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属少阳兼太阳(太少并病)的证治。因外有太阳表证而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微呕,心下支结,且两经之邪均较轻浅,故取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用量,发表与和解并施,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2.
3.
柴胡的运用     
柴胡(指北柴胡),苦、辛、微寒,是疏肝(胆)解郁,透表泄热,升举清阳的常用药。由于清代某些医家从温病学的观点出发,说“柴胡劫肝阴”,或曰“柴胡更劫阴阳”,因而使这一有效的常用药物很少正确地运用于临床。柴胡的应用范围以及用法,概言之有以下四个方面:1.疏达肝胆之郁滞,治胁肋不适,脘腹胀气,喜叹气、自苦自悲自泣,大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节、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发热微恶寒是太阳轻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轻证,故本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但本方经历代医家应用化裁,其价值已远超原书所载条文之意。笔者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期间,有幸侍诊于黄煌教授左右。  相似文献   

6.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方用柴胡、黄芩、人參、桂枝、芍药、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共9味药。其原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我们体会,有是证,投本方,皆可获效。兹报告用本方治疗的高热和低热病例各1则,并略加讨论。 [例一] 徐××,女,46岁,农业社员。因每日午后高热半月于1978年4月8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每日下午2时许,先形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运用柴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祥麟 《新中医》1989,21(11):52-53
医有“柴胡在脏主血。在经主气”(《本草从新》)之说,并随配伍不同,用途各异。李东垣临证喜甩柴胡,单就《兰室秘藏》22门中,涉及数十病种,制方计280首,其中使用柴胡者竟达130方之多,几乎占所制方之半数。说明李氏对柴胡运用之灵活。今就其配方应用,分析柴胡用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伤寒论》146条所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知肢节烦疼属桂枝证。心下支结,微呕,则属柴胡证。因此这个病症就是邪入少阳,而太阳未罢;或叫做太少合病。所用之方也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而取半剂量,旨在以桂枝汤解太阳未尽之邪,以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之微结。笔者有幸入室国中伤寒名家陈瑞春先生门墙,受其亲炙。  相似文献   

10.
黄志毅 《江西中医药》1992,23(2):17-19,21
为了进一步研究柴胡的运用,笔者辑近年一些期刊发表老中医运用柴胡的经验叙述如次:1 内科1.1 支气管哮喘上海邵长荣老指出:中医治疗哮喘,大多以肺脾肾论治。邵老在临床中,对于一些哮喘经常发作,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病例,使用疏肝法。认为喘总不离乎气,而肝是通调全身气机的枢纽。通过疏肝,使一身之气机调畅,有利于整个机体功能的恢复。喘息反复发作,胸闷胁胀,情绪不畅,脉弦为运用疏肝法的辨证要点。以柴胡、白蒺藜、平地木、川楝子等为常用药物。1.2 慢性结肠炎上海陈苏生老善用柴胡、牡蛎,其意柴胡实乃疏导肠胃之良药,《神农本草经》尝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  相似文献   

11.
12.
王玲  李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8):796-798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名方之一,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代临床多用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炎、反流性胃炎、糖尿病早期、脂肪肝、高脂血症、发热、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丁红平 《河南中医》2016,(3):397-398
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胆囊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腹泻疗效甚佳。为了有效运用大柴胡汤,首先必须准确识别其方证。大柴胡汤证包括主证和次证两个方面,主证包括: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证,即大柴胡汤的适应症;大柴胡汤体质。次证即疾病谱,大柴胡汤证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遇到上述病症,若为实热证,应考虑大柴胡汤证的可能性。除了辨识大柴胡汤证外,还须注意兼夹证。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原载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自芍、大黄、生姜、大枣八味组成。方中柴、芩、夏以和少阳,大黄、枳实以通阳明,乃有表有里,少阳、阳明合治之方,故周禹载曰:“大柴胡总以少阳为主治,而复有里者也。”但“少阳之上,火气治之”,火盛则灼阴,故加芍药以滋肝家之木,而收炎上之火。而方中生姜,与黄芩相配则消痞而寓  相似文献   

15.
柴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运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柴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供药用。中国药典收录有两种:柴胡Bup lerum dc和Bup leurum.scorzonerfolium W ILLD.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之为地熏、茈胡。本品嫩者入菜,老者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茸之名;根名柴胡,  相似文献   

16.
吴盛荣 《河北中医》2000,22(8):604-604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白芍药、陈皮、枳壳、川芎、香附、炙甘草 7味药组成 ,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 ,主要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等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 ,抓住本方立法组方宗旨 ,谨守病机 ,灵活化裁 ,变通运用 ,用于治疗多种病证 ,常获良效 ,现介绍数例验案。1 闭 经陈某 ,女 ,1 9岁 ,未婚。1 9980 5 1 0初诊。患者身体虚弱 ,1 997年仅行经 2次 ,7月份因考试落榜渐出精神抑郁 ,不苟谈笑 ,继之月经闭止 ,胸胁胀满 ,食少纳差 ,神疲懒言 ,夜不能寐。曾用黄体酮等药进行人工周期调经 1个月 ,行经 3日 ,…  相似文献   

17.
成肇仁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长期潜心仲景学说的研究,临证擅用经方治疗各科杂症。笔者有幸跟随成师临证学习,受益非浅。现仅就成师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徐志尧老师从事中药工作50余载,是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方剂辨证用药、中药炮制临床应用具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从老师学习,收获颇多。老师认为柴胡的药性、配伍、炮制、剂量等因素影响其功效发挥,现将老师对柴胡的应用经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和解剂的代表方,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曲尽其用,不断发挥,使这个古方历用而不衰。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与结合他人经验,反复揣摩,体会到下列病证用小柴胡汤治疗,颇具效验。1.虚人伤寒:体弱之人感受外邪,既不能单纯攻邪,又不宜专事补虚,笔者常用本方和解表里,扶正祛邪,每获疗效。如治患者李某某,女,40岁。素体多病,易患外感。就诊前因外出遇雨,回家后即觉恶寒,不见发热,头  相似文献   

20.
<正>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创诸逐瘀方剂中,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近来对该方的报道颇多,现将我在临床运用该方的点滴体会,略叙于后,以供临证参考. 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二味组成.桃红四物为补血活血祛瘀之基本方;四逆散是疏肝理气和营之主方.据《神农本草经》载:桔梗味辛微温,治胸肋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牛膝味苦平,能逐血气……坠胎.总观全方,用药严谨,配合和协,方中用药有升有降,如血分药中川芎可升,牛膝喜降;气分药中桔梗能升,枳壳善降.理气活血,瘀积可散,实对气滞血瘀而为病者,使用颇宜. 原著开列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计有: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