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外伤性前房积血40例(40眼)。治疗组20例采用血栓通治疗与对照组20例治疗后,观察患眼的视力恢复情况及积血吸收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好转,视力〉0.3的18眼,对照组视力〉0.3的17眼,治疗组积血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4.5天,对照组为6.5天。结论血栓通能促进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吸收.并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前房注气治疗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前房注气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Ⅱa级及Ⅱb级浅前房101例(118眼)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50例(60眼),前房注气组51例(5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远期滤过泡形态、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一次治疗成功率。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和前房注气治疗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治疗有效率、远期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一次治疗成功率93.1%,治疗时间短。结论前房注气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78例(78只眼)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71例经保守治疗后积血吸收,视力恢复;7例须手术治疗。其并发症主要为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震荡、晶状体半脱位及角膜血染。结论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经早期止血、降眼压、抗炎及促进积血吸收等治疗后多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前房积血吸收,视力恢复。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根据病情及时手术以恢复视力、减少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角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前房积血发病率高。通常先行保守治疗 ,即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止血、促积血吸收、口服皮质类固醇预防再出血。当保守治疗无效时 ,进行前房冲洗。常规角膜缘冲洗切口 ,容易导致散光 ,视力恢复较差。为减少散光 ,采用角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前房冲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 ,经用降眼压药物治疗 ,眼压不能降致正常 ;出现角膜血染趋势 ; 级前房积血 ,保守治疗 5 d无明显吸收趋势的 43例前房积血患者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分为角巩膜隧道切口冲洗组 2 2…  相似文献   

5.
可调节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可调节缝线在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4例(7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B组)43例(72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2~20月,观察两组术后有无浅前房形成、术后眼压的变化及住院天数等。结果A组无浅前房发生,B组16眼(22.22%)发生术后浅前房(P〈0.01)。A组术后2周平均眼压(11.5±0.8)mmHg;B组术后2周平均眼压(12.1±1.0)mmHg(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9.0±2.5)d;B组平均住院时间(12.0±3.6)d(P〈0.01)。结论可调节缝线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与常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眼科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情况,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0例(140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140例,有106例视力均有提高。其中92例恢复原来视力,3~4d后就诊者疗效欠佳。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处理原则是在促进积血吸收的同时特别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t-PA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6例(16眼)保守治疗无效的眼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患者,平均眼压43.18mmHg,于伤后5-16d前房注入t-PA10μg。结果 注药后72h16例前房积血全部吸收,48h眼压全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前房注射t-PA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特征及治疗的特殊性。方法对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82例(82眼)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患病后的特征及特殊处理后的疗效。结果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2~5天全部吸收者62眼,7天前房积血吸收者79眼。治疗后视力0.3以上者77眼。结论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处理,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前房积血5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斌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2027-2028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3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前房积血3~10d吸收;17例手术治疗,行前房穿刺冲洗术14例,行小梁切除术3例。眼压恢复正常,前房积血吸收,Ⅱ级以下原发性前房积血无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Ⅱ级以上挫伤性前房积血,伴有继发性出血及并发症者,及时手术等综合治疗,视力恢复。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眼挫伤所致前房积血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8例(48眼)眼挫伤所致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48例(48眼)眼挫伤所致的前房积血,记录就诊时间、积血程度、积血吸收时间、反复出血情况。结果前房反复出血4眼(8.33%),继发性青光眼5眼(10.42%),外伤性瞳孔散大4眼(8.33%),视网膜震荡伤2眼(4.16%),晶状体半脱位1眼(2.08%),外伤性虹膜炎1眼(2.08%)。经治疗所有病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继发性出血由于积血量大,吸收时间长,故对眼的损伤较大。预防再出血、加速积血吸收及排除积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67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随机分为A组34例(34眼)(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33例(33眼)(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A组术后1d眼压升高,术后3d后恢复正常。术后中央前房平均深度为(2.36±0.28)mm,与术前中央前房平均深度(1.74±0.3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增宽。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增宽程度及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加深前房、开放前房、提高视力,而且操作容易,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73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术后随访6~11个月。结果 61例(73只眼)中有69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73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72±0.314)mm,术后前房深度(3.186±0.217)mm(P〈0.05)。66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 Hg,术后眼压(13.52±3.24)mm Hg(P〈0.05)。房角镜术后2个月检查有71只眼房角开放,术后6个月房角镜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64只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21例(22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选取同期单纯老年性白内障50例作对照,随访1个月至1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观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2只眼术后眼压均控制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320±84)个/mm2,对照组为(338±78)个/mm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平均(2.14±0.10)mm,术后平均(3.30±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角比术前明显变宽。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瞳孔阻滞缓解后伴白内障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43例(47眼)伴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药物治疗缓解瞳孔阻滞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角及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眼压由术前的(18.5±5.5)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13.5±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可见大部分睫状体带;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3.25±0.35)mm降至(1.30±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瞳孔阻滞缓解后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拟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63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29例(40眼)行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34例(4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及并发症.随访3~6个月.结果 A组:未拆除调节缝线前无浅前房发生,拆除后发生浅前房7眼(17.5%),B组浅前房9眼(2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83,P>2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A组33眼(82.5%),B组28眼(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眼压:术后3个月、6个月,A组眼压控制较好,两组眼压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6,2.489,P<0.05).术后视力:早期A组视力恢复较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为脉络膜脱离,B组3眼(7.5%)发生角膜缘切口漏.结论 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了中远期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后眼压的早期变化以及前房穿刺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的20例20眼患者随机分为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进行前房穿刺组(B组),各10例10眼。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前房穿刺并抽取0.05 mL房水,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TA。应用Goldmann眼压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前及注射后2、15、30 min,1 h,1 d,1周测量眼压,对2组注射前后眼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注射前平均眼压为(13.70±2.52)mmHg,注射后2 min时为(8.20±1.33)mmHg,15 min时为(11.32±1.52)mmHg,A组注射后2 min时的眼压明显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注射前平均眼压为(15.32±1.73)mmHg,注射后2 min时为(39.23±9.31)mmHg,15 min时为(16.24±3.52)mmHg,B组TA注射后2 min眼压明显高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15 min恢复到正常眼压水平(16.24±3.52)mmHg。A组在注射后2 min的眼压明显低于B组同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注射后早期可见一过性前房闪辉,B组未见眼部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早期可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可选择性进行前房穿刺。前房穿刺和玻璃体腔内TA注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33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IOL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访1.5-3年。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下降,平均(14.99±0.65)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43±1.61)mmHg明显降低。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t=5.28,P=0.000)。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0±0.25)mm增加到术后的(3.30±0.35)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6.24,P=0.000);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开放。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均增宽,睫状体带易于看见。术后视力明显提高(X^2=63.47,P〈0.01)。结论对由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IOL植入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施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4.6±2.3)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9.2±8.01)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5.01±4.6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I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术后2~3d自行恢复,6眼轻度房水闪光,术后2~3d消失。所有患眼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SK胶)或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两种不同植入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58例(84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NPTS联合SK胶植入术(36例,53眼),另一组行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22例,31眼)。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为(16.2+6.1)个月。SK胶植入组和羊膜植入组术前、术后末次复查时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两组间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6~18个月,两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24个月时SK胶植入组平均眼压显著低于羊膜植入组(P〈0.05)。SK胶植入组和羊膜植入组手术质量成功率分别为92.5%和90.3%(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5.5%和51.6%(P〈0.05)。SK胶植入术组和羊膜植入术组术后前房丁达尔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813%和29%.前房积血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6.1%,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PTS联合SK胶或羊膜两种不同植入物均可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并且可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NPTS联合SK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高于羊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