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宣武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北京市宣武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宣武区累计发生麻疹228例,发病率为4.20/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该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高峰。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1.84%,15~35岁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5.35%。该市病例中有免疫史比例明显高于流动人口病例。患者病前7~21 d就诊史比例较高,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开展育龄妇女的预防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麻疹免疫覆盖率,同时控制医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19-212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共发生麻疹536例,发病率9.80/10万;其中,流动人口发病率25.20/10万,高于本市人口。3—5月份为高发季节。流动人口聚集区麻疹高发,天竺镇、顺义城区、仁和镇、李桥镇、后沙峪镇发病占66.92%。<5岁组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57.25%,15~34岁年龄组占28.26%;其中,此年龄段流动人口发病占62.82%,5岁以下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麻疹发病主要人群。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患者中,15岁以上人群占49.54%,8月龄~5岁年龄组占39.08%,其中,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占64.81%和63.78%。15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是造成麻疹高发的重要因素;近2年来62.11%的5岁内患者病前7-21 d有就医史,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高发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聚集区仍是麻疹防控重点区域,相关预防接种工作应继续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麻疹监测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0/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流动人口发病987例,占33.65%。≥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39.44%、30.11%、14.12%。对1705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6.7%、48.6%、34.7%。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昌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发病496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11.41/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7.4倍,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6;发病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农民、民工和学生;2~5月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77.62%;发病年龄呈双峰性,<2岁和20~34岁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1.17%和38.91%。结论北京市昌平区控制麻疹重点应以流动人口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阳泉市2005~2012年麻疹监测资料,为防控乃至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阳泉市2005~2012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阳泉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 207例,年均发病率为31.42/10万~0.08/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形式由散发、暴发共存改变为单纯散发;麻疹发病率较高时期有明显季节性,3~7月占病例总数的90.16%~94.30%;随着发病率的下降,近年病例发生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矿区、郊区;2005~2012年麻疹病例以〈15岁年龄组为主,构成比为64.04%,3起暴发疫情中,年龄以6~19岁为主,占83.21%,中、小学生仍为高危人群;病例中尤其是流动人口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比例较高;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考核指标多项不达标。结论 阳泉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应继续加强免疫预防措施,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麻疹的防控工作乃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龙岩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策略。[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麻疹348例,年均发病率2.01/10万,2005和2006年发病率上升,2007年起又呈下降趋势,2009年达历史最低水平;流动人口占发病数的20.7%;15岁以下占70.4%,主要集中在5~14岁;3~7月为发病高峰;主要病毒类型为H1基因型。[结论]加强薄弱点及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管理,加大入托、入学时接种证查验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05—2013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麻疹病例2 211例,发病季节集中于1—4和12月,分别占63.03%、14.20%;发病年龄以0—11月龄组居多,占38.58%;其次为1岁~组23.47%,5岁~组10.27%。男女分别占63.50%和36.5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1.37%;学生为其次,占19.17%。结论2005—2009年连云港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2009和2010年实施两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之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麻风和麻腮风疫苗的应急接种和常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锦江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麻疹监测报告资料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锦江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0.09/10万,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为3.69/10万,2009年全区仅有1例麻疹病例,发病率为0.15/10万。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发病数占68.39%。≤14岁发病例数占81.03%。结论 2005-2009年锦江区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84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8.46/10万(841/4 556 978),较2004年上升了720.44%,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5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两月;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25.6%和45.3%;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及流动人口比例增多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并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晋江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含麻疹类疫苗免疫情况,了解麻疹防控存在的问题,探讨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晋江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08—2013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08例,年均发病率1.95/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11.24/10万,2012年无确诊病例,2013年出现反弹(0.70/10万),6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均在5~8月;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高发;男女性别比为1.5∶1,男性发病率(2.26/10万)高于女性(1.61/10万);病例以7周岁以下的儿童为主(72.1%),其中未到免疫月龄的占34.1%,有免疫史的占33.2%,其余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结论应继续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和育龄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无锡市崇安区麻疹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崇安区麻疹共报告122例,年均发病率为7.52/10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发病总数的77.05%。主要发病人群是6周岁以下婴幼儿和20~40岁的青壮年,各占病例总数的19.7%;3-4月为发病高峰期,占46.7%,7-11月为发病低峰期,仅占7.4%。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29.51%,免疫史不详者占55.74%。结论流动人口是该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应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六安市近9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六安市麻疹的监测数据。结果 2005—2013年六安市共报告麻疹1 47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9/10万。经过6次用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发病率由2005年的8.79/10万下降至2013年的2.15/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为3-6月份;<8月龄组9年间累计报告277例,占病例总数的18.82%;男性累计报告924例,女性548例;近3年麻疹病例监测敏感性有所下降,报告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的病例仅占22.85%,MCV1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超过90%以上,但MCV2调查接种率偏低。结论 9年间麻疹发病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发病人群以8月龄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发病总体高于女性。在保持高水平两针剂MCV常规免疫接种率基础上,宜采取提高麻疹监测敏感性,预防院内感染,适时开展MCV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和每年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等综合措施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03-2005年惠州市麻疹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惠州市2003-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市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利用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资料,对惠州市2003-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5年惠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14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9/10万.发病季节高峰在3~6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4岁儿童(75.6%);麻疹病例22.4%未接种麻疹疫苗,58.4%免疫史不详;病例中流动人口占29.0%.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4.6%,保护率为58.5%.结论 惠州市近3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人群麻疹免疫保护水平较低,应在1~14岁儿童中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和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同时要求外来青工新招入厂时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5.
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87,自引:6,他引:87  
目的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和防控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5年麻疹疫情回升,报告发病率为9.50/10万,2006年(1~6月,下同)总体发病水平低于2005年同期。2004年以前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较高,2005年开始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麻疹发病率上升明显,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相对下降。<15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分别占2004、2005、2006年总病例数的83.90%、70.33%、66.81%,呈逐年减少趋势,但≤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4.54%上升到2006年21.15%。2005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7%,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和大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省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MV常规免疫,防控麻疹爆发;高发省份在适当时候开展MV强化免疫;针对近年麻疹一些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变化,开展防控和消除麻疹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强化免疫前后2年麻疹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通州区2010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麻疹发病情况。结果通州区2009、2010、2011和2012年麻疹发病数分别为77例、157例、9例和3例;2011~2012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比2009~2010年下降了95.34%;麻疹发病仍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份;地区分布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主,强化免疫后各地区发病率下降均达到了88.02%以上;麻疹发病多为流动人口,主要由8月龄儿童病例和15岁的成人病例组成,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现象更为明显。结论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短期效果显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降低人群易感性,达到快速控制麻疹发病,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成人、麻疹常规免疫前儿童和流动人口成为防控麻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全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县人口,外来人口集聚的经济开发区发病率最高。3~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率占前两位的是农民工、散居儿童。发病成双峰型,<1岁和<15岁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1%。男女发病比例为1.56∶1。结论邹平县应以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建议调整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对外来务工人员需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城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2005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发病率较2003年、2004年大幅度上升,冬春季高发,地理分布表现为集中于流动人口较多的道北地区和东郊地区,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发病率以小年龄组为高,8月龄~7岁年龄组发病比例最高,该年龄组病例MV接种率仅为33.3%,其中常住人口患儿有MV接种史者占42.9%,而流动儿童仅为28.6%。结论本区存在较多的MV免疫空白人群,亟待加强MV的初种,和复种,要特别重视流动人口聚集地和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3年深圳市龙华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3年龙华新区麻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华新区共报告107例麻疹病例,年发病率为7.6/10万,较2012年同比上升了84.47%;麻疹发病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占71.03%(其中8月龄的占36.45%,8~11月龄的占18.69%,1~3岁的占15.89%),20~34岁的成人占22.43%;麻疹患者中,外地户籍的占93.46%,其中居住时间3个月的占23.36%;无麻疹接种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87.85%;发病前7~21 d曾就诊医疗机构的占32.7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结论该区应加强3岁以下散居儿童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及查漏补种,提高8~11月龄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加强外地户籍儿童的管理,及时动态掌握新流入的外地户籍儿童接种情况;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需要对青年劳务工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遂宁市2005-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遂宁市2005-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遂宁市2005-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139例,暴发病例占24.72%,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13.98/10万.麻疹流行以冬春季为主,但春季较冬季更为明显.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共2 458例,占78.35%.无免疫史病例1 410例,占44.91%.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病例为85例,占2.71%.结论 加强基础免疫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增加育龄期妇女麻疹IgG抗体,降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继续做好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及时控制暴发疫情是降低麻疹发病的重要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