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识别特点.方法 以59例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老年听损组)为研究对象,年龄61~84岁,平均71.3±6.7岁,其中男23人,女36人,根据较好耳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10例)、中度听力损失组(35例)、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组(14例);以11例听力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以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9张双音节词表分别测试各组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和言语识别率,并建立识别-强度函数曲线(P-I函数曲线),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 老年听损组PTA(51.65±11.98 dB HL)、SRT(50.98±16.05 dBHL)明显高于对照组(PTA19.55±4.55 dB HL、SRT 18.79土7.45 dB HL),老年听损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2.63%±1.59%/dB)低于对照组(4.65%±1.46%/dB) (P<0.01);老年听损男性组SRT值(56.54±17.23 dB HL)高于女性(47.99±15.63dBHL) (P<0.05);三组不同程度老年听损组的PTA和SRT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PTA、SRT阈值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听损各组的P-I函数曲线斜率(轻度组2.47%±1.59%/dB,中度组2.76%±1.59%/dB,重度以上组2.42%±1.69%/dB)明显低于对照组(4.65%±1.46%/dB)(P<0.01),不同程度听损组间P-I函数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阈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下降,曲线右移呈平缓型;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其言语识别阈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1组双音节词汇表在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结果。探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的言语识别阈(SRT)以及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为临床听力康复及言语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听力正常人)120例分成4个年龄组,采用9张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每组的SRT和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结果:各组SRT与平均听力阈值(PTA)基本一致。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PTA阈值变化不明显,仅51~60岁组PTA阈值明显增高(P<0.01)。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SRT阈值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仅51~60岁组SRT阈值明显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5.8%/dB、4.7%/dB、3.8%/dB、2.9%/dB。结论:将9张双音节普通话测试词表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听力正常人,获得4个不同年龄组的SRT和识别-强度函数曲线,随着年龄的增加,SRT阈值提高,平均斜率下降,51~60岁组的PTA及SRT阈值增高较明显。该结论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提供了正常人言语听力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噪声下数字言语测试(digits in noise,DIN)预测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听力正常者70名;听力损失患者共94例,包括轻度组36例,中度组34例及重度组24例。将纯音听阈PTA0.5~4 kHz与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 SRT值与PTA0.5~4 kHz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用SRT值区分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的ROC曲线显示DIN具有良好的诊断及分类功能。通过计算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最佳截断值,得出当SRT≤-16.4 dB、-16.4 dB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选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听力损失程度与年龄对助听后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3名,女17名,年龄26-86岁,双侧听力损失程度对称,双耳0.5-4 k Hz频率下纯音听力阈值(PTA0.5-4 k Hz)平均值40~75 d B HL。所有受试者均选配PhonakBolero Q50系列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汉语普通话言语测试软件(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进行裸耳和助听后安静与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结果(1)助听后,安静环境下的双音节识别率平均提高35.1±19.5%;噪声环境下语句识别率平均提高32.8±22.8%;(2)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助听优势高于平均水平的受试者纯音听阈均大于50 d B HL,但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结论助听器选配可以有效帮助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言语识别能力,但听力损失程度不是唯一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病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6年Starr等将一组主诉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差、纯音测听以低频为主的、轻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言语识别能力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严重下降,ABR缺失或反应阈比短声主观听阈或纯音听阈差得多,耳声发射正常或可记录到,也可记录到耳蜗微音电位(CM),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疾病命名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自此,许多文章以AN报告了大量临床资料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这里我们以“听神经病”回顾这种听力损失临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25名经中颅凹切除听神经瘤病人保留听力的远期情况。病人年龄12~68岁,平均44岁,男性约占一半。最短随访3年,最长随防20年,平均随访8.1年。选用患者术后10天的听力图和最近随访的听力图做比较,患者的对侧耳做对照。判定标准:平均纯音听阂(PTA)(参照1974年ISO材料,取500、1000和2000Hz)和言语接受阈(SRT)大于15dB者,或言语识别率(SDS)减少20%以上为听力损失。结果发现:14名(14/25,占56%)患者  相似文献   

10.
言语可懂度加权平均听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通用的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62-8000Hz各频率区域对言语可懂度的重要程度,提出言语可加权平均听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并用上述两种方法对70耳气导纯音测听结果作了对比分析,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对于高频倾斜型、低频倾斜型、高频渐倾型、谷型听力曲线差异非常显著,而水平型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临床听力学特征,为听神经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394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颅脑增强MRI。结果 患侧听力正常者54例,轻度听力损失58例,中度63例,中重度45例,重度45例,极重度31例,全聋者98例;高频听力损失最多见。24.7%患者言语识别率和纯音测听下降不成比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波形正常者8例,波形缺失者228例和其他波形异常者158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的敏感度:内听道内肿瘤85.7%,内听道外98.5%。结论 听神经瘤的听力学表型多样,听力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听力损失程度不能预判肿瘤大小;纯音测听与言语识别率不一致应警惕蜗后病变;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敏感度随肿瘤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quick speech-in-noise test,M-Quick SIN)评估纯音听力测试(Pure tone auditory,PTA)结果正常的老年人是否存在信噪比损失(Signal-to-noise ratio loss,SNR loss)现象,探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9例感音聋患者(8~75岁)针刺治疗前、后作纯音电测听、言语听阈(SRT)和言语分辨阈测验,其中3例因耳聋严重而未能作言语测听。经4~22次针刺(电针)治疗,前、后对比纯音和言语听阈的变化,平均不到5分贝。纯音听阈改善不超过10分贝,言语听阈改善不超过6分贝。有1例左耳1,000赫纯音听力降低20分贝。言语分辨阈改变,平均不到4%,有1例提高22%,也有一例降低20%。主观感觉4例无变化;有变化的5例中,有3例感到听电话等较前好,2例感到耳鸣减轻,2例声定向改进,一例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前庭神经鞘瘤在保守治疗期间有用听力损失的危险性及与肿瘤生长的相关性。作者回顾性研究经放射学诊断采取保守治疗的 2 5名单侧前庭神经鞘瘤病人 (男 10例、女 15例 ) ,平均年龄 60 .2岁 ( 36~ 78岁 ) ,平均观察随访 4 3.8个月 ,并且整个过程中有规律的 ,间歇进行纯音测听及言语识别率的检查。纯音( 0 .5、1.0、2 .0和 3.0 k Hz)的平均听阈 ( PTA)和言语识别率 ( SDS)的得分 ,有用的听力损失用两种标准来确定 ,70 % SDS/ 30 d B PTA(即 70 / 30标准 )和 50 % SDS/50 d B PTA(即 50 / 50标准 )。肿瘤生长的大小和速率按美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力图正常者是否存在信噪比损失(signal-to -noise ratio loss ,SNR loss)现象。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听力及耳科门诊就诊,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较困难,但纯音测听、声导抗和常规言语分辨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测试结果正常的10名患者进行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听(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 ,M -HINT),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的M -HINT正常值进行比较(以结果高于正常值判断为出现了SNR loss现象),评估患者是否存在SNR loss现象。结果在噪声环境中,当噪声来自患者正前方时,10名患者均出现了SNR loss现象;当噪声来自患者右侧或左侧时,9名患者出现了SNR loss现象。结论听力图正常者也可能存在SNR loss现象,对于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困难者,即使纯音听力图正常也应考虑进行噪声下言语测听(如M -HINT测试),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SNR loss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性聋患者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老年性聋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非老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5例以及听力正常青年33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进行纯音测听、最大言语识别率(phonetically balanced maximum,PBmax)测试和听觉时域间隔感知阈值测试(temporal gap detection test,TGDT),获得双耳平均听阈(pure-tone audiometry,PTA)、PBmax和TGDT阈值。结果三组TGDT阈值有显著差异(H=9.163,P<0.01),其中老年性聋显著高于感音神经性聋和正常青年组(H=19.267/24.470,P<0.05)。老年性聋组TGDT阈值与年龄、听力损失呈正相关(rs=0.235/0.268/0.281,P<0.05),其中≥80岁组TGDT阈值明显高于60~69岁和70~79岁组(H=-20.750/-20.812,P<0.05),轻度听力损失程度组TGDT阈值明显低于中度和中重度及以上组(H=-19.846/-17.912,P<0.05)。结论老年性聋患者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显著减弱,且年龄、听力损失为影响因素。TGDT联合言语测听可为老年性聋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 ,在日常噪声环境中理解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技能。已经证实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与听力正常者相比噪声中言语辨别力下降。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感音神经性聋的不同程度对噪声中言语识别阈的影响。方法和材料 :对 15 1例有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 (所有骨气导听阈差在 10 d B以内 ) ,及 2 0名正常听力者 (所有纯音听阈小于 2 0 d B HL)进行纯音测听 ,还对其中 91例受试者进行了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阈测定。计算机化的芬兰语噪声中言语识别阈试验就是从 5 10个双音节词中随机选取测听材料并在不同的信噪比与语言噪声进行数字化混…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的中文言语测听平台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言语测听和纯音测听一样,是听力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测试手段^[1]。它既可在临床诊断中与纯音听力图相互验证,提供患者的言语听敏度信息,又能够评估患者在言语察觉、分辨、识别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16名患侧纯音测听正常(500~4000Hz损失不过25dB)经手术证实为颅后窝肿瘤患者的ABR的结果。研究表明:(1)虽然颅后窝病变的患者自觉有听力困难或耳鸣,但与其纯音测听结果不符合,这说明患者的听力自我评价比纯音测听更值得注意。(2)累及听神经的病变体积大,但纯音听力可不受影响。(3)年青人的听力系统对Ⅷ神经及低位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测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听神经病患者与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6例(212耳)经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件脑干反应测试确诊为听神经病的患者,行最大言语识别率测试,并与不同程度损失及不同类型听力曲线进行分类、分型比较.依据损失分出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依据听力曲线分为平坦型、低频上升Ⅰ型、低频上升Ⅱ型、山型、谷型、不典型.统计数据应用SPSS 11.0对不同程度的损失、最大言语识别率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6例(212耳)具有相同听力损失或相同类型听力曲线的听神经病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最大言语识别率,在听神经病患者群体水平整体评估,最大言语识别率百分比与全频听力阈值旱负相关(r=-0.602;P<0.01),另外,听力损失程度较接近的听力曲线类型,高频听力损失程度轻者其最大言语识别率也相对较好;106例听神经病患者中有26例(52耳)患者双耳分别记录逐步递增的6个刺激声级的言语识别率曲线,其中平均阈上10 dB出现的最大言语识别率频次最高.结论 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在个体问存在明显差异,相同的听力损失,可以出现不同的最大言语识别率;但在群体水平上最大言语识别率与阈值有一定相关性,即听力阈值越大,言语识别率百分比数值越小,且当听神经病患者听力损失在同一水平时,其最大言语识别率程度与听神经病患者听力曲线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