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贺  徐少凯  张繁友 《眼科》2014,(4):260-263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伴瞳孔机化膜与晶状体间存在间隙者15例15眼。方法应用Nd:YAG激光自上方切开瞳孔机化膜(单脉冲0.4~1.0mJ),解除瞳孔阻滞。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视力。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3.2±13.7)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6±5.2)mmHg,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t=8.76,P=0.000)。1眼联合局部降眼压药物,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平均角膜内皮计数(2272.0±431.8)个/mm^2,术后(2226.9±422.9)个/mm^2。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12,术后0.1~0.6。未发现明显的角膜损伤、晶状体损伤。结论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伴瞳孔机化膜与晶状体间存在间隙的继发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较大范围永存瞳孔膜的手术治疗。方法 在显微镜下,作角膜缘3mm切口,用囊膜剪沿瞳孔残膜始部剪断,用囊膜镊夹住取出,晶状体前囊的瞳孔残膜用注吸针头吸出,切口不缝合,结果 手术5例9例,瞳孔残膜全部取出,无晶状体混浊,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视力有不同程度增进,效果满意。结论 较大范围的先天性瞳孔残膜可应用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的永存瞳孔膜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永存瞳孔膜患者36例67眼。对于单条丝状永存瞳孔膜激光切除。单条粗大、网状或栅栏状瞳孔膜,在散瞳下应用激光脉冲击断残膜两端,然后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注吸取出。膜状瞳孔膜行透明角膜切口,注入黏弹剂于残膜与晶状体前表面之间使其游离,用显微囊膜剪自瞳孔膜与虹膜连接处根部分别剪断,用囊膜镊取出。

结果:共治疗67眼,平均随访时间3.8a。54眼瞳孔区透明,无残膜遗迹,瞳孔圆形居中,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前囊色素残留者8眼,瞳孔欠圆者5眼。术后33眼眼压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前后均差1.04kPa(4mmHg),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无前房出血、误伤晶状体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对于单条丝状或条状不影响视功能的永存瞳孔膜,可采用激光治疗; 对于膜状或网状瞳孔膜,且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发育者,手术是治疗该类瞳孔膜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获得有用视力,为部分弱视患者的视功能训练或合并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晓陵  何守志 《眼科研究》1991,9(4):237-239
对接受Nd:YAG激光后发膜性白内障切开术的28眼随机分成0.5%噻吗心安组、2%匹罗卡品组和不同药对照组,观察术后眼压变化,对照组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为100%,高峰眼压均在术后1-4小时内出现,防治术后眼压升高,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噻吗心安组优于匹罗卡品组(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討先天性較大範圍永存瞳孔膜的手術治療.方法在顯微鏡下,作角膜緣3mm切口,用囊膜剪沿瞳孔殘膜始部剪斷,用囊膜鑷夾住取出,晶狀體前囊的瞳孔殘膜用注吸針頭吸出,切口不縫合.結果手術5例9眼,瞳孔殘膜全部取出.無晶狀體混濁、前房出血等并發癥發生,視力有不同程度增進,效果滿意.結論較大範圍的先天性瞳孔殘膜可應用顯微手術治療.  相似文献   

6.
陈毅华  朱晓玲  张琦 《眼科学报》2002,18(2):102-103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先天性瞳孔残膜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对25例(26眼)先天性瞳孔残膜施行Nd:YAG激光残膜切除,术中根据残膜厚度、密度等进行激光能量调整,采用切割效果好、低能量的激光作切割,术后进行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治疗一次后均治愈,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6~0.7者3眼(1.5%),0.8~0.9者5眼(19.2%),≥1.0者18眼(69.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能量选择恰当,聚焦准确,操作熟练,激光治疗瞳孔残膜是一种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大范围永存瞳孔膜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显微镜下,作角膜缘3mm切口,用晶状体囊剪沿瞳孔残膜始部剪断,用囊镊夹住取出,晶状体前囊所剩的残膜用注吸针头吸出,切口不必缝合。结果 手术5例9眼,瞳孔残膜全部取出。无晶状体浑浊或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发生,视力有不同程度增进,效果满意。结论 大范围的先天性瞳孔残膜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瞳孔异常(包括人工晶状体异位)方法的设计原理、操作步骤、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采用Nd:YAG激光,低度能量2-8mJ、中等光斑2-5μm,对瞳孔缘、虹膜根部及影响瞳孔形态的牵引条索进行切割性爆破。结果四种情况中的成功率,瞳孔扩大100%,瞳孔缩小83.33%,纯瞳孔塑形50%, 瞳孔再造50%。结论 Nd:YAG激光瞳孔塑形术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瞳孔异常或轻度人工晶状体异位的微侵入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类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2例(170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进行观察,Ⅰ级膜70眼采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联合散瞳治疗,Ⅱ级膜60眼采用5-FU联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及散瞳,Ⅲ ̄Ⅳ级膜40眼,采用Nd:YAG激光治疗。结果:随访3~12mo,所有病例瞳孔膜完全吸收,无1例复发。结论:瞳孔纤维膜的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人工晶状体前膜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患者女,58岁。以自幼右眼视物模糊为主诉于2013年1月7日住入我院眼科。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全身情况良好。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cm数指(不能矫正);左眼1.0。双眼外眼无异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  相似文献   

11.
用Nd:YAG激光节除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瞳孔残膜85例。残膜被成功地切除后,除13眼仍有废用性弱视外,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矫正视力为0.8-0.9者占35.0%,>1.0者占65.0%。弱视眼视力为0.1-0.2,经过0.5-1.0年的弱视训练治疗,视力均优于0.6。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瞳孔残存膜可分为无视力影响和有视力影响的两种,以前者为多见,本文仅对明显影响视力的患者用Nd:YAG激光治疗,术后视力大幅度提高,疗效显著,特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和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CFPM)的临床特征异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21-12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PHPV(PHPV组)和CFPM患儿(CFPM组)的眼部生物测量参数、临床表现、病变的形态学特点。

结果:纳入PHPV患儿56例61眼,CFPM患儿24例25眼; PHPV和CFPM的发病年龄相似、无性别差异,均以单眼患病为主,其占比分别为91%和96%。PHPV合并白内障患眼可有多种并发症和眼发育异常,CFPM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瞳孔区堵塞及形态异常。PHPV组和CFPM组单眼患病患儿患眼前房深度(ACD)均小于对侧眼,手术年龄≤24月龄患儿患眼眼轴长度(AL)均小于对侧眼(P<0.05); PHPV组单眼患病患儿患眼角膜直径(CD)小于对侧眼、眼压高于对侧眼(均P<0.05); CFPM组单眼患病患儿患眼与对侧眼CD、IO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HPV组患儿患眼ACD小于CFPM组患眼(P<0.05)。术中发现PHPV纤维血管膜组织位于晶状体后、玻璃体腔内,而CFPM纤维血管膜位于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之间,很少累及晶状体。

结论:PHPV和CFPM有非常相似的临床特点,提示PHPV和CFPM可能是永存胚胎血管(PFV)的不同表现形式,但PHPV病变范围更广、病情更复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切断巩膜瓣缝线控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的效果.方法 利用Nd∶YAG激光电离爆破效应切断巩膜瓣缝线,控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结果 Nd∶YAG激光切断巩膜瓣缝线后,滤过增强,眼压明显下降,视力提高,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Nd∶YAG激光切断巩膜瓣缝线以增加滤过,控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压,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Clinical findings of two patients with persisting pupillary membranes are described and therapy is discussed. The indication for excision of the pupillary membrane was constituted in one patient (age 6 weeks) by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optic axis, in the second (age 4 months) by absence of any recordable fixation. In both cases the pupillary membrane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the anterior lens capsule without lens damage. No strabismus or lens opacification were detected postoperatively. Surgery was undertaken with the intention of avoiding primary lentectomy, since pupillary membranes can usually be separated easily from the anterior lens capsule with viscoelastic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