;实性结节46例,囊实性结节52例,囊性结节26例。其中甲状腺癌17例,实性结节14例,囊实性结节3例。同位素扫描:甲状腺瘤100例中,冷结节27例,温结节13例,凉结节53例,热结节7例。术式:单纯结节摘除64例,患叶次全切除55例,患叶全切加峡部切除14例,双侧腺叶全切除1例,改良颈清2例。结论:实性结节甲状腺癌发生率高,热结节至结节癌的发生率呈递增的趋势。腺叶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是治疗甲状腺瘤合理而彻底的手术。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是对未明确病理性质的肿瘤性结节的最佳术式。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择用患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等术式。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手术治疗272例甲状腺肿瘤患。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行甲状腺叶或腺叶 峡部切除术治疗原发灶。对淋巴结转移行功能性清扫术。并观察术后是否发生声带麻痹及喉返神经损伤.结果 全部患手术均获成功。共解剖喉返神经304侧。无1例发生声带麻痹及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及变异,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曲京文 《当代医学》2010,16(10):118-1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74例(65.5%),滤泡状癌39例(34.5%),淋巴结转移21例(18.6%)。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7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11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辅助术后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4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收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未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中喉返神经正常者70例(97.22%),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2例(2.78%),发生并发症者2例(2.78%);对照组72例中喉返神经正常者62例(86.11%),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10例(13.89%),发生并发症者12例(16.67%);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方法治疗甲状腺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显著降低了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甲状腺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对我国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志强 《中外医疗》2013,32(3):10+12-10,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患者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全甲状腺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出现手术并发症者6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呛咳、误咽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随访1~4年后,5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症较少,4年复发率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51例均行手术治疗,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双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保留背侧部分组织;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cm)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37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2例,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及甲减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年以上者46例,无死亡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4月—2016年0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选择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的术式,对照组43例患者选择全甲状腺切除的术式。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后的甲状旁腺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率(0.00%)、甲状腺功能低下率(2.27%)以及切口长度(4.00±1.10)cm、术中出血量(33.60±8.30)mL、手术时间(130.73±34.67)min均低于对照组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率(11.63%)、甲状腺功能低下率(97.67%)以及切口长度(9.70±2.33)cm、术中出血量(76.70±23.90)mL、手术时间(160.94±39.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几率的发生,改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且术后常规终身服用甲状腺素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TSH值来调节用药量,使FT3、FT4稍高于正常,TSH稍低于正常。记录其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病灶数量和病灶所在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术后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复发转移率分别与患侧腺叶部分切除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叶甲状腺次全切与双叶甲状腺全切除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清扫复发转移率为3.6%,未行预防性清扫复发转移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①单侧的TMC患者应行甲状腺近全切除,即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②双侧多灶癌的TMC患者应行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或双叶甲状腺全切除。③如第一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上述范围,应行二次手术。对无颈淋巴结转移的TMC患者不行预防性颈部淋巴清扫。但对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TMC患者,应加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周国林 《医学综述》2013,19(5):944-945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手段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在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癌肿的病变范围,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占4.03%,其中术后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随访84例,随访1~4(2.6±0.5)年,其中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3例。结论手术仍然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单发结节355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单发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提示结节〈1.0cm者5例,其中1例因突然增大而手术,其余4例大小无变化。结节大小在1.0-1.5cm者15例,口服甲状腺素片后其中3例逐渐减小;余12例行手术切除。结节〉1.5cm者33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病例全部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手术病例术后病理回报:结节性甲状腺肿220例,腺瘤32例,桥本甲状腺炎3例。乳头状癌83例,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2例。355例中恶性率约为26.20%(93/355)。大小在1.5cm以下的恶性率为5%(1/20),大于1.5cm的恶性率为27.46%(9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病例随访1-2年均未见复发,无死亡。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治疗应视不同情况而定,单发结节大小在1.5cm以上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术式首选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撑式免充气建腔器械设计和在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研究团队研发的建腔器械实施免充气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分析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及病变2例;行单侧腺叶切除2例,单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清16例,双侧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清2例。手术时间(120.50±40.62)min;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32±3.00)个;术后拔管时间(3.68±2.34)d;术后喉返神经麻痹1例;术后穿刺隧道出血1例,局部加压包扎后停止;术后低钙抽搐1例,3 d后缓解;手术满意度(8.28±1.42)分。结论内撑式免充气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临床可行,安全性类似于CO2充气手术,操作简化,同时有降低医疗成本和麻醉风险优势,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1例,肿块平均直径2.44cm,行单侧次全或全切除207例,部分切除9例,双侧手术35例。平均手术时间(85.7±37)min,平均住院6.22d。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术后6周内自行恢复;一过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2周后恢复;皮瓣下积液、血肿3例,穿刺抽吸后恢复;手术粘连致喉返神经牵拉声音嘶哑1例,手术松解粘连后恢复正常;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系甲状腺癌浸润所致,手术修补神经后恢复正常发音。病理结果:结节性甲肿197例,腺瘤16例,甲状腺慢性炎11例,甲状腺癌27例(10例微小灶,其中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均获随访,最长5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胸壁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在处理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微小灶癌的治疗亦属安全可行,术前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应是手术的反指征,但内镜甲状腺手术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脱落种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