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1999,19(3):172-174
目的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48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49例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囊破裂率为3.3%,70%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30%患者为睫状沟,89.9%患者出院时裸眼视力≥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1320例(147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生后囊破裂79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后囊破裂79例(79眼)中,切口不当的2例,撕囊不当的12例,水分离不当的2例,娩核不当42例,冲洗皮质不当17例,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4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37例,睫状沟植入32例,缝线固定10例。结论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是白内障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囊袋内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优点,方法60例白内障行开信封式前囊截开,囊袋内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78眼中76眼人工晶状体固定在囊袋内,2眼因后囊破裂,行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3月实施无晶状体后囊支撑及后囊破裂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刀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6岁至73岁。右眼14例,左眼16例。老年白内障17例,外伤性白内障12例,其中合并玻璃体异物4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湖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力例,11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10例。缝线固定植入术明例,利用残存前后囊做依托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状体12例。手术方法:(l)无晶状体后囊支撑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二期植入术选择无晶状体后囊支撑要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病例,术前…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白内障81例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时机,术式选择及其效果.方法 总结外伤性白内障81例(81眼).对其中76例行白内障一期和二期摘出、人工晶状体一期或二期植入术(5眼因眼球破裂伤严重,放弃人工晶状体植入).经随访3~12个月,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期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46眼,术后视力在0.06~0.8之间;其中7眼0.06~0.08,11眼0.1~0.25,12眼0.3~0.4,16眼0.5~0.8,其中0.3~0.8共28眼.占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60.87%,二期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单纯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眼,术后视力在0.2~1.0之间,其中0.3~1.0者28眼.占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93.33%.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的并发症较一期手术组少而轻.结论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对于后囊裂开,眼后段情况不明者,不要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手术处理技巧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与原则.方法 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53例(53眼),伤后4~11天,根据囊破裂、玻璃体视网膜等后段紊乱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晶状体皮质吸取,品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处理后段紊乩,其中39眼(73.59%)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2眼(22.64%)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6月矫正视力:低于0.1者3眼(5.66%),0.1~0.25者13眼(24.53%),0.3~0.6者28眼(52.83%),大于0.6者9眼(16.98%).人工晶状体偏位3眼,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人工晶状体脱位1眼.结论 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伤后应及早手术,并根据其眼前段紊乱的程度及是否伴有眼后段组织严重损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适时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白内障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0年至1995年施行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25眼),男对例,女4例。年龄19-59岁,平均月.6岁。眼球穿孔伤17例合并眼内异物8例,其中晶状体异物3例,玻璃体内异物5例(异物均摘出);眼球挫伤8例。受伤眼除白内障外,合.并角膜穿破5例,虹膜前、后粘连8例,外伤性瞳孔散大2例,晶状体异物3例,晶状体后囊破裂6例,玻璃体内磁性异物5例。25例手术中,l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19例,其中穿孔伤性白内障11例,非穿孔伤性白内障8例。fi期植入6例。手术与受伤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8.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创制构思合理 ,生物相容性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取代了繁琐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襻悬吊术式 ,为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很好补救办法。现将我院自 1997年以来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总共 18例 ,2 0眼 ;男 8例 10眼 ;女 10例 10眼。年龄 18~ 85岁 ,平均年龄 5 1 1岁。 3眼为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3眼为眼球穿孔伤白内障致后囊破裂者 ,10眼为老年性白内障 ,4眼为二期植入术 ,距二期手术间隔时间最短 1月 ,最长 8年。手术方法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娩核及注吸晶状体残留皮质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3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接睫状沟植入法或缝线固定法进行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 直接睫状沟植入法14只眼(41.2%),缝线固定法20只眼(58.8%),31只眼(91.2%)视力达到0.1以上,21只眼(61.76%)视力达0.3以上,28只眼(82.4%)术后矫正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选取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原因。方法 36眼儿童白内障中,26眼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后囊浑浊,手术采用单纯白内障摘出,Ⅰ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及睫状沟植入。分析后发生白内障形成的因素。结果 36眼中26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72.2%。单纯白内障摘出8眼中5眼发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16眼中11眼发生,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12眼中10眼发生。年龄小,炎症反应重及皮质残留多者发生后囊浑浊者较多。结论 探讨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原因。可预防和降低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在眼球穿孔伤所致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眼球穿孔伤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58例(58眼),其中32例行眼球清创缝合、一期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26例行眼球清创缝合术,术后1周-1月行二期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3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一期前段玻切组32眼,术后矫正视力0.1-0.8,其中1眼0.1,7眼0.2-0.3,24眼0.4-0.8。32眼中1眼术后眼压高,药物无法控制,行二期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前段玻切组26眼,术后矫正视力数指-0.8,其中3眼视力≤0.1,7眼0.2-0.3,16眼0.4-0.8,26眼中4眼因一期术后眼压高,1周内行二期手术,术后2眼眼压仍无法控制,行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一期前段玻切组的并发症较二期组少而且轻。结论对于眼球穿孔伤所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于清创缝合时进行白内障摘出和一期前段玻璃体切除,可以减少并发症,并减少二期手术的难度及风险,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45例45眼,比较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组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但后者术后有2例6mo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及眼压升高,其余视力均改善。前者视力均改善,未见有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改善视力,但前者更接近于生理位置,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2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62眼),根据病情不同分别行保留前后囊者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部分残留晶状体囊可支撑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侧襻者,行另一襻睫状沟单线缝合;无晶状体囊者行双线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术。结果患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均达0.05或以上。0.05.0.1者6眼,0.2~0.3者37眼,0.4~0.6者11眼,〉0.6者8眼。术后随诊观察1—3月。结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无晶状体眼视力恢复起重要作用。根据晶状体囊情况采用不同术式行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复杂外伤性白内障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中稳定的眼压对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及术后视觉效果的意义。方法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的无晶状体眼连续病例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0只眼)术中经睫状体平坦部置眼内BSS灌注通道控制眼压;对照组30例(30只眼)常规应用黏弹剂及BSS维持前房深度及眼球形态。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偏心倾斜等)。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t=2.297,P=0.025),最佳矫正视力(t=2.305,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88,P=0.02),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t=2.70,P=0.009)。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平坦部置眼内灌注以保持眼压的稳定,有利于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恢复良好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白内障需行玻璃体切除时保留品状体前囊和后囊的临床反应和疗效。方法30例(3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白内障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15眼)。A组(保留品状体后囊)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后再行玻璃体切除,B组(保留晶状体前囊)行常规闭合式三通道手术,先在晶状体前囊下切除晶状体再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周,眼压升高者:A组4例(4眼),B组1例(1眼);虹膜后粘连者:A组5例(5眼),B组0例。术后1~2个月,虹膜后粘连者:A组15例(15眼)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虹膜后粘连,9例因瞳孔闭锁,虹膜高度膨隆出现继发性青光眼;B组0例且眼压均正常。结论玻璃体切除合并白内障保留晶状体前囊可以避免虹膜后粘连及其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并减轻了眼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晶状体完全脱位及玻璃体切除术中切除晶状体而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12例(12眼)。通过3.2mm的角膜切口,将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3个月检查,平均新增散光为(0.50±0.25)D,人工晶状体无倾斜或偏位,术中术后没有出现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陈承  任百超  马建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40-194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 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

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不同程度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囊相关的手术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432例(566眼)。根据白内障成熟程度分为研究组(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和对照组(未熟期白内障),记录术中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以Fisher精确概率法将两组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研究组232眼中,撕囊失败12眼(5.2%),后囊破裂6眼(2.6%),其中4眼(1.7%)人工晶状体固定在睫状沟;在对照组334眼中,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了撕囊,2眼后囊破裂(0.6%),所有病例的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结论 成熟期和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晶状体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未熟期高(X^2=18.54,P〈0.01),尽管应用囊染色剂可以方便撕囊操作,但是撕囊仍是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中最困难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6~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视力及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1眼(35.48%),Ⅱ组31眼(64.58%);视力0.3~0.4者,Ⅰ组14眼(45.16%),Ⅱ组14眼(29.17%);视力≤0.2者,Ⅰ组6眼(19.35%),Ⅱ组3眼(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9眼(29.03%),Ⅱ组2眼(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手术技术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46例患者(61只眼),年龄38-78岁,平均57岁。在表麻下行颈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并对后囊下混浊斑块行剥离吸除、环形撕后囊或剪除混浊的后囊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51只眼后囊膜完整,其中6只眼有后囊膜混浊;在10只后囊膜破裂眼中,4只眼有玻璃体脱出需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并有1只眼晶状体皮质软壳沉入玻璃体腔引起葡萄膜炎及继发性青光眼需再次行后段玻璃体切割。58只眼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3只眼睫状沟固定。结论:对后极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时,谨慎处理后囊下混浊斑块,可以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眼科学报2003;19:9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