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预防医学》2001,13(9):3-4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在骨髓移植受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及多聚酶链反应术后同步测定30例骨髓移植受者的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共271例次.结果骨髓移植受者的抗CMVIgG和抗CMVIgM阳性率分别为100%和1.8%;CMV-Ag阳性细胞数平均为5.1±3.9/5×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肾移植受者采用不同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意义。方法 比较肾移植受者和健康供肾者外周血中的CMV -IgM ,CMV -IgG和CMV抗原 (CMV -Ag)的阳性率及其与CMV病的关系。结果  167例肾移植受者CMV -IgM阳性率为 1 8% ,CMV -IgG阳性率为 98 8% ,CMV -Ag阳性率为47 2 % ,平均阳性抗原指数 3 2个 /5万白细胞 ;对照组 13例CMV -IgM均阴性 ,CMV -IgG均阳性。观察组3 6例CMV肺炎中CMV -IgG均阳性 ,CMV -IgM5 6%阳性 ,CMV -Ag91 7%阳性 ,平均阳性抗原指数 3 6个 /5万白细胞。结论 肾移植受者以CMV -Ag检测诊断CMV活动性感染及CMV病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MV -IgM及CMV -IgG。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免疫抑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率及免疫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2 1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静滴甲泼尼龙 (Mp)、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 G)作为诱导期免疫抑制治疗 ;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为环孢素 A、泼尼松和硫唑嘌呤 ;急性排斥反应时静滴 Mp治疗 ,无效时给予 AL G或 OKT;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 CMV- PP6 5抗原 ,术后头 3个月每周 1次。结果  2 14例肾移植受者中 ,12 6例 (6 1.7%)术后发生 CMV感染 ;70例 (32 .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其中 5 2例 (74 .3%)发生 CMV感染 ,明显高于无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5 1.4 %(P<0 .0 1) ;在 12 6例 CMV感染和 88例无 CM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中 ,诱导期免疫抑制剂 AL G平均剂量分别为 (14 .1± 1.3)支和 (13.2± 0 .9)支 (P>0 .0 5 ) ,平均疗程分别为 (4.7± 1.3) d和 (4.4± 0 .9) d(P>0 .0 5 )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 2 .3%和 2 0 .5 %(P<0 .0 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 CMV感染率高 ;术后短期的AL G诱导治疗可能不增加 CMV感染发生率 ;急性排斥反应后免疫抑制剂尤其是 AL G或 OKT3的使用与 CM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加限制酶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巨细胞病毒(CMV)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对CMV进行PCR扩增、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选择BstUI进行酶切以鉴别扩增产物.结果巨细胞病毒PCR扩增后产物为592bp,经BstUI酶切后证实为CMVDNA,其最小检出量为0.1fg,与乙肝病毒、真菌、细菌和人类基因组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32份血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的CMV,12份血和1份脑脊液标本阳性;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标本,5例阳性.PCR阳性检出率为37.5%,ELISA为15.6%(P<0.05).9例诊断为CMV感染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10~14天后,复查外周血巨细胞病毒DNA,有1例仍为阳性.结论 PCR加限制酶分析能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率.更昔洛韦可作为抗CMV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髓移植中早期监测和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方法:13例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患定期进行CMV抗原和抗体检测;对移植前及移植后早期有CMV活动性感染且血肌酐正常的患者用磷甲酸钠40-60mg/kg,每12小时一次,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周。结果:2例于移植前发生CMV活动性感染,4例于移植后发生CMV活动性感染。用磷甲酸钠治疗后5例CMV抗原转阴性,对骨髓造血功功能恢复也无影响。结论:应从移植前即开始监测CMV感染,CMV抗原测定是敏感及有效的方法,磷甲酸钠是移植后早期进行CMV病防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远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术后 6个月内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不同 ,对 13 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分组 ,并于术后第 7个月作移植肾穿活检 ,比较各组肾组织中关键的纤维发生因子即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 ;3年后比较各组肾功不全的病例数和肌酐清除率 (Ccr)有无差异 ;对肾功不全者通过活检排除有明确原因的特异性损害。结果 长时间高抗原血症指数的患者 ,在术后第 7个月时 ,肾组织中TGF -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大于其他患者 ,该组在术后 3年内Ccr减少了 16 1± 8 0ml/min、有 5 3 8% (7/ 13 )的患者肾功不全 ,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肾功能不全者病理显示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高活动性的CMV感染是削弱移植肾远期功能、导致肾功不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孕妇 TORCH感染的危害程度 ,临床预防并干预先天性心脏病 ( CHD)患儿的出生。方法 :应用 Ig M捕获免疫技术对健康首胎及 2胎孕妇进行抗人巨细胞 Ig M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首胎孕妇 732 1例 Ig M阳性 880例 ,阳性率为 12 .0 2 % ;2胎 5 2 3例中阳性 93例 ,阳性率 17.80 % ;2 34例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 Ig M阳性率 2 2 .2 2 % ,两者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P<0 .0 1)。随访发现 ,在这些孕妇中其 CHD的出生率分别是 0 .76 % ,2 .6 5 % ,7.6 0 %。结论 :母亲 TORCH感染 ,特别是 CMV感染 ,CMV Ig M抗体阳性与 CHD密切相关 ,开展孕妇 CMV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的优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普遍性预防方案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对性预防组(56例)和普遍性预防组(72例)。针对性预防组: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普遍性预防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对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7.14%(4例)、耐药发生率为1.79%(1例),改用膦甲酸钠治愈;普遍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9.72%(7例)、耐药发生率为4.17%(3例),改用膦甲酸钠3例治愈,病死率为1.39%(1例)。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性预防组用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人均费用明显高于针对性预防组(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针对性预防方案临床疗效优于普遍性预防方案,而且针对性预防方案更为经济,适合于我国的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9.
孕妇人巨细胞病毒-PP65及IgM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监测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免疫染色法检测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760例孕妇外周血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血症和人巨细胞病毒-IgM.结果 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为4.87%,其中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58%(6/380),外周血白细胞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血症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16%(31/380).两种检测方法比较x2=18.99,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时应用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和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方法可对孕妇妊娠早期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进行监测及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普遍性预防方案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对性预防组(56例)和普遍性预防组(72例)。针对性预防组: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普遍性预防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对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7.14%(4例)、耐药发生率为1.79%(1例),改用膦甲酸钠治愈;普遍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9.72%(7例)、耐药发生率为4.17%(3例),改用膦甲酸钠3例治愈,病死率为1.39%(1例)。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性预防组用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人均费用明显高于针对性预防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针对性预防方案临床疗效优于普遍性预防方案,而且针对性预防方案更为经济,适合于我国的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