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1病例 患者,男,31岁。因双眼视物不清,视物变形、变大1月余,于2012年11月21日来我院就诊。既往眼健,月前曾戴墨镜使用电焊。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2,非接触眼压:  相似文献   

3.
1病例 患者女,16岁。因2008年8月1日双眼裸眼观看日全食后出现视物不清,次日即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6,双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透明,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C/D约0.3,黄斑区灰暗,中心凹处可见圆形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网1)。  相似文献   

4.
手术显微镜致视网膜光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眼科手术向更少盲目性和创伤性的领域进军,但也发现手术显微镜的强光也会对视网膜造成某些损伤。作者对1992年~1995年间部分显微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眼底进行观察,对发现的问题初步探讨如下:对象与方法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109例(109眼),其中男叙例(40眼)。女69(69眼),均系1眼手术。年龄最大89岁,最小37岁。手术系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YZ20型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光源150W全反射医用卤钨灯,工作距离是200mm,照度2200Lx(强)-1200Lx(弱),手术多用强光。手术时间20…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观察电焊弧光对电焊工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损坏情况.方法 收集电焊工人41例82眼和正常健康自愿者30例60眼,分别对受试者进行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前节检查、裂隙灯+90 D前置镜进行眼底检查、电脑全自动视野计检查、高分辨率OCT等检查.结果 试验组裸眼视力:0.1~0.2者2眼,0.3~0.4者4眼,0.5~0.6者7眼,0.7~0.9者18眼,≥1.0者51眼,试验组41例82眼中,除1例双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只能达到0.7外,其他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对照组裸眼视力:0.1~0.2者1眼,0.3~0.4者3眼,0.5~0.6者6眼,0.7~0.9者15眼,≥1.0者35眼,对照组中所有受试对象的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2组受试对象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常规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的暗黄色改变者22眼(占26.8%),其中双眼改变的9例18眼,单眼改变的4例4眼.试验组41例82眼中有64眼的OCT出现程度不等感光细胞层损伤,发生率为78.0%,表现为:感光细胞内外节连接带断裂、缺损,严重者色素上皮层内层缺损.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有明显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改变.结论 电焊弧光可以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的损害和缺失,OCT相当于活体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损伤范围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又称为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双眼发病,典型病例于双眼颞下方可见薄纱样劈裂的视网膜内壁,并可伴视网膜裂孔。近期就诊于我院的一例视网膜劈裂症患者因其眼底改变与通常临床所见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不同,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光损伤性视网膜病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弧光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2 4岁。在工作中因 380伏电线短路后爆炸火球灼伤双眼 2小时就诊 ,爆炸点在其面部左前方约 30cm处。主诉遭光照后立即出现双眼视物呈紫红色 ,后像感 ,视力骤降。眼科检查 :视力 :右眼 0 5 ,左眼光感。双眼外眼检查无异常 ,屈光间质清晰 ,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双眼VEP正常 ;图形ERG显示 ;a波正常 ,b波峰潜时延迟 ,波幅中度降低。随即给予口服强地松和静脉输入能量合剂治疗。右眼于 4天后视物颜色恢复正常 ,12天后视力恢复至 1 0。左眼于 7天后视物颜色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2岁。因右眼激光笔照射后眼前暗点、视物模糊5d于2013年11月5日入院。5d前,患儿玩激光笔(即激光指示器,波长532nm,绿光,功率50mw)时,右眼意外被照射约5—10S后,自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固定黑影。无黑点漂浮,无闪光感或恶心呕吐。至今黑影持续存在无好转。以右眼激光损伤收住院。  相似文献   

9.
日食所致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探讨(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遇到 1例 ,在 1997年 4月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发生日全食时 ,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拍摄日食录像时 ,发生眼视网膜黄斑区光损伤 ,从中对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做初步探讨。患者 ,女 ,2 9岁 ,电视台记者。左眼突然视力下降 1周。病史 :于 97年 4月黑龙江漠河日全食时 ,患者拿着摄像机在海拔约40 0公尺的一个小山头 ,观看日食并摄像。大约 1个小时左右 ,回到办公室。自觉左眼正前方有一片状黑影。未休息继续写稿。 3天后去当地医院眼科检查认为是眼底黄斑部出血。给止血药及碘剂。 1周后不见好转来诊。检查所见 :全身检查无特殊情况记载。眼科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EDI-SDOCT)观察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对35例(59眼)NPDR患者行PRP术,以42例(59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应用EDI-SDOCT分别在PRP术前和术后1周测量对照组和光凝组黄斑区各点位脉络膜厚度,比较术后1周较术前的变化,各点标记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各扫描线上距离中心凹750μm、1500μm处的鼻侧脉络膜厚度(nasalchoroidalthickness,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emporalchoroidalthickness,TCT)、上方脉络膜厚度(superiorchoroidalthickness,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nferiorchoroidalthickness,ICT)、平均黄斑区脉络膜厚度(averagemacularchoroidalthickness,AMCT)。结果 光凝组术前、术后1周的SFCT、NCT750、TCT750、SCT750、ICT750、NCT1500、TCT1500、SCT1500、ICT1500、AM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1周SFCT和AMCT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除TCT750和TCT1500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外(均为P>0.05),余各点位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其中10眼术后各值低于术前,2眼可观察到术后脉络膜血管孔径较术前增加。结论 NPDR会导致黄斑区脉络膜变薄,PRP术短期内能够明显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脉络膜的血管孔径。EDI-SDOCT是用于评价NPDR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无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符敏  吴伟  唐罗生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2014,(11):1038-1041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前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状态的变化。方法 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2例217眼随机分为四组:单纯糖尿病组、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组、重度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26例52眼。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各组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状态,比较各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发生率,观察NPDR组、PDR组患者行PRP前后PVD的变化。结果 重度NPDR组(48.3%)和PDR组(51.7%)PVD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NPDR组(38.3%)和PDR组(32.8%)PRP术后完全性PVD发生率(38.3%、32.8%)高于治疗前(16.7%、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DR常合并异常玻璃体视网膜界面,PRP可以促进增生期DR患者形成完全性PVD,有利于延缓或者阻止DR病变进展,防止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电焊弧光是在电焊过程中,焊条在强电流作用下产生高温熔化连接钢铁等金属材料时产生高强度的光辐射,它的物体温度可达2000~20000℃。电焊弧光对电焊工人眼部损伤多见的是电光性眼炎,主要累及结膜、角膜,而电焊弧光对黄斑部视网膜损伤报道较少。我院眼科门诊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共诊治电焊弧光致黄斑视网膜病变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遇到1例民用线路短路打火引起的眼损伤,报告如下: 赵××,男性,26岁,进修生。住院号1716。1984年12月31日在修理宿舍照明线路的配电匣时,突然短路,保险丝打火,发出闪光。患者当即感觉耀眼,眼前发红、发兰,就什么都看不见了。20分钟后来诊。即收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30cm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6岁,主诉因左眼视力下降伴眼前固定暗点遮挡1周就诊。一周前因长时间单眼注视车辆远光灯后自觉视力下降,逐渐发现眼前暗影遮挡,固定不伴视物变形。无其他伴随症状。无外伤史。既往史:近视病史3年,佩戴角膜塑形镜3年。专科检查:右眼视力:5.0(戴塑形镜后),眼睑无肿胀,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适中,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3mm大小,对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橘红,后极部网膜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清。眼压:11.3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77 nm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optovu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37例45眼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PDR )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接受577nm全视网膜光凝术前和术后1,3,6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与术前相比较明显增厚,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至术后6mo逐步恢复至光凝前的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77 nm全视网膜光凝术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一过性增加,术后6 mo时逐渐恢复到术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患者黄斑部血流状态改变以评估PRP术后患者黄斑部的血供变化。方法 选择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拟行PRP的患者,采用OCTA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黄斑部3 mm×3 mm范围内浅层和深层中心凹、旁中心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各区域视网膜血流密度(VD)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黄斑部视网膜VD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重度NPDR患者24例(32眼),PRP术前患者空腹血糖为(11.38±5.38)mmol·L-1,术后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8.75±3.18)%。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总VD为(43.41±5.95)%、深层旁中心凹VD为(45.73±6.04)%,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均为P<0.001);浅层旁中心VD为(37.95±4.63)%,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为(0.286±0.133)mm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7、0.16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362.50±63.51)μm,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00 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网膜黄斑部深层VD的改善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2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患者视网膜旁中心凹深层VD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t=-2.400,P=0.027)。结论 重度NPDR患者在PRP术后视网膜黄斑部深层视网膜VD得到改善,这可能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行裂隙灯、验光、眼压、眼底等常规眼部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同时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P1波、N1波5环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等。结果 观察组患眼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49.3±118.9)μm和(262.2±2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36.4±17.8)μm,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的1环、2环的术后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P1波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环、4环、5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N1波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3环的N1波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环、2环、4环、5环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PDR患者可显著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和传导功能,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部分改善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视网膜光性损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用Wister大鼠建立了视网膜急性光性损伤实验模型.动物在全麻下照光(白光)lh,照度为20 0001x.分别于照光后24、48h,1、2、3、4、5周处死实验动物。病理组织学显示视网膜急性光性损伤始于光感受器外节,表现为碎解和消失,随之波及内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FE),部分标本外核层亦波及。后期(照光后2-3周)有些标本显示内、外节有某种程度修复,另一些标本则无。有一个照光后5周的标本显示外核层,内、外节完全消失。所有标本未显示任何炎症反应,提示视网膜急性光性损伤是一个退行性变性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84-85)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光损伤及其损伤防御机制和药物性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数十年来眼科领域一个基础结合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历史,从致伤光源的性能,光损伤的影响因素,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过程中,存在着我种因素的调控与影响,其损伤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光损伤机制研究中的普遍应用,光损伤确切的分子致病机制可在不久的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