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公认测量血压比较准确的汞柱式血压计听诊为标准,通过比较英国OxfordMedilog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测得的血压值,观察了该记录仪测量血压的准确性。在测量中以三通管将汞柱式血压计与英国Oxford Medilog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相连,在记录仪测量血压的同时进行听诊。又在人为设计胆识箕测量准确性的状态下,进行了测量对比。结果表明,该记录仪准确交好,尤以测量收缩压更国准确。各状态下,仅在记录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nonitoring,ABPM)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量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能够监测白天、夜间以及24 h血压变化、昼夜节律等信息,除用于高血压、低血压的诊断外,还用于指导降压治疗、评价药物疗效,同时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监测中,对高血压靶器官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预测。本文就ABPM与高血压相关疾病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NISSEI DS250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30例)、高血压病1级组(35例)、高血压病2级组(35例)、高血压病3级组(35例)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高血压病2级、3级组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问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4.
张莉霞 《家庭医学》2004,(19):22-22
日常用汞柱式血压计一日一次或数次所测的血压称为偶测血压,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动态血压监测仪在受试完全自由活动情况下监测与记录24小时内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血压测量结果,不仅真实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可自动分析提供平均血压、标准差、谷峰血压比和血压负荷等统计指标,较偶测血压有诸多优点。它的临床意义是。  相似文献   

5.
选择41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两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结果是:(1)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2)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表明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高血压是城市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并发症脑血管意外是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均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即时血压,得出结果受心理、环境、时间等因素影响,有些人在诊所内外测量的血压差距较大,形成“白大衣高血压”,占轻度高血压的20%.偶测血压值仅能提供有限信息,不能全面正确反映人的真实血压值.动态血压监护仪(ABPM)可提供24小时到48小时全天血压情况,比偶测血压意义大.ABPM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诊断新技术,为了证实其正确性,本院用意大利保贵体  相似文献   

7.
血压监测是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自从1962年Sokolow发明动态血压检测仪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过去的20年间,动态血压监测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ABPM明显优于传统的血压测量。本文将对ABPM在临床中的直用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9.
韩明芳  刘全生 《现代保健》2010,(18):159-159
目的24小时动态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强预测因子。纤维蛋白原是血浆黏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因此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之间也存有关联。本文的目的是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之间的关联。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体重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24小时动态血压也与腔隙性脑梗死显著、独立相关。即使24小时动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130/80mmHg),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仍然与脑损伤危险性显著相关。纤维蛋白原和24小时动态血压对脑损伤有相加作用。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和血浆纤维蚩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且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值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应用无创动态血压分析系统监测各期高血压病(EH)患者50例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观察到对照组与各期高血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Ⅰ期EH患者虽全部偶测血压值在正常范围,但夜间舒张压与Ⅱ期相比无差异性,P>0.05。Ⅲ期EH患者昼夜节律消失。提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期的一个指标,并对判断高血压病预后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31例AMI恢复期患者进行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与正常人对照组(n=22)、高血压病(Ⅱ期)(n=33)作比较,结果显示:AMI组24小时血压波动范围及变异性均较对照组小。而高血压病(Ⅱ期)组血压波动范围增大,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正常。提示心肌梗塞与高血压性心脏病(Ⅱ期)24小时血压变异性表现形式截然不同,血压变异性减小可以反映心脏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偶然测压发现血压高.并不能说明是高血压。一般情况,可按照正规的血压测量标准检查.有疑难情况的可以到医院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测血压是冬季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 医学上也称测血压为偶测血压,是在医院由医护人员按正确规范测量获得的血压值.它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并进行分级的主要依据.它的命名是相对于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而言的.动态血压就是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这种测量可以排除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结果更精确,并可为治疗提供许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对比分析。方法:对86例门诊治疗及11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经降压治疗,门诊患仍有70.9%血压高于正常,只有29.1%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住院患50.9%血压高于正常。结论: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永秋 《智慧健康》2022,(30):15-19
目的探究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组成对照组,患者全部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对比两组患者日间和夜晚血压值以及24小时血压平均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结果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与夜晚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夜间与日间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显著大于对照组,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监测中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获得良好应用效果,患者24小时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波动情况都可以准确记录下来,为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病情进展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动态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动态血压的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50例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并与健康体检者157例比较.结果 OSAHS患者夜间血压较自昼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血压呈非杓型改变者39例(78.0%),杓型改变者11例(22.0%).在OSAHS患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占42.0%.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占12.7%.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白昼血压水平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健康体检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水平较正常为高,夜间增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消失.OSAHS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及24 小时血压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莉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01-200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特点及24 h血压动态变化.方法 受检者采用无创伤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DS-250,北京)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携带记录仪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并可记录血压.结果 在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中,伴心脏损害者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低,伴脑损害次之,伴肾损害及多脏器损害者平均SBP、DBP最高;42例单纯SBP增高,33例为SBP及DBP增高,17例临界高血压,8例血压正常.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是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24 h血压变化多呈非杓型,甚至反杓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压测量次数对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为规范血压测量次数,准确诊断青少年血压偏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8-9月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开展的“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影响因素调查”项目。采用方便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纳入2 822名12~17岁藏族青少年,其中男生1 275人(占45.2%)。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次血压测量,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进行青少年血压偏高的诊断。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别探讨不同的测量次数及其组合对血压均值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第1、2、3次的平均SBP和DBP值分别逐渐下降[SBP依次为(112.7±9.7)、(110.7±9.7)、(110.2±9.5)mmHg(1 mmHg=0.133 kPa);DBP依次为(62.7±8.2)、(61.1±8.5)、(60.6±8.5)mmHg;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1、2、3次血压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依次为12.8%、8.7%和7.9%(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2次血压值、基于第2、3次血压均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和7.2%,P=0.039)。结论 随着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青少年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逐渐下降。基于第2次血压测量值,足以用于筛查青少年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