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肠道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结肠炎CD4+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的卵清蛋白(OVA)特异性CD4+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每组n=5),观察多形螺旋线虫感染7d后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3、5、7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CFSE的阴性率,判定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第7天时有螺旋线虫感染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黏膜固有层细胞浸润增多,结肠上皮破损增加,病理评分明显升高(5.20±0.84比2.00±0.71,P<0.05).感染3、5、7d后,感染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增殖均比无感染组明显增强,CFSE的阴性率升高[3 d:(7.03±1.61)%比(2.32±0.62)%,5 d:(55.05±13.41)%比(29.10±2.23)%,7d:(76.97±1.89)%比(43.87±5.56)%,均P<0.05].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Th)转入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感染14 d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14 d 小鼠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3、5、7、14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病理评分升高(5.41±0.53比2.12±0.69,P<0.05).感染组小鼠IL-4、TNF-α较无感染组明显增高,IFN-γ则明显减低(IL-4:10.70±4.85比1.00±1.07,TNF-α:6.54+2.88比1.00±0.48,IFN-γ:0.21±0.10比1.00±0.28,均P<0.05).各时间点感染组SCI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均比同时间点的无感染组明显增多,CD4+T细胞浸润明显增强.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浸润、诱导Th2和抑制Th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体外扩增方法及扩增后Tregs的免疫功能.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Tregs;采用anti-CD3mAb+rIL-2和Allo-APC+rIL-2两种方法进行体外扩增,通过TRANSWELL培养系统、细胞因子表达及CFSE染色标记等方法检测Tregs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结果 体外分离的Tregs纯度为89.5%;活细胞率约为98%.Tregs扩增的倍数在两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增后CD4+ CD25+T细胞、CD4+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的每分钟计数(CPM)分别为1 470、12 700和14 30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当CD4+:CD25+T细胞的比例为1∶1时,抑制率为79%,比例为8∶1时,抑制率为33%.CFSE标记后,进入分裂周期的CD4+T细胞的百分比在未加入CD4+ CD25+T细胞组为83.7%,加入CD4+ CD25+T细胞组为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CD4+ CD25+T细胞对CD4+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在Transwell和Non-Transwell的培养系统中分别为<5%和95%.Transwell培养组中IL-2含量高于Non-Transwe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培养组为(158.33±2.08)pg/mL,Non-Transwell组为(23.00±2.00) pg/mL,P <0.0001].结论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Tregs可行,Tregs可有效扩增;Tregs的作用机制为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及抑制CD4+T细胞分泌IL-2;其抑制作用需要细胞-细胞间接触;体外扩增后的Tregs仍具有免疫特性,其体外免疫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小鼠不同组织中B10细胞的比例,分离B10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对效应性T细胞( CD4+CD25-T)及调节性T细胞( Tre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组织来源B10细胞的表达以及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B10激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 FACS)和免疫磁珠分选术( MACS)分选B10细胞、CD4+CD25-T 细胞和Treg;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观察B10对CFSE标记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结果(1)脾脏CD19+CD5+CD1dhigh B细胞表达为(3.95±0.79)%,与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相比较表达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CD19+IL-10+B细胞表达为(2.02±0.16)%,与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相比较表达最高(P<0.05),且IL-10主要由CD1dhighCD5+B细胞亚群分泌(P<0.01);(2) LPS联合乙酸佛波醇(PMA)、莫能菌素(monen-sin)和离子霉素(ionomycin)能活化B10细胞分泌IL-10。延长LPS的作用时间(48 h)能促进CD19+CD5+CD1dhigh B细胞高表达及IL-10分泌增加(P<0.01);(3) CD19+CD5+CD1dhigh B细胞在体外可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P<0.01)、促进CD4+T细胞分泌IL-10(P<0.01),同时可促进Treg增殖(P<0.01)。结论 B10细胞在小鼠脾脏高表达,通过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被激活。活化的B10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性,可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促进Treg增殖,其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是IL-10的释放增加。因此B10细胞有望为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计数及其功能基因又头框蛋白3(Foxp3)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30)和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TRALI患者[TRALI组,n=26,TRALI组按预后又分为死亡组(n=5)和存活组(n=21)]外周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Foxp3-FITC/CD25-PE/CD4-PerCP/CD3-PC7抗体组合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的计数,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的比例与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TRALI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间CD3+T细胞、CD3+CD4+T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D3+CD8+T细胞则较对照组增加(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死亡组CD3+CD8+T细胞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C133+T细胞、CD3+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则低于存活组(均P〈0.05)。TRALI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Foxp3+Treg计数为(8.86±3.1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67±2.43)%(P〈0.05)。TRALI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4+CD2shighFoxp3+Treg计数为(11.23±3.79)%,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7.69±3.21)%(P〈0.05)。TRALI患者外周血Foxp3mRNA的表达水平为(3.77±2.73)×10^5拷贝/ug,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21)×10^5拷贝/μg(P〈0.05)。TRALI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计数与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31,P〈0.05)。结论TRAM患者外周血CD4+CD.5highFoxp3+Treg和Foxp3mRNA的变化可能是导致TRALI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分别对47例RA患者和39名健康志愿者(HVs)进行CD3、CD8、IL-17与CD4、CD25、F0xP3标记,测定Th17与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8^+IL-17^+T细胞占CD3^+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12±0.38)%,明显高于对照组(0.68±0.29)%(t=1.83,P〈0.05);CD4’CD25’FoxP3^+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74±0.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9±1.23)%(t=-2.94,P〈0.05)。相关细胞因子测定结果:IL-6水平在RA组为(13.5±3.7)ng/L,正常人为(4.6±0.9)ng/L(t=6.24,P〈0.01);IL-23水平在RA组为(71±19)ng/L,正常人为(25±6)ng/L(t=14.37,P〈0.01);IL-17水平在RA组为(122±33)ng/L,正常人为(37±9)ng/L(t=19.01,P〈0.01);RA患者血清IL-6、IL-23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RA患者外周血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异常可能是RA发病的重要因素,IL-6和IL-23的升高是引起这些改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8^+CD127^+T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艾滋病患者58例和正常人18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CD127在CD8阳性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7.98%)明显低于正常人(53.5%),CD8^+细胞比例(86.22%)明显高于正常人(36.02%),CD4/CD8比值(0.10)明显低于正常人(1.52),CD127^+CD8^+CD3^+细胞比例(20.53%)明显低于正常人(67.85%)。结论CDl27在CD8阳性T细胞上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结核病患者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结核病患者以及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和CIM^+CD25^+Foxp3^+Tr表达情况。结果结核组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Tr检测结果分别为(8.84±2.55)%、(6.30±1.38)%,高于对照组(7.09±1.09)%、(5.22±0.6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7,4.01,P〈0.01);痰涂阳患者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Tr检测结果分别为(10.52±3.27)%、(7.18±1.77)%,高于痰涂阴患者(8.21±1.94)%、(5.97±1.06)%,两组问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2.42,P〈0.05);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间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t=0.03,0.02,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体内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Tr检测结果高于健康人群,提示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系统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lythematosus,SLE)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和Foxp3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积分(SLEDAI)将初发SLE患者分为活动组(10例)和不活动组(11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Foxp3和CD127表达百分率,并对其与SLE临床活动度、尿蛋白、补体和anti-ds-DNA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初发活动组和不活动组SLE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91%~6.75%)和(2.74%~7.01%),与正常对照(2.11%~9.90%)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524,P=0.794);且初发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在体外增殖反应和增殖抑制功能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P=0.174,P=0.689);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在初发活动组(3.71%~10.94%)和不活动组(2.97%~7.69%)SLE患者均比正常对照(1.01%~3.62%)显著增高(P〈0.01和P〈0.01);而CD4^+CD2^+Foxp34^-T百分率在初发活动组SLE患者(1.19%~9.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67%~11.26%)和初发不活动组SLE患者(3.73~8.27%)(P=0.039,P=0.048);与CD4^+CD25^+Foxp3^+T细胞类似,90%左右的CD4^+CD25一Foxp3^+T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CD127,其百分率与anti-ds-DNA浓度呈正相关,且尽管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后其水平下降。结论:初发未经治疗的SLE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明显异常,而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增多,与SLE疾病活动相关,可能具有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体外肿瘤抗原活化T细胞模型,研究活化后T细胞的功能特点与分化方向。方法将肝癌BEL-7402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协同刺激分子抗CD3、CD28单抗共培养(初次刺激组),或与经肝癌细胞刺激的PBMC共培养(再次刺激组),共培养时间分别为24、48、72h。另设靶细胞对照组和PBMC对照组。各组实验均设6孔。以流式细胞仪分析PBMC经肝癌细胞刺激后CD45RO+T细胞比例变化;MTT法检测活化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活化T细胞IFN-γ,和IL-4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面Fas配体表达和T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表达水平,并比较初次刺激组与再次刺激组T细胞免疫效应的差异。结果健康人PBMC在肿瘤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作用下,CD45RO+T细胞比例逐渐上升,共培养72h时为(16.1±0.9)%,明显高于PBMC对照组[(2.4±0.3)%,P〈0.05]。活化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为(28.4±6.7)%、48h为(60.4±6.2)%、72h为(78.0±9.3)%];IFN-γ,分泌水平升高,共培养48h时为(932±117)ng/L,明显高于PBMC对照组[(157±30)ng/L,P〈0.05]:T细胞表面FasL表达增加至(8.1±1.8)%,明显高于PBMC对照组[(0.5±0.2)%,P〈0.01];肿瘤抗原刺激后,TCRVβ的表达水平与PBMC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再次刺激组CD45RO+T细胞比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IFN-γ分泌水平及Fas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次刺激组。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肿瘤抗原活化T细胞模型。活化T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效应,并向Th1和Tc1方向分化;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免疫效应更为迅速、强烈,表现出一定的记忆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3^-CD161^+NK、CD3^+CD161^+NKT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肝脏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及外周血、15例正常肝脏组织、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3^-CD161^+NK和CD3^+CD161^+NK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161^+NK细胞[(13.4±1.3)%]和肝细胞癌癌周组CD3^-CD161^+NK细胞[(16.7±4.8)%]及远离肝癌组的肝脏组织CD3^-CD161^+NK细胞[(22.0±4.4)%]与正常肝脏组织CD3^+CD161^+NK细胞[(35.1±7.2)%]相比,肝细胞癌癌周肝脏组织内含量最低(t值分别为2.301、2.137、2.034,P〈0.05);外周血中肝细胞癌组CD3^-CD161^+NK细胞f(11.6±6.3%)]、CD3^+CD161^+NKT细胞[(14.7±6.2)%]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161^+NK细胞[(10.8±1.7)%]、CD3^+CD161^+NKT细胞[(12.5±0.8)%]、正常对照组CD3^+CD161^+NK细胞[(7.5±0.8)%]、CD3^-CD161^+NKT细胞[(13.8±1.7)%]相比肝癌组CD3^-CD161^+NKT细胞含量最高(t值分别为2.134,2.099,P〈0.05),肝癌组CD3^+CD161^+NKT细胞含量最高(t值分别为2.125,2.154,P〈0.05)。结论由于NK细胞及NKT细胞数量减少或/和活性降低,使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监视,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3.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AICD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发生的机制。方法CD4^+CD25^+T细胞以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从BALB/c小鼠或DO11.10小鼠的静息T细胞分离纯化。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证实其免疫调节作用。CD4^+CD25^+T细胞的AICD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或以特异性OVA323-339肽、抗原提呈细胞活化等两种方法获得。CD4^+CD25^+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进一步观察FasL中和抗体、TRAIL中和抗体及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CD4^+CD25^+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ACS成功分离CD4^+CD25^+T细胞,纯度可达98%,该细胞可特异性表达Foxp3基因,能明显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体外增殖。CD3/CD28抗体以及OVA特异性抗原活化8d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AICD达39%~45%。活化前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死亡受体家族表达发生明显变化;FasL、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可明显抑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凋亡。结论FasL/Fas及其他凋亡相关分子可能参与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肝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12只HBV转基因小鼠和12只正常小鼠外周血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进行检测;磁珠分选小鼠脾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分为HBsAg刺激组和ConA刺激组体外单独和共培养,ELISA方法检测诱生的细胞因子IL-2。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刺激组,CD4+CD25-T细胞单独或共培养,HBV转基因小鼠CD4+CD25-T细胞诱生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1);ConA刺激组,HBV转基因小鼠CD4+CD25-T细胞诱生IL-2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CD4+CD25-T细胞单独培养时诱生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共培养(P〈0.01)。结论与正常小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细胞水平对乙肝病毒存在特异性免疫耐受。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CD4+、CD8+T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方法,并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数量的影响。 方法19例晚期肺癌和10例乳腺癌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于化疗前1d和化疗后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分别加入鼠抗人CD4-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CD8-PE(藻红蛋白)/CD3-PerCP(多甲藻叶绿素蛋白)、CD25-FITC/CD127-PE/CD4-PerCP、CD3-FITC/CD(16+56)-PE/CD45-PerCP单抗,并以分别加入同型鼠抗人IgG1-FITC、IgG1-PE、IgG1-PerCP抗体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4+CD25+Tregs、NK细胞所占比例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重复3次。 结果与化疗前比较,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比例均明显降低(6.82%±3.11%vs.5.48%±2.13%,P=0.045;6.38%±1.84%vs.3.88%±1.69%,P=0.007);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48.84%±16.44%vs.56.35%±14.50%,P=0.006),CD8+T细胞的比例降低(51.18%±16.44%vs.43.65%±14.50%,P=0.006),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1.12±0.60vs.1.57±0.88,P=0.008),而CD3+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成功建立了FCM检测CD4+CD25+Tregs的方法,联合应用CD4、CD25、CD127检测CD4+CD25+Tregs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比较适用于临床检验。紫杉醇联合卡铂能够降低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自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FN-inducible 10-kdaprotein,IP-10)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CXCR3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清趋化因子IL-8、IP-10含量。结果:HCV感染组、HI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血清IP-10水平都明显升高,而在合并感染组水平最高;血清IL-8水平在3组亦明显升高。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HC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显著升高(P〈0.001)。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患者中,血清IL-8和IP-10水平都明显升高;受体CXCR3在CD4^+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而在CD8^+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受体CCR5在CD4^+及CD8^+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提示趋化因子及受体与HCV/HIV合并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对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同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相对量。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4d后用丝裂霉素灭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小鼠抗肿瘤的能力(观察肿瘤发生率和出瘤时间);用乳酸脱氢酶杀伤实验进一步验证氟达拉滨可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果氟达拉滨组CD4+CD25+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50±0.256)%,对照组为(1.488±0.270)%,氟达拉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第13天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30%、50%和70%,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3天、第10天、第8天和第5天发现出瘤现象;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曲线较为陡直,氟达拉滨组的生长曲线较为平缓。氟达拉滨联合瘤苗接种组和单纯瘤苗接种CTL的活性分别为24.425±13.544和17.575±10.26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氟达拉滨降低CD4+CD25+Treg细胞,使其抗肿瘤免疫作用增强,联合接种灭活瘤苗进一步增强抵抗肿瘤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活细胞荧光染料CFSE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增殖反应的方法学。方法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CFSE染色后,分别用植物凝血素(PHA)、CD3 mAb和结核杆菌抗原(Mtb-Ag)刺激,加IL-2扩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增殖后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并用ModFit软件分析各亚群的增殖动力模型。结果PHA和CD3 mAb主要活化总T细胞,CD8^+T细胞的增殖优于CD4^+T细胞,但CD4^+T细胞前4代细胞明显多于CD8^+T细胞。Mtb-Ag主要刺激γδT细胞增殖。结论以CFSE标记淋巴细胞,结合流式细胞术可有效检测出不同T细胞亚群对不同刺激剂的增殖反应以及增殖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调节性T细胞( Treg)及妊娠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 piTreg)对na?ve T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评价其抑制率的差异。方法对孕12.5 d(E12.5d)异基因交配孕鼠C57/B6(♀)× BALB/c(♂)的piTreg和未孕雌鼠C57/B6鼠的 Treg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piTreg 和Treg 在CD4+T细胞中比例及其胞内Foxp3表达变化;采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 CFSE )标记的na?ve T作为效应细胞和丝裂霉素C灭活的CD4-T细胞作为刺激细胞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比较piTreg和Treg对效应细胞的体外抑制强度。结果 piTreg水平明显高于Treg(P<0.001),且这些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Foxp3;piTreg 在体外实验中对na?ve T细胞的抑制效应明显高于Treg ( P<0.006),并受其细胞数量的影响。结论妊娠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较来自于非孕鼠的Treg对na?ve T细胞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现象很可能是由妊娠中父系抗原刺激诱导的CD4+CD25+Treg活性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外周血T细胞ITGAL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初诊、并经外科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BA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BA组和甲基化结果验证组;选取我院同期行斜疝手术、日龄≤120 d和肝功能、肾功能正常的患儿为对照组。分离BA组和对照组CD4+和CD8+T细胞,提取DNA和RNA,行ITGAL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检测。甲基化结果验证组分离细胞后,予5-氮杂胞苷干预和培养后,行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检测,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BA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入研究,两组年龄和性别均匹配。①BA组和对照组CD4+和CD8+T细胞ITGAL基因启动子序列-250~250 bp均未发生甲基化。BA组CD4+T细胞-1450~-950 bp的CG二核苷酸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0.94vs0.75,P=0.0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0.94vs0.66,P〈0.001)。②BA组外周血CD4+T细胞ITGALmRNA表达显著低于CD8+T细胞(0.021±0.002vs0.032±0.004,P=0.01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021±0.002vs0.031±0.003,P=0.007)。BA组CD8+T细胞ITGAL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32±0.004vs0.034±0.006,P=0.266)。③甲基化验证组纳入5例BA患儿。验证结果显示,5-氮杂胞苷干预后CD4+和CD8+T细胞ITGAL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未予5-氮杂胞苷干预的水平;ITGAL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予5-氮杂胞苷干预的水平。结论 BA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ITGAL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并对mRNA表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