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对五行学说进行了剖析,认为五行学说不能很好说明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不能完整地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五行用繁琐的语言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和诊治原则。指出教材上的五行内容已显得落后,没有必要写入教材。应该用五脏相关理论代替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五行学说”不能很好地说明五脏生理功能、五脏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病变的相互影响和诊治原则,而主张将“五行学说”作为参考内容附在书后,或者从教材中删去。  相似文献   

3.
五行、八卦与四元素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与易经八卦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同:八卦代表的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属于自然物质,而五行则把人类劳动创造的“金”也纳入了自然万物之中,使人类的活动与自然万物形成了有机的联系,促成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因为没有人的参与,土不能生金,金不能克木,金也不能生水.可以说,五行是改良的八卦,它与元气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一起,给了中医学摆脱巫术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学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五行学说与西方的四元素学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五行学说创立了万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论,是系统科学的胚基;四元素学说,属于构成论,是分析科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里对五行的讨论 ,和当代流行的一些看法有所不同 ,主要从气的运动形式这一角度 ,来阐述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属性和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乘侮规律。一、五行的基本概念所谓五行 ,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将这五字按其字义理解为五种具体的物质或材料 ,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 ,古已有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 ,民并用之 ,废一不可”的说法 ,《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 ,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 ,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 ,万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用”的记载 ,指的都是…  相似文献   

5.
把阴阳视作一对相互作用的变量,建立起阴阳方程。把五行作为一组按生克关系作用的变量,建立起五行方程。人体与环境,人体本身内的相互作用,不能认为是仅存在着如阴阳、五行理论中所说的消长生克关系,阴阳五行理论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五行音乐疗法、循经艾灸改善患者的耳鸣。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改善微循环、营养耳神经静脉注射给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五行音乐疗法联合循经艾灸治疗,比较两组耳鸣改善的程度及时间。结果两组耳鸣改善的程度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耳部循经艾灸对耳鸣程度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中,一共收录了51条有关五行学说的术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中联)的标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则收录了103条。这些术语的翻译与通行译法基本一致,如将木、火、土、金、水译为wood、fire、earth、metal、water。但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却多参照海外译法而行。如将“五行”译为five phases(同时也罗列出了five elements这一通行译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古代儒家、道家、中医文献中对五行的阐述和解释,论述了五行在古人观念里的真正含义,总结了儒家五行学说、道家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家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和异同点,着重讨论了儒家五行学说和道家五行学说对中医五行学说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 ,起到了以下三个作用 :一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 ;二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分析和研究五脏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是运用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来阐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因此 ,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 ,而且并有着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脏之中 ,以五行的特点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木性曲直 ,枝叶条达 ,具有向上、向外…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商时期, 古中国人就意识到 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可以用木、火、土、金、水 五种基本的元素加以概括, 所谓“ 水火者, 百姓之所饮食 也; 金木者, 百姓之所兴生也; 土者, 万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 用”。之后, 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了这五种基本 元素之间具有的“ 生克乘侮”关系, 建立了五行学说, 并且 采用“ 比类取像”的思维方法, 将五行学说用以说明人体 脏器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及其外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 在近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 五行学说曾遭到了仅 仅以某种哲学思维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从五行学说引入中医学的背景、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对解剖方法的抑制效应、方法论和自然观的关系、五行互藏、五行与五材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五行的概念,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五行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个方面,都起着指导作用,并在历代文献中,不断有所发展.五行学说,本来以相生相克的规律说明自然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主要是解释人体内脏的相互联系及生理、病理的复杂变化,但必须以内脏为基础,在辩证施治下适当运用五行学说,方能取得显著疗效.l洪水滴本法亦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本沙运用于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则肝明不足,阳虚不能制阳,而致肝阳上完,临床表现有低效、眩晕、耳鸣、耳聋、腰疼、道精、日…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书中有关方剂学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敦煌遗书医学卷子中方剂学早期理论,如五行分类药物法、五行五脏配伍法、五脏补泻方以及部分古佚方与仲景方剂的演化关系等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的特性 ,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一 )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接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括。五行的特性是基于五行而高于五行的。所谓“基于五行” ,是说五行的特性是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而概括出来的 ,所谓“高于五行” ,是说五行的特性已从具体的五行抽象化 ,并引申运用 ,实际上已超越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的本身 ,而且…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改错(略) 二、填空(略) 三、问答题 (一)试举例说明五行的制化关系。五行相生与相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只有相生,或只有相克。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在一定限度内的过盛受到克制,一定限度内的不足得到资助,才能防止  相似文献   

16.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当今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通过对历代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古人对"五"的崇拜是五行形成的基础,五行的概念源自对生活中5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商末周初;五行相胜源于古人对五材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察,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五行相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已有运用,而且发现五行无常胜;五行相生源于四时的轮替,是五行学说与时令学说结合的产物,形成于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在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五行生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五行学说。汉代五行学说达到鼎盛,五行乘侮的观念是对五行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与干支三大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基石部分.这三大理论可独立运用,但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阴阳的四时消长变化产生四种不同的阴阳状态.这四种状态就是四象,是形成五行的物质基础.有了五行之后,五行再分阴阳.天之五行分阴阳为天干,地支五行分阴阳为地支.即干支是从五行演化而来,五行是从阴阳演化而来.厘清阴阳、五行与干支的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五音的经络学机制对五行音乐疗效的发挥有重要意义。五音与经络腧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五行理论将经络赋予五音属性,使五音与经络形成了对应关系。从经络学说角度探寻了五音的作用机制、经络穴位的五音属性、五音诊断与治疗,以及子午流注择时施乐方法,为五行音乐机制的揭示奠定基础,为五音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为因时施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清代医学家汪昂,编著有《医方集解》一书,其中收载了“百合固金汤”这首方剂,流传颇为广泛。 中医学将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配属,又以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和制约的关系,演义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举例说:肺属金,肾属水。在五行之间,金能生水。因此,在生理上,肺金有滋润和助长肾水的作用。肾虽然主水,但它本身又包含有火,因而称肾为“水火之脏”。肾水又称“肾阴”,肾火则称为“肾阳”。阴阳平衡协调是生理状态;阴阳失衡不调是病理状态。当肾阴(水)不足时,水不能制约火,就会导致火(肾  相似文献   

20.
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应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五行学说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五行学说来源于哲学但不同于哲学;五行学说是不断发展的;五行的中心实质是五脏,五行学说的精髓是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等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关系,主要是五脏相关关系。五脏相关学说提取、继承了五行学说的精华——相互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并赋予它现代系统论的内容,是五行学说的发展,应该用五脏相关学说代替中医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