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岛市四方区婴幼儿佝偻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卫  解凌  宋华 《齐鲁医学杂志》1999,14(2):111-113
目的了解青岛市四方区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的情况及影响因素。②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86例3岁以内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发生佝偻病的危险因素。③结果四方区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为23.27%,婴幼儿佝偻病发生与母亲文化程度、职业,父亲吸烟情况,出生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出生季节,喂养方法,饮食习惯,维生素D预防用量及时间,患病情况及母孕晚期有缺钙史等因素有关(χ2=5.44~65.08,P<0.05,0.01)。④结论青岛市四方区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比以前有所下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区儿童龋齿及锌缺乏情况。方法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对23所城区幼儿园1970名3-6岁儿童进行检查。结果城区儿童患龋齿率为38,7%,年龄与患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P〈0.001),锌缺乏患病率11.3%,贫血患病率13.2%,佝偻病患病率14.1%。锌缺乏患病率及贫血、佝偻病患病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仍应以儿童龋齿的预防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锌缺乏的防治与贫血、佝偻病同等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患病情况,分析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发病因素,指导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方法 对河南省焦作市700间社区421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钙、磷、碱性磷酸酶和体重等检查,并对检查儿童出生史、免疫史、喂养史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21名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患者数分别为13人和39人,患病率分别为3.18%和10.2%.结论 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病率高,临床上应注意3个月~2岁是预防保健重点.因此病对儿童危害性大,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此病的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483例可疑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12个月组(n=275),13~24个月组(n=136),25~36个月组(n=72),对比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分析佝偻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0~12个月组患病率为50.5%,13~24个月组患病率为39.7%,25~36个月组患病率为23.6%,三组比较0~12个月组患病率高于13~24个月组,而13~24个月组患病率高于25~36个月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12个月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为50.5%(139/275),13-24个月组为39.7%(54/136),25~36个月组为23.6%(17/7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儿童佝偻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方颅、肋膈沟,发病率45.7%,其次为单纯神经精神症状及枕秃,发病率21.4%,第三为方颅、肋膈沟合并鸡胸、肋串珠,发病率16.7%;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孕周、双胎、喂养方式、正常添加辅食、合理补充维生素D、光照时间、营养不良、肥胖、晒照皮肤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重在预防,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盐锅峡镇农村3岁以下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为制定佝偻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对体检儿童进行佝偻病的检测.结果 0、1、2岁儿童患病率分别为41.25%、26.25%,23.75%,0岁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锅峡镇农村3岁以下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强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佝偻病目前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期间来我局中心医院小儿科体检的500例儿童进行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调查的500例儿童中有67例患有轻重不同的佝偻病,患病率为13.4%。结论普及儿童佝偻病的预防知识、加强户外运动、添加维生素D制剂等可有效控制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1222例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聚兰  王笑灵 《中原医刊》1999,26(10):57-58
我们对我辖区内1222名0-3岁入保儿童进行了佝偻病调查。结果患病182人,患病率为14.89%,不同年龄小儿佝偻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以6-18个月患病率最高,且多以活动期为主,而18个月后则多恢复期为主,随年龄的增加患病逐渐下降,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佝偻病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文中还对在儿保工作中的对佝偻病的一些预防干预措施进行了讨论了找出了与佝偻病发病有关的一些因素,并制订了预防对策。本次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城区儿童龋齿及锌缺乏情况.方法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对23所城区幼儿园1970名3~6岁儿童进行检查.结果 城区儿童患龋齿率为38.7%,年龄与患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P<0.001),锌缺乏患病率11.3%,贫血患病率13.2%.佝偻病患病率14.1%.锌缺乏患病率及贫血、佝偻病患病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儿童保健仍应以儿童龋齿的预防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锌缺乏的防治与贫血、佝偻病同等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佝偻病为危害我国儿童健康4大常见病之一。1987年全国妇幼卫生示范县佝偻病科研协作组在我县进行了佝偻病流调,结果患病率为60.3%。本文收集自1996年以来,0—3岁佝偻病患者1366例,分别就各期的X线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豫东农村0~3岁小儿"四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调查豫东农村0~3岁小儿“四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以豫东农村4市2区13县151乡3810名0~3岁小儿母亲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810名0~3岁小儿,其中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89人,患病率为23.33%;腹泻3286人,患病率为86.24%;肺炎846人,患病率为22.2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770人,患病率为20.21%。“四病”患病率除腹泻外,其他在性别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除肺炎在添加辅食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他在小儿喂养方法、添加辅食、母亲文化程度和卫生保健知识知晓度、人均年收入等因素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根据豫东农村0~3岁小儿“四病”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儿童RRTIs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7183例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222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情况、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父母有呼吸道疾病史,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史、出生窒息史、早产史,母亲孕期患糖尿病,患儿营养不良,家庭常住人口密集的RRTIs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6.36%、38.44%、38.61%、36.29%、37.63%、37.89%、3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患妊娠高血压疾病、患儿有支原体感染时,RRTIs发病率更高,分别为46.31%、48.6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RRTIs的防治应注意上述各项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LP活性值在先天性佝偻病儿脐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BALP活性值在先天性佝偻病中的表达,了解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与孕妇保健的相关因素,从而确定孕期保健对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重要作用。方法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脐带血BALP检测,筛查先天性佝偻病,并采用问卷形式详细调查其母在孕期的相关因素对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的影响。结果经SPSS统计学处理,BALP活性值与早产、贫血、孕期母亲腰腿痛、腓肠肌痉挛呈正相关,与足月产、体重呈负相关。孕期进行保健建卡与不建卡的母亲产出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做起,母亲从怀孕期建卡进行系统的孕期保健对显著降低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有重要意义。BALP活性检测能早期敏感的筛查出先天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发性佝偻病 (DR)儿童行为问题 (BP)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 6~ 11岁儿童 2 2 80名 ,通过Rutter儿童父母问卷、DR及相关因素调查表 ,比较DR与非DR儿童BP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收回完整调查表 2 0 2 8份 ,问卷回收率为 93 0 %。DR与非DR儿童BP检出率分别为 2 4 5 %和9 4 %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城乡之间、性别之间DR儿童神经症行为 (N -BP)检出率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DR与BP等级相关系数为 0 13(P <0 0 1) ,母亲文化程度低、婴儿佝偻病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额外作业等为DR儿童BP独特的相关因素。结论 DR儿童BP多见 ,应针对DR儿童BP特有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佝偻病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玲琳  赵琳 《医学综述》2008,14(20):3108-3110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是儿科常见病,其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该病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本文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对佝偻病的诊断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早期、及时、准确诊断佝偻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饶平县小儿佝偻病的发病因素及应用不同药物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120例小儿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因素与佝偻病发病的关系,并应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佝偻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父母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肌内注射Vit D3对小儿佝偻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肌内注射Vit D3治疗小儿佝偻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惠州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状况。方法:对惠州市2000~2008年12 197名儿童保健资料进行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肥胖患病率分析。结果:0~6岁儿童营养不良、贫血和佝偻病患病率分别由2000年的0.79%、3.21%和1.42%下降到2008年的0.28%、2.76%和0.15%;儿童肥胖率则由2.87%升高到4.41%,农村儿童各指标增幅更大。结论:肥胖影响儿童健康,婴幼儿和农村儿童为重点预防对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智力水平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智力测试方法测试儿童智力水平,采用相关因素问卷对家长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智力水平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结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智力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武汉市新洲地区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病毒基因鉴定等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手足口病在该地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运用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和肛咽拭子标本进行EV71、CA16肠道病毒的检测,描述本地区手足口病分布特征,识别手足口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分析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水平等对手足口病传播的影响。结果新洲区手足口病重点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83.31%),检出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16。不同年份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手足口病病情与病原学和年龄有密切联系,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结论 5-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3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预防人群,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重点预防控制场所,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Many children with rachitic deformiti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outhern coastal area of Bangladesh but the actual rate of prevalence was not known.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of rachitic problem among the children of Chakaria thana of Cox's Bazar district of Bangladesh. Nine hundred children between 1-15 years selected randomly from 30 villages of total 340 villages. Face to face interview of the parents was taken and the children were examined for evidences of rickets. Serum calcium, phosphorus,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were estimated and radiology of limbs were done in all clinically suspected cases and in a control of every eighth child. Seventy eight children (8.7%) had physical features suggestive of rickets. Fifty eight (6.4%) children had 'clinical rickekts' (positive physical feature(s) but normal ALP and negative radiology), 12 (1.3%) children had 'biochemical rickets' (positive physical features and raised ALP but negative radiology) and 8 (0.9%) children had 'confirmed rickets' (positive physical features, raised ALP and positive radiology). Out of 78 children with rachitic feature(s), Pectus carinatum was found a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feature in 26 (33.3%) children followed by genu valgum in 23 (29.4%) cases. Twenty two normal children (2.2%) had raised level of ALP (>300U/L). The prevalence of rickets is high in children of Chakaria and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find out the exact aetiology of rickets in children t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