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护车是后送伤员的重要运输工具。随着各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外军的救护车装备,也不断地得到改善。无论从装备数量、装备系列、救护车性能及设计思想都有其特点,现分述如下。外军救护车装备特点一、装备数量充足外军为了及时后送伤员,在各级卫勤机构配备了充足的各类救护车。例如美军步兵营装备6台卫生汽车(或3台卫生汽车、3台装甲卫生车)支援战斗连,可到容许到达的最  相似文献   

2.
一、研制概况通过实战证明,轮式救护车很难跟上坦克部队的行动,伤员不能及时后送,因而增大了死亡率及影响愈后。为此坦克部队普遍要求尽快研制一种越野性能好的履带式装甲救护车。750型履带装甲救护车是63式装甲输送车系列变形车的一种。车体外形采用另一种变型车—701型履带装甲指挥车的外形。改进了动力部分和传动系统。增加了医疗救护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装甲救护车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我军与外军装甲救护车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军与外军在装甲救护车信息化方面的差异,指出了搜救与救治技术更加智能、远程医疗会诊技术更加成熟、与指挥系统的融合更加深入是我军装甲救护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军和外军利用载重汽车运输伤病员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苏军从卫国战争开始,我军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其利用方式有“回程空车”(回空型)与“临时救护车”(改装型)两种。它们各有优缺点,所以同时存在,互为补充。由于“回程空车”受战争条件多变的影响,往往不能保证伤员的及时后送。从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经验来看,由上  相似文献   

5.
外军战伤救护训练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中,伤员发生快、数量多、范围不确定,多元化武器使伤情严重、复杂,伤死率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达到相当数量。为了提高战场伤员救治技能与能力,战救训练至关重要。本文介绍外军采用的各种战救训练技术和方法,其中一些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已在战争中得到验证,值得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M725 1(1/4)吨救护车M725型救护车是美国汽车总公司用M715(4×4)1(1/4)吨卡车改装的专供美军使用的救护车。车身后部密封。该车可输送八名坐姿伤员和一名医护人员或五名担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伤员运输车辆的现状,并分析了外军伤员运输车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根据伤员运输车辆的未来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军发展护送车辆的对策,将对我军护送车辆的研制和开发起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在,救护伤员主要是靠救护车进行的。但是,在不能用救护车的地方,如偏僻区域、海岛、道路差、高速公路以及运送时间太长的地方,应该考虑使用新的救护工具,对此,美国及欧洲诸国在积极采用飞机、特别是直升飞机进行救护。日本也在采用飞机、直升飞机救护伤员,但不象美国及欧洲诸国那样在医院中有专用救护直升飞机。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机场专用救护车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抢救遇险飞行人员和外场飞行卫生保障的救护车,该车也可用于平战时其他伤痛员的医疗救护。方法:采用越野底盘.后部装载承重医疗方舱。在方舱上安装由液压系统控制的可升降伸缩旋转吊臂;在吊臂顶端安装有可折叠吊篮。医疗方舱配有发电机、空调、清洗消毒设备、折叠式医疗台、空勤急救医疗设备等;可同时抢救2个卧位伤员.吸氧口可同时供多人吸氧。结果:救护车最大行驶速度95km/h;最大救护高度时模拟救护过程最短仅需3min。结论:该救护车不增加原有救护车的人员编配,满足各种路况要求,适用于战场环境,能快速抵达事故现场,迅速救出遇险飞行员.可满足外场飞行卫生保障、战时机场区域医疗救护保障和机动伴随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10.
1.应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的担架用来运输伤病员。该种担架可在救护车(根根 DIN75080第2部分)和伤员运输车上使用。(根据 DIN75080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未来战场伤员搜救作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救护效率,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伤员搜救系统。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完成以战场伤员感知信息引导下多种搜救作业模式的有效应用,作业过程清晰可视,实现由战场粗略感知寻找伤员向快速精确定位救护伤员的历史性转变。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作业效能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保障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依维柯救护车是我军新配发给部队团以上医疗单位的医疗救护装备,它很好地解决了部队平战结合运送伤员问题,该装备从设计功能上讲基本满足了部队的工作需要,比过去的救护车无论从性能、功能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改进。但是通过我们在基层部队的巡修和实际考察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1)依维柯救护车中四个吊式折合输液挂架设计结构及固定盘材料选材设计结构不合理。由于吊架固定盘选用塑料盘边缘下方用自固定螺丝钉固定,塑料盘边缘吊拉强度不行,现已发现多数依维柯救护车的吊式折合输液挂架塑料盘边缘发生断裂现象(见图1)。吊架固定盘建议改用铝…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重症伤员或患者在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院内救治无缝对接的达到ICU病房洁净度的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功能定位要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护车专用底盘,研发、优选急救设备设施及制氧、净化设备,严格按急救医护流程布局配置3G网络、北斗和卫星通信系统。结果:车辆最高时速125 km/h,可同时满足1名卧姿伤员和3名坐姿伤员的转运、现场救治,图像、数据可适时查询、传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的语音通话,可实现不间断连续供氧,空气洁净程度达10万级。结论:整车性能优良、功能完备,实现了重症伤病员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和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急救医疗装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地铁龙华线(地铁四号线)莲花北站发生突发事件,现场发生爆炸,至少有伤员30多人,我已安排8台救护车及一台武警医院伤员转运车赶赴现场救援……"11月25日,深圳市轨道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演练在地铁龙华线莲花北站举行,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即深圳武警医院)作为参演单位接  相似文献   

15.
1前言传统的战伤急救方法是抢救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向伤员,对伤员进行简单急救,然后把伤员转移到较安全的地带。近年来,随着军事理论的发展及高新技术武器的出现,使得战时一线救治环境险恶,对抢救人员的威胁加大。在危险区域(如核生化污染区、敌人火力密集区、雷区等)的伤员,抢救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靠近,耽误抢救伤员生命的宝贵时间。外军在总结一线战伤救治的经验教训中注意到,快速有效的一线抢救是降低阵亡率的关键。据美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陆军阵亡人员的分析,伤后10min内死亡约占2/3,10min后死亡约占1/3。前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也有…  相似文献   

16.
外军卫生装备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外军卫生装备的构成体系,分析了外军卫生装备的发展现状,指出信息化卫生装备、三防卫生装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装备等是当前的发展重点,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分析军队卫生装备现状的基础上,对军队未来卫生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套无线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蓝牙信息卡,个人数据助理PDA,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CDMA无线网络,实现战场上伤员精确定位、快速搜救和伤员电子伤票生成管理,为各级救治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全数字化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一套无线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蓝牙信息卡、个人数据助理PDA、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CDMA无线网络,实现战场上伤员精确定位、快速搜救和伤员电子伤票生成管理,为各级救治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条件下急救车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车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卫生技术车辆体系中的一种,能利用简单基本的仪器设备对伤员进行迅速诊断和急救治疗。60年代初,有些国家就在城市里配备了24小时值班的急救车。军用急救车在二战时期已具雏形,只是功能不完善,未形成专门装备,而真正的军用急救车是6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目前的军用急救车是急救医学与现代战争卫勤保障要求的嫁接产物。1 对急救车概念的理解目前,各国对急救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日军认为急救车应能在后送中急救,而救护车只能后送;德军认为急救车是伤员运送前及运送途中能够对应急伤员进行收容和救护的专门车辆,与救护车相比,它需要更大的内部空间。德军目前还把急救车分成3个层次,即急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对战场伤员时时感知、精确定位、快速救护等问题,采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定向,及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结合部队卫勤力量组织架构,研究设计战场伤员搜救系统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作业模式;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具备可满足战救时效性要求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并显著提高战场联合战救作业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