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丹参改善单侧缺单侧颞叶缺血大鼠空间记忆障碍中c-Jun,bFGF和HSP70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光化学方法选择性地导致大鼠左侧颞叶皮层缺血,术前30分钟及术后第3天分别给丹组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10g/kg,用Morris水迷宫及图像自动监视系统监测大鼠行为。然后取脑 理学及c-Jun、bFGF和HSP70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经丹参治疗,颞叶缺生按时完成大鼠的空间记忆障碍得到显  相似文献   

2.
丹参作为传统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研究丹参是否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起修复作用。用大鼠线栓法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大鼠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缺血后给予丹参(15g/ kg)大鼠,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应侧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且神经细胞变性程度较轻。提示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它加强bFGF的修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体研究曾发现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丹参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采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技术,以细胞形态学及HSP70免疫性细胞表达为指标,首次观察了缺氧条件下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及HSP70表达变化及丹参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论缺氧1h或2h,在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中,有的细胞出现细胞体周围光晕消失,胞浆内颗粒变性,细胞膜肥厚,粗糙,轴突变粗,断裂,并且出现HSP70免疫阳性细胞;(2)缺氧1  相似文献   

4.
探讨丹参对单颞叶缺血性损害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及与热休克蛋白32(HSP3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立体定光化学技术导致大鼠左侧颞叶皮层梗死,术前30分钟及术后第3天分别给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10g/kg,用Morris水迷宫监测大鼠行为,然后取脑进行HE染色及HSP32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丹参组大鼠在Morris迷宫搜索目标的反应时和行程较屯梗死组显著缩秘而不宣,且较多地使用了正常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表达及其mRNA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流后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国知再灌流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SP70的组织学分布,利用RT-PCR方法检测缺血皮层与基底节区脑组织HSP70mRNA相对含量。结果 基底节区HSP70阳性细胞较少,持续时间短,眼层区HSP70阳性细胞较多,持续时间长。RT-PCR结果表明HSP70mRNA相对含量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层乙酰胆碱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CCAO)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两种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用乙酰胆碱(ACh)生物测定法检测皮层ACh含量,ACh离子选择性微电极(ACh-ISMs)检测皮层ACh释放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生化测定法检测皮层AChE活性,观察脑缺血时皮层ACh含量的动态查化。结果发现:脑缺血可诱发皮层ACh活度急剧上升,示ACh突然大量释放,在CCAO组于缺血10min达到高峰(净增1.444mmol/L),而MCAO组于缺血2min即达高峰(净增1.553mmol/L),随着缺血延长,二者均逐渐下降,于缺血30min时,虽较峰值要低,但明显高于缺血前水平,此时,AChE活性巳明显低于缺血前,ACh含量在CCAO组下降0.256μg/g(P>0.05),在MCAO组则显著下降1.014μg/g(P<0.01)。结果提示:皮层ACh含量变化对缺血是敏感的;脑缺血时ACh含量下降、释放增加、降解减弱,推测ACh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对单侧颞叶缺血性损害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及与热休克蛋白32(HSP32)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光化学技术导致大鼠左侧颞叶皮层梗死,术前30 分钟及术后第3 天分别给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10g/kg,用Morris 水迷宫监测大鼠行为。然后取脑进行HE染色及HSP32 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丹参组大鼠在Morris 迷宫中搜索目标的反应时和行程较单纯梗死组显著缩短,且较多地使用了正常的认知策略,其由随机式过渡到趋向和直线式策略的进程也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丹参治疗组颞叶梗死体积较单纯梗死组显著缩小,HSP32 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丹参可以明显改善单侧颞叶缺血性损害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障碍。HSP32 表达与颞叶损害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O)具有神经介质或调质的功能,广泛参与体内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具有扩张血管和神经毒性作用。体内NO系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形成,并通过Ca2+/钙调素机理生成NO,因此NOS是NO合成的关健因素。为研究脑缺血与脑组织NOS的关系及丹参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地高辛精标记的NOS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示缺血对照组栓塞侧皮层和尾壳核N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图像分析灰阶值为:缺血侧皮层116.2±1.0,非缺血侧134.5±0.7(P<0.01);缺血侧尾核壳核122.0±0.7,非缺血侧137.5±0.8(P<0.01)。阳性细胞数:缺血侧皮层326.7±8.2,非缺血侧107.5±9.9(P<0.01);缺血侧尾壳核262.2±3.5,非缺血侧72.2±9.8(P<0.01)。虽然丹参组缺血侧皮层和尾壳核NOS基因表达亦显著高于非缺血侧(P<0.01),但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P均<0.01),而两组非缺血侧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脑缺血后脑组织N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丹参能部分下调缺血所致的NOS基因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供血不足的SPECT与BEAM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2例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病人的SPECT及BEAM,阳性率分别为86%及1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在RCBF低于正常1%时即可显示缺血性,面BEAM较易反映在脑半球功能变化,。SPECT能检出脑血流高于症状发生阈25ml/(100g.min)而低于生理阈值50ml/(100g.min)的潜在性缺血病灶,为临床提供超早期治疗依据。在脑供血不足缓解期检查SPECT,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皮素-1(ET-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丹参对它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缺血组(缺血24h)和再灌注组(缺血1.5h再灌注24h)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的脑区(P<0.01,P<0.05),经丹参治疗后缺血或再灌注鼠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5,P<0.01),但仍比健侧脑区显著增高。本实验表明,缺血和再灌注均可诱导脑组织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进一步加重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丹参对缺血诱导的ET-1基因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沙土鼠脑缺血后HSP70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HSP70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沙土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光镜观察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损伤情况,North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额叶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沙土鼠脑缺血后各期HSP70mRNA表达增加(P<0.05),而HSP70蛋白仅在再灌后1d有少量表达(P<0.01)。缺血神经细胞在再灌后7d大多出现损伤改变。结论沙土鼠脑缺血后,虽有HSP70转录增加,却存在着HSP70的翻译障碍。HSP70翻译障碍可能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β—内啡肽和强啡肽A对急性缺血大脑皮层Ca^2+,Mg^2+…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侧脑室微量注射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DynA)和纳洛酮(Nx)后,对于沙土鼠急性缺血大脑皮层Ca^2+、Mg^2+和H2O含量的影响,利用氢清除法观察了动物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以及静脉注射β-EP和Nx后,对于皮层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找探讨了β-EP和DynA在沙土鼠包性缺血性皮层水肿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β-EP后,在缺血皮层水肿加重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丹参在缺血再灌注时的神经保护作用——成纤维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丹参作为传统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研究丹参是否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起修复作用,用大鼠线栓法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大鼠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缺血后给予丹参大鼠,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应侧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且神经细胞变性程度较轻,提示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在癫痫发作后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分析法观察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HSP70的表达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正常海马结构含有一定量的组成性HSP70(HSC70),发作后3h即有HSP70表达,24h达高峰(P<0.01),48h开始下降,持续至少7d。在24h,HSP70免疫反应(HSP70-I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边缘结构。结论HSP70表达是癫痫发作所致细胞损伤的标志,并可能预示细胞死亡或存活,对于观察持续性神经细胞的活动特别是细胞损伤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和bFGF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HSP70的表达以及在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影响。结果缺血2小时再灌流0小时即可见HSP70表达,至24小时达高峰。bF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于6~48小时各组可见HSP70表达增高(P〈0.05)。结论脑缺血诱导HSP70的  相似文献   

16.
热耐受对鼠脑海马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热耐受对鼠脑海马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迟发神经元死亡( D N D)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大鼠前脑缺血10 min ,以及在缺血前反复3 次高热处理,应用 T U N E L 技术检测海马缺血区凋亡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区 H S P70 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在 D N D 形态学改变前出现。热耐受后可显著减轻缺血损害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 细胞凋亡是 D N D 的死亡方式之一,热耐受诱导的 H S P70 表达增强是其保护细胞、减少凋亡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丹参对颞叶缺血性损害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9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技术导致大鼠左侧颞叶皮层缺血,术前30分钟及术后第3天分别给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10g/kg,用Morris迷宫及图像自动监系统监测大鼠行为。然后取脑进行梗死体积测定及PDGF-A免疯组化分析。结果 丹参使颞叶缺血大鼠在Morris迷宫中搜索目标的反应进和行程显著缩短,使用正常认  相似文献   

18.
丹参对癫痫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对癫痫发作所造成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运用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方法,对比丹参组与对照组神经元受损的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丹参组与对照组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 丹参组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异常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同时丹参组动物脑内HSP70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应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D),活体动态观察沙土鼠全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的细胞外液中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变化及丹参对它的影响。结果显示:全脑缺血后,细胞外液GSH水平迅速升高(P<0.01),缺血30分钟达高峰为缺血前的5。82倍。再灌注后GSH水平明显降低,于30分钟趋于正常。脑缺血前30分钟给予丹参注射液不影响细胞外液GSH水平。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期,GSH反应性增高。GSH作为内源性抗氧化剂及NMDA受体拮抗剂在脑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许多化学药物及电刺激所造成的癫痫发作模型中均可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合成。表明HSP70与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方法:选择针对HSP70的鼠单克隆特异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海人酸(KA)诱导SD大鼠癫痫发作后HSP70表达进行了观察,并就MK-801对HSP70表达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结果:KA注射后24h,HSP7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边缘结构,多数皮质区也有表达;预先用MK-801后,全部大鼠均没有出现明显惊厥行为,多数皮质区及丘脑区HSP70表达消失,但在齿状回,CA3区仍有高表达。结论:MK-801具有抗惊厥及神经保护作用,其对某些脑区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显示出它对KA引起的同步性痫样放电活动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