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男,83岁,以"反复胸闷、胸痛5d,加重8h"为主诉于2012年8月24日入院.5d前于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呈紧缩感,伴后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持续约20 min,自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后,上述症状好转.入院前8h于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性质、部位同前.入院后心肌酶示肌酸激酶(CK)7.0 U/L,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0.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75 μg/L;心电图未见ST-T改变.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无吸烟史.入院后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提示V1~ V4导联T波正负双向.复查心肌每示hs-TnI 0.401 μg/L,CK-MB 1.67μg/L,CK 38.70 U/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替罗非班以3ml/h泵入及低分子量肝素4000U每12h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采用奥关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具体方法:第1周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餐前30min温开水送服;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3次/d,餐后30min内嚼碎服。第2~6周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晨1次,餐前30min温开水送服;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2次/d,餐后30min内嚼碎服。第7~8周给予铝碳酸镁片1.0g,2次/d,口服。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上腹痛、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显效1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1.1%;治疗8N后,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是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童传芝 《中国保健》2009,(21):861-861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采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第1周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餐前30min温开水送服;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3次/d,餐后30min内嚼碎服。第2~6周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晨1次,餐前30min温开水送服;同时给予铝碳酸镁片1.0g,2次/d,餐后30min内嚼碎服。第7~8周给予铝碳酸镁片1.0g,2次/d,口服。结果:治疗2w后,患者临床症状(上腹痛、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70%(28/40),治疗8w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胆汁反流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形成,铝碳酸镁治疗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张毅  赵学群  张畔 《职业与健康》2001,17(7):102-103
目的:监测30例中重型肺心病患者用氨茶碱降低肺动脉高压血药浓度的效果。方法:使用西德心脏监护仪和美国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监测。结果:以氨茶 碱主要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不显著(P>0.05)。每次口服氨茶碱0.2g或以1.4mg/(kg.h)静滴,可达到有效血浓度(10-20ng/ml),而0.1g,3次/d血药水平不达标。结论:氨茶碱0.1g,3次/d,不宜采用。轻型患者0.2g,3次/d或在重型以0.25+1-%葡萄糖200ml(约1.4mg/(kg.h)静滴,2次/d或q.8h,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因为应用上述一次的剂量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6h,极少数患者才需要q6h或24h持续滴注,对肝病患者适当减量;吸烟者酌情增加。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6岁,因阵发胸闷、心悸20d,加重2d于2008年5月2日入院。20d前无明原因发作胸骨后尤以左心前区紧闷样不适,伴出汗,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10min后逐渐缓解,30min再发1次,发病4h后急诊当地医院,ECG示:窦性心动过速,V1.5 ST段抬高0.2~0.3mv,T波倒置双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25例,其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4.0)×10^9/L者16例,(2.0-2.9)×10^9/L者8例,〈2.0×10^9/L者1例。服^131Ⅰ前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给予利可君(利血生)、维生素B4、氨肽素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150~300μg/d注射。根据甲状腺质量、24h甲状腺最高摄^131Ⅰ率、患者病程及年龄等确定^131Ⅰ治疗剂量。25例患者服^131Ⅰ平均剂量为2.35×10^8 Bq(1.41×10^8-2.96×10^8 Bq)。^131Ⅰ治疗后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外周血象。结果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1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未缓解5例。25例患者^131Ⅰ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回升,白细胞计数〉4.0×10^9/L者13例,(3.0-4.0)×10^9/L者9例,(2.0~2.9)×10^9/L者3例;^131Ⅰ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2.99±0.51)×10^9/L,^131Ⅰ治疗后为(4.36±0.76)×10^9/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Ⅰ可作为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6岁.因呕吐、腹痛、腹泻2d,胸骨后疼痛8h入院.患者于2d前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开始为胃内容物,之后为黄色水样物,无呕血,伴腹部隐痛,剑下为甚,排黄色水样便,5~6次/d.在当地医院使用头孢类抗感染药物及输液治疗,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小便较平时减少,500~ 600ml/d.于入院前8h突起胸骨后持续性闷痛,向左肩背部放射,伴心慌、出汗,呼叫"120"送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血脂高病史.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儿 男,2 d,便血、伴四肢凉,口唇苍白3 h收入院.孕41+2周,母分娩前宫缩活跃,宫口开7~8 cm后,产程未见进展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200 g.于入院前1 d,患儿哭闹,呕吐1次,呈清水样物.于入院前3 h,大便出血,共4次量约150 ml,伴四肢凉、口唇苍白、面色发灰,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急诊收入我科.查体哭声响亮,面色灰暗,呼吸规则.全身皮肤黏膜稍黄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27d”于2003年1月7日人院。病初因劳累后出现咳嗽,咯黄痰,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以晚间为著,伴夜间多汗,自服感冒药无效。血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800,血红蛋白93g/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有网格状致密影,静脉点滴(静点)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等药物治疗3d无好转,后又静点利复星0.4g/d、异烟肼0.3g/d及丁胺卡那霉素0.2g/d治疗3d,症状仍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入院查体:体温37.7℃,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轻度贫血貌,眼睑无浮肿,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20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847,血红蛋白79g/L。尿沉渣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0.3g/L,尿相对密度1.010。  相似文献   

10.
1资料 患女37岁,因咳嗽、喘息来诊,诊为支气管炎,予以头孢他啶静滴2日后效果不佳,遂改为加替沙星0.2g日2次,5%葡萄糖250ml,喘定0.5g,氟美松10mg日1次静滴。加替沙星输毕后2h逐渐出现四肢肌肉肌张力升高.下肢肌肉痉挛性疼痛随后依次出现腹痛,胸痛伴恶心呕吐,5h后来诊。查心肌酶谱正常,予5%葡萄糖500ml,ATP20mg,CoA100U,维生素C2.0g,维生素B6 200mg静滴,氟美松8mg,山浪宕碱10mg静滴入小壶。经上述药物治疗1h后患下肢肌肉痛性痉挛缓解,腹痛消失但仍感恶心,留观2h后症状消失好转离院。后随诊1月未发生其他不适。[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