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维甲酸受体β(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表达进行检测:男56例,女24例。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 20例、T2 20例、T3 22例、T4 18例。复发性膀胱癌46例。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阳性率为35.0%。RARβ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可作为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龚强  朱金海  张小马  方军 《安徽医药》2014,(11):2122-2124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进展预后(指标)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后联合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96个月了解复发进展情况。结果153例患者中复发58例(37.9%),其中Ta期36例复发9例(25%),T1期117例复发49例(41.9%),G1期52例复发13例(25%),G2期91例复发35例(38.5%),G3期10例复发10例(100%)。结论浅表性膀胱癌的患者的复发进展及预后与肿瘤的体积、分期、分级、肿瘤多灶性有关,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虽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不同药物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及3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正常表达率分别为29.6%和25.9%,c-myc异常表达率为70.4%。c-myc,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myc异常表达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E-cadherin、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可能通过激活c-myc异常过度表达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旭  李春鸣 《贵州医药》2001,25(7):582-583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分布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6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Bcl-2均为阴性。Bcl-2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但相互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随病理分级增高阳性表达逐渐提高,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肿瘤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未复发肿瘤,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与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术后预测肿瘤复发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观察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9例(22.5%)PTEN表达阳性。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PTEN的改变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的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PTEN基因可作为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环氧化酶-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OX-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研究之其间的关系。结果COX-2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为6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OX-2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P〈0.05),COX-2在不同病理分期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结论COX-2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及复发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VEGF、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VEGF、PCNA的表达。病理分级按WHO标准:G1级12例,G2级24例,G3级7例。临床分期按TNM标准,分为浅表型(Tis~T1)34例,浸润型(T2~T4)9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VEGF、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4%、67.44%、62.79%。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VEGF、PCNA均无阳性表达。p53、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PCN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VEGF、PCN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p53、VEGF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PCNA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热、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膀胱腔内用恒温蒸馏水持续灌注60~90min,1次/d,共10次。同时用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后,改每月1次,共8次;膀胱镜检查无肿瘤复发,再改为3个月1次,总灌注时间16个月。结果随访36个月,仅2例复发外,其余均未复发和转移,复发率不足5%,有效率为高达95.83%。结论综合应用热、化疗对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和安全性均好。  相似文献   

9.
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韩瑞发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6,34(12):844-845,I0004
目的:探讨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生物素-霉复合物(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及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G1、G2、G3肿瘤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80.4%、73.3%,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和93.8%,说明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2)G。、G2、G3肿瘤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57.14%、66.67%,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和43.8%,说明Bcl-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呈下降,Bcl-2表达呈增高趋势,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Bcl-2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survivin蛋白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149例临床Ⅰ~Ⅱ期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的尿survivin蛋白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免疫标记阳性细胞比率。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survivin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t=14.07,P〈0.01);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同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术后2年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者的TURB术前尿survivin蛋白浓度高于未复发者,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复发者癌组织survivin阳性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Wileoxon秩和检验,P〈0.05);复发者在确诊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尿survivin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其他2年内未复发者有12.4%尿survivin蛋白阳性;尿survivin蛋白检测法对Grade1和Grade2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5.0%和81.5%,特异度均为90.6%。结论尿survivin蛋白检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群体筛查和TURB术后多次复查的方法,但该检测不能替代膀胱镜检查诊断初发和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ELISA法测得TURB术前尿survivin蛋白浓度不能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滨  于琦  高超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76-2478
目的分析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按全直肠系膜(TME)标准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术后骶前复发率10.0%,与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及肠腔、腹腔脱落肿瘤细胞相关,且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无局部复发组90例,5年生存率为76.0%,半数生存期62个月;局部复发组10例,5年生存率为5.0%,半数生存期24个月。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有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及肠腔、腹腔脱落肿瘤细胞,局部复发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崔芳  刘红 △  陆苏  于辰华  宋佳  方志沂 《天津医药》2016,44(11):1371-1376
目的 分析 35 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2008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 105 例治疗规范的年龄≤35 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年轻组)的 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同年收治的 103 例治疗规范的 65~70 岁老年乳腺癌患者 (老年组) 进行比较, 并对患者的预后 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年轻组随访期间有 25 例(23.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17 例(16.2%)死亡; 老年组有 8 例 (7.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9 例(8.7%)死亡。与老年组相比, 年轻组初诊时原发肿瘤直径大, 组织学分级高, P53 突变率较高(均 P<0.05)。年轻组 5 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老年组(76.2% vs. 92.2%, Log-rank χ2=9.799, P=0.002), 5 年 总生存率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3.8% vs. 91.3%, Log-rank χ2=2.758, P=0.097)。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 瘤直径、 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而 P53 阳性与否和是否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 5 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恶性 程度更高, 预后更差。因此, 对乳腺癌高风险年轻女性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筛查策略,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3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对结肠癌术后复发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复发率为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Dukes’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有关。结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运华  颜学军  谭亚丽  胡亚  肖茂良 《天津医药》2021,49(12):1297-1302
目的 探讨同步整合加量调强(SIB-IMRT)联合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加或不加化疗根治性治疗食管鳞 癌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对130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情 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失败模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 率分别为81.5%、52.7%、39.8%和70.7%、40.6%、35.8%,中位OS期和PFS期分别为36.37个月和23.89个月。多因素 Cox分析显示,cT3期、cN1期、未接受化疗和GTV-V>37.0 cm3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cT3期为影响患者PF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39例(30.0%),远隔部位转移20例(15.4%),其中两者并存 4例;单纯局部区域复发的35例患者中原食管病变局部复发32例,区域淋巴结复发1例,食管局部联合区域淋巴结复 发2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出现≥4级相关不良反应。化疗组患者的≥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化疗组患 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B-IMRT联合ENI治疗食管鳞癌患者安全有效,对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予以联合 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7例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根治性切除76例,分析根治性切除患者临的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姑息性切除21例,比较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治性切除组复发转移率为19.7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根治性切除的2年生存率为90.78%,未能根治性切除的2年生存率为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联合脏器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可以明显的提高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120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因素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3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60.3%、49.3%;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2%、41.7%、3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P〈0.05);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无瘤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血管侵犯、病理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张香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71-2773
目的 通过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单纯淋巴结区域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治疗和生存情况,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近8年卵巢癌患者1 348例,筛选出术后单纯淋巴结区域复发病例44例,通过完整的病史分析,获得其复发特征、治疗、预后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4例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二次手术、放疗或化疗,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36例,部分好转7例,1例无明显改善.44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65.32%,淋巴结清扫术辅助化疗组,局部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x2=23.685,P=0.000);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行单因素Log-rank分析发现,年龄、复发时间、复发灶数目与预后密切相关(x2=11.254、9.254、15.625,均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复发时间、复发灶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0、0.006、0.000).结论 卵巢癌患者术后单纯淋巴结区域复发有其独特特点,治疗应考虑影响其预后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例NMIBC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1周的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SII值。利用受 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3种指标预测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准确性。根据SII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 成高SII组和低SI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绘制高SII和 低SII组患者的复发曲线。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MIB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独 立危险因素纳入并构建预测NMIBC患者1、2、3年无复发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来确定 列线图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 结果NLR、PLR、SII预测NMIBC 患者肿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4、 0.656、0.729。SII预测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准确性高于NLR和PLR(Z分别为2.398、2.454,均P<0.05)。SII的最 佳分界值为385,以此将201例患者分为低SII组(SII<385,130例)和高SII组(SII≥385,71例)。与低SII组相比,高 SII组肿瘤>3 cm比例、病理T1分期比例和肿瘤复发率更高(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2(33~84)个 月,随访期间共45例(22.4%)出现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II (HR=2.829,95%CI:1.416~5.654),肿瘤 T1 分期(HR=3.091,95%CI:1.660~5.757)、肿瘤>3 cm(HR=2.339,95%CI:1.152~4.751)、多发肿瘤(HR=2.083, 95%CI:1.033~4.202)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内部验证的C 指数为0.768 (95%CI:0.699~0.837)。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 结论SII可作为预测 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指标,并且预测准确度高于NLR和PLR。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 价值。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Plasmacytoma is a systemic malignancy and it is the most frequent primary tumor affecting the skeleton. Progression from solitary plasmacytoma to systemic diffusion is reported to be 65-100% in 15 years. A case report of a rare 22-year follow-up of a thoracic solitary plasmacytoma is here presented. MATERIAL AND METHODS: Clinical case analysis, radiograph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and histological sections of the lesion are discussed. Repeate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were required due to progression and local recurrence of disease. RESULTS: Although the inadequate surgical treatment, low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nd many local recurrences, no systemic diffusion of the disease was observed in 22 years. DISCUSSION: Aggressive surgery may be indicated in young patients with isolated lesion and good prognostic factors. Palliative surgery remains necessary in order to decompress the cord and to stabilize the sp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