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走罐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00%,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优于盐酸阿米替林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针剌五志穴.背部河车路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倒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钟刺五志穴+河车路走罐+阿米替林)和时照组(单纯用阿米替林)。用麦吉尔疼痛调查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罐药结合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效果,为FMS的治疗提供方法学的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9月一2010年9月我院诊治的58例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阿米替林、环苯扎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不同药物干预方法的VAS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替林组有3例患者(10.3%)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4例患者(13.8%)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心律失常、尿储留、口干、便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联合使用阿米替林和帕夫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方法:以66例肺癌转移性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使用阿米替林和唑来膦酸,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傅红卫  张蕾  裴文意 《河北中医》2010,32(2):180-182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2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31例予盐酸阿米替林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3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中药疗法明显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阳定痛蠲痹方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6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8例给予温阳定痛蠲痹方治疗,对照组148例给予阿米替林或胺苯环庚烯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阳定痛蠲痹方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加味逍遥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加味逍遥散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及芬必得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缓解症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颗粒联合药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组口服解郁安神颗粒联合中药拔罐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0天弥漫疼痛指数(WPI)和症状严重程度(SS)评分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0天后WPI和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安神颗粒联合药罐疗法可明显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弥漫性疼痛和疲劳、抑郁、睡眠障碍等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予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疼痛相关睡眠障碍VA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神经痛的控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相关睡眠障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疼痛相关睡眠障碍的控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6.1%,对照组为79.4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减薏苡仁汤配合拔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加减内服薏苡仁汤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薏苡仁汤配合拔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阿米替林和心理指导治疗,观察组结合小针刀治疗。分别于1疗程、6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压痛点数、VAS评分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从临床疗效评价看,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降至53.3%,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对FMS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作用,在与心理指导、阿米替林联合治疗时,远近期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晖 《河南中医》2014,(12):2444-2445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尼美舒利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痹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阿米替林配合帕夫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肌痛综合征(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常表现为全身广泛的疼痛与发僵,伴有极度的疲劳,病情时轻时重,严重者有致残的可能。本文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比较在水疗、局泥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米替林、帕夫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郭莹  孙远征 《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目的:对比背部透穴与西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背部透穴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19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足太阳膀胱经第1、第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为主的西药.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及痊愈显效者6个月随访结果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以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阿米替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药物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辨位循行取穴针刺结合痛点重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16例。针灸组进行辨位循经取穴针刺结合痛点重灸,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药物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和阿米替林口服,每日1次,服用4周。两组均随访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采用修订版纤维肌痛综合征影响问卷调查表(FIQR)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随访时FIQR评分、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结束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评分有持续改善而药物组有反弹趋势。结论:辨位循经取穴针刺结合痛点重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安全有效,与曲马多缓释片配合阿米替林治疗相比有更好的持续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睾丸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睾丸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30),所有病例都常规口服阿米替林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加用电针治疗,对照组加用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期间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作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两组在相同疗程内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在治疗的第7、10、14天出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慢性睾丸痛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21例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治疗,对照组21例以盐酸阿米替林治疗,观测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比较,及2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厦有效率。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迭(80.95%),明显优于对照组(38.10%)。结论:提示中医药疗法能明显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01-1903
目的:探讨揿针与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揿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压痛点数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压痛点数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显示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经皮电刺激与电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对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郭学军  贾杰 《中国针灸》2003,23(11):653-655
目的 :对比经皮电刺激与电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FS)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 66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治疗组 (A组 )、电针治疗组 (B组 )、药物对照组 (C组 )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其中A组和B组均采用以FS常见的 1 8个压痛点邻近穴位为刺激点 ,C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为主的西药。结果 :A组及B组的有效率及痊愈显效者 6个月、1 2个月及 2 4个月随访结果同C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但A组同B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经皮电刺激或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组 ,而经皮电刺激是一种无创痛且被患者乐于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