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对比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平均分为两组,Ⅰ组25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25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对比两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平均分两组,Ⅰ组30例为两点法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有所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子宫肌瘤病人,平均分为两组,Ⅰ组25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25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过对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旨在选择一种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剖官产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成2组,I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II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观察2种麻醉的起效时间、病人的耐受情况、是否需要辅助镇痛、镇静等;同时观察新生儿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硬膜外麻醉组静脉辅助用药明显多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且术中盆腔深部牵拉反应重。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个别病人出现恶心、呕吐: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好,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病人耐受好。讨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的优点。腰硬联合麻醉更能满足手术的各方面要求,是剖官产手术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该文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1~2级子宫肌瘤病人,均分为2组.Ⅰ组行硬膜外麻醉(EA),Ⅱ组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术中监探BP、HR及术中牵拉内脏时病人的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均下降,Ⅱ组下降明显,Ⅰ组病人的牵拉反应率高,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未出现内脏牵拉反应.结论 CSEA用于子宫全切术较EA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腰硬联合麻醉在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3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29—53岁,体重48~74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21例,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22例,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ECG、SpO2以及术中患者牵拉反应情况,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HR、SpO2、EC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优11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0.95%;治疗组:优19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方法:随机选择8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均分为两组,Ⅰ组40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2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2组病人BP均教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是一种值得讨论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安全性。方法8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与硬膜外麻醉组(EP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子宫全切术中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起效时及与牵拉子宫时血压(SBP)变化、肌松效果、辅助用药等情况。结果CSEA麻醉药用量少,麻醉起效快,肌松效果满意,牵拉子宫时血压变化小,手术麻醉过程更平稳,与EP组比较p〈0.01;CSEA组血压变化偏大,但与EP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18)。结论CSEA为子宫全切术的较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 随机选择50例ASA 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均分为两组,Ⅰ组25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0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先华 《华夏医学》2007,20(4):775-776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5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25例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但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降低,其中Ⅱ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明显(P<0.01、P<0.05),Ⅰ组患者牵拉时心率减慢较明显,与术前及Ⅱ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控制腰麻的用药量和调节阻滞平面,充分扩容,以减轻麻醉初循环的剧烈变化,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副作用比较小,在子宫全切除术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NIBP、HR、SPO2和术中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明显。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术中监测BP、HR、SpO2,观察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B组下降明显(P<0.01)。B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A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均较B组明显(P<0.05~P<0.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领域中最基本的手术。阴式子宫全切术是子宫全切术的常用术式,子宫全切手术时选用的麻醉方法已由硬膜外麻醉发展到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既保留了脊麻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防止麻醉平面过高。我院已将腰-硬联合麻醉广泛应用到阴式子宫全切术中。实践表明,腰-硬联合麻醉是阴式子宫全切术理想的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至2010年在我院行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均为择期阴式子宫全切术。年龄38~52岁,平均46.4岁,体重48.2~74.3 kg,平均55.2 kg,排除麻  相似文献   

14.
赵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124-125
目的 研究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与单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Ⅱ组采用单间隙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中记录MAP、HR和SPO2变化,麻黄素及阿托品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和术者对麻醉效果满意程度。结果 Ⅰ组镇痛效果和术者对麻醉效果满意程度明显高于Ⅱ组。结论 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和满意的肌松效果,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方法 随机选择50例ASA 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均分为两组,Ⅰ组25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 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 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 呕吐反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一点法,即L2~3腰椎单次腰麻后置入硬膜外导管;Ⅱ组为两点法,即T12~L1行硬膜外置管,再行L2~3单次腰麻。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记录腰麻平面不对称例数、硬膜外腔用药量、需要辅助用药的例数及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在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Ⅰ组患者心率下降幅度大于Ⅱ组患者的心率下降幅度(P〈0.05);Ⅱ组肌松满意度和防止牵拉反应明显优于Ⅰ组(P〈0.05);腰麻平面不对称例数、硬膜外腔用药量和需要辅助用药的例数Ⅰ组多于Ⅱ组。结论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确切,更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灿红  周旭明  张艳春 《吉林医学》2009,30(16):1727-172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比较。方法:10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麻醉效果及出现手术牵拉反应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HR、SpO2、ECG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者与Ⅰ组患者相比,麻醉后Bp下降幅度较明显。结论: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骶神经阻滞更完善,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人数更少,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杨立军  路玲 《当代医学》2009,15(19):119-120
目的观察单间隙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双间隙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阴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阴式子宫全切和(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病人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1组40例采用双间隙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40例采用单间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记录麻醉后MAP,HR,SPO2.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全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56.20±18.2)s。阻滞完善时间(11.40±3.22)min。麻醉效果优者70例(占87.5%),良者16例(占20%),差者2例(占2.5%)。Ⅰ组镇痛效果和术者对麻醉效果满意程度明显高于Ⅱ组。结论双间隙CSEA应用于妇科阴式手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和肌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在阴式子宫全切手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阴式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阴式子宫全切手术患者中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两组患者血压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