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华华  杜凌 《海南医学》2014,(9):1334-133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收治的30例1年内无复发的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76.67%,无瘤生存率为63.3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肿瘤的数目、肿瘤包膜完整程度、血管内有无癌栓和肿瘤融合程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血管内有无癌栓是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密切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术中肿瘤体积的测量以及有无发现血管内癌栓,可以早期预防和发现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AFPmRNA的阳性率43.8%(46/105)高于健康对照10.0%(3/30),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前血中AFPmRNA的表达与各项肿瘤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包括肿瘤数目、大小、有无肉眼及镜下血管侵犯。AFPmRNA阴性患者1、2、3年生存率以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比AFPmRNA阳性患者术后高(两者均P=0.004)。多因素分析也指出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mRNA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mRNA与肿瘤侵袭性相关,对于预测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 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阳性率43.8%(46/105)高于健康对照10.0%(3/30),有显著性差异(P< 0.001)。术前血中AFP mRNA的表达与各项肿瘤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包括肿瘤数目、大小、有无肉眼及镜下血管侵犯。AFP mRNA阴性患者1、2、3年生存率以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比AFP mRNA阳性患者术后高(两者均P=0.004)。多因素分析也指出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与肿瘤侵袭性相关,对于预测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0例HCC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2年)40例,非早期复发(>2年)3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入院主诉为腹痛、术前血清ALP>135 U/L、术前血清AFP>400 ng/ml、术中输血及肿瘤直径≥5 cm与H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腹痛、术前血清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肿瘤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腹痛、术前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及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0例HCC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2年)40例,非早期复发(>2年)3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入院主诉为腹痛、术前血清ALP>135 U/L、术前血清AFP>400 ng/ml、术中输血及肿瘤直径≥5 cm与H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腹痛、术前血清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肿瘤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腹痛、术前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及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Xu Y  Fan J  Zhou J  Qiu SJ  Wu ZQ  Yu Y  Hang XW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01-2104
目的:分析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肿瘤相关因素,为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2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生存率统计分析各种肿瘤相关性因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术后生存率和/或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Edmondson分级、镜下癌栓、肿瘤部位、播散灶、术前甲胎蛋白(AFP)等(P〈0.05或P〈0.01);而术前治疗史及肝炎背景对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对生存率或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指标有:大血管癌栓、肿瘤播散灶及镜下癌栓(P〈0.05或P〈0.01)。结论:Edmondson分级Ⅲ~Ⅳ级、镜下癌栓、肿瘤位于左叶或两叶、肿瘤有播散灶及术前AFP≥300μg/L等都是肝癌肝移植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极差,应列为肝癌肝移植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从2006年1月~2011年12月88例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或肝切除术的临床
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对围手术期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
素。结果移植组患者1、3、5 年生存率与切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优于切除组(P<
0.05);肝移植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切除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镜下微血管癌栓
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治疗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比肝切除能获得较长的无瘤生存时间;男性、
肿瘤直径越大、有镜下血管癌栓、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LR)、派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6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1 a内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最近一次血常规结果计算NLR、d-NLR、LMR值,绘制ROC曲线并确定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参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至1 a随访期结束,156例患者有58例复发,98例未复发,复发率为37.2%,中位随访时间为162 d。ROC曲线显示NLR、d-N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和0.712,最佳临界点为1.58和1.34。LMR曲线下面积小于0.5,不能作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Log-rank法分析显示不同NLR、d-NLR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NLR、高d-NLR、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术前高AFP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示高NLR、肿瘤直径是影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是一个简便、低成本的检验指标,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具有预测价值,dNLR、LMR不能作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NLR>1.58和肿瘤最大径>5 cm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秦骏  周全博  罗蒙 《河北医学》2013,19(7):971-974
目的:通过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探讨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以找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本文患者第一年复发率为39.1%,生存率为77.3%;第三年复发率68.2%,生存率39.1%;第五年复发率82.7%,生存率2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包膜的形成、包膜的浸润、微血管的浸润、门-t#-~癌栓、肿瘤直径(〉5em)、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的浸润、门静脉癌栓以及肿瘤早期的复发对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术后注意定期复查,尽早发现和处理复发的肿瘤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行根治性切除的单发且直径≤5cm的小肝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晚期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肝癌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间肿瘤有无包膜(P=0.027)、术后TBIL峰值(P=0.034)、镜下脉管癌栓(P=0.036)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复发时间可能与肿瘤有无包膜,术后TBIL峰值和镜下脉管癌栓等因素有关,而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的者术后监测,并提前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大肝癌(直径≥5 cm且〈10 cm)根治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行手术切除获得随访的170例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HBs 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肝癌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48.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甲胎蛋白(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癌栓的患者,采用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73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64.3%、42.8%、28.5%、14.3%,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5个月。术后行TACE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8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0.3%、41.1%、27.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5个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10 cm为界)、门静脉主干是否有癌栓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TACE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9-12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Mortalin表达水平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标本内的Mortalin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和Kaplan-Meier法分析Mortalin表达水平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织Mortalin表达水平对术后复发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特异度为86.75%,灵敏度为85.07%,最佳判读值为2.14(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 ,将肝癌组织Mortalin相对表达水平2.14的患者纳入高表达组(n=69),而肝癌组织Mortalin相对表达水平2.14的患者纳入低表达组(n=8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组术后3年内有57例患者出现复发(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7.39%);低表达组术后3年内有10例患者出现复发(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7.65%),低表达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1,两组间复发风险比:10.9915,95%可信区间:6.6338~18.2119)。结论 肝癌组织Mortalin表达水平与肝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Mortalin表达水平升高则预示着术后早期复发,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Wang GY  Yang Y  Zhang Q  Li H  Chen GZ  Yi SH  Xu C  Wang GS  Zhang J  Yi HM  Jiang N  Fu BS  Zhao H  Li MR  Chen YH  Cai CJ  Lu MQ  Chen G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2):1519-1522
目的 评价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7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术前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甲胎蛋白(AFP)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后最大肿瘤直径、术后肿瘤数目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等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单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52.7%和50.9%.NLR<2.5和NLR≥2.5(37例)的患者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1%、66.9%、63.3%和56.3%、37.6%、37.6% (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3、有大血管侵犯、AFP≥400 μg/L和NLR≥2.5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3、血管侵犯和NLR≥2.5为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高NLR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增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eoperativ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on the tumor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HBV (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HCC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tumor-free survival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Cox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predicting the HCC recurrence. NLR≥2.5 was considered to be elevated.Result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37 had an elevated NLR. The 1, 3 and 5-year tumor-free survival rates were 69.2%, 52.7% and 50.9% respectively.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high NLR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for those with normal NLR (1, 3, and 5 year survivals at 56.3%, 37.6% and 37.6% vs 81.1%, 66.9% and 63.3% respectively;P=0.01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revealed that tumor size>5 cm, tumor number>3, vascular invasion, serumα-fetoprotein level≥400 μg/L and NLR≥2.5 were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disease-free survival.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invasion, tumor number>3 and NLR≥2.5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worse disease-free survival.Conclusion An elevated NL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isk for tumor recurrence in HCC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A)在预测SHCC患者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明为HCC,且肿瘤单发、肿瘤直径≤5 cm、无血管癌栓的143例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分析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因素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术后出现并发症组患者PA下降率较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143例患者总体复发率为44.7%,1、2和3年累积复发率为29%、39%和49%,总体中位无瘤生存期(DFS)43个月。HBV-DNA<103IU·mL-1和HBV-DNA≥103IU·mL-1患者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7%、67%和67%、52%、47%;PA下降<43%和PA下降≥43%的患者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1%、64%和66%、55%、47%。结论:HBV-DNA水平和肝切除术后PA下降率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HCC患者复发时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与孤立性大肝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根治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月-2014 年12月在该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59例孤立性大肝癌的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发生MVI 将其分为无MVI 组(n =97)和有MVI 组( n=62),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卫星结节与术后无进展期的关系。结果孤立性大肝癌根治术后的1、3 和5 年生存率分别为882%、56.7%和4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MVI、甲胎蛋白(AFP)、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和数量、卫星结节与孤立性大肝癌术后无进展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AFP>400 ng/ml、MVI、卫星结节、肿瘤数量及肿瘤直径是孤立性大肝癌术后无进展期的危险因素。MVI 发生率为43.7%。其中无MVI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7 个月,1、3 和5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67.5%和56.0%;有MVI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 个月,1 和3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7%和45.8%。结论AFP>400 ng/ml、MVI、卫星结节、肿瘤数量及肿瘤直径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根治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华  万华  赵年  周文波 《医学综述》2014,(10):1876-1879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干预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进行治疗并行TACE的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将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归类,影响预后的单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并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4个月,平均(22.3±1.7)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TACE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32%、38.11%和22.03%;患者的不同瘤灶个数、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是否有假包膜、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血清的甲胎蛋白含量、肿瘤碘油的沉积情况以及术后4 d内白蛋白的下降情况的TACE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门静脉栓塞情况、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是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独立因素为患者的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以及术后碘油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