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以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减分率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氟西汀用量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疗效确切,起效时间短,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适用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西汀(20~40mg/d)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氟西汀(20~40mg/d)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之疾病严重程度(SI)定期评定,观察四个月。结果 在治疗2个月、4个月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记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为(8.32±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8±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及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分别为(10.61±3.12)分、(7.63±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3±3.56)分、(9.58±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图片回忆、联想学习、理解记忆、背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用心理行为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期抑郁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出院后随访1年,分别用心理行为合并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和氟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6周后HAMD评分(9.51±2.35)较对照组(12.87±3.48)差异有显著性(P <0.01),研究组CGI-SI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1年末随访时HAMD评分研究组(9.21±2.74)较对照组(13.76±4.85)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且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氟西汀合用心理行为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瑞波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国产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氟西汀平行对照研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值作为疗效指标;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共收集抑郁症病人56例,瑞波西汀组(试验组)28例,氟西汀组(对照组)28例。治疗6周后,瑞波西汀组HAMD总分减分值为(16.8±5.8)分,氟西汀组为(16.0±6.3)分,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瑞波西汀组有效率(HAMD减分率≥50%)为78.6%,氟西汀组为64.3%,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磺酸瑞波西汀胶囊的抗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似,不良反应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氟西汀开放治疗124例抑郁症患者6周,以Hamlitno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为评定工具评定疗效.结果 氟西汀治疗1周即见效,6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73.1%,缓解率为46.0%.结论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病人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氟西汀与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副作用.结果两组间HAMD和HAMA减分率于第1、2、6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TESS各周无明显差异.结论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且副作用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个别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西汀治疗组(药物组)、氟西汀合并个别心理治疗组(心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评定.结果:合并心理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HAMD、SAS、CGI-SI评分较单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2周时两组的HAMD、S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1年末随访心疗组复发率低于药疗组(P<0.05).结论: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起效快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测定入组基线及治疗第1、3、5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积分,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AMD17减分率、因子分变化及应付方式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的总体疗效相当(χ2=0.0934,P〉0.05),且HAMD17积分均在第3周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起效时间相同(P〉0.05);但治疗组在认知障碍、迟滞因子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能更有效的改善幻想、求助因子积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应付方式,重视应付方式等人格因素可能是双相抑郁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8-112
目的 探讨在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行为疗法(VR-CB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诊治的159 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ES)组、认知行为疗法(CBT)组和VR-CBT 组,各53 例。ES 组给予ES 口服,每日1 次,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VR-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VR-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各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均接受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程度,并以HAMD 评分下降幅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接受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SST)评定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接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 CBT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VRCBT 组总有效率为92.31%,均高于ES 组的67.31%,且VR-CBT 组总有效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HAMD、SD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BT、VR-CBT 组均低于ES 组,VR-CBT 组均低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WCST 正确应答数百分比、DSS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BT、VR-CBT组均高于ES 组,VR-CBT 组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TESS 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 联合VR-CBT 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联合传统CBT 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动思维问卷(ATQ),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1,P<0.05);负性自动思维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作早期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降低负性自动思维的频率,有助于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及2个月后随访时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289.9±38.0,239.2±36.1,P<0.01)和SRSS评分(32.1±4.7,38.7±5.4,P<0.0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随访时治疗有效率认知行为组(75%)明显优于对照组(37%)。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与氟西汀单独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氟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心理治疗,对照组单用氟西汀,疗程6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项),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副反应量表(TESS)为评定工具。结果:两组均在治疗1周即起效(P均〈0.01),但6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显效率87.8%,对照组显效率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西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的药物,而心理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疗效。方法对1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4周共8次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6例首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单用药物治疗4周,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149.25±14.07)分vs(138.38±9.56)分]、因子D5[(19.50±2.34)分vs(15.31±1.96)分]、D7[(19.31±3.48)分vs(15.19±2.34)分]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DAS分改变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D1、D5、D7等因子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BDI和SAS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特别是在脆弱性、寻求赞许、自主性态度的改善上,而对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疗效则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技术进行适宜性评估,分析CBT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为制定OCD的CBT技术手册和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Delphi法从可操作性、使用频率、治疗效果贡献和患者接受程度4个维度对30个CBT技术进行评估,计算各技术各维度的最终得分及综合秩次。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计算4个维度肯德尔系数为0.249、0.269、0.234、0.250(P〈0.01),专家评估各技术各维度变异系数范围为0.05~0.31。适宜性评估结果显示思维阻止、成本效益分析和饼图法的可操作性属于一般适宜;思维阻止和饼图法的使用频率和治疗效果贡献属于偶尔使用和效果小;苏格拉底提问、思维阻止、现场暴露和行为阻止的患者接受程度属于部分接受。4个维度权重系数为0.26、0.18、0.27和0.29,综合秩次排名前三位的是资料收集与评估、建立治疗联盟、心理教育。结论对于OCD的治疗大部分CBT技术国内应用适宜性好,部分技术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抑郁症的疗效评定和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认知行为治疗对心理咨询门诊的47例抑郁症进行治疗,其中39例完成了8周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并在一年后进行了随访。在治疗过程中以及在随访时,我们应用BDI、SCL-90和GAF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治疗有效好的远期疗效并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