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标记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阮政  王新立  郑伟 《医学综述》2008,14(4):553-555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道和淋巴道转移是癌细胞形成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难以根治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可被视为肿瘤转移的早期信号,常用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或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自从Folkman最早提出肿瘤新生血管的观点以来,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转移的另一通道一淋巴系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缺乏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已经成为研究肿瘤淋巴管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逐步摸索,已经发现了几种较为理想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硼公绍加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是靶向于血管与淋巴管生成的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人们研究抑制肿瘤药物的关键作用点,调控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可作为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由于作用于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对抑制淋巴管生成的药物和肿瘤细胞转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甚少,为此,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R、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R为靶点的淋巴管抑制药物四个方面综述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的VEGFR分子机制及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VEGF家族及其受体作用靶点的分子水平上的形成机制,探索可阻断相应作用靶点的理想型药物,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菊梅  吴宜林 《医学综述》2005,11(10):900-902
区域淋巴结转移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经常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判断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么多年来,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机制了解甚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生成在分化型甲状腺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马捷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2):1309-1313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与滤泡性肿瘤(包括滤泡性癌和滤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目前仍基于形态学观察,尚缺乏可靠的非形态学指标。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的出现,肿瘤淋巴管形成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逐渐深入。作者对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生长因子及其在甲状腺分化型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成瑛  林岷  江忠清  郑秀 《医学综述》2006,12(20):1235-123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可以诱导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并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抗肿瘤淋巴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宫颈癌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其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受到重视。研究表明,VEGF-C和D与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为宫颈癌的不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VEGFR-3、LYVE-1与胃癌微淋巴管密度及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分析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胃癌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获得胃癌组织蜡块和正常胃组织蜡块,并制成玻璃切片,VEGFR-3和LY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分析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LMVD变化以及癌组织LMVD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 较正常胃组织LMVD 增多(P<0.05).胃癌组织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生物学特性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陈永发  李德锐  谢良喜 《医学综述》2007,13(22):1703-17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最重要的淋巴管生成和发育的调节因子。其生物效应通过与配体VEGF-C结合介导实现。恶性肿瘤中的VEGFR-3不但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VEGFR-3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在正常组织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与配体的信号通路和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邹容 《医学综述》2011,17(19):2921-2923
肿瘤中淋巴管新生因子的过量表达会诱导更多的新生淋巴管而促进肿瘤的转移。淋巴管新生是影响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VEGF-A是VEGF家族中的一员,研究表明VEGF-A不仅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使肿瘤发生淋巴转移,且能够在原发肿瘤在发生转移之前,产生淋巴管生成因子使信号转导到前哨淋巴结。VEGF-A促进淋巴结转移已成为继血管转移研究后的又一热点,在此就VEGF-A与肿瘤淋巴管新生的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方法: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基因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肿瘤淋巴管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结果: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49例表达VEGF-C mRNA,表达率为55.06%。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VEGF-CmRNA阴性组相比,VEGF-C mRNA阳性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大、腋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相似文献   

11.
王羽  孙平  郭素芬 《医学综述》2009,15(12):1784-178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淋巴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后,主要参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和区域淋巴结转移。VEGFR-3是VEGF-C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较特异的受体,对淋巴管生成发挥重要作用。胚胎时期表达于小静脉及淋巴管,成年后,仅限制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成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本文将对VEGF-C、VEGFR-3的结构、功能及在食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直肠腺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观察63例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C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直肠腺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比内部明显增高(P〈0.01);直肠腺癌组织周边部VEGF-C阳性细胞数比内部明显增多(P〈0.01)。VEGF-C表达阳性细胞密度和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C异位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而在血管中未见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VEGF-C促进直肠腺癌淋巴管的病理生成,淋巴管生成提示在为肿瘤细胞提供养分的同时,也为肿瘤转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D/VEGFR-3)在喉癌、癌周组织中的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喉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分析其与喉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选择46例喉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14例癌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D/VEGFR-3在喉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喉癌组织中VEGF-D/VEGFR-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周组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VEGF-D/VEGFR-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 VEGF-D可作为喉癌预后的一种新指标,阻断VEGF-D/VEGFR-3通路将有望成为喉癌淋巴结转移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郭浩 《医学综述》2011,17(2):210-213
淋巴管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越来越多淋巴管标志物的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肿瘤淋巴管生成、肿瘤经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VEGF-C的表达与胃癌淋巴道转移、癌周淋巴管密度、生存率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此外,实验动物模型与体外实验研究显示,抑制VEGF-C表达在胃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现就VEGF-C与胃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姚平  林国彪  张锡流 《广西医学》2012,34(7):807-809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鼻咽癌组)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对照组)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酶受体-1(LYVE-1)染色,计数鼻咽癌组淋巴管密度(LVD)值,分析鼻咽癌组VEGF-C与LVD的相关性.结果 鼻咽癌组VEGF-C阳性表达率为83.9%(47/56),高于对照组的26.7%(4/15)(P<0.05);鼻咽癌组LVD值为(20.00±4.37)个/高倍镜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2±1.79)个/高倍镜视野(P<0.05).鼻咽癌组LVD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VEGF-C表达与LVD呈正相关关系,鼻咽癌中VEGF-C的表达能促进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喉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石蜡标本的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部分喉鳞癌患者的癌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VEGF-C蛋白的表达(45/60)。且VEGF-C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在低分化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喉鳞癌组织。结论 VEGF-C表达于喉癌中,其表达与喉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徐永良  李文媛  王莹  冯克俭 《医学综述》2013,(21):3974-397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直肠癌淋巴结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VEGFR-3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来牡丹江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直肠癌患者45例以及20例直肠息肉手术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VEGFR-3在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VEGF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直肠息肉组显著增加(Х^2=12.087,t=5.127,P〈0.05),VEGFR-3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临乐分期有关(Х^2=8.159,12784,P〈0.05)。VEGFR-3阳性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Х^2=5.367,P〈0.05)。结论VEGFR-3高表达促进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它是直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