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痛经的辨治     
妇女月经来潮时腹中痛,谓之痛经。兹将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临床所见的痛经,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方面:原发性痛经系女青年月经初来时即有小腹痛,大多是肝肾不足,发育不良;继发性痛经,即初来时无腹痛,经过一段时间,忽而月经期出现小腹痛。继发性痛经有多方面因素:首先是青年女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之腹痛与腹中痛在病位、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均有所差异。腹痛病位偏于脐下,病因多属寒中,乃阴寒之邪搏结肠胃,多为阳气不足之证,治疗当以温字立法。寒湿滞于下焦,充斥肠间所致腹痛,治宜温涩之桃花汤;阴寒之气内盛,水势泛滥所致腹痛,治宜温化之真武汤;阳气虚极,阴阳几近离绝所致腹痛,治宜温通之通脉四逆汤。腹中痛病位在腹痛之上,多在脐上,亦可攻于心下,病因多为气血津液失和所致,治疗应以和字立法。里虚脉急,虚劳不足所致腹中痛,治宜和阴阳之小建中汤;邪正相搏,结于胁下所致腹中痛,治宜和表里之小柴胡汤;寒热分踞胸胃上下,阴阳不交所致腹中痛,治宜和寒温之黄连汤;肝气郁结,阳郁湿阻所致腹中痛,治宜和气机之四逆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经行腹痛五个证型在痛经发病人群中的比例及各型伴随症状。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在痛经发病人群中进行发放。结果经行腹痛五大证型中气血瘀滞型分布比例最高,其次为肝亏肾损型,肝郁湿热型最少。结论计算构成比及伴随症状比例可明确痛经中成药的开发目的性,提高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在古医籍中无相应病名记载,其主要证候散见于腹痛、热入血室、带下、瘕积、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篇章中。鉴于临床主要症状与中医“瘀”的论述相符,故注重从瘀论治盆腔炎,临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析黄连汤主症与证候。[方法]针对黄连汤条文中"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与"腹中痛",对"上热下寒"病性进行比较,从条文、方药、煎服法以及现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解析黄连汤症状、方药与证候。[结果]黄连汤证上热既是病性也是症状之一,条文句首之伤寒为疾病诱因,以"胸中有热、腹中痛、欲呕吐"为审证要点,黄连重用3两,为清上热之要药,与桂枝、干姜配伍,寒热相杂,药后昼三夜二服正是频频饮用止其呕吐及"胸中热"。[结论]结合方证分析与应用研究,认为黄连汤证与医学中现代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症相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艾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任脉温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予艾灸关元穴治疗,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艾灸前及艾灸30 min后患者的任脉红外热成像图,比较艾灸前后患者的任脉平均温度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艾灸前比较,艾灸后患者腹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任脉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与升高患者任脉温度有关,可通过温通经络促进任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辩少阴病脉证并治》,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由甘草、枳实、柴胡、杭芍四味组成。证之临床实际,用本方治疗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热厥症的机会不多,而是根据该方具有疏肝理脾郁热之功,而广泛地用于治疗胁痛、胸痛、胃痛、腹痛、痛经、黄疸、月经不调等肝脾病症,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很多治疗肝、胆、脾胃的效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整理《医案类聚》中明清时期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辨治癥瘕积聚的“脉-症-证”分布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脉象、症状及证候要素等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脉-症-证”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脉-症-证”三要素进行频数分布、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纳排标准纳入医案203则,分析“脉-症-证”分布规律可知,脉象以弦脉、细脉、数脉、沉脉、迟脉为主;症状以腹胀、胁痛、腹中积块、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为主;证素以气滞、血瘀、痰、寒、湿、热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可知:脉象以弦脉为核心,与紧脉、细脉、沉脉、数脉高度相关。症状以腹胀、腹中积块、胁痛为核心,与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等症状高度相关,其中腹露青筋与腹胀100%关联。证素以气滞与痰为核心,其中气滞与(血瘀-痰-寒)、痰与饮均100%关联。结论 通过“脉-症-证”规律的综合分析可知明清医家辨治癥瘕积聚时,所诊断的脉象以弦脉为核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病位多在肝胆、脾胃、...  相似文献   

9.
曾传志 《海南医学》1992,3(3):58-59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少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痛经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其论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蒲痛,一月再见”。 1.病因病机:痛经的原因很多,根据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行经腹痛》。“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历代医学家所论述虽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热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热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热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3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热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热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介绍运用当归四逆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血痹、痛经的经验 ,附病案 4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从月经有无先后失期、经血色量如何、痛在经行前后三方面进行辨证。文献所记载的痛经证型共8种,分别为血气虚证、血虚有滞证、血虚有寒证、血虚有热证、冲任不足证、肝气郁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以“温通清化、调和血气”为治则。浙派中医发扬命门学说,擅用温药,记载痛经要药10味,分别为凌霄花、白芍、马鞭草、玄胡、京三棱、鹿角、阳起石、白头翁根、莲房、荷叶。[结论]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从“气血”立论“,温补“”清化”以治本“,调畅气血”为根本,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宗。  相似文献   

13.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在古医籍中无相应病名记载,其主要证候散见于腹痛、热入血室、带下、瘕积、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篇章中。鉴于临床主要症状与中医“瘀”的论述相符,故注重从瘀论治盆腔炎,临证每获良效。现不揣浅陋,归纳治瘀6法,略陈于次。  相似文献   

14.
盆腔炎是妇科内脏器官和组织的炎症病变,发病率高,为妇科常见病之一。急性者中医称为"热血入室"或"热疝";慢性者多为"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范畴。其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腰酸痛、白带量大、浊秽而臭、月经紊乱、痛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证候要素的组成和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9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93%,寒凝占91%,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血虚、气滞、肾虚、阳虚、湿阻.证候要素共有31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4.6%,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5.4%.证候要素的组合形式最多的是脾肾两虚兼寒凝血瘀证.结论 气虚、寒凝是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病机;脾肾肝是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寒凝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6.
当归芍药散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原载两条:一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中有“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二在《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妇人腹中诸疾病,当归芍药散主之”。方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泻、白术组成,功能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用于治妊娠肝脾不和所致腹痛证。笔者随证加减应用多获佳效。兹举验案于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暖胞汤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临床证候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温阳暖胞汤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经期、腹痛、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寒凝血瘀证和瘀热蕴结证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根据相关标准,纳入内异症患者121例,其中寒凝血瘀证64例、瘀热蕴结证57例。收集两种证型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病程及流产史、月经、痛经、慢性盆腔痛、肛门坠痛、不孕、生活质量等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种证型患者的癌抗原(CA)125、CA199、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前列腺素(PG)E_2水平。结果:①与寒凝血瘀证患者相比,瘀热蕴结证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P0.01)。②在月经异常的患者中,瘀热蕴结证患者的月经情况评分高于寒凝血瘀证(P0.01);寒凝血瘀证的痛经患者比例高于瘀热蕴结证(P0.05),且痛经患者中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高于瘀热蕴结证患者(P0.05)。③在慢性盆腔痛患者中,瘀热蕴结证患者的评分高于寒凝血瘀证(P0.05);瘀热蕴结证的肛门坠痛患者比例高于寒凝血瘀证(P0.05)。④两种证型患者的不孕、流产史、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寒凝血瘀证的CA125、TGF-β_1异常患者比例高于瘀热蕴结证(P0.05),且寒凝血瘀证患者的CA125、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瘀热蕴结证患者(P0.05,P0.01);瘀热蕴结证的CA199异常患者比例高于寒凝血瘀证(P0.05);瘀热蕴结证患者的ESR水平高于寒凝血瘀证患者(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的病程、慢性盆腔痛、月经、肛门坠痛、痛经等因素及血清CA125、CA199、TGF-β_1、ESR等指标在中医寒热辨证中存在差异,故以上相关因素或指标可能成为临床内异症中医宏观寒热辨证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痛证是内科急诊中的常见疾病。我们从1966年至1986年在临床治疗中比较了针灸与西医在止痛疗效中的差异,现将2400例急性痛证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在2400例的痛证中,以头痛、面痛、颈痛,胸痛、肋痛、腹痛(包括上腹痛、下腹痛)、痛经、四肢关节痛、腰背痛等最为常见。上述痛证在西医中分别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落枕、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  相似文献   

20.
漫谈暖肝煎     
暖肝煎方载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陈·热陈”之中。原方用于治疗“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其药物组成为:当归二三钱(6~9克),枸杞子三钱(9克),小茴香二钱(6克),肉桂一二钱(3~6克),乌药二钱(6克),沉香一钱(3克),茯苓二钱(6克)。上药用水500毫升,加生姜三片,煎至300毫升,饭后温服。如寒甚者加吴茱萸6克,干姜3克,再甚者加附子6~9克。疝气有广义、狭义之别。狭义的疝气是指少腹痛及睾丸,或睾丸肿痛的疾病;广义的疝气,则是泛指腹中攻冲疼痛、牵引上下的症状,所以古人有“腹中之疝”与“睾丸之疝”的说法。疝气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