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桃核承气汤及单味大黄中大黄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家兔灌服桃核承气汤和单味大黄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灌服桃核承气汤5.0g生药/kg和单味大黄1.4g生药/kg后,血浆经高氯酸和乙醚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紫外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家兔灌服桃核承气汤和单味大黄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桃核承气汤中大黄酸吸收更为迅速,按相同给药剂量计(1 mg/kg),灌服桃核承气汤和单味大黄大黄酸的Cmax分别为(0.682±0.142)mg/L、(0.358±0.105)mg/L,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桃核承气汤药味配伍促进了大黄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大黄酸浓度的HPLC荧光检测方法,并对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醚萃取后,用HPLC荧光法(HPLCFLD法)进行测定分析。色谱柱为C18Hypersil,ODS2,5μm,250mm×4.6mmID,流动相为0.5%的冰醋酸-乙腈-甲醇(27∶10∶60),检测激发波长440nm,发射波长520nm,同时测定大鼠单次灌胃大黄酸70mg/kg后血药浓度,并利用DAS软件拟合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黄酸的血药浓度在0.052~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2ng/mL,以质控样品计算,在各浓度水平下,此法的回收率均大于85%,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大黄酸70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0-t),MRT,T1/2α,T1/2β分别为0.50±0.27h,54.64±11.60μg/mL,164.29±44.77μg/h·mL,4.03±0.46h,1.48±0.77h,3.68±1.42h。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对微量生物样品进行大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将其与大黄酸海藻酸钠溶液在兔体内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作比较,以明确该缓释制剂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对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按大黄酸量10只家兔单剂量口服35 mg·kg-1.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和大黄酸的海藻酸钠溶液,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0.5,1,2,3,4,6,8,9,10,12,14,24,28,32,36 h采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制剂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中自制的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tmax(9.73 ±0.68)h,Cmax (3.00±0.81)g·L-1,AUC0~∞(59.21±4.35) mg·L·h-1,MRT(21.12±1.12)h;参比制剂:tmax(4.17 ±0.12)h,C max(2.71 ±0.74)g·L-1,AUC0~∞(39.72-±3.11) mg·L·h-1,MRT(9.33 ±2.08)与参比制剂相比,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的达峰时间更晚,峰浓度更大,两制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生物利用度优于参比制剂.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总量统计矩分析法的适用性,该文运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获取祛瘀清热颗粒中大黄酸与大黄酚在家兔体内的整体药动学特征,同时获悉2个有效成分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在家兔体内的整体药动行为的差异。该文通过复制家兔血瘀模型,采用已建立的家兔血浆中大黄酸与大黄酚HPLC含量检测方法,测定灌胃祛瘀清热颗粒后正常与血瘀家兔体内2个成分的经时血药浓度,进一步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计算各总量药动学参数,比较2个成分在正常与血瘀家兔体内的整体药动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血瘀组VRTt大于正常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组的AUCt,MRTt,t1/2tVt参数值均大于正常组,而kt,CLt小于正常组;表明与正常家兔相比,大黄酸与大黄酚在血瘀家兔体内的总体入血量更大,释放和吸收更快,滞留时间更长,消除减慢。总量统计矩可整合大黄酸与大黄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能表达祛瘀清热颗粒中这2个有效成分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泻心汤不同配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泻心汤(XXD),单味黄芩(RS),大黄+黄芩(RRR+RS)和黄连+黄芩(CC+RS),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浓度,由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RS组相比,其余3组中黄芩苷的AUC和Cmax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C+RS组中汉黄芩苷的AUC和Cmax数值与RS组相比亦有明显减少.结论 泻心汤配伍(黄连和大黄)可能使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吸收减少、暴露水平降低,其中黄连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200目与400目粉末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大鼠直接灌胃大黄粉末后,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眼眶静脉丛取血,经过乙醚萃取后,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黄中蒽醌苷元的含量。结果:在激发波长440 nm,检测波长520 nm下,大鼠血浆中大黄的五种蒽醌类化合物都能够检测到,而且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四种化合物的药时曲线良好,但大黄素甲醚由于药材中含量较少,致使血浆中吸收的含量也较少,血药浓度已经超出了标准曲线的范围,所以大黄素甲醚不再做药代动力学考察。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较强,能够作为大黄粉末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试验方法;且400目粉末各组分的生物利用度高于200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藜芦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口服灌胃给予藜芦酸,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选择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内标,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A)-1%乙酸(B)梯度洗脱(0~11 min,5%~57%A;11~13 min,57%~5%A),检测波长256 nm,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过Kinetica 4.4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灌胃给药后藜芦酸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5.00±10.00),(31.00±8.22)min,存在二次达峰现象;高、低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176.85±28.89),(68.14±12.58)mg·L-1,t1/2分别为(87.74±20.74),(227.18±93.78)min,AUC0-∞分别为(50 363.50±11 667.7),(18 830.32±4 354.35)min·mg·L-1,MRT0-∞分别为(201.39±16.72),(227.40±21.37)min。结论:藜芦酸口服吸收较快,消除较慢,体内作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大黄酸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7. 25、34. 50、69. 00 mg/kg)的大黄酸后,采用固相萃取法预处理血浆和组织样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采用Venusil XBP C18(L)(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甲醇-0. 1%磷酸水(70∶3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结果:大黄酸血浆及各组织样品在0. 0095~19. 5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回收率在86. 4~96. 8%。大黄酸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肝>胃>肠>肺>脾>肾>心>脂肪>脑>肌肉。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黄酸体内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大黄酸及其酯化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酸羧基酯化对其在大鼠体内药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酸甲酯和大黄酸乙酯作为模型药, 大黄酸作为阳性对照, 对大鼠单次灌胃70 mg·kg-1或者单次静注 0.7 mg·kg-1, HPLC 荧光同时监测大鼠血浆中三种分析物的血浓经时变化。结果:大黄酸甲酯和大黄酸乙酯灌胃和静注给予大鼠后, 血浆中均测不到酯类原型, 但能测到一定量的大黄酸。将甲酯和乙酯衍生物灌胃后在大鼠血浆中所测得的大黄酸成分的经时变化与直接灌胃大黄酸后大鼠血浆中大黄酸成分的经时过程相比较, 其主要的药动参数分别为:cmax (0.058 ± 0.035)、(0.95 ± 0.090)、(42.66 ± 14.41) mg·L-1 Tmax (6.7 ± 2.3)、(10.7 ± 2.3)、(0.9 ± 0.1) h t1/2β (6.0 ± 1.7)、(6.4 ± 1.0)、(3.2 ± 0.6) h AUC0-∞ (1.03 ± 0.76)、(12.79 ± 0.96)、(80.28 ± 13.59) h·mg·L-1。结论:羧基酯化降低了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有效暴露剂量, 提示此类衍生物不适于作为大黄酸的前体药物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HPLC法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的活性成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前后的活性成分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两药合煎液和单煎混合液的各峰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两药合煎液和单煎混合液中黄芩苷、大黄素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动态分析。结果大黄与黄芩配伍合煎后产生了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论中药复方配伍并非是单味药的简单加合,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泻心汤的化学成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黄与酒大黄配方颗粒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与酒大黄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为中药炮制品配方颗粒在不具备饮片形态的情况下真伪鉴别提供示范性研究.方法: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法分别对大黄与酒大黄配方颗粒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大黄与酒大黄配方颗粒的一维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仅在1 447,1 367,1 146,1 079,925,576 cm-1附近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形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二阶导数光谱在1 800~500 cm-1峰位置和峰强度的变化较明显.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大黄与酒大黄配方颗粒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大承气汤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给予大黄及大承气汤后,大黄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大黄及大承气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经时血药浓度变化。色谱柱为Diomansil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77∶22∶1),检测波长428 nm,流速1.0 mL.min-1。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结果:大黄酸血药浓度在1.0~15 mg.L-1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灌胃给予大黄及大承气汤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大黄及大承气汤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中大黄与其他成分配伍后,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丹皮酚和大黄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om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37∶63)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以橙黄决明素为内标,在274 nm下进行检测。结果: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Y=-0.055+0.03X(r=0.993 2),日内和日间的RSD均4.1%;大黄酸的线性范围为Y=-0.152+0.014X(r=0.993 5),日内和日间的RSD均4.9%。组织样品的稳定性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大鼠组织中丹皮酚和大黄酸HPLC测定方法,适用于大鼠体内赤芍、大黄药对的组织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黄饮片MEKC-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大黄及其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以25 mmol·L~(-1)硼砂~25 mmol·L~(-1) SDS-10%乙腈(pH 10.9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2 kV,以大黄酸为参照物(IS),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11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10批大黄地产药材MEKC-DAD指纹图谱;发现少数产地大黄药材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生品与其炮制品的指纹谱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差异显著.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大黄饮片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黄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蒽醌类物质为其泻下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中医认为大黄泻下峻猛为大黄的毒性。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一直被认为是解毒圣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该文将大黄配伍甘草减毒作用分为煎煮过程、肠道代谢2个环节,分别从化学成分、肠道菌群、Ⅰ/Ⅱ相代谢、药物转运方面综述近年来大黄配伍甘草减毒的研究进展。二者配伍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结果出现,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黄中总大黄素成分含量测定条件优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选大黄中总大黄素成分含量测定条件。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 ,HPLC测定其含量 ,对影响总大黄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水解时间、酸的浓度、酸用量、氯仿提取次数及氯仿用量 5个因素进行考察 ,结果利用UROS系统软件回归处理 ,得出优化条件 :水解时间 9min ;氯仿用量 70ml;提取次数 2次 ;H2 SO4用量 10ml;H2 SO4浓度 1mol L经验证试验 ,重复性好 ,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大黄HPLC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磊  刘瑞  袁波  熊志立  李发美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302-130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大黄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Kromasil C8(4.6mm×200mm,5μm)色谱柱,甲醇-0.4%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通过聚类分析,14个正品大黄样品被聚为2类,非正品被分为4类。通过相似度计算,14个正品大黄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7以上,其余非正品的相似度均小于0.60。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大黄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黄不良反应古今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古代本草对大黄毒性的论述以及现代大黄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从而较为客观地理解大黄毒性的含义,从实验与临床实践研究中探讨大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大黄的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黄炭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大黄炒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炭中大黄酚、大黄素含量。色谱柱填料为Kromasil-C18(4.6mm×150mm,5μm),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大黄素98.43%、大黄酚98.32%,RSD分别为1.17%、1.02%。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稳定、简单,可用于大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