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平敏  陈小宁 《河北中医》2012,34(1):145-148
慢性喉炎中医称"慢喉喑",又有"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之称,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较难治疗.中医学认为,慢喉喑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由痰热犯肺,瘀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  相似文献   

2.
喉瘖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系指有言无声的病证。临床上常分为暴瘖、久瘖两类。本证类今之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古人对于喉瘖的辨证,主张以虚实为纲,以明标本。在治疗上,多主张从病因病机论治,景岳云:"暗哑之证,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暗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暗也"。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喉喑5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嫣莉 《中国针灸》1994,14(5):25-26
针刺治疗喉喑50例临床总结金嫣莉(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主题词声嘶/针灸疗法喉喑,即指讲话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声而言。现代医学之慢性喉炎、声带劳损、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请病性失音等均属此范畴。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23例,女性27...  相似文献   

4.
慢喉喑是以声音不扬 ,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 ,又称“喉痹失音” ,属“久喑、声喑、喑哑”等范畴。鉴于此 ,我们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以慢性声音嘶哑为主症的病症均归结于慢喉喑的范围。 (因喉癌及肺部肿瘤等其他疾病引发的声哑除外 )。我院从八十年代至今 ,在中医喉科运用喉疳散局部外敷治疗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息肉等方面 ,以其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而享誉三秦。现将喉疳散在治疗慢喉喑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总结 63例慢喉喑病例。年龄 4岁~66岁 ;其中慢性喉炎占 3 7例 ,声带小结 2 2例 …  相似文献   

5.
慢喉喑是指久病声音不畅,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虚性喉病,故又称“久喑”。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多种喉部疾病。笔者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散结开音法为主,结合原发病进行辨证治疗慢喉喑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将58例慢喉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2岁。其中声带充血肥厚18例,声带小  相似文献   

6.
慢喉喑又称失音,是咽喉科常见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关闭不密。近10a来笔者以自拟养阴开音汤治疗慢喉喑,并与黄氏响声丸进行对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灸补虚泻实治疗喉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喑是指由于喉部疾患引起的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等疾病。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祖国医学将其分为“暴喑”和“久喑”两大类,即所谓“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景岳全书》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由此可见,喉喑虽属喉咙、声带……  相似文献   

8.
于洁 《西部中医药》2003,16(6):15-15
慢喉喑,是指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之症,属现代医学“慢性喉炎”。本病的发生常见于慢性炎症、用声过度及误治、失治等原因。我科自1990年以来,应用桔梗甘草汤加味治疗此病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者51岁,最小者8岁;病程最长者21个月,最短者2月余。全部病历治疗前均经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大多数表现为双侧声带、双侧披裂或前联合部位不同程度的慢性充血,引起声带闭合不良而致声嘶音哑。2方药组成及用法桔梗10g,芦根15g,荆芥6g,甘草6g。1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6天为1个疗程。3疗…  相似文献   

9.
“音哑”也称“音喑”,是指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寂然无声的症状。有些妇女,每到经潮前或经行期间便出现音哑,待经净后即自然恢复,每月如此,  相似文献   

10.
失音,是指声音不扬,甚至嘶哑不能出声。本病的病位虽在喉咙、声道,但其病因与肺、肾有着密切关系,因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 病因病机:失音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内伤之分,主要机理有虚实的不同。暴喑多由于风寒客热,情志忧恚,发声过劳;久喑多由于内伤精气,其证属虚。  相似文献   

11.
音哑为喉科常见症。祖国医学把音哑分为急喉喑、慢喉喑等。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诸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性失喑等均可导致。  相似文献   

12.
江娟娟  张波 《国医论坛》2004,19(4):10-10
慢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特征的喉部疾病,西医学中的慢性喉炎、声带小结、息肉、喉肌弱等症皆属本病范畴。目前,西医治疗声带小结、息肉,早期多采用声休、发声训练、改变错误的发声习惯等治疗方法,中晚期以手术摘除为主。谢强教授系江西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  相似文献   

13.
<正>慢喉喑,中医又称之为"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等,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较难治疗。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且易复发。陈小宁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师从干祖望教授,临证近30年,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喉炎疗效较好,且药材  相似文献   

14.
(干祖望验案赏析之一已刊登于本刊2008年第10期) 声音嘶哑在中医学称“喑”.喉部病变引起声音嘶哑则称为“喉喑”.喉炎在中医学属于喉喑范畴。喉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声带或室带(假声带)充血、肿胀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喉炎与慢性喉炎。干老认为急、慢性喉炎都是中医治疗有优势的病种.采用辨证论治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开喑汤治疗喉喑 3 0例 ,获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1 4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1 6~ 5 0岁 ;病程半个月至 1 0年 ;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声音不扬 ,甚至嘶哑失音 ,其中诊断为单纯性喉炎者 4例 ,肥厚性喉炎者 1  相似文献   

16.
慢喉喑是指声音不扬,经久不愈,甚则嘶哑失音的喉部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尤其近年来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针灸疗法治疗慢喉喑的资料作一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临床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失音”是指嗓音斯哑,甚则不能发声的一种病证。在教师中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疾病。该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人卒然元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人之卒然忧恚而无音”。《景岳全书》也对失音有所记述,如“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不痦也;虚者其病在本,  相似文献   

18.
浅谈音哑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哑可分为急喉瘖、慢喉瘖等证,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诸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导致。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目得血而能视,喉得血之濡润而能鸣。气虚不足,则无力鼓动声门,而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为肥厚,  相似文献   

19.
音哑治验     
李建设 《河南中医》2004,24(10):48-48
音哑,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中医可分为急喉疳、慢喉疳等症。祖国医学认为,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气虚无力鼓动声门,而致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致声带肥厚,亦成音哑;脾虚不运,气不化津,聚而生痰,痰湿结于喉间,也可使声带水  相似文献   

20.
<正> 失音又称“喑”、“喉喑”,是喉部疾患的常见症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者多为“金(肺)实不鸣”;内伤者多为“金破不鸣”,其病理与肺、胃、肾、脾,肝等均有关系,尤与肺、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其分型辨治如下。1.风寒型外受风寒后卒然失音,兼见喉痒,咳嗽,恶寒,清涕及头痛等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间接喉镜多见粘膜灰白,声带收展不利。此多为风寒客于咽喉,肺气闭塞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三拗汤等加减治疗,药如桔梗、荆芥、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