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L—岩藻糖苷酶在肝细胞癌诊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发现肝细胞癌(HCC)患者平均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水平明显升高,邦联AFU可作为诊断HCC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与AFP联检应用价值肯定的指标,讨论了AFPmRNA在早期判HCC转移、复发中的应用前景及今后寻求HCC标志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麟  罗锋 《华西医学》2004,19(4):693-694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细胞及胆管混合癌几种类型,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并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主(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该病早期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故疗效不理想,因此早发现尤显重要。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主要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B超、CT、MRI、肝血管造影等)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肝细胞癌(HCC)患者平均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水平明显升高,故AFU可作为诊断HCC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恶性肿瘤,应用分子检测技术是筛查、诊断和预后监测这种肿瘤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把近阶段原发性肝癌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6.
正α-L-岩藻糖苷酶(AFU)是原发性肝癌(PHC)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血清AFU水平,并与健康者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AFU在PHC和其他肝病患者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PHC患者29例(PHC组),男20例,女9例,年龄35~78岁;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糖链基团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机体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是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目前已知蛋白序列有半数以上属于糖基化蛋白[1].蛋白质附着的聚糖不仅影响蛋白质结构组成、性质稳定等方面,而且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肿瘤发生及转移等环节也发挥重要功能[2-3].近年来随着糖组学及糖蛋白组学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L-岩藻糖苷酶(AFU)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PHC 92例、良性肝病42例和健康对照组90例,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AFU,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AFU的敏感性分别为67.39%和75.00%,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AFP、AFU,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达到91.30%和91.04%,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 AFU是诊断PHC良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与AFU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PHC的诊断、病情变化判别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 P73)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甲胎蛋白(AFP)阳性(>10 ng/mL)患者117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为肝癌组,将66例非肝癌患者分为肝硬化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4例,选取同一时期排除相关肝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G P73含量,并作各组间水平比较。结果肝癌组GP73水平为(117.63±25.78)ng/mL ,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81.24±18.49)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的(78.12±16.01)ng/mL和对照组的(45.49±8.78)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结论 GP73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对临床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并利用该组织芯片在分子病理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G1期调节基因Rb的功能状态,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远癌肝组织块制备共含120个标本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在HCC肿瘤、癌旁、远癌肝组织中,HBsAg、HBcAg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HCC肿瘤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1);Rb蛋白缺失率在HCC肿瘤组织中为42·5%,显著高于癌旁和远癌正常肝组织(P<0·05),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中的Kupffer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组织中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BV感染、Rb蛋白表达缺失和库普弗细胞数量的减少均有着密切联系;组织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技术平台,具有检测质控的高度均一性和检测操作的高通量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0例经病理确诊的PHCC患者、107例肝硬化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GP73水平。结果 :PHCC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中位数147.57 p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30.75 pg/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0.11 pg/L)(P<0.05);PHCC患者血清中IL-6和GP73的阳性率(68.00%、60.00%)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27.1%、37.4%)及正常对照者(6.0%、2.0%)(P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对其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HCC无创性诊断目前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尽管AFP对判断HCC有较高敏感性,但当  相似文献   

13.
c-Met蛋白、端粒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Met蛋白和端粒酶(Telomerase)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对42例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c-Met蛋白和端粒酶进行定量的检测。结果①c-Met和hTER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9%和88.09%,对照组分别为30%和4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Met和hTERT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140,P〉0.05);③c-Met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肝硬化及HBsAg无关(P〉0.05),与肿瘤的转移有关(P〈0.05);hTERT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肿瘤的转移及HBsAg均无关(P〉0.05),与肝硬化有关(P〈0.05);④hTERT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分别为15、9、5和8例。hTERT阴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分别为0、2、1和2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et蛋白和端粒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端粒酶阳性的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要明显的强于端粒酶阴性的肝细胞癌组织,对二者定量的检测能给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建英  袁有斌 《临床荟萃》1998,13(13):590-590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细胞病理及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有关的研究工作尚处于简单初步的水平.目前已知造成肝细胞完全恶性化的因素可能至少有4个:①细胞核原癌基因(如c-myc,c-fos,c-raf等家族);②质膜原癌基因(如ras,raf等家族);③抗癌基因的突变及失活:④多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生长(如IGF-II,TGF-a,TGF-β,HG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细胞癌眼眶转移罕见,本文作者报告1例有肝癌病史2 年,行多次肝 TACE治疗后发生眼眶转移病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 岁。既往有原发性肝细胞癌病史2年,曾先后在本科行肝动脉化疗和碘油栓塞治疗(肝 TACE)。每次用药方案为:5 FU 1000 mg,CDDP 60~80 mg,MMC 20 mg 或 THP 60 gm+38%超液化碘油5~15 ml等进行栓塞治疗,肝内肿瘤逐渐增大。2001年10月因进行性左眼突出伴视力下降2周而在本科门诊就诊。查体:左眼突出较明显,未触及肿块。MRI提示左侧眼眶外侧壁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直径约4 cm。SE序列 T1WI为等信号,T2…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CC)是现今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肝细胞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作为发生率居恶性肿瘤第五位,病死率排名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人类亟待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2008年血液中miRNAs的发现,循环miRNAs在疾病检测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miRNAs普遍存在于血液中,与肝癌、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国内外关于几种miRNA与肝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伴发皮肌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护理学报》2005,12(10):92-92
皮肌炎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以近端肌无力及平滑肌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同时伴有各种形态的皮疹,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和肿瘤[1],是主要累及皮肤及肌的一种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据文献报道,成人患者约10%可发现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以肺、鼻咽部、卵巢、乳腺及胃等为好发部位.但肝癌合并皮肌炎的病例在国内较为罕见.我科收治了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志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39-7840
1993年Lee等[1]首次在对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进行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中,发现能时序调控其胚胎后期发育基因表达的RNA:Lin-4,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揭示,miRNA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节过程中起多种作用,在各种肿瘤组织中若干miRNA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或下调,这说明肿瘤发生、诊断、治疗和预后与miRNA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就国内外miRNA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但HCV导致HCC的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从HCV的结构、功能、HCV与宿主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HCV对基因的调控功能等方面对近几年HCV及其与HCC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