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关系,探讨硬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SSc患者皮损中VEGF及MMP-1的表达,21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VEGF在SSc患者皮损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2)MMP-1在SSc患者皮损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结论 VEGF和MMP-1在SSc患者皮损中表达明显增强,VEGF参与了SSc的病理纤维化过程,其可能与SSc皮肤的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AngⅡ组(AngⅡ处理)、实验组(PKCα抑制剂D4681和AngⅡ处理)。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的PKCαmRNA和蛋白水平。用PKCα抑制剂和AngⅡ共同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硝酸还原法测定细胞分泌的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含量,羟脯氨酸法测定细胞合成胶原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胶原(COLLⅠ)、Ⅱ型胶原(COLLⅡ)水平。结果 Ang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PKCα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分泌的NO含量和i NOS活性均下降,细胞合成胶原蛋白水平升高,细胞中的MMP-1、MMP-2蛋白水平下降,COLLⅠ、COLLⅡ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分泌的NO含量和i NOS活性升高,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细胞中MMP-1、MMP-2蛋白表达增多,COLLⅠ、COLLⅡ蛋白表达减少,与AngⅡ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Cα在AngⅡ作用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升高,抑制PKCα可以减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促进细胞分泌NO。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蛋白的表达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完成。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手术标本,包括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将手术中切下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去除表皮后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于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原代培养。经2.5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传代至3~5代时进行实验。实验分4组:①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②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③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5.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简称转化生长因子β1组)。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5.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组(简称反义寡核苷酸组)。用5.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后,以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的胶原合成量。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无表达,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增强,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表达量0.64±0.32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0.31±0.14,差异显著(P<0.01);反义寡核苷酸组可以大部分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表达量0.12±0.62明显低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差异显著(P<0.01)。②Western印迹结果:蛋白水平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无表达,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增强84.63±11.49,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表达量102.89±14.35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差异显著(P<0.01);反义寡核苷酸组可以大部分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41.75±10.56低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反义寡核苷酸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分别为5381±185,8273±357,2475±859,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显著增加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P<0.01);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引起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蛋白质表达的增高和胶原合成的增多,表明阻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是延缓瘢痕纤维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代修饰和脂质体包埋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圆盘状受体基因表达及其对瘢痕疙瘩胶原抑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进行。收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4例瘢痕疙瘩(供体知情同意),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将经脂质体包埋并全硫代修饰后的圆盘状受体ASODN加入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实验分6组,ASODN 5,10,20 μmol/L组、无寡核苷酸组、单纯脂质体及空白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圆盘状受体1 mRN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量及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分泌的影响。结果:①圆盘状受体1 mRNA表达相对量:ASODN 5,10,20 μmol/L组低于空白对照组(1.91±0.19,1.19±0.37,0.49±0.14,2.61±0.47,P<0.01),ASODN 20 μmol/L组低于ASODN 5,10 μmol/L组(P<0.01)。②Ⅰ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量:ASODN 5,10,20 μmol/L组低于空白对照组(1.91±0.59,1.46±0.17,0.19±0.27,3.31±0.53,P<0.01),ASODN 20 μmol/L组低于ASODN 5,10μmol/L组(P<0.01)。③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量:ASODN 10,20 μmol/L组低于空白对照组(0.73±0.36,0.61±0.23,1.16±0.43,P<0.01)。④Ⅰ型胶原mRNA/Ⅲ型胶原mRNA:空白对照组为4.50±0.12,ASODN 5,10,20 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2.40±0.11,2.00±0.06,1.50±0.07,P<0.05,0.01),ASODN 20 μmol/L组低于ASODN 5,10μmol/L组(P<0.01)。⑤胶原合成分泌量:ASODN 10,20 μmol/L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ASODN 20 μmol/L组低于ASODN 5 μmol/L组(P<0.01)。结论:圆盘状受体-ASODN能明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圆盘状受体表达,显著抑制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调整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比例,并抑制胶原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壳聚糖可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的合成。利用壳聚糖和特定的成纤维细胞一起构建肌腱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以期在促进损伤修复的同时防止粘连。目的:观察水溶性壳聚糖对3T3TK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表型的影响。设计:观察对照实验。单位:九江学院医学院。材料:3T3TK成纤维细胞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水溶性壳聚糖(规格:60目、30CPS,济南海得贝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MEM(低糖)(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研究所),青霉素、链霉素(美国Biosharp公司),胰蛋白酶(北京博大泰克生物基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方法:实验于2004-11/2006-04在九江学院医学科研中心的系统生物学临床应用实验室(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常规培养3T3TK成纤维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96孔板,共设5组,每组5孔,共25孔,每孔加细胞悬液200μL,培养24h后弃上清,前4组各孔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壳聚糖的DMEM培养液200μL,壳聚糖终浓度分别为1,0.1,0.01,0.001g/L,第5组为阴性对照组,加不含壳聚糖的DMEM培养液,采用CellTilter-GloTM细胞活力测试盒检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②常规培养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24孔板,共设4组,前3组每孔分别加入含1,0.1,0.01g/L壳聚糖的DMEM培养液1mL,第4组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羟脯氨酸、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胶原与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水溶性壳聚糖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活力影响。②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胶原与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①细胞活力检测结果:不同浓度壳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胶原与碱性磷酸酶的含量:1g/L和0.1g/L浓度壳聚糖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7.598±0.770),(8.366±0.308)mg/L,高于阴性对照组[(11.269±0.707)mg/L,P<0.01];胶原含量分别为(56.703±5.748),(62.437±2.301)mg/L,低于阴性对照组[(84.099±5.280)mg/L,P<0.01]。,随壳聚糖浓度的上升,胶原含量下降,呈剂量依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壳聚糖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水溶性壳聚糖并不明显抑制3T3TK成纤维细胞的活力,但能使其分泌胶原的量显著减少,提示壳聚糖具有作为肌腱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并抑制肌腱修复中粘连形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评价大蒜素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大蒜素加入体外培养的HGF48h后,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Ⅰ型胶原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大蒜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导致HGF胞浆内Ⅰ型胶原合成显著减少、细胞上清液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HGFⅠ型胶原合成及胶原分泌有抑制作用,提示大蒜素有防止牙龈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原合成特征和合成类型在胚胎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方法应用3H-脯氨酸掺入法,Ⅰ、Ⅲ型前胶原放免测定法,观测分析胎儿,成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3种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情况。结果与成人比较,胎儿成纤维细胞有更为强大的胶原合成能力(P<0.01),和较高的Ⅲ型胶原合成比率,(Ⅰ:Ⅲ胎儿组为67%:32%,成人正常皮肤组80%:19%,增生性瘢痕为75%:24%)。结论胎儿创伤愈合没有明显瘢痕形成,并不能归因于胶原合成的缺如,而胎儿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能力增高可能是胚胎创伤无瘢痕修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几丁糖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观察不同含量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量及其相应Ⅰ型前胶原mRNA量的变化。结果:几丁糖作用后各组^3H-脯氨酸掺人量均逐减少;瘢痕疙瘩组与正常皮肤组的减少率差别显著(r=11.3,P&;lt;O.05)。其相应Ⅰ型前胶原mRNA量显著下降。结论:丁糖可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有望在异常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Ⅱ型受体同源序列多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根据TGFβ1Ⅱ型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一段短肽,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分别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该短肽对TGFβ1所诱导的细胞胶原合成的拮抗作用.结果该短肽可以明显抑制TGFβ1所诱导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及细胞内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该短肽可能作为TGFβ1 Ⅱ型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抑制或降低了该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愈合伤口产生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基质酶的基质成分.然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或伤口基质重塑过程失调,会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殖.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5例进行瘢痕修复手术患者身上同时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分离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采用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水平改变.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两种细胞的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减慢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和合成(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和合成均无影响.然而可上调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P<0.05).此外,10,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去极化趋势,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与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的关系。  方法  采集2010年至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4例SSc患者血清, 其中弥漫型SSc 12例, 局限型SSc 12例; 另外采集12名健康对照者及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F系统各因子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SSc患者血清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9.21±37.94) ng/ml vs.(15.54±9.07) ng/ml和(3.38±2.09) ng/ml vs.(1.00±0.83) ng/ml, P < 0.001], 且SSc患者血清IGF-Ⅰ与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0.883, P < 0.001)。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Rodnan皮肤评分不存在相关性。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在Scl-70抗体阳性与阴性SSc患者间及在肺间质纤维化与无肺间质纤维化SSc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Sc患者血清IGF-Ⅱ、IGFBP-5和IGFBP相关蛋白1(IGFBP-related protein 1, IGFBP-rP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Sc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 IGF系统可能参与了SS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甲状腺癌细胞株p53及凋亡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0、1mg/L的重组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RhMBL)(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作用于两种甲状腺癌细胞株(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利用蛋白印记(WesternBlot)检测p53、Bcl-2的表达。结果重组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作用于甲状腺癌细胞株后,可使p53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p53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51±0.29、实验组为0.74±O.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P=0.040);Bcl-2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20±0.07,实验组为0.59±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01)。(2)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p53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0.88±O.14,实验组为0.35±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3);Bcl-2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07±0.11,实验组为0.33±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00)。结论MBL在其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的过程中,Bcl-2和p53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内酯干预肝星状细胞(HSCs)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MP-13和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对胶原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螺内酯(1×10^-4)mol/L-(1×10^-7)mol/L干预HSCs 48小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MMP-13 mRNA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①螺内酯组的MMP-13基因表达强度上调,螺内酯(1×10^-4)mol/L-(1×10^-5)mol/L浓度组MMP-13基因表达强度(0.91±0.13、0.80±0.01、0.67±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3±0.10)(P〈0.01)。1×10^-4mol/L浓度组MMP-13基因表达强度接近对照组的2倍。②螺内酯干预HSCs48小时后,TIMP-1基因表达减少,螺内酯(1×10^-4)mol/L-(1×10^-6)mol/L浓度组(0.15±0.05、0.28±0.15、0.37±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04)(P〈0.01或〈0.05)。③螺内酯不同浓度干预HSCs 48小时后,HSCs MMP-2、MMP-9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螺内酯可抑制HSCs TIMP-1基因的表达,增加间质胶原酶MMP-13 mRNA的含量。螺内酯可能通过对MMPs及TIMP-1影响而促进胶原降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柯萨奇病毒B3(CVB3)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OPN)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OPN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用重复感染率(MOI)为0.5PFU/cell的CVB3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分对照组(12h)、病毒组(感染后12h、1d,2d及3d)。用RT·PCR及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OPN及I型胶原表达,并将OPN表达与I型胶原表达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RT-PCR测得对照组12h、病毒组12h、1d、2d及3d5组OPN/13-actin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38±0.06、0.56±0.06、0.72±0.05、0.98±0.06、0.86±0.02;WesternBlot测得上述5组的OPN/13-actin灰度值分别为:0.26±0.03、0.36±0.03、0.52±0.04、0.76±0.05、0.62±0.02;感染后12h,OPN表达即增高,于2d达到高峰,3d呈下降趋势,OPN/13-actin吸光度比值、灰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965、53.004,P均〈0.05);(2)RT-PCR测得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照组12h、病毒组12h、1d、2d、3dI型胶原/13-actin吸光度比值分别为:1.12±0.03、1.184-0.01、r.22±0.02、1.33±0.02、1.28±0.03,感染后12hI型胶原表达即增高,于2d达到高峰,3d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41,P〈0.05);(3)OPN表达与I型胶原有正相关关系(r=0.948,P〈0.001)。结论CVB3可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及OPN表达,OPN表达与I型胶原表达呈正相关,提示OPN可能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表达,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视患者的心身健康,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探讨心理干预对近视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41例(251眼)患者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手术前的初诊时、手术后的半年复诊时采用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comell medical index,CMI)进行调查,对近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将调查结果的全项目(A~R项)、心理项目(M~R项)、A—R项18项因子的均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复诊时全项目(A~R项)和心理项目(M—R项)心身症状的发生频度均比初诊时下降,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19.82±7.43)比(25.06±10.08),t=4.969,P〈0.01;M—R:(6.32±2.75)比(7.73±2.94),t=4.159,P〈0.01]。患者初诊和复诊时A~R项18项因子中的A项(眼与耳)、G项(神经系统)、L项(习惯)、0项(焦虑)、P项(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6.62±6.03)比(2.14±1.86),t=8.430,P〈0.01;G:(0.49±0.50)比(0.29±0.13),t=4.597,P〈0.01;L:(1.21±0.42)比(0.96±0.08),t=6.943,P〈0.01;O:(1.25±1.03)比(0.62±0.70),t=6.007,P〈0.01;P:(1.63±0.92)比(0.59±1.01),t=9.039,P〈0.01]。结论术前初诊时不同患者的心理素质各异,应对手术的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不佳。提示要加强初诊、术前、术中、术后及各阶段复诊时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身健康更多的关注。心理干预对FL—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心身健康有一定影响,提高了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鼠胚成纤维细胞(MEF)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诱导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四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在细胞感染后3 d内在MEF培养基里加入人参皂苷Rg1(0、0.3、1、3、10μg/mL),进行iPSCs诱导及鉴定。结果:人参皂苷Rg1(1μg/mL)组可明显提高iPSCs的诱导效率,诱导效率为(0.0450±0.0019)%,人参皂苷Rg1(0μg/mL)组为(0.0100±0.0033)%,所获iPSCs经鉴定为阳性。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在提高小鼠iPSCs的诱导效率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含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的SW1990细胞株,探讨NDRG1对 SW1990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 NDRG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 SW1990,用 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阳性细胞克隆;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阳性细胞克隆MMP-9及VEGF 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与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NDRG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53±0.25、0.26±0.11、0.25±0.13;相应的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3±0.18、0.71±0.45、0.76±0.42;相应的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7±0.16、0.68±0.36、0.69±0.38;相应的NDRG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0.13、0.11±0.04、0.12±0.06;相应的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2±0.04、0.38±0.15、0.36±0.14;相应的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5±0.08、0.39±0.21、0.40±0.25。较其他组,N17克隆组NDRG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而MMP-9、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分别为31.27±11.54、58.93±17.23、60.26±19.38,N17克隆组较其他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51.35±18.24、120.68±42.97、124.54±51.66,N17克隆组较其他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1)。结论 SW1990细胞NDRG1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9及VEGF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敏  金力 《中国临床康复》2011,(24):4485-4488
背景:胶原是肌腱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成分,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肌腱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重要蛋白酶。目的:观察12周跑台运动对大鼠跟腱胶原、胶原Ⅰ、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第1周每天运动20min,速度由12m/min递增至20m/min;以后跑台速度均为20m/min,第2周坡度为5%,时间为30min,第3~12周坡度为10%,时间为40min,共运动12周。对照组正常饲养。结果与结论:末次运动后24h取大鼠跟腱。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跟腱前胶原Ⅰα1、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羟脯氨酸的含量也有所增多,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长期耐力运动可以提高跟腱中胶原的合成和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氧化应激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COPD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同时进行肺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55/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清MDA(9.25±1.55)μmoL/L和治疗组(9.74±1.50)μmoL/L较健康组(2.06±0.29)μmoL/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血清SOD[对照组(91.14±9.54)kU/L、治疗组(90.61±8.01)kU/L]、GSH-Px[对照组(139.38±36.56)U/L、治疗组(137.57±34.19)U/L]、T-AOC[对照组(6.48±1.15)kU/L、治疗组(6.39±1.13)kU/L]水平较健康组[(116.63±6.57)kU/L、(189.34±35.54)U/L、(13.34±1.23)kU/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01),但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4.56±1.39)μmol/L]与对照组[(5.85±1.37)μmoL/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7,P〈0.001),血清SOD[(103.85±7.07)kU/L]、GSH-Px[(169.65±34.51)U/L]、T-AOC[(10.52±1.09)kU/L]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FEV1/FVC)[(60.49±6.11)%],FEV1占预计值%[(76.62±6.35)%]以及6MWD[(394.83±10.11)m]与对照组[分别为(97.99±6.24)kU/L、(156.33±38.31)U/L、(8.82±1.41)kU/L、(53.84±2.97)%、(67.86±4.58)%、(331.19±11.03)m]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74、2.738、7.137、6.574、6.517、21.198,P均〈0.001)。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减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5例AMI患者(AMI组)的血清白蛋白、BNP及hs—CR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外选取50例非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依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将AMI患者分为正常血清白蛋白组(74例)和低血清白蛋白组(21例)两个亚组。结果AMI组血清白蛋白为(38.45±4.60)g/L,低于对照组(43.15±3.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01),低血清白蛋白组BNP[(5.24±1.71)n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17±1.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09),低血清白蛋白组hs—CRP[(1.64±0.93)m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1.1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P=0.045),低血清白蛋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9.10±11.63)%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54.6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25)。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NP呈负相关(r=-0.465,P〈0.001),与hs-CRP呈负相关(r=-0.391,P〈0.001);hs—CRP与BNP呈正相关,(r=0.492,P〈0.001),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71,P〈0.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