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消化道穿孔超声检查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为了评价普通超声在诊断消化道穿孔中的价值。方法:119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病人,术前行X线检查,68例术前行普通超声检查。将所有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行X线检查的119例病人,91例为阳性,符合率为75%(91/119),假阴性28例,占25%(28/119)。行超声检查的68例中阳性者占78%(55/68)。其中10例超声发现膈下气体而X线为阴性。结论:普通超声在诊断消化道穿孔中可弥补X线的不足,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4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表现,并与腹部X线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64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中,手术证实胃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9例,阑尾穿孔14例,外伤致小肠破裂1例。术前超声提示消化道穿孔58例,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90.6%,其中发现腹腔游离气体41例,占64%;腹腔游离积液或局限性积液54例,占84%;局部网膜聚集23例,占35.9%,直接发现穿孔部位21例,占32.8%;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44例,诊断符合率68.7%,与超声检查发现游离气体的符合率相差不大。结论 X线和超声检查均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但是超声还可以发现由消化道穿孔引起的腹腔积液、局部网膜聚集等征象,对腹腔脏器穿孔的检出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对消化道穿孔19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方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92-179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穿孔的高频超声表现,重点为腹腔游离气体和积液的发现,并与X线腹部透视的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胃穿孔9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小肠穿孔2例,超声诊断内脏穿孔19例,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达到100%.X线腹部透视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5例,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仅为78.9%(15/19),与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和少量积液,具有很高的捡出率,结合大网膜异常积聚征象,与X线腹部透视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符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胃十二肠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前均行X-线检查,33例术前行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行X-线检查,31例为阳性,符合率为72%(34/43),假阳性12例,占28%(12/43),行超声检查的33例患,27例为阳性,符合率82%(27/33),其中4例X-线为阴性的超声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结论超声相对X-线在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优势在于实时动态观察,并能检出其他征象,为穿孔及其他急腹症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线、CT检查对不典型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全组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术前X线和CT检查对不典型消化道穿孔的诊断率.结果 X线、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率分别为60.90%(14/23)、91.30%(21/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典型消化道穿孔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腹部X线、CT检查是必需的检查手段,通过临床对比,CT检查的诊断率明显优于X线,尤其在老年患者等特殊病例的诊断中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术前诊断胆石症的50例进行了X线、B型超声、手术对照,分析了X线常规胆系造影与实时超声扫描在诊断胆道系统结石中的假阳、阴性病例。X线检查符合率50%,其余假阳性1例,假阴性6例,不显影18例,不能提供明确结石诊断共25例(50%)。B型超声符合率86%,其余假阳性5例,假阴性2例,即不能提供正确结石诊断共7例(14%)。因此认为在胆系病变,特别是胆结石的检查中,超声应作为首选。然而鉴于超声检查的某些限度,所以常规X线胆系造影应是互辅互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消化道破裂穿孔中使用CT、超声、X射线等影像学诊断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了CT、B超、X射线检查,从而根据手术检查腹部穿孔检查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来研究CT、B超、X射线在消化道破裂穿孔术前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消化道破裂穿孔的诊断中,CT诊断在阳性符合率(93.9%)、阴性符合率(81.8%)、总符合率(91.7%)、灵敏度(93.9%)、特异度(81.8%)、准确率(75.7%)等临床指标上优势最为明显,B超次之,X射线临床诊断效果最不理想。结论:CT和B超检测能降低X射线在消化道破裂穿孔诊断的误差率,同时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穿孔区域、游离气体和积液等病灶特点,从而为消化道破裂穿孔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及CT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临床症状怀疑阑尾炎而行超声及CT检查的85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及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和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5例中,接受手术治疗70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其余15例行保守治疗,临床最终证实为阑尾脓肿.85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8.2 %(75/85),CT诊断的符合率为94.1%(80/85).其中55例合并阑尾穿孔的患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 %(50/55),CT诊断符合率为98.2 %(54/55).结论:超声及CT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可作为小儿急性阑尾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超声检查为阴性而临床症状典型时可选择CT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肺部超声与X线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中的诊断价值优劣性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018年来我院就诊54例存在呼吸窘迫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每名患儿先后采用X线检查与肺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准确性,包括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54例患儿中,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最终诊断为NRDS患儿43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为8例,胎儿先天性膈疝1例,其他2例。根据X线检查结果诊断出NRDS为37例,其中真阳性患儿34例,假阳性患儿3例,真阴性患儿9例,假阴性患儿8例。根据肺部超声检查结果诊断出NRDS为40例,其中真阳性患儿37例,假阳性患儿3例,真阴性患儿10例,假阴性患儿4例。肺部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诊断NRDS的阳性预测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超声检查比X线胸片检查在NRDS诊断中具有更高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CT为标准比较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钝性胸外伤患者均作了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检查,并对结果和CT片进行比较。结果31/46例(34侧)患者口检查发现气胸,其中28例(30侧)超声检查也发现,10例在仰卧位X线胸片发现,2侧超声结果假阳性患者CT检查证实为肺大泡。超声检查对气胸的敏感性88.2%(30/34侧),特异性96.6%(56/58侧),阳性预测值93.8%(30/32侧),阴性预测值93.3%(56/60侧);而仰卧位胸片的敏感性35.3%(12/34侧),特异性100%(58/58侧),阳性预测值100%(12/12侧),阴性预测值72.5%(58/80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床旁超声检查对外伤性气胸的诊断敏感性、准确度比仰卧位X线胸片好,和CT检查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腔游离气体为103例,占88.8%;腹盆腔积液107例,占92.2%;腹腔包块和包裹性积液8例,占6.9%;发现穿孔部位51例,占43.9%;X线诊断腹腔游离气体95例,占81.9%;13例包裹性消化道穿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均未发现游离气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胃肠道穿孔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膝关节囊内骨折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以CT(或MRI)检查作为金标准,全部影像检查均在8h内完成。X线平片包括前后位和仰卧水平投照片,制动10min以上摄片。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7-12MHz,关节制动时间10min以上。分别统计X线平片和超声显示关节囊内骨折线、积脂血症、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以骨折线或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及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CT(或MRI)显示骨折组104例,其中60例并存关节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8例。X线平片检查:骨折组87例见骨折线,17例未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48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5例未见骨折线,3例误为骨折(假阳性)。超声检查:骨折组32例见骨折线,72例未见骨折线,其中60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6例未见骨折线,2例误为骨折(假阳性),均未见积脂血症。在17例隐匿性骨折中,平片和超声分别显示积脂血症8例和13例。平片(和超声)显示骨折线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43.9%)、83.7%(30.8%)、89.3%(92.9%)、96.7%(94.1%)、59.5%(26.5%);平片(和超声)显示积脂血症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80.0%(100%)、100%(100%)、100%(100%)、85.7%(100%);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x线平片(和超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46.2%(57.7%)、100%(100%)、100%(100%)、33.3%(38.9%)。依据骨折线或积脂血症,X线平片(和超声)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74.2%)、91.3%(69.2%)、89.3%(92.9%)、96.9%(97.3%)、73.5%(44.8%)。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96.2%、89.3%、97.1%、86.2%。结论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均低廉、便捷、普及,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膝关节囊内骨折诊断中,单独应用准确率均较低,有漏诊可能。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对于部分隐匿性骨折,超声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不同疾病住院患者消化道真菌定植与感染发生率,为真菌感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44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真菌分离培养平板并经API20CAUX进行真菌鉴定。结果经涂片镜检检出真菌624例,阳性率为29.10%.其中13例查见真菌孢子及菌丝,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提示其中10例为消化道真菌感染所致腹泻.与临床的符合率为76.92%,余下611例为仅见真菌孢子,未见菌丝。真菌培养阳性700例,阳性率为32.65%,其中有112例分离到2种或以上真菌,占真菌分离培养阳性总数的16.00%。分离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516例(73.7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48例(6.86%)。真菌分离率较高的疾病有恶性肿瘤(18.1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7.00%)、慢性心脑血管疾病(14.57%)。随着年龄的增高,真菌培养的阳性率有增高趋势。结论涂片镜检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真菌感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消化道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其对胎儿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产前超声筛查并发现先天性消化道异常的患儿和13例产前超声未发现异常但出生后检出先天性消化道异常患儿的声像图资料。结果22例产前超声发现胎儿消化道异常征象者中,出生后检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6例,阳性预测值为72.7%。29例消化道先天异常患儿中,产前超声检出16例,总检出率为55.2%。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消化道畸形的部位无法直接显示,对消化道畸形检出率有一定限制,但通过间接征象的显示以及多次重复的细心检查能有效检出绝大部分消化道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性胰腺炎(AP)患者超声与CT表现,评价超声和CT对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P患者超声表现和CT表现,并进行比较.其中轻型AP患者74例,重症AP患者24例.结果 参照Balthazar CT分级标准,本组98例AP患者超声表现为A级为23.5%(23/98),CT为22.4%(22/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8,P=0.8651);B级为81.6%(80/98),CT为79.5%(7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6,P=0.7178);C级为35.7%(35/98),低于CT的55.1%(5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0,P=0.0064);D级为49.0%(48/98),高于CT的38.8%(3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9,P=0.0054);E级为10.2%(10/98),低于CT的24.5%(2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46,P=0.0083).本组74例轻型AP患者超声检查诊断正确65例(87.8%),误诊6例(8.1%),不能给出明确诊断3例(4.1%);CT诊断正确61例(82.3%),误诊7例(9.5%),不能给出明确诊断6例(8.1%).本组24例重症AP患者超声检查诊断正确8例(33.3%),误诊6例(25.0%),不能给出明确诊断4例(16.7%).CT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对于轻型AP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与CT相近,二者可互补;对于重症AP患者,CT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者并检出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共152例,临床确诊上消化道疾病种类,将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年龄、性别、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吸烟、饮酒、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都是发生上消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受检的15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阳性者共78例(51.32%),其中男56例(71.79%),女22例(28.21%)。Hp感染率与健康体检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Hp阳性率分别为63.16%、66.67%和64.29%,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的35.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Hp感染等都可作为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重视对健康体检人群的胃镜检查,以期能大幅度降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三维超声对三角韧带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拟诊为三角韧带断裂患者分别采用高频三维超声和MRI检查,以手术中探查结果作为三角韧带是否断裂的最终结果,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高频三维超声诊断三角韧带断裂40例,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内侧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部分区域出现无回声区,内翻试验无回声区间距明显增大;外/内翻韧带试验下探查见低-无回声区间距增大;MRI检查诊断三角韧带断裂41例,表现为韧带的连续性中断,韧带松弛以及波浪状改变,韧带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有一种检查结果提示三角韧带断裂,即行三角韧带探查,42例行手术探查证实三角韧带断裂,并行三角韧带探查修补术,26例行保守治疗;高频三维超声检查真阳性39例,假阳性1例;MRI检查真阳性40例,假阳性1例;高频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85%(39/42),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23%(40/42)。结论高频三维超声对三角韧带断裂诊断符合率接近MRI检查,具有便捷、可重复检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非转移性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选择3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非转移性甲状腺癌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CT、MRI和PET/CT图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一侧叶者27例,一叶及峡部者4例,双叶者1例。病灶大小0.4cm×0.5cm-5.5cm×8cm,其中≤1cm者4例,〉1cm及≤4cm者22例,〉4cm者6例。形态呈类圆形28例,不规则形4例。边缘清楚者20例,边缘或部分边缘不清者12例。密度均匀者7例,密度不均者25例(其中囊变18例、出血5例)。内部见钙化者14例,无钙化者18例。四种检查对各种病变征象显示率不同,对病变诊断有不同的优缺点。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ET/CT 87.5%、CT 68.8%、B超62.5%、MRI 50.0%,PET/CT与CT、B超和MRI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B超与MRI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是诊断非转移性甲状腺癌首选和重要检查。CT是肿瘤定性和术前检查的必要方法。PET/CT是非转移性甲状腺癌定性诊断的最有效的手段。PET/CT和MRI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