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内地报道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中,自杀危险性最高的是抑郁症.因此有效地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对防止自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亚珍 《大家健康》2013,(9):125-126
目的分析临床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选取法,从2012年~2013年来我院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且在住院过程中出现至少1次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出24例患者,对其进行观察。结果在接受了相应的护理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恢复,减少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结论抑郁症患者主要就是心理疾病,为此,为其采用一系列合理、细微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解开心结,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终日忧心忡忡,对工作、学习、家庭、前途丧失信心,常有自责自罪观念;认为自己丧失工作能力,成为废人,或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加以夸大,并罗列种种罪名,出现消极观念--自杀行为.据资料统计,抑郁症患者自杀率为4%~10.6%,其中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率高达26.4%.自杀企图和行为是住院抑郁症患者最危险的而且是最常见的症状,因此预防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对抑郁症住院患者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甚至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会  付秀华  王凤艳 《吉林医学》2012,33(8):1707-1708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3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13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通过实施对症有效地心理护理、严格交接班、认真细致进行病情监测及加强病房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履行岗位责任制,使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病情及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提高,对个人家庭、社会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杀是人类有意自我毁灭而采取伤害自身的一种行为,目前已成为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杀问题及其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自杀行为与幸福感及缺陷感之间的相互关系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自杀行为与自卑、幸福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抑郁症自杀行为,为预防和干预自杀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不但在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遗传和预后方面不同,在自杀行为方面也有差别。我们于1994年曾经对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回顾性比较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为了进一步研究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之间发生自杀行为存在的差别,同时探讨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在自杀前发出的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我们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方式、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表情愁苦、情绪低落、沮丧、双眉紧锁、自责自罪、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工作缺乏信心、唉声叹气、自认为难以为人、生不如死等,而且有自寻惩罚及产生自杀企图,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迫害妄想及运动性抑制,严重抑制者可出现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据资料统计,抑郁症患者中约有90%有自杀观念或行为.长期追踪随访研究表明,其中15%~2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死亡,占全部自杀者的50%~70%[1].抑郁症患者自杀不同于分裂症患者,往往计划周密,行动隐蔽,成功率高.其引发的后果也十分严重,越来越多地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本文对78例有自杀行为倾向的住院患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性别差异。方法首次抑郁发作并且有自杀行为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男(n=68)、女(n=80)性别两组,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特征、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及自制自杀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 ,分析其性别差异性。结果男、女性两组患者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自杀前生活事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抑郁程度及社会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存在性别差异,针对不同性别,做好自杀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60-163
目的 探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抑郁症患者7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自杀行为性质认识、态度等QSA 评分情况、悲观厌世言行发生率及最终出现割脉、撞墙、自缢与服药等自杀行为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QSA 各项内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提升,而观察组患者评分提升幅度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厌世言行25 例,发生率为64.1%,对照组发生37 例,发生率为94.9%,观察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割脉1 例,撞墙2 例,服药3 例,自杀行为发生率为15.4%,对照组患者出现割脉3 例,撞墙4 例,自缢4 例,服药7 例,自杀发生率为46.2%,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为住院抑郁症患者提供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较大,能够很大程度地稳定患者情绪,改变认识与认知,降低厌世言行及自杀行为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有关标准,收集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及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各81例,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2.590)、自责(RR=2.809)自杀行为(RR=3.018)、联用抗精神病药(RR=4.385)及药物显效时间(RR=1.027)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自责、绝望,及自杀行为是妄想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妄想性抑郁症的药物显效时间较迟,往往需要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院外自杀行为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轻造成的危害。方法从2001年~2010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其中280例患者曾经发生过自杀行为,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处理。结果中青年女性、初中以下文化,丧偶或离异的抑郁症患者易发生自杀行为。结论自杀行为是抑郁症最常见及最严重的行为,应当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加强防范,同时也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12.
对56 例酒精中毒和24 例抑郁症( 对照组) 患者自杀行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酒精中毒患者中自杀行为发生率10 .9 % ,次于对照组19 .5 % 。两组精神症状比较以听幻觉、被害妄想、自责自罪、食欲不振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1) ;幻觉和被害妄想是酒精中毒患者出现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与应付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 付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79例抑郁症和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的积极应付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消极应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伴自杀行为的患者积极应付评分明显低于无自杀组。结论: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不良。  相似文献   

14.
15.
陈少仕 《海南医学》2004,15(9):128-128,125
自杀行为是抑郁症常见及最严重并发症,在重性抑郁症病人的一生中25%的人有过自杀未遂,15%的人最终死于自杀。近年来,抑郁症的自杀干预已逐渐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许多精神科同道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尝试就此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8):785-786
目的分析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2—2015-12间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接受首发抑郁症治疗并有自杀行为出现自杀未遂现象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30例接受首发抑郁症治疗无自杀行为出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庭环境评价量表中的家人亲密度、情感表达水平、控制水平以及娱乐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矛盾性评分却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中的家人亲密度、情感表达水平、控制水平、娱乐性以及矛盾性评分和家庭功能中的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水平等指标和因素,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晓鹏  周爱花 《医学文选》2005,24(6):981-982
抑郁症精神病(简称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其临床特征为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循环发作[1]。抑郁症患者若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导致自杀行为及躯体疾病的产生[2]。因此,护理好抑郁症患者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生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综合医院建立心理病房已是大势所趋[3,。4]我院于2003年7月设立了开放式心理病房,实行开放式管理,并收治了抑郁症患者97例,结果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抑郁症患者97例,女性47例,男性50例,年龄16~75岁,平均46岁。…  相似文献   

18.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既是胃肠道激素又是神经肽,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可调节胃肠活动、胃泌素、胆汁、胰液分泌、摄食、行为、情绪、记忆等多种生物功能。有证据表明CCK及其受体在焦虑相关行为和抑郁症的病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血浆中CCK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疗效和调查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意念,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1)治疗第3月末HAMD[(9.66±6.95)分]、HAMA[(9.52±7.66)分]、PSQI[(9.52±4.67)分]、SIOSS[(7.31±6.22)分]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2)离婚或丧偶(t =2.016,P=0.049)、受教育年限越长(t =3.272,P=0.002)、伴有慢性躯体疾病(t =3.601, P=0.001)、消极应对因子分较高(t =5.151, P=0.000)和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 =2.444, P=0.018)、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 =3.861,P=0.000),自杀意念程度明显较严重;(3)女性(t =2.082,P=0.043)、已婚(t =5.486,P=0.000)、无慢性躯体疾病(t =2.067,P=0.044)、首发(t =5.773,P=0.000)、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 =4.533,P=0.000)、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 =4.385,P=0.000),以及治疗后抑郁(t =6.650,P=0.000)、焦虑(t =4.506,P=0.000)和睡眠障碍(t =2.798,P=0.007)改善较明显者,治疗后患者的自杀意念改善程度较显著.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积极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疗效和调查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意念,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第3月末HAMD[(9.66±6.95)分]、HAMA[(9.52±7.66)分]、PSQI[(9.52±4.67)分]、SIOSS[(7.31±6.22)分]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2)离婚或丧偶(t=2.016,P=0.049)、受教育年限越长(t=3.272,P=0.002)、伴有慢性躯体疾病(t=3.601,P=0.001)、消极应对因子分较高(t=5.151,P=0.000)和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2.444,P=0.018)、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3.861,P=0.000),自杀意念程度明显较严重;(3)女性(t=2.082,P=0.043)、已婚(t=5.486,P=0.000)、无慢性躯体疾病(t=2.067,P=0.044)、首发(t=5.773,P=0.000)、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4.533,P=0.000)、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4.385,P=0.000),以及治疗后抑郁(t=6.650,P=0.000)、焦虑(t=4.506,P=0.000)和睡眠障碍(t=2.798,P=0.007)改善较明显者,治疗后患者的自杀意念改善程度较显著。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积极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